();

  李翠这个忽然出现的陌生名字,是牛大胆的媳妇。

  没错,京营出身,且是帝都附近人氏的牛大胆,本就是有媳妇的..不但有媳妇,牛大胆还有儿子,名唤牛壮,都八岁了。

  按照他时常和牛大胆交谈之时所知,牛大胆的儿子健壮得如一头牛。

  和吴水根的封赏相比,牛大胆的功劳其实要低许多,但是对牛大胆的封赏却要丰厚得多...显然,老龙开始对昭武营动手了。

  幸运的是,老龙的确很仁慈,老龙的动手,似乎并不猛烈?

  兵部尚书袁阳再度开口:“陛下,昭武营千总王小九,经历大小战阵二十七场,灭敌近三万人,终战之时,更辅助吴水根及武安侯生擒匪首,臣以为,可擢升为昭武营副参将。”

  王小九的战果最大并不出奇...因为赵羽派四位亲信灭倭的时候,当时王小九最亲近,故而王小九领的兵最多!

  虞帝变得不悦:“爱卿,以王小九之功,纵是副总兵也足矣,怎能是副参将?莫非王小九和卿有隙?”

  言语落下,龙眸满是怀疑和愤怒。

  袁阳沉声:“陛下有所不知,王小九战功虽斐然,然从战报而言,王小九去岁随武安侯平倭之时,竟曾被些许倭寇伏击...臣以为,如武安侯一般纵是年少亦天纵奇才者,举世罕有,那王小九因过于年少,故而尚且不够稳重,还需些许历练,方可大任。”

  “原来如此。”

  顿了顿,虞帝看向赵羽:“武安侯,朕不可轻信一面之词...袁尚书所言,可为真?”

  赵羽当即回答:“陛下,尚书所言无虚,王小九,却是尚缺些许历练。”

  王小九是他带到帝都,带着去京营...在所有人看来,昭武营中,王小九就是他的铁杆亲信。

  垂下头,眼眸闪过忌惮。

  平倭的时候,王小九的确犯了错,他甚至还因此暂时放弃了让王小九单独行动,但是,这件事他可没有写成战报送到帝都!且此事知晓者分明不多...老龙怎么知道的?

  查谁人泄密?没得查...时间太久了,也许是知晓者在昭武营内部扩散,而后消息传出了昭武营。

  虞帝则缓声:“准擢升王小九为昭武营副参将....再传朕旨意,赐王小九黄金千两,蜀锦百匹,另,王小九亲族抚养教导有功,赏玉如意一柄。”

  “陛下圣明...”群臣高呼。

  赵羽也高呼,眼眸越发忌惮。

  虞帝提的是亲族教导有功,而非称王小九的父母教导有功...虞帝显然已经知道王小九父母双亡。

  虞帝看似对王小九的封赏不公...但是,王小九却得了足足黄金千两,外加一百蜀锦,最后的最后...对王小九亲族的封赏,看起来只是随手赏赐,但,这恰恰是虞帝最高明的一点。

  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对王小九亲族的封赏,会让新安县的所有人都知道王小九多么的了不得,王小九的亲族也无人敢欺,当消息传到王小九耳里,乃至于当王小九回乡...

  不愧是御极四十年的虞帝,不但压制了他“铁杆亲信”的战功,甚至还能尽可能不让王小九反感...

  而后,赵羽在心中暗语:“小九啊小九,我知你最重功名利禄,希望你,不要走错路啊。”

  同时心底又有些想笑。

  虞帝以为王小九对他最忠心,其实,在赵羽看来,单纯论死忠,此时的王小九,其实已经不如吴水根了。

  不是吴水根没有王小九的心思和野心,而是他收两人之时,境遇不同。

  当然,不是王小九不忠心,而是赵羽不确定王小九对他的忠诚,能否压得住王小九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又能否压得住老龙那隐隐抛出的橄榄枝。

  虞帝又轻语:“赵爱卿。”

  “臣在。”赵羽立即压下思绪出列。

  虞帝轻语:“昭武营乃是精锐,但如今收拢了太多的叛军降卒,恐怕是有损昭武营战力...即日起,昭武营回归海州,待到抵达海州,让当地州令负责安置降卒,爱卿以为如何?”

  虞帝没有直接下令,而是询问赵羽的意见...当然,也可能只是虞帝体现其并非独裁暴君的一种流程。

  赵羽毫不迟疑就点头:“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虞帝顿时一愣,静静的看着赵羽,他没有在赵羽的眼里看到半分抗拒,赵羽的声音,更没有任何的不自然...不由得,虞帝心底轻叹,果然,赵羽从始至终都是忠诚的。

  若非来自于帝王的本能...他是真不想。

  心念间,虞帝又缓声:“昭武营其余将士,同样有功,爱卿下朝后,在家里好好想一想诸人战功,又该如何提拔....”

  “另,朕知爱卿治军严谨,然,朕听闻王小九已离家多年,其亲族也已年迈,此番昭武营回海州,爱卿便给王小九放一放假,让他回家看看亲族...如若不然,他日其亲族因太过年迈而发生不忍言之事,便是永远的遗憾呐。”

  赵羽当即高声:“陛**恤将士,仁慈圣明,臣谨记。”

  心底当即大松一口气...看来,他的忠诚,终究还是起了效果,虞帝,还是选择了留手些许。

  虞帝虽出手,也裁撤了昭武营,却也仅仅只是裁撤了降卒,且对三个战功最是卓著的将领进行安排,而后其他的,尽皆让他自行封赏。

  或许在虞帝看来,如此是最完美的,只要他赵羽没有异心...昭武营没有安插其他人,依旧是昭武营本部人马,甚至,基层中层将领的封赏,也尽皆都是赵羽自行决定。

  这已经是,天大的仁慈。

  沐全忠又高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众朝臣,不论文武,下意识抬头。

  结束了?

  对昭武营的封赏,的确结束了。

  赵羽的呢?

  按照流程,对赵羽的封赏,可不止封侯,还有官职的变化才对。

  虽然文臣对赵羽很有意见,不过赵羽封侯是事实。

  为了尊卑礼法,按照兵部吏部的商议,赵羽的官职,必然是要升为昭武营总兵的,当然,因为赵锋的存在,赵羽的总兵,必然是地方总兵,如此,凭借京官地位更高的优势,也能勉强说赵羽不如赵锋官高。

  而文武之后的分歧,兵部想让赵羽去好地方当总兵,文官则希望去穷山恶水...争执不下,赵羽到底去哪儿,就需要虞帝来选择了。

  结果让文武都没想到的是,看虞帝的意思,这是不升赵羽的官了?虞帝想做什么?

  但不管虞帝想做什么...大虞堂堂武安侯,以侯爵之尊,任区区守备官衔?

  尊卑礼法何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