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索之际,王婶突然说道:
“小红,你家里最近是不是出啥事儿了?或者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小红闻言一脸懵逼,随即摇了摇头。
“没有啊,我家好着呢,二妈,你说这话啥意思?”
王婶一脸疑惑道:
“小红,你别误会二**意思,最近傻强脸上的笑越来越少了,不像之前,你有没有发现?”
“我还以为是你家里出了什么事,傻强因为这事儿犯愁呢,所以才不像之前那么笑了。”
小红闻言微微一愣。
“二妈是你多想了吧,我怎么没发现我哥有什么不对?”
王婶点了点头。
“那可能真的是我多想了,反正我总觉得傻强最近有点不对劲。”
“其实我也觉得傻强最近有点奇怪。”
正在一旁帮着炒花生的王启明突然说道:
“最近傻强确实不像之前笑得那么勤快,而且不管我问他什么问题,他回答起来也正经了不少。”
“我还以为是我想多了,没想到你们也有这种感觉。”
小红眉头紧皱,细细回想着哥哥最近的表现。
好像没什么异常啊?
林舟听到二人的对话,手里的动作微微一顿。
难道是自己的空间水起作用了?
他这几天可没少给傻强喂空间水,但傻强一直没有反应,林舟还以为没有效果。
但现在看来不是没有效果,只是起效慢了一点。
傻强还是有改变的。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根治。
现在的傻强只是聪明了一点,但心智还是小孩。
这次参与榨油的人数不多,所以速度没有之前几次快。
林舟也不着急,反正其他几个生产队要求的期限是一个月。
只要一个月之内把油交上就行。
紧赶慢赶忙活了半个多月,林舟这才把所有花生加工完。
一共六个生产队,多的四五百斤,少的两百多斤。
一共送了一千六百斤花生。
把油分给其他生产队,四河生产队还剩下两百多斤油和一千多斤花生饼。
这可把王三保高兴坏了。
这么算下来,一人差不多能分个一斤半。
这还不带自家的花生,要是带上的话,每人至少能分个两斤。
有了这些油,乡亲们终于能过个好年了。
这天一早。
除了去县城修水渠的村民之外,其他人全部到了队部。
对他们来说,今天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日子。
队里要分粮食和油。
前几天冯豪杰已经统计好了数据,只等今天朝下发。
天刚蒙蒙亮。
队部就已经被村民围的水泄不通。
此时的温度只有两三度,空气中还吹着寒风。
但没有一个人觉得冷,全都仰着脖子朝里看。
冯豪杰拿了个本子在一旁报账,王三保和吴勇刚则站在一旁清点数目,发放粮食。
“李巧花,你家的基本口粮是一百二十斤,孩子七十五斤,算下来一共是四百二十斤,此外你还有一千一百一十三个工分,换算成粮食一共五百八十三斤,你看一下有没有问题,没问题的话就按手印确认一下。”
李巧花点点头,随后便在纸上按了手印。
赵大娘踩着碎步凑到粮堆前,手里还攥着个粗布口袋。
她家里一共三个娃,男人在县城修水渠没回来,自己带着娃挣了八百多个工分,算下来能领三百九十斤玉米,还有二十斤小米。
小米金贵,是队里特意给有老人小孩的家庭留的,赵大娘早就盼着这点小米,想给最小的娃熬稀粥补身子。
“赵桂兰,玉米三百九十斤,小米二十斤,你点点。”
冯豪杰把账本递到她眼前,指了指上面的数字。
赵大娘不识字,却盯着那行字看了好一会儿,而后又凑到粮堆旁,看着装粮的后生用木锨往袋里铲玉米。
每铲一下,她都要数着,生怕少了半分。
等玉米装完,王启明把袋子往秤上一挂。
秤杆翘得老高,赵大娘赶紧说道:
“多了多了,可不敢多,队里的粮得匀着来!”
“大娘,秤准着呢,这是您该得的。”
王启明笑着把袋子递过去,赵大娘接过来。
刚要扛,身后的傻强突然走过来,双手托住袋子底部,笑着说道:
“大娘,沉,我帮你。”
赵大娘微微一愣,看着傻强认真的脸有些惊讶。
前几天傻强还傻里傻气的,如今竟懂帮忙了。
她眼圈一热,拍了拍傻强的胳膊:
“好娃,谢谢你啊。”
傻强没说话,只是跟着赵大娘往她的小推车走,脚步稳稳妥妥的,不像以前那样跌跌撞撞。
…………
后面又上去了好几个人。
林舟看了半天总算看明白了。
这个年代的农村分粮以生产队为单位,先按人口分基本口粮保吃饭,再按挣的“工分”分“工分粮”。
基本口粮的核心原则是“人人有份、保最低生存”。
不管你是老人、小孩,还是没法下地干活的人,只要在生产队有户口,都能分到一份,先保证饿不着肚子。
基本口粮有差别,但差别不大。
主要按年龄和体力分。
能下地干活的的基本口粮,会比老人和小孩多一点。
毕竟成年人要干活,消耗大,但老人和小孩的量也能保证饿不着,不会差太多。
同一类人在同一个生产队里,基本口粮数量几乎一样,不会随便乱定。
李巧花一年才一百二十斤粮食,只靠基本粮食根本不够吃。
等分粮结束,肯定还会找生产队借钱买返销粮。
生产队交完公粮,自己剩下的粮食不够分给社员吃了,可以向上面申请,把之前交上去的粮食买一部分回来。
像这种粮食就叫返销粮。
工分高的不用借或者少借。
工分低的,只能年年倒挂,年年借。
很多人都处在摆烂状态。
反正不干也饿不死。
倒挂?
那就挂呗。
我没钱你总不能逼死我吧。
这样一来,很多农户都没了积极性。
“就这么点啊?”
魏正国看着面前的三百六十斤粮食,一脸不悦的说道。
张二凤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咱们这已经够多了,乡亲们只有二百多斤,你就别埋怨了。”
魏正国没有回话,冷哼一声朝王三保走去。
“王叔,我们的粮食没有发够呢,还差了不少。”
王三保沉默片刻,沉声道:
“等返销粮弄完之后,有多的我分给你们。”
        思索之际,王婶突然说道:
“小红,你家里最近是不是出啥事儿了?或者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小红闻言一脸懵逼,随即摇了摇头。
“没有啊,我家好着呢,二妈,你说这话啥意思?”
王婶一脸疑惑道:
“小红,你别误会二**意思,最近傻强脸上的笑越来越少了,不像之前,你有没有发现?”
“我还以为是你家里出了什么事,傻强因为这事儿犯愁呢,所以才不像之前那么笑了。”
小红闻言微微一愣。
“二妈是你多想了吧,我怎么没发现我哥有什么不对?”
王婶点了点头。
“那可能真的是我多想了,反正我总觉得傻强最近有点不对劲。”
“其实我也觉得傻强最近有点奇怪。”
正在一旁帮着炒花生的王启明突然说道:
“最近傻强确实不像之前笑得那么勤快,而且不管我问他什么问题,他回答起来也正经了不少。”
“我还以为是我想多了,没想到你们也有这种感觉。”
小红眉头紧皱,细细回想着哥哥最近的表现。
好像没什么异常啊?
林舟听到二人的对话,手里的动作微微一顿。
难道是自己的空间水起作用了?
他这几天可没少给傻强喂空间水,但傻强一直没有反应,林舟还以为没有效果。
但现在看来不是没有效果,只是起效慢了一点。
傻强还是有改变的。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根治。
现在的傻强只是聪明了一点,但心智还是小孩。
这次参与榨油的人数不多,所以速度没有之前几次快。
林舟也不着急,反正其他几个生产队要求的期限是一个月。
只要一个月之内把油交上就行。
紧赶慢赶忙活了半个多月,林舟这才把所有花生加工完。
一共六个生产队,多的四五百斤,少的两百多斤。
一共送了一千六百斤花生。
把油分给其他生产队,四河生产队还剩下两百多斤油和一千多斤花生饼。
这可把王三保高兴坏了。
这么算下来,一人差不多能分个一斤半。
这还不带自家的花生,要是带上的话,每人至少能分个两斤。
有了这些油,乡亲们终于能过个好年了。
这天一早。
除了去县城修水渠的村民之外,其他人全部到了队部。
对他们来说,今天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日子。
队里要分粮食和油。
前几天冯豪杰已经统计好了数据,只等今天朝下发。
天刚蒙蒙亮。
队部就已经被村民围的水泄不通。
此时的温度只有两三度,空气中还吹着寒风。
但没有一个人觉得冷,全都仰着脖子朝里看。
冯豪杰拿了个本子在一旁报账,王三保和吴勇刚则站在一旁清点数目,发放粮食。
“李巧花,你家的基本口粮是一百二十斤,孩子七十五斤,算下来一共是四百二十斤,此外你还有一千一百一十三个工分,换算成粮食一共五百八十三斤,你看一下有没有问题,没问题的话就按手印确认一下。”
李巧花点点头,随后便在纸上按了手印。
赵大娘踩着碎步凑到粮堆前,手里还攥着个粗布口袋。
她家里一共三个娃,男人在县城修水渠没回来,自己带着娃挣了八百多个工分,算下来能领三百九十斤玉米,还有二十斤小米。
小米金贵,是队里特意给有老人小孩的家庭留的,赵大娘早就盼着这点小米,想给最小的娃熬稀粥补身子。
“赵桂兰,玉米三百九十斤,小米二十斤,你点点。”
冯豪杰把账本递到她眼前,指了指上面的数字。
赵大娘不识字,却盯着那行字看了好一会儿,而后又凑到粮堆旁,看着装粮的后生用木锨往袋里铲玉米。
每铲一下,她都要数着,生怕少了半分。
等玉米装完,王启明把袋子往秤上一挂。
秤杆翘得老高,赵大娘赶紧说道:
“多了多了,可不敢多,队里的粮得匀着来!”
“大娘,秤准着呢,这是您该得的。”
王启明笑着把袋子递过去,赵大娘接过来。
刚要扛,身后的傻强突然走过来,双手托住袋子底部,笑着说道:
“大娘,沉,我帮你。”
赵大娘微微一愣,看着傻强认真的脸有些惊讶。
前几天傻强还傻里傻气的,如今竟懂帮忙了。
她眼圈一热,拍了拍傻强的胳膊:
“好娃,谢谢你啊。”
傻强没说话,只是跟着赵大娘往她的小推车走,脚步稳稳妥妥的,不像以前那样跌跌撞撞。
…………
后面又上去了好几个人。
林舟看了半天总算看明白了。
这个年代的农村分粮以生产队为单位,先按人口分基本口粮保吃饭,再按挣的“工分”分“工分粮”。
基本口粮的核心原则是“人人有份、保最低生存”。
不管你是老人、小孩,还是没法下地干活的人,只要在生产队有户口,都能分到一份,先保证饿不着肚子。
基本口粮有差别,但差别不大。
主要按年龄和体力分。
能下地干活的的基本口粮,会比老人和小孩多一点。
毕竟成年人要干活,消耗大,但老人和小孩的量也能保证饿不着,不会差太多。
同一类人在同一个生产队里,基本口粮数量几乎一样,不会随便乱定。
李巧花一年才一百二十斤粮食,只靠基本粮食根本不够吃。
等分粮结束,肯定还会找生产队借钱买返销粮。
生产队交完公粮,自己剩下的粮食不够分给社员吃了,可以向上面申请,把之前交上去的粮食买一部分回来。
像这种粮食就叫返销粮。
工分高的不用借或者少借。
工分低的,只能年年倒挂,年年借。
很多人都处在摆烂状态。
反正不干也饿不死。
倒挂?
那就挂呗。
我没钱你总不能逼死我吧。
这样一来,很多农户都没了积极性。
“就这么点啊?”
魏正国看着面前的三百六十斤粮食,一脸不悦的说道。
张二凤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咱们这已经够多了,乡亲们只有二百多斤,你就别埋怨了。”
魏正国没有回话,冷哼一声朝王三保走去。
“王叔,我们的粮食没有发够呢,还差了不少。”
王三保沉默片刻,沉声道:
“等返销粮弄完之后,有多的我分给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