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苏醒,如同久旱后的甘霖,迅速滋润了看似平稳、实则暗藏焦灼的朝野。旨意传出,百官称贺,万民(至少在表面上)欢腾。然而,只有身处这养心殿核心的几人知道,风暴并未远去,只是暂时潜藏。
接下来的数日,朕在唐若雪和陈芝儿的悉心照料下,身体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恢复着。至少,已经能够坐起,自行进食一些流质,也能清晰地说话,虽然中气依旧不足,无法长时间处理政务。
厉欣怡在朕苏醒当日短暂流露真情后,便迅速恢复了那副精明干练的模样,每日都会将最重要的军报、江南清查进展以及她麾下商业网络收集到的各方情报,精简扼要地向朕汇报。她行事雷厉风行,效率极高,但朕能感觉到,她在有意无意地避开与唐若雪在朕面前同时长时间停留。
唐若雪则依旧以她固有的沉稳,事无巨细地帮朕打理着内宫,过滤着那些不甚紧要的政务奏章,只将真正需要朕亲自决断的大事呈报。她看向朕的眼神温柔而关切,但每当厉欣怡在场谈及“黑油”、“新军备”等话题时,她那微不可察的蹙眉和瞬间的沉默,都被朕看在眼里。
陈芝儿是最开心的,整日围着朕转,叽叽喳喳地说着她对“无生令”研究的各种猜想和失败尝试,又或者展示她新弄出来的、一些奇奇怪怪但颇有用处的小玩意儿。她是三人中唯一尚未被那理念分歧明显波及的,但也隐约感觉到了两位姐姐之间气氛的微妙,偶尔会露出困惑和担忧的神情。
朕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动声色。
这日,朕精神稍好,召见了内阁首辅、兵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厉欣怡与唐若雪亦在旁听政。
兵部尚书首先禀报了北疆最新情况。杨宗毅老将军依托朔州坚城和改良后的防御工事,稳扎稳打,成功击退了罗刹军的数次试探性进攻。得益于陈芝儿留下的干扰装置图纸和部分备件,北疆军工部门已能小规模仿制,虽效果不及原版,但也极大削弱了罗刹新型火炮的威胁。目前战线相对稳定,但杨宗毅强调,罗刹人并未退去,仍在不断增兵,更大规模的战事恐难避免。他再次恳请朝廷增派援军,并加快新式火器的研发与配备。
户部尚书则面露难色,呈上了最新的国库收支简报。连续的战事、京城的重建、对江南清洗后的安抚与投入,已让国库捉襟见肘。若再大规模向北疆增兵并装备新式军械,除非加征赋税,否则难以为继。
“加税?”朕尚未开口,厉欣怡便已冷笑出声,“北疆将士在前线用命,江南百姓刚经历动荡,此时加税,岂非自毁根基,逼民造反?”她转向朕,语气铿锵:“陛下,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开源,而非节流!臣妾在江南清查时,发现盐、铁、茶等官营弊端丛生,贪腐严重,若行革新,引入商贾竞争,严查走私,岁入至少可增三成!此外,那‘黑油’之事,虽唐姐姐持重,然其潜在利益巨大,若能率先掌握,不仅可强军,亦可富国,岂能因噎废食?”
她终于将“黑油”之争,摆到了朕的面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唐若雪。
唐若雪神色平静,向朕微微一礼,才缓声道:“欣怡妹妹心系国事,其情可悯。然盐铁茶乃国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革新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否则恐生大乱。至于‘黑油’……”她顿了顿,看向朕,眼神清澈而坚定,“臣妾非不知其利,然此物凶险,来源与罗刹关联甚深,大规模应用,未知之险太多。陛下初愈,国本未固,当下应以稳为主,徐图缓进。臣妾以为,可如之前所议,由格物院先行小规模探研,待确有成效、弊端可控之后,再议推广不迟。”
两位妃嫔,一个激进,一个持重,观点鲜明对立。内阁首辅与两位尚书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轻易插嘴后宫与陛下之间的论政。
朕靠坐在龙榻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枚依旧沉寂的“无生令”,感受着其传来的一丝丝微弱暖流。她们说的都有道理。厉欣怡看到了危机中的机遇,渴望用强大的力量打破困局;唐若雪则着眼于帝国的稳定与传承,避免在虚弱时进行高风险博弈。
这不仅仅是“黑油”之争,更是未来治国方略的路线之争。
朕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陈芝儿身上:“芝儿,你如何看?”
陈芝儿没想到朕会突然问她,愣了一下,看了看厉欣怡,又看了看唐若雪,小脸纠结了片刻,才小声道:“我……我觉得两位姐姐说得都对……‘黑油’可能真的很厉害,但也很危险……要不……陛下,我们能不能像之前对付罗刹火炮那样,想办法找到既能用它的好处,又能克制它坏处的办法?比如……研究怎么把它烧得更干净,或者把那些有毒的东西分离出来?”
她的想法依旧带着技术人员的单纯与直接,试图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
朕微微颔首,心中已有决断。
“北疆援兵之事,兵部与户部会同内阁,三日内给朕拿出一个可行的方略,增兵数量可减,但精锐装备必须保障。国库空虚,加征赋税不可取,厉妃所提盐铁茶革新,可令户部牵头,会同相关衙门,详拟章程,逐步推行,以不引发大动荡为前提。”
朕先定下了基调,既没有完全采纳厉欣怡的激进方案,也否定了维持原状的保守想法。
随即,朕看向厉欣怡和唐若雪,缓缓道:“至于‘黑油’……厉妃着眼长远,其心可嘉。唐妃虑事周详,其言在理。”
朕停顿了一下,看着她们瞬间紧绷的神情,继续道:“此事,便依唐妃之前所议,仍由格物院主导,进行小范围、严格管控的研究。然,研究范围,可稍作扩大,不仅限于提纯应用,亦需包括其危害评估、防护之法,以及……寻找替代之物。所需资源,由内帑与户部共同支应,厉妃麾下商号若有相关海外信息,需无条件配合格物院。”
这个决定,看似采纳了唐若雪“稳妥为主”的意见,但实际上,朕默许了厉欣怡“深入研究”的主张,并将她的商业网络纳入了辅助体系,给了她参与其中的名分。同时,也肯定了陈芝儿“兴利除弊”的技术思路。
既未偏袒任何一方,又推动了事情的进展。
厉欣怡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一种复杂的了然,微微躬身:“臣妾遵旨。”
唐若雪也垂下眼帘,轻声道:“臣妾遵旨。”
她们都听懂了朕的平衡之道。
“都退下吧。朕乏了。”朕挥了挥手,闭上了眼睛。
众人行礼告退。
殿内重归寂静。朕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衡。厉欣怡不会放弃她认定的道路,唐若雪也会更加警惕任何可能破坏稳定的因素。而她们之间的张力,并不会因为朕的一次调和而消失。
朕摩挲着“无生令”,感受着体内缓慢恢复的力量。
帝心,需如深渊,难测其底。
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真正驾驭这艘巨轮,驶过前方的惊涛骇浪。
接下来的数日,朕在唐若雪和陈芝儿的悉心照料下,身体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恢复着。至少,已经能够坐起,自行进食一些流质,也能清晰地说话,虽然中气依旧不足,无法长时间处理政务。
厉欣怡在朕苏醒当日短暂流露真情后,便迅速恢复了那副精明干练的模样,每日都会将最重要的军报、江南清查进展以及她麾下商业网络收集到的各方情报,精简扼要地向朕汇报。她行事雷厉风行,效率极高,但朕能感觉到,她在有意无意地避开与唐若雪在朕面前同时长时间停留。
唐若雪则依旧以她固有的沉稳,事无巨细地帮朕打理着内宫,过滤着那些不甚紧要的政务奏章,只将真正需要朕亲自决断的大事呈报。她看向朕的眼神温柔而关切,但每当厉欣怡在场谈及“黑油”、“新军备”等话题时,她那微不可察的蹙眉和瞬间的沉默,都被朕看在眼里。
陈芝儿是最开心的,整日围着朕转,叽叽喳喳地说着她对“无生令”研究的各种猜想和失败尝试,又或者展示她新弄出来的、一些奇奇怪怪但颇有用处的小玩意儿。她是三人中唯一尚未被那理念分歧明显波及的,但也隐约感觉到了两位姐姐之间气氛的微妙,偶尔会露出困惑和担忧的神情。
朕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动声色。
这日,朕精神稍好,召见了内阁首辅、兵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厉欣怡与唐若雪亦在旁听政。
兵部尚书首先禀报了北疆最新情况。杨宗毅老将军依托朔州坚城和改良后的防御工事,稳扎稳打,成功击退了罗刹军的数次试探性进攻。得益于陈芝儿留下的干扰装置图纸和部分备件,北疆军工部门已能小规模仿制,虽效果不及原版,但也极大削弱了罗刹新型火炮的威胁。目前战线相对稳定,但杨宗毅强调,罗刹人并未退去,仍在不断增兵,更大规模的战事恐难避免。他再次恳请朝廷增派援军,并加快新式火器的研发与配备。
户部尚书则面露难色,呈上了最新的国库收支简报。连续的战事、京城的重建、对江南清洗后的安抚与投入,已让国库捉襟见肘。若再大规模向北疆增兵并装备新式军械,除非加征赋税,否则难以为继。
“加税?”朕尚未开口,厉欣怡便已冷笑出声,“北疆将士在前线用命,江南百姓刚经历动荡,此时加税,岂非自毁根基,逼民造反?”她转向朕,语气铿锵:“陛下,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开源,而非节流!臣妾在江南清查时,发现盐、铁、茶等官营弊端丛生,贪腐严重,若行革新,引入商贾竞争,严查走私,岁入至少可增三成!此外,那‘黑油’之事,虽唐姐姐持重,然其潜在利益巨大,若能率先掌握,不仅可强军,亦可富国,岂能因噎废食?”
她终于将“黑油”之争,摆到了朕的面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唐若雪。
唐若雪神色平静,向朕微微一礼,才缓声道:“欣怡妹妹心系国事,其情可悯。然盐铁茶乃国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革新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否则恐生大乱。至于‘黑油’……”她顿了顿,看向朕,眼神清澈而坚定,“臣妾非不知其利,然此物凶险,来源与罗刹关联甚深,大规模应用,未知之险太多。陛下初愈,国本未固,当下应以稳为主,徐图缓进。臣妾以为,可如之前所议,由格物院先行小规模探研,待确有成效、弊端可控之后,再议推广不迟。”
两位妃嫔,一个激进,一个持重,观点鲜明对立。内阁首辅与两位尚书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轻易插嘴后宫与陛下之间的论政。
朕靠坐在龙榻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枚依旧沉寂的“无生令”,感受着其传来的一丝丝微弱暖流。她们说的都有道理。厉欣怡看到了危机中的机遇,渴望用强大的力量打破困局;唐若雪则着眼于帝国的稳定与传承,避免在虚弱时进行高风险博弈。
这不仅仅是“黑油”之争,更是未来治国方略的路线之争。
朕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陈芝儿身上:“芝儿,你如何看?”
陈芝儿没想到朕会突然问她,愣了一下,看了看厉欣怡,又看了看唐若雪,小脸纠结了片刻,才小声道:“我……我觉得两位姐姐说得都对……‘黑油’可能真的很厉害,但也很危险……要不……陛下,我们能不能像之前对付罗刹火炮那样,想办法找到既能用它的好处,又能克制它坏处的办法?比如……研究怎么把它烧得更干净,或者把那些有毒的东西分离出来?”
她的想法依旧带着技术人员的单纯与直接,试图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
朕微微颔首,心中已有决断。
“北疆援兵之事,兵部与户部会同内阁,三日内给朕拿出一个可行的方略,增兵数量可减,但精锐装备必须保障。国库空虚,加征赋税不可取,厉妃所提盐铁茶革新,可令户部牵头,会同相关衙门,详拟章程,逐步推行,以不引发大动荡为前提。”
朕先定下了基调,既没有完全采纳厉欣怡的激进方案,也否定了维持原状的保守想法。
随即,朕看向厉欣怡和唐若雪,缓缓道:“至于‘黑油’……厉妃着眼长远,其心可嘉。唐妃虑事周详,其言在理。”
朕停顿了一下,看着她们瞬间紧绷的神情,继续道:“此事,便依唐妃之前所议,仍由格物院主导,进行小范围、严格管控的研究。然,研究范围,可稍作扩大,不仅限于提纯应用,亦需包括其危害评估、防护之法,以及……寻找替代之物。所需资源,由内帑与户部共同支应,厉妃麾下商号若有相关海外信息,需无条件配合格物院。”
这个决定,看似采纳了唐若雪“稳妥为主”的意见,但实际上,朕默许了厉欣怡“深入研究”的主张,并将她的商业网络纳入了辅助体系,给了她参与其中的名分。同时,也肯定了陈芝儿“兴利除弊”的技术思路。
既未偏袒任何一方,又推动了事情的进展。
厉欣怡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一种复杂的了然,微微躬身:“臣妾遵旨。”
唐若雪也垂下眼帘,轻声道:“臣妾遵旨。”
她们都听懂了朕的平衡之道。
“都退下吧。朕乏了。”朕挥了挥手,闭上了眼睛。
众人行礼告退。
殿内重归寂静。朕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衡。厉欣怡不会放弃她认定的道路,唐若雪也会更加警惕任何可能破坏稳定的因素。而她们之间的张力,并不会因为朕的一次调和而消失。
朕摩挲着“无生令”,感受着体内缓慢恢复的力量。
帝心,需如深渊,难测其底。
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真正驾驭这艘巨轮,驶过前方的惊涛骇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