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三保笑了笑。
“你猜猜。”
林舟想了想。
分五成肯定不可能,顶多分个两成。
这么多生产队,即便只抽两成那也是个大数目。
有赚钱的机会,哪个生产队愿意错过呢?
“王叔,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王三保闻言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咱们抽三成。”
“两成是钱,一成是东西。”
“啊?!”
林舟惊讶不已。
三成?
这么多?
那几个生产队是真舍得!
王三保随后解释道:
“我和他们说好了,第一年三成,第二年两成,到第三年就是一成,往后就不变了。”
林舟闻言点了点头。
这才合理。
要是每年都抽三成,其他几个生产队不可能同意。
但仔细一想。
王三保是真黑!
草药里面最贵的黄连是多年生作物,也就是说,挖了一年之后,过几年才会长出新的。
所以第一年绝对是最赚钱的。
其他生产队估计是不知道这事,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骂娘。
别说。
王三保虽然没做过生意,但头脑却一点不差。
“王叔,你这钱是打算还公社,还是?”
林舟问道。
王三保闻言一脸懊恼。
林舟不说他都忘了,队里还欠公社不少钱呢。
不过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明年就能把钱还完。
但一想到今年一整年都要白干,他就止不住的感到心疼。
之前农忙,公社的人没顾得上找他,现在农闲了,催债的那群人估计又要来了。
欠公社钱的生产队很多,不光四河一个。
想到这,王三保心里平衡了不少。
见他一脸苦相,林舟笑着说道:
“王叔,我给你出个主意怎么样?”
“你又有主意?”
“你就去县城,买几只快要病死的驴和牛,买回来让张医生治,治好了再卖给其他生产队,这一来一回能赚不少钱呢。”
林舟笑着说道。
王三保闻言很是心动。
快病死的牛也就一百块。
买回来治好了再拉出去卖,至少能赚个两百。
但转念一想。
县城里会治病的兽医多了去了,能治好的早就被他们治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无药可治的,买回来也是白费。
“算了吧,县城里不是没有兽医,买回来要是治不好,那不就亏大了?”
“王叔,你是觉得周村生产队的人没有找过兽医?”
林舟笑着问道。
王三保微微一愣。
有道理啊,牛和驴子这么精贵,他们不可能不找兽医就直接拉出来卖。
“老王!快点,该我们了!”
思索之际,冯豪杰突然对他吆喝了一声。
前面公社的公粮已经交完了,该他们了。
王三保顾不上多想,扭头对着林舟说道:
“等我商量一下再告诉你。”
说完,不等林舟回应,起身便朝粮站走去。
交公粮的速度很慢,负责收粮的人检查的很仔细。
林舟闲的没事,便也跟过去凑热闹。
粮站的墙根下堆着半人高的麻袋,墙面上用红漆刷着颗粒归仓的木牌。
负责收粮的是个陌生汉子,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人们都叫他老郑。
他蹲在粮堆前,手里攥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刚从布袋里倒出的玉米粒。
“老王,你这玉米水分没晒透啊。”
老郑拿起粒玉米,对着太阳照了照,说道:
“你看这,还发潮呢,攥在手里能感觉到潮气,存久了要长霉。”
王三保赶紧凑过去,也抓了把玉米在手心搓着。
这玉米确实沾了点潮气,他心里一沉,装傻道:
“老郑,不能啊!这玉米我们在晒谷场摊了四天,每天翻三遍,正午的日头能把地皮晒裂,咋还潮?”
老郑没急着回话,从粮站墙角拖过竹筛,抓了两把玉米倒进去,双手攥着筛沿来回晃。
细碎的玉米碎、干树叶从筛底漏下来,落在地上积了一小堆。
“杂质倒不多,就是水分硬伤。”
他把筛好的玉米倒回粗瓷碗,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咯嘣咬了一口,眉头皱了皱。
“你听这声,不脆,要是干透的玉米,咬着能崩开小渣子。”
行家啊。
林舟见状不由暗叹一声。
见王三保一脸苦相,那人也没为难。
“行了,这程度也差不多了,下次多晒两天。”
王三保闻言脸上这才露出了笑。
“行,我保证!”
老郑摆了摆手,对着旁边的人说道:
“过磅吧!”
过完磅后,几人把粮食倒进一个巨大的斗里。
这是为了确定粮食里面没有掺杂其他东西。
一些树叶,石头子什么的都是不能算数的。
一直忙乎到下午四点,所有粮食才过完磅。
王三保拿着条子出来后,火急火燎的找上了冯豪杰。
“老冯,你快看,这条子上的数对不?”
冯豪杰接过单子一看。
“差的不多,只差三十多斤。”
“**!”
王三保忍不住骂了一句。
来之前所有粮食都是过过磅的。
这三十斤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清楚。
“行了,别骂了,这么多粮食,或许是咱们得秤出了问题。”
冯豪杰宽慰道。
王三保也没计较,朝一旁的吴勇刚看去。
“刚子,你带着他们先回去,我还有点事。”
吴勇刚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几人朝回走去。
王三保看了冯豪杰一眼,二人谁都没有说话,径直朝公社走去。
……
下午四点。
虽然还有点太阳,但一点也不暖和,甚至还有点冷。
来的时候挑着担子,感受不到冷。
回去的时候空手回去,不免感到有些冷。
此时的气温已经接近零下。
“小舟,二大说明天就要挖水渠了。”
王启明走到林舟身旁说道。
林舟点了点头。
这事确实得抓点紧了,不然下起雪来,到时候更挖不成。
“王叔他们呢?明天不来吗?”
王三保笑了笑。
“你猜猜。”
林舟想了想。
分五成肯定不可能,顶多分个两成。
这么多生产队,即便只抽两成那也是个大数目。
有赚钱的机会,哪个生产队愿意错过呢?
“王叔,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王三保闻言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咱们抽三成。”
“两成是钱,一成是东西。”
“啊?!”
林舟惊讶不已。
三成?
这么多?
那几个生产队是真舍得!
王三保随后解释道:
“我和他们说好了,第一年三成,第二年两成,到第三年就是一成,往后就不变了。”
林舟闻言点了点头。
这才合理。
要是每年都抽三成,其他几个生产队不可能同意。
但仔细一想。
王三保是真黑!
草药里面最贵的黄连是多年生作物,也就是说,挖了一年之后,过几年才会长出新的。
所以第一年绝对是最赚钱的。
其他生产队估计是不知道这事,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骂娘。
别说。
王三保虽然没做过生意,但头脑却一点不差。
“王叔,你这钱是打算还公社,还是?”
林舟问道。
王三保闻言一脸懊恼。
林舟不说他都忘了,队里还欠公社不少钱呢。
不过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明年就能把钱还完。
但一想到今年一整年都要白干,他就止不住的感到心疼。
之前农忙,公社的人没顾得上找他,现在农闲了,催债的那群人估计又要来了。
欠公社钱的生产队很多,不光四河一个。
想到这,王三保心里平衡了不少。
见他一脸苦相,林舟笑着说道:
“王叔,我给你出个主意怎么样?”
“你又有主意?”
“你就去县城,买几只快要病死的驴和牛,买回来让张医生治,治好了再卖给其他生产队,这一来一回能赚不少钱呢。”
林舟笑着说道。
王三保闻言很是心动。
快病死的牛也就一百块。
买回来治好了再拉出去卖,至少能赚个两百。
但转念一想。
县城里会治病的兽医多了去了,能治好的早就被他们治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无药可治的,买回来也是白费。
“算了吧,县城里不是没有兽医,买回来要是治不好,那不就亏大了?”
“王叔,你是觉得周村生产队的人没有找过兽医?”
林舟笑着问道。
王三保微微一愣。
有道理啊,牛和驴子这么精贵,他们不可能不找兽医就直接拉出来卖。
“老王!快点,该我们了!”
思索之际,冯豪杰突然对他吆喝了一声。
前面公社的公粮已经交完了,该他们了。
王三保顾不上多想,扭头对着林舟说道:
“等我商量一下再告诉你。”
说完,不等林舟回应,起身便朝粮站走去。
交公粮的速度很慢,负责收粮的人检查的很仔细。
林舟闲的没事,便也跟过去凑热闹。
粮站的墙根下堆着半人高的麻袋,墙面上用红漆刷着颗粒归仓的木牌。
负责收粮的是个陌生汉子,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人们都叫他老郑。
他蹲在粮堆前,手里攥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刚从布袋里倒出的玉米粒。
“老王,你这玉米水分没晒透啊。”
老郑拿起粒玉米,对着太阳照了照,说道:
“你看这,还发潮呢,攥在手里能感觉到潮气,存久了要长霉。”
王三保赶紧凑过去,也抓了把玉米在手心搓着。
这玉米确实沾了点潮气,他心里一沉,装傻道:
“老郑,不能啊!这玉米我们在晒谷场摊了四天,每天翻三遍,正午的日头能把地皮晒裂,咋还潮?”
老郑没急着回话,从粮站墙角拖过竹筛,抓了两把玉米倒进去,双手攥着筛沿来回晃。
细碎的玉米碎、干树叶从筛底漏下来,落在地上积了一小堆。
“杂质倒不多,就是水分硬伤。”
他把筛好的玉米倒回粗瓷碗,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咯嘣咬了一口,眉头皱了皱。
“你听这声,不脆,要是干透的玉米,咬着能崩开小渣子。”
行家啊。
林舟见状不由暗叹一声。
见王三保一脸苦相,那人也没为难。
“行了,这程度也差不多了,下次多晒两天。”
王三保闻言脸上这才露出了笑。
“行,我保证!”
老郑摆了摆手,对着旁边的人说道:
“过磅吧!”
过完磅后,几人把粮食倒进一个巨大的斗里。
这是为了确定粮食里面没有掺杂其他东西。
一些树叶,石头子什么的都是不能算数的。
一直忙乎到下午四点,所有粮食才过完磅。
王三保拿着条子出来后,火急火燎的找上了冯豪杰。
“老冯,你快看,这条子上的数对不?”
冯豪杰接过单子一看。
“差的不多,只差三十多斤。”
“**!”
王三保忍不住骂了一句。
来之前所有粮食都是过过磅的。
这三十斤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清楚。
“行了,别骂了,这么多粮食,或许是咱们得秤出了问题。”
冯豪杰宽慰道。
王三保也没计较,朝一旁的吴勇刚看去。
“刚子,你带着他们先回去,我还有点事。”
吴勇刚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几人朝回走去。
王三保看了冯豪杰一眼,二人谁都没有说话,径直朝公社走去。
……
下午四点。
虽然还有点太阳,但一点也不暖和,甚至还有点冷。
来的时候挑着担子,感受不到冷。
回去的时候空手回去,不免感到有些冷。
此时的气温已经接近零下。
“小舟,二大说明天就要挖水渠了。”
王启明走到林舟身旁说道。
林舟点了点头。
这事确实得抓点紧了,不然下起雪来,到时候更挖不成。
“王叔他们呢?明天不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