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秉文笑着说道,“王先生,李经理,我详细说一下成本构成,您二位就明白了。

  首先是原料成本。

  牛磺酸、维生素B族、特定氨基酸群,全部采用德国巴斯夫的高纯度医药级原料,这部分占成本大头,是硬性支出,没有水分可挤。

  其次是生产工艺。

  你们也参观过生产线,十万级无菌洁净车间、进口的喷雾干燥塔、恒温恒湿的仓储,这些固定投入都要分摊到每袋粉剂上,占比约20%。

  最后是品控、研发、管理的成本,约占25%。

  综合算下来,0.6港币的报价,已经是我们在保证最高品质前提下,所能给出的最务实价格。

  这还不包括我们为优先保障贵方订单,在其他市场可能损失的潜在收益。”

  “基于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本,以及我们对长期合作的诚意,”陈秉文最终给出了他的报价,“我可以将价格定在0.5港币每袋。

  这个数字一出,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李国伟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没有立刻接话。

  王建军依旧不动声色,默默的喝着茶水。

  片刻后,李国伟放下茶杯,道:“陈总啊,0.5港币这个价格,说实话,还是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

  你也知道,内地的情况和港岛不同,每一分外汇都要用在刀刃上。

  这么大一笔订单,总额就是一百万港币,这不是个小数目。”

  他稍作停顿,观察着陈秉文的反应,继续说道:“我们是非常认可陈记的产品的,否则也不会带着这么大的诚意再次登门。

  这份订单的规模,本身就应该享受到最优惠的批量价格。

  我相信陈总明白,稳定的、大规模的计划性订单,其价值远高于零散的市场订单。

  所以,在价格上,理应体现出这种规模优势。”

  陈秉文认真听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李国伟这话说得确实漂亮,完全在商业逻辑内。

  大规模订单确实能降低边际管理成本,但核心原料的硬性支出并不会因此减少。

  他这是在想用“规模效应”来压价。

  陈秉文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顺着对方的话点了点头:“李经理说得非常在理,大规模订单带来的生产稳定性和计划性,确实是无形的价值。

  这一点我必须承认。”

  紧接着,他话锋微转:

  “不过,我们也需要客观看待。

  否则,最初的报价就不会是0.6港币,而是更高。”

  他目光扫过两人,语气平和的说道:“但是,李经理,王先生,我们必须看到成本的刚性部分。

  就像一栋大楼,地基和主结构的成本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楼盖得高,每层楼的水泥和钢筋成本就能按比例无限摊薄。

  核心的原料成本纯度、活性、稳定性要求极高,没有任何替代品能保证同等效果。

  巴斯夫的价格是国际标准,采购量再大,折扣也极其有限。这部分是刚性支出,一分钱也省不了。

  另一方面,两百万袋订单,意味着我们的生产线需要连续满负荷运转超过15天!

  而且,为了保障这个订单,我们必须暂停其他产品的生产,这部分机会成本反而在增加。

  ”

  陈秉文将成本一项项分析给李国伟和王建军听。

  “所以,李经理,您提到的‘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综合来看,0.5港币的价格,已经是我们充分考虑了规模订单带来的有限优化后,所能给出的最具诚意的价格。

  它远低于我们正常市场销售的定价,就是为了表达对这份特殊订单的重视和对长期合作的期待。”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李国伟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眉头微蹙。

  陈秉文的数据拆解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尤其是将“规模效应”的局限性分析得如此透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他意识到,想用简单的“规模大就该便宜”来压价,在陈秉文这里行不通了。

  王建军放下茶杯,第一次在价格问题上主动开口:“陈老板,你的分析很专业。

  品质和可靠性,始终是我们的首要考虑。

  但是,”

  他话锋一转,“两百万袋的订单,总额巨大,我们确实需要看到更大的诚意,0.5港币的价格,还是偏高了。”

  陈秉文迎上王建军的目光,心中飞速计算。

  劲霸速溶粉的底线成本是0.28港币/袋,0.5港币有0.22港币的毛利空间。

  两百万袋就是44万港币毛利。

  但王建军的态度表明,0.5港币很难通过。

  而且,从王建军和李国伟两人关系来看,最终定价权应该是在王建军这里。

  所以,想要做成这笔订单,他需要适当做出让步。

  陈秉文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端起茶杯,借着喝水的短暂间隙,权衡着这笔订单的利弊。

  有利的一面是,劲霸速溶粉的单价即使降到0.45港币,单袋毛利也有0.17港币,两百万袋就是三十四万港币的毛利润,足以覆盖成本支出。

  而且富源厂的速溶粉生产线开足马力,实现真正的满负荷生产,可以极大提升设备利用率和员工熟练度。

  虽然之前反驳了李国伟,但极限生产下,固定成本分摊和单位能耗确实能降到理论最低点。

  最重要的是,成功达成如此大规模、高要求的订单,将会成为未来陈记通往内地市场最硬核的证明。

  王建军所代表的背景,其背书力量远超普通客户。

  这层关系和陈记的“可靠”印象,价值不可估量,能为未来所有对内地的业务铺平道路,其战略价值远超这单生意本身的利润。

  更重要的是,陈秉文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海南的椰子和芒果品质上乘,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

  陈记的瓶装糖水业务对这两样原料需求巨大,但之前由于信息不畅和采购渠道有限,主要依赖泰国进口,成本高且运输风险大。

  如果能借此机会,打通海南优质水果的采购渠道,不仅能大幅降低糖水原料成本,更能建立更稳定、更可控的供应链。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商业机会,甚至不亚于速溶粉订单的战略意义。

  电光石火间,利弊已然清晰。

  与这单生意的战略价值比起来,弊端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这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陈记跃升的一个关键契机。

  利润可以少赚,但关系和信誉必须建立,供应链的优化更是势在必行。

  心里有了决定,陈秉文微微一笑:“王先生,李经理,我理解你们的难处。

  为了促成这次合作,也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份信任的最大诚意,我愿意在价格上做出最后的、也是最大的让步。”

  “0.45港币每袋!”

  “这是我的最终底线!”

  李国伟和王建军对视一眼。

  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意动。

  0.45港币,相比最初的0.6,已经降了足足0.15港币,总额让利30万港币,诚意不可谓不足。

  李国伟沉吟片刻,作为采购负责人,他试图做最后的努力:“陈总,您的诚意我们确实看到了。

  0.45港币,这个价格相比最初确实优惠不少。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您看,0.43港币如何?

  这个价格既能体现规模采购的优势,也能”

  陈秉文不待他说完,便坚定地摇头,开口打断李国伟的话,

  “李经理,恕我直言,0.45港币已经是我们的底线。

  这个价格,是基于我们严格的成本核算和对长期合作的诚意。

  不过”他话锋一转,目光看向王建军和李国伟,“我倒是有一个互利共赢的建议,或许值得探讨。”

  李国伟和王建军都看向他,带着一丝探究。

  陈秉文继续说道:

  “您二位知道,陈记除了生产劲霸功能饮料,主营的瓶装糖水业务对椰子、芒果等热带水果原料需求量巨大。

  据我所知,海南出产的椰子和芒果等水果品质优异。

  我们非常看好海南水果的品质和潜力,有意在海南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采购基地。

  如果华润在组织货源方面能提供一些便利或信息支持,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当然,所有采购都将遵循市场规则,按质论价。”

  听到陈秉文的话,李国伟愣了一下,想说什么,但这时王建军轻轻抬手,果断制止了他。

  他略作沉吟,开口道:

  “陈老板,你的诚意和难处,我们看到了。

  0.45港币,可以接受。

  你说的水果原料,可以帮你组织货源。

  不过,我有个条件:这批速溶粉必须严格按照你们承诺的质量标准交付,交货时间一天都不能延误。

  能做到吗?”

  陈秉文心中一块巨石落地,站起身,郑重地点头:“王先生放心,质量方面绝对不会有任何妥协。

  我们会抽调最精锐的生产和品控团队,24小时轮班生产,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订单。”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见两人达成协议,李国伟也松了口气,伸出手和陈秉文握手:“好!谢谢陈总的爽快!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合同细节我们马上敲定,预付款我们尽快安排!”

  0.45港币,两百万袋,总价九十万港币。

  重大条款敲定。

  接下来的细节磋商,气氛就轻松了许多。

  王建军和李国伟离开后。

  陈秉文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桌上那份刚签署的协议,微微出神。

  一个月,两百万袋。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订单,这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想到这里,他按下内线电话,让秘书通知在家的管理层开会。

  不一会,高振海、方文山、周志远以及市场部副经理万盈盈等人快步走进陈秉文办公室。

  “坐。”陈秉文示意众人就坐。

  随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刚才我和华润的李经理敲定了劲霸速溶粉的订单,一共两百万袋,单价0.45港币,交货期是一个月。”

  办公室瞬间安静。

  0.45港币?

  两百万袋?

  一个月?

  这几个数字像重锤,砸得所有人一时失声。

  他们都是核心骨干,太清楚劲霸速溶粉的成本了。

  这个价格,几乎是在贴着成本线的边缘行走,即便有利润,也非常微薄。

  不过,陈秉文没有给他们消化震惊的时间。

  “我知道这笔订单,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

  他确认道,“但它有了这笔订单,以后糖水的水果原料,除了泰国我们还可以从内地购买了。

  所以,这笔订单必须完成!

  保质!

  保量!

  按时!

  这不是商量,是死命令!”

  说完,陈秉文直接开始一个个点名:“阿海!”

  高振海一个激灵,猛地抬头:“文哥!”

  “富源厂,从今天下午三点交接班开始,全线进入二十四小时三班轮转状态!

  人停机不停!

  你亲自驻厂,给我盯死生产线!

  告诉我,能不能做到?”

  高振海没有任何犹豫:“能!原料够,生产线绝不会停!”

  “好!”陈秉文目光转向方文山,“方总监!”

  “陈生!”方文山立刻应声。

  “立刻核算两百万袋原料、包材的需求量,以及三班倒的额外人工、能耗、设备损耗!

  供应商那边,你亲自去谈,告诉他们,货要得急,价格可以按行情,但谁敢延误或者以次充好,以后陈记的所有订单永久排除他!”

  “明白!我立刻去核算联系!”方文山抓起笔记本就开始记录。

  “周教授!”陈秉文看向周志远。

  “陈生。”周志远神情无比严肃。

  “品控!你是最后一道闸!

  压力越大,品质越不能有丝毫松动!

  原料入厂检验,生产线每两小时抽样,成品出厂全检标准,全部给我提升一个等级!

  你带团队,给我钉在富源厂!

  我的要求是,交出去的货,必须是百分之百的优等品!”

  “放心,陈生!品质绝不会出问题!我亲自盯!”周志远重重点头。

  “盈盈!”

  “在!陈生!”万盈盈立刻应道。

  “富源厂三班倒的人手缺口,从其他厂区、部门优先抽调熟练工支援!

  后勤保障跟上,伙食、夜宵、全部按最高标准!

  另外,通知采购人员,立刻组建专项小组,对接华润李经理团队,启动海南椰浆、芒果等原料的采购。

  这是本次合作带来的额外商业价值,必须抓住!”

  “是!我马上去办!”万盈盈快速记录。

  一条条指令发出,让陈记这台巨大的机器瞬间注入了狂暴的动力。

  陈秉文目光扫过所有人。

  “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

  “清楚了!”几人异口同声回应。

  “那就去办!”陈秉文手一挥,“我要看到富源厂的灯,从现在开始,亮足三十天!

  散会!”

  几人立刻起身,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按照各自的分工分头行事。

  既然接下了这单生意,此时此刻,对于陈秉文来说。

  唯有倾尽全力,把这场仗打得漂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