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 第一百三十九章 她们有名字了

小说: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 作者:素衫清韵 更新时间:2025-08-02 07:49:50 源网站:2k小说网
  ();

  他把胡辛铭的话原封不动的回给了二队长,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你这个人啥都好,就是功利心太强,啥都想要好。其实有个差不多就行了。

  我们队上这几个年轻人真的觉悟高,那我也不能拖人家后腿,人家这么说的我就这么转达,至于你要是还有其他想法那我真的管不着,你别来找我了。”

  忙着呢!

  小胡同志说的对,这都不叫个事,看把他们为难的。

  邓青宁她们那边,一早上一首《小燕子》也教的差不多了。

  小孩子记性好,一首歌反反复复的唱记起来是很快的。

  到时候能加动作的再给加上一点简单的动作就行了。

  别说小孩子,就连边上的大人跟着都学了不止一句。

  这年头,处处都落后。

  道路远,车马慢。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打转转。

  城里这些年轻人的到来给他们繁重的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活增添了好多光彩,早早的就注入了新鲜的东西。

  大孬丫她们姐妹俩因为学了一首歌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名字。

  还没到下工的时候就凑过去在银花跟前显摆了:“娘,娘,我们有名字了!”

  “啥名字?”

  银花不在意,孩子叫什么不重要,养大才重要。反正他们这边都是这样。

  没有几个会绞尽脑汁的去费事巴拉的给孩子想什么好听的名字。

  当然也有那极个别比较讲究的,比如高胜利他老子,就喜欢寓意好的,尤其是顶门立户的男孩子,那名字很重要,光听他给儿子孙子起的名字就知道了。

  大孬丫:“我叫春燕。”

  二孬丫:“我叫秋燕。”

  以后她们就是大燕小燕,再也不是大孬丫二孬丫了。

  邓青宁没给人起过名字,这不是因为教了一群孩子一首歌突然有感而发。

  燕子多好啊,秋去春回,自由自在。

  她希望这边的这些小姑娘也跟燕子一样,自由的,快乐的长大。

  银花为了感谢邓青宁,下工的时候主动跟邓青宁搭话:“明天晌午家里要烙煎饼,你们人也不少,上次找我婶子烙的应该早就吃完了,你把面浆弄好端过来,我给你们烙。”

  邓青宁拒绝了:“饼我也会烙,谢谢嫂子了。”中午就那么点时间,热的跟什么一样,银花他们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好多人,烙饼是个大工程,还得帮他们,不好开这个口。

  再说她也没撒谎,她确实会。

  “嫂子,你知道哪里能弄到鏊子和竹坯子吗?我们现在都是在锅里面烙饼,没有那个用起来方便。”

  “那得去公社那边供销社边上看看,那有个铁匠,农具,鏊子他都打。你买鏊子他会送你竹坯子的。”

  “能花钱买到啊?”铁器不是说之前因为大炼钢全国各地都缺的很吗?有的地方连一口煮饭的锅都是紧巴巴的,分家的时候争的死去活来的。

  “当然能买到,不过价格也不便宜就是了。你要是想要买个大点的,我估计得十块钱左右了。”

  十块钱是多少钱?

  这么算吧,一个六口之家起码得有四个全劳力跟着生产队的脚步子干,一年下来除了口粮大概能余下这么点钱,这就已经算是这个集体高收入人家了。

  所以这玩意一般没有几个能买的起。

  通常是一大家子可能有一个。

  分家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分的,都留在老人手里,除非老人死了,这玩意就由老大家继承。

  烙煎饼的时候都是约好时间,一大家子凑在一起,热闹的跟过年似的。

  这东西尺寸不一样,小的会便宜一点。

  但是没有几个那么想不开。打定主意要置办那咬牙也得买个大点的。

  邓青宁从她这里打听了一下,知道了个大概,回去煮饭的时候跟几个人说了一下这个事情。

  今天煮饭,是胡辛铭。

  昨天烙的饼今天还能吃一天,只需要熬好粥,弄点小菜就行。

  地里面掐的几样野菜焯水,用醋和辣椒凉拌就足够了。

  崔永成道:“那我们集资好了。”

  大家都要吃饭的,置办这个东西不是 哪一个人的事情。

  “还得要个蒸笼。”胡辛铭觉得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馒头怎么着也比煎饼好嚼一点。

  煎饼是烙软了不耐放,坏的快的很。

  烙干了就像是啃树皮,啃的人腮帮子疼。

  “那就集资,看看队上的驴车什么时候能去公社。”鏊子那东西铁打的,很有分量,这么远还是要借助驴车给弄回来才行。

  “你们要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吗?到时候一起去公社那边寄啊!”

  崔永成问了一句。

  几个人随意的响应了一下:“要写。”这个是必须的。

  吃完饭,到处都静下来,只有门前的白杨树上有知了在叫唤个没完没了。

  一群小孩子不睡午觉,拿着竹竿跑出去粘知了猴,说是好吃的很。

  胡辛铭他们表示不能理解。

  虫子,伸手一挤都是屎,要怎么吃?

  江成安懒懒散散的靠在柱子上问刘社会:“你唱的那个戏,到时候参加一个?”

  刘社会的脑袋摇的就像是拨浪鼓:“不不不,我不行,你们去就行了。”昨天他已经过了瘾。到时候要对着那么多人,他这个连半桶水都算不上的就别去丢那个人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干。

  有他们这几个在,压根不用他自己为难自己。

  他不愿意,那别人也不能强求。

  四个人坐在那商量,要把最后的节目弄出来。

  “就一个大合唱,队上男女老少都能参加,服装肯定是不可能统一,就各自穿自己的,穿干净整齐就行,精神面貌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一首到两首儿歌,选胆子大能上的上。再给小孩子们弄个歌伴舞。”至于早晚锻炼的时候要带队上的人这个事情,他们几个可以轮流着来。

  基本功这个东西他们都挺扎实,不存在谁比谁好谁比谁差这个事情。

  基本的训练方法也都是一样的。

  一人一天自觉的轮流着来就行。

  主要还是看这一段时间能来多少人,最终能有几个坚持下来的。

  不管是一队还是二队,愿意来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