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体内部一片漆黑,能见度极低。

  但对姜末来说,这点黑暗构不成障碍。

  他的视力远超常人,足以在昏暗中辨清大致轮廓。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臭氧味,比冰川3号和7号淡了许多,或许是这舱体年代更为久远,气味已然消散大半。

  姜末打起精神,在废墟中仔细搜寻。

  损毁太严重了,有价值的线索如同沙里淘金。

  他耐着性子在逼仄的空间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目光扫过每一处锈蚀的金属、每一堆坍塌的冰渣,心中不免有些焦躁。

  难道这次要空手而归?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角落里的一个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嵌入舱壁、锈迹斑斑的金属保险箱!

  样式与他之前在冰川3号和7号里拆开的那个,一模一样!

  看来这玩意儿是每个冰川舱体的标配!

  希望的火苗瞬间重新点燃!

  姜末没有丝毫犹豫,抄起螺纹钢就上。

  对付这种铁疙瘩,他早已形成肌肉记忆。

  沉重的钢筋带着千钧之力,狠狠砸向箱门铰链和锁扣处!

  哐!哐!哐!

  刺耳的撞击声在死寂的舱体内回荡,火星四溅!

  锈蚀的金属在蛮力下扭曲变形!那坚固的保险箱门终于被他硬生生撬开!

  姜末迫不及待地伸手进去摸索。

  里面空间不大,很快,他的指尖触碰到一个冰冷的、巴掌大小的金属方盒。

  他一把将其抓了出来,拂去表面的灰尘。

  金属盒入手冰凉,材质奇特,非金非木,却异常坚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保存完好。

  他粗暴地掰开盒盖——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封面是深褐色的牛皮,边缘磨损,但整体保存得相当完整,与周围彻底朽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姜末的心跳骤然加速,怦怦狂跳!

  之前发现的线索,无论是录音带还是焦黄残页,都太过零碎模糊。

  眼前这本保存完好的笔记本,简直就是黑暗中的灯塔!

  它极有可能藏着关于火种协议和这些舱体真相的核心秘密!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住激动,小心翼翼地翻开厚重的牛皮封面。

  然而,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瞬间僵住,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

  这本厚厚的笔记本,除了第一页写满了字迹,后面……竟然全是空白!

  巨大的落差感让姜末一阵胸闷。

  但他很快调整心态。

  有一页,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哪怕只有一页,也可能是关键钥匙!

  他立刻收敛心神,借着洞口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屏息凝神,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

  【记录】火种1号状态平稳。各项生理指标均在预期阈值内。未检测到认知觉醒迹象。实验进程正常推进。

  【备注】实时数据流传输稳定,节点反馈无异常。

  【异常报告】冰川下层持续监测到不明低频震动源,能量特征未知。震动幅度显著,疑似大型物体活动。

  申请调拨深潜勘探设备及配套武装,拟于下周期进行冰层下实地探查,确认震源性质及潜在威胁。

  短短几行字,信息量却如同炸弹,在姜末脑中轰然炸开!

  “火种1号”!这个名词瞬间抓住了他所有的注意力!

  它果然存在!

  而且,状态平稳!生理指标!认知觉醒迹象!实验进程!

  这每一个词都像重锤敲击在姜末的心上!

  他立刻联想到在冰川7号听到的录音片段:

  “火种协议”、

  “认知滤网”、

  “快走,不要相信他们”

  ……

  还有冰川3号那份焦黄残页上的第三代试验品、代号:智枢!

  碎片开始拼凑!

  一个清晰的轮廓浮现在脑海:

  这所谓的火种协议,极可能是一项高度机密、跨越不同代际的生物实验计划!

  火种1号对应冰川1号,

  那么其它的舱体是不是也对应了其它的实验体?

  如同编号的小白鼠!

  冰川1号对应火种1号,冰川3号对应火种3号(智枢),冰川7号对应火种7号……

  那么,至少存在7个这样的实验体!

  它们是什么?

  是人?

  是动物?

  还是某种更诡异的存在?

  它们身上进行的,到底是什么实验?

  认知觉醒又意味着什么?

  这篇记录虽然简短,却为他拨开了厚重的迷雾一角!

  他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寻找舱体,而是有了明确的指向——寻找火种!

  揭开这些实验体的真相,或许就能触及火种协议的核心!

  巨大的兴奋感让他手指都有些微微发颤。

  他迫不及待地翻向第二页,渴望获得更多信息。

  然而,第二页只有寥寥几行:

  【日期】:2758年12月1日

  【记录员】:李维

  当李维这个名字撞入姜末眼帘的刹那,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窜上头顶,让他全身的汗毛都炸了起来!

  整个人如遭雷击,僵在原地!

  李维!

  又是李维!

  在冰川7号那个布满灰尘的哨站里,那台老式录音机旁散落的记录纸片上,潦草签着的名字,也是——记录员李维!

  巨大的荒谬感和冰冷的恐惧瞬间攫住了姜末的心脏!

  不可能!

  绝不可能!

  冰川7号舱体的腐蚀程度,明显比眼前这个冰川1号年轻得多!

  根据金属锈蚀、冰层覆盖和整体破败状态判断,两者之间的时间跨度,保守估计也在两百年以上!

  两百年!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名叫李维的记录员,怎么可能跨越两百年的时光,同时出现在冰川1号和冰川7号?

  记录如此重要的实验数据?

  同名同姓?

  在如此高度机密、人员筛选必然极其严格的实验项目中,出现两个同名同姓的关键记录员?

  这概率低得近乎荒谬!

  管理上也不可能允许这种混淆!

  难道是有人故意伪造,把李维的名字塞进不同年代的记录里,用来误导后来者?

  可动机呢?

  谁会在意两百年后是否有人找到这些废墟?

  吃饱了撑的吗?

  一个个推测被提出,又被一个个冰冷的现实逻辑无情推翻。

  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那个答案,无论多么难以置信,都可能是真相!

  姜末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破肋骨。

  他死死盯着那两个字,一个让他头皮发麻的念头不受控制地浮现:

  这个记录员李维……是同一个人!

  他跨越了漫长的时间,出现在了相隔两百年的两个不同节点上,记录着火种协议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