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山大营的风波,如同投入湖中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了整个京城的权力圈层。
“环氏商行”这个名字,一夜之间,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商号,变成了所有人都必须在心中掂量三分的神秘势力。
人们不再仅仅是惊叹于“恒源记”那神鬼莫测的赚钱手段,更开始恐惧于其背后那深不可测的、足以让一名手握兵权的副将顷刻间身败名裂的恐怖能量。
一时间,贾环在京中权贵子弟的圈子里,风头无两。
无数的宴请帖子,如雪片般飞入荣国府。
那些往日里眼高于顶的侯门公子、世家子弟,如今都削尖了脑袋,想要结交这位神秘莫测的“环三爷”,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对于这些足以让任何年轻人一步登天的社交机会,贾环竟是全数推拒,一概不理。
他既没有趁势而起,广交权贵,也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他依旧是那个每日里按时去家学,下学后便回到自己那方小院,闭门谢客的“病弱”少年。
仿佛外界那所有关于他的、神乎其神的传说,都与他无关。
这让无数想要一探究竟的人,越发觉得他高深莫测,敬畏之心,更添三分。
他们不知道,贾环并非不好名利。
只是,比起那些浮于表面的虚名,他更在意的,是培养真正能为自己所用,能支撑起他那庞大野心的……核心力量。
午后,贾环的小书房。
这里,早已成了贾兰和贾琮的“第二学堂”。
今日的课业,尤为特殊。
书案之上,没有四书五经,也没有诗词文选。
取而代之的,是一叠厚厚的、散发着墨香的文书与卷宗。
这里面,有“环氏商行”与神武卫签订的军需采办契约,有倪二的情报网搜集来的、关于神武卫各级军官的详细背景资料,更有此次“李大嘴事件”中,所有往来的信函与证据。
这一桩被外界传得神乎其神,被认为是贾环雷霆手段的经典案例,此刻,却被他轻描淡写地,当成了一份“课后作业”,摆在了两个少年的面前。
“都看完了?”
贾环端着茶杯,轻轻吹去浮沫,淡淡地问道。
“回三叔,都看完了。”
贾琮率先答道,他那张总是带着几分天真稚气的脸上,此刻满是兴奋与崇拜,“三叔,您这招‘借刀杀人’,实在是太高明了!不费一兵一卒,不花一两银子,就让那个姓李的狗官身败名裂!还顺带着,让咱们的商行,立下了天大的威风!解气!真是太解气了!”
他的眼中,闪烁着对强者最纯粹的崇拜,看到的,是这件事的结果,是那份酣畅淋漓的胜利。
贾环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转向了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贾兰。
“兰哥儿,你呢?你又看出了什么?”
贾兰没有像贾琮那般激动,他的眉头,微微蹙着,那双总是沉稳的眸子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三叔,侄儿以为,此事,解气是小,立威是次。”
“哦?”
贾环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侄儿以为。”
贾兰的思路,变得愈发清晰,“三叔此举,真正的目的,有三。”
“其一,是‘立规矩’。您用李大嘴的血,为我们环氏商行,在所有军镇卫所,立下了一个‘不可招惹’的规矩。从此以后,我们的军需生意,将再无掣肘,畅通无阻。这,是为长远之利。”
“其二,是‘送人情’。您将李大嘴的罪证,交给了那位冯迁将军,等同于送了他一份天大的人情和功劳。他用此来整肃军纪,清除异己,必然会对三叔您,对我们贾家,感恩戴德。这,是在为我们,于军中,埋下一颗重要的棋子。”
“其三,也是侄儿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贾兰抬起头,那双黑亮的眸子,紧紧地盯着贾环,竟是带上了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深刻的洞察力,“是‘表忠心’。”
“您,是在向忠顺王爷,表明您的态度。您告诉他,您有能力,处理好他交办的任何差事,哪怕是军中这等最复杂、最难缠的关系。您不需要事事都去求他,您能为他分忧,能为他创造价值。您在向他证明,您是一把最好用,也最省心的刀!如此,他才会对您,更加信重,也更加……倚仗!”
一番话,层层递进,鞭辟入里!
贾琮在一旁,早已听得是目瞪口呆!
他只看到了表面的“爽”,而贾兰,却已然穿透了所有的表象,看到了其下那最深层、最复杂的,关于利益、人情与权谋的布局!
“哈哈……哈哈哈哈!”
贾环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欣赏,他抚掌大笑,那笑声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畅快与欣慰!
“好!好一个贾麒麟!兰哥儿,你,没有让叔叔失望!”
他站起身,重重地拍了拍贾兰的肩膀,那眼神,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看到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终于拥有了独立捕猎的獠牙!
“你说的,全对!”
贾环的眼中,满是赞许,“你能看到这一层,便证明,你已经真正开始,用一个‘局中人’的眼光,来思考问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两个资质迥异,却同样可教的少年,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自己的“帝王学”教育,已经初见成效。
“不过,光会分析,还不够。”
贾环话锋一转,从一旁的书架上,又抽出了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做封皮的账册。
“这,是神武卫近一年的军粮消耗报表。你们再看看这个。”
这本账册,远比之前的文书要枯燥得多。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数字。
某年某月某日,某营某哨,出操消耗多少,夜巡消耗多少,战马嚼用多少……
看得人眼花缭乱。
贾琮只翻了两页,便觉得头大如斗,兴致缺缺。
可贾兰,却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眼中,再次燃起了那种专注的光芒。
他没有去看那些孤立的数字,而是将整本账册,从头到尾,快速地翻阅了一遍。
他的大脑,仿佛一台精密的计算器,在无声地,对这成千上万个枯燥的数字,进行着比对、归纳、与分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书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贾环也不催促,只是安静地品着茶,耐心地等待着。
他知道,真正的璞玉,需要时间来打磨。
也不知过了多久。
贾兰翻动书页的手,猛地停住了。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他抬起头,那双总是沉稳的眸子里,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的光芒!
“三叔……”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带着一丝不确定,“这……这账,有问题。”
“哦?有何问题?”
贾环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问题……太大了。”
贾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手指,点在了账册的某一页上。
“三叔您看,这是神武卫‘战时’与‘平时’的军粮消耗标准。战时,每名士兵每日耗粮三斤,战马十斤。平时,则减半。”
“神武卫,驻扎京畿,近十年来,未曾有过任何战事。所以,他们所有的消耗,都应该,是按照‘平时’的标准来计算的。”
“可是……”
他的手指,缓缓地,划过了几行数字,那动作,仿佛是在揭开一道血淋淋的伤疤!
“侄儿发现,每个月的月底,总会有那么三五天,这军粮的消耗,会突然,飙升到‘战时’的标准!理由,无一例外,都是‘加强夜巡’,或是‘野外拉练’!”
“可这……这太不合常理了!”
贾兰的语速,越来越快,那双眼睛,也越来越亮!
“这虚报的军粮,其数额,不多不少,正好,是神武卫满编员额,每月正常消耗的……一成!”
“不多,所以不易察觉。不少,所以积少成多!”
“这就像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有人,在每个月,都用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从神武卫的粮仓里,偷走整整一成的军粮!”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是李大嘴那样的副将!”
贾兰抬起头,那双黑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骇人的精光!
他看着贾环,一字一顿,说出了那个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胆寒的推论!
“这笔军粮,其数额之巨大,其流向之隐秘……侄儿斗胆猜测,它,没有流入任何人的私囊!”
“它,是被送往了……边关!”
“其背后,必然指向了……某一位,手握重兵,却又军饷不足的……边关大将!”
西山大营的风波,如同投入湖中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了整个京城的权力圈层。
“环氏商行”这个名字,一夜之间,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商号,变成了所有人都必须在心中掂量三分的神秘势力。
人们不再仅仅是惊叹于“恒源记”那神鬼莫测的赚钱手段,更开始恐惧于其背后那深不可测的、足以让一名手握兵权的副将顷刻间身败名裂的恐怖能量。
一时间,贾环在京中权贵子弟的圈子里,风头无两。
无数的宴请帖子,如雪片般飞入荣国府。
那些往日里眼高于顶的侯门公子、世家子弟,如今都削尖了脑袋,想要结交这位神秘莫测的“环三爷”,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对于这些足以让任何年轻人一步登天的社交机会,贾环竟是全数推拒,一概不理。
他既没有趁势而起,广交权贵,也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他依旧是那个每日里按时去家学,下学后便回到自己那方小院,闭门谢客的“病弱”少年。
仿佛外界那所有关于他的、神乎其神的传说,都与他无关。
这让无数想要一探究竟的人,越发觉得他高深莫测,敬畏之心,更添三分。
他们不知道,贾环并非不好名利。
只是,比起那些浮于表面的虚名,他更在意的,是培养真正能为自己所用,能支撑起他那庞大野心的……核心力量。
午后,贾环的小书房。
这里,早已成了贾兰和贾琮的“第二学堂”。
今日的课业,尤为特殊。
书案之上,没有四书五经,也没有诗词文选。
取而代之的,是一叠厚厚的、散发着墨香的文书与卷宗。
这里面,有“环氏商行”与神武卫签订的军需采办契约,有倪二的情报网搜集来的、关于神武卫各级军官的详细背景资料,更有此次“李大嘴事件”中,所有往来的信函与证据。
这一桩被外界传得神乎其神,被认为是贾环雷霆手段的经典案例,此刻,却被他轻描淡写地,当成了一份“课后作业”,摆在了两个少年的面前。
“都看完了?”
贾环端着茶杯,轻轻吹去浮沫,淡淡地问道。
“回三叔,都看完了。”
贾琮率先答道,他那张总是带着几分天真稚气的脸上,此刻满是兴奋与崇拜,“三叔,您这招‘借刀杀人’,实在是太高明了!不费一兵一卒,不花一两银子,就让那个姓李的狗官身败名裂!还顺带着,让咱们的商行,立下了天大的威风!解气!真是太解气了!”
他的眼中,闪烁着对强者最纯粹的崇拜,看到的,是这件事的结果,是那份酣畅淋漓的胜利。
贾环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转向了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贾兰。
“兰哥儿,你呢?你又看出了什么?”
贾兰没有像贾琮那般激动,他的眉头,微微蹙着,那双总是沉稳的眸子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三叔,侄儿以为,此事,解气是小,立威是次。”
“哦?”
贾环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侄儿以为。”
贾兰的思路,变得愈发清晰,“三叔此举,真正的目的,有三。”
“其一,是‘立规矩’。您用李大嘴的血,为我们环氏商行,在所有军镇卫所,立下了一个‘不可招惹’的规矩。从此以后,我们的军需生意,将再无掣肘,畅通无阻。这,是为长远之利。”
“其二,是‘送人情’。您将李大嘴的罪证,交给了那位冯迁将军,等同于送了他一份天大的人情和功劳。他用此来整肃军纪,清除异己,必然会对三叔您,对我们贾家,感恩戴德。这,是在为我们,于军中,埋下一颗重要的棋子。”
“其三,也是侄儿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贾兰抬起头,那双黑亮的眸子,紧紧地盯着贾环,竟是带上了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深刻的洞察力,“是‘表忠心’。”
“您,是在向忠顺王爷,表明您的态度。您告诉他,您有能力,处理好他交办的任何差事,哪怕是军中这等最复杂、最难缠的关系。您不需要事事都去求他,您能为他分忧,能为他创造价值。您在向他证明,您是一把最好用,也最省心的刀!如此,他才会对您,更加信重,也更加……倚仗!”
一番话,层层递进,鞭辟入里!
贾琮在一旁,早已听得是目瞪口呆!
他只看到了表面的“爽”,而贾兰,却已然穿透了所有的表象,看到了其下那最深层、最复杂的,关于利益、人情与权谋的布局!
“哈哈……哈哈哈哈!”
贾环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欣赏,他抚掌大笑,那笑声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畅快与欣慰!
“好!好一个贾麒麟!兰哥儿,你,没有让叔叔失望!”
他站起身,重重地拍了拍贾兰的肩膀,那眼神,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看到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终于拥有了独立捕猎的獠牙!
“你说的,全对!”
贾环的眼中,满是赞许,“你能看到这一层,便证明,你已经真正开始,用一个‘局中人’的眼光,来思考问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两个资质迥异,却同样可教的少年,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自己的“帝王学”教育,已经初见成效。
“不过,光会分析,还不够。”
贾环话锋一转,从一旁的书架上,又抽出了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做封皮的账册。
“这,是神武卫近一年的军粮消耗报表。你们再看看这个。”
这本账册,远比之前的文书要枯燥得多。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数字。
某年某月某日,某营某哨,出操消耗多少,夜巡消耗多少,战马嚼用多少……
看得人眼花缭乱。
贾琮只翻了两页,便觉得头大如斗,兴致缺缺。
可贾兰,却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眼中,再次燃起了那种专注的光芒。
他没有去看那些孤立的数字,而是将整本账册,从头到尾,快速地翻阅了一遍。
他的大脑,仿佛一台精密的计算器,在无声地,对这成千上万个枯燥的数字,进行着比对、归纳、与分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书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贾环也不催促,只是安静地品着茶,耐心地等待着。
他知道,真正的璞玉,需要时间来打磨。
也不知过了多久。
贾兰翻动书页的手,猛地停住了。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他抬起头,那双总是沉稳的眸子里,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的光芒!
“三叔……”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带着一丝不确定,“这……这账,有问题。”
“哦?有何问题?”
贾环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问题……太大了。”
贾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手指,点在了账册的某一页上。
“三叔您看,这是神武卫‘战时’与‘平时’的军粮消耗标准。战时,每名士兵每日耗粮三斤,战马十斤。平时,则减半。”
“神武卫,驻扎京畿,近十年来,未曾有过任何战事。所以,他们所有的消耗,都应该,是按照‘平时’的标准来计算的。”
“可是……”
他的手指,缓缓地,划过了几行数字,那动作,仿佛是在揭开一道血淋淋的伤疤!
“侄儿发现,每个月的月底,总会有那么三五天,这军粮的消耗,会突然,飙升到‘战时’的标准!理由,无一例外,都是‘加强夜巡’,或是‘野外拉练’!”
“可这……这太不合常理了!”
贾兰的语速,越来越快,那双眼睛,也越来越亮!
“这虚报的军粮,其数额,不多不少,正好,是神武卫满编员额,每月正常消耗的……一成!”
“不多,所以不易察觉。不少,所以积少成多!”
“这就像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有人,在每个月,都用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从神武卫的粮仓里,偷走整整一成的军粮!”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是李大嘴那样的副将!”
贾兰抬起头,那双黑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骇人的精光!
他看着贾环,一字一顿,说出了那个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胆寒的推论!
“这笔军粮,其数额之巨大,其流向之隐秘……侄儿斗胆猜测,它,没有流入任何人的私囊!”
“它,是被送往了……边关!”
“其背后,必然指向了……某一位,手握重兵,却又军饷不足的……边关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