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在经历了国舅倒台、内监清洗等一系列雷霆风暴之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朗。
这份晴朗,随着一匹自江南而来的八百里加急快马,被彻底推向了顶峰。
忠顺王,凯旋回京!
这位在江南以雷霆手段为国锄奸的亲王,一入京城,便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天子亲派仪仗出城十里相迎,圣眷之隆,一时无两。
整个京城的官场,都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彻底躁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清算结束了,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的时刻!
谁能在这次大洗牌中分得一杯羹,谁又能借此机会,一步登天?无数双眼睛,都死死地盯住了皇宫和忠顺王府的方向。
而荣国府,作为此次风暴中,一股谁也无法忽视的暗流,更是成为了无数人瞩目的焦点。
这一日,荣国府大门中开,合府上下,从主子到奴仆,尽数穿戴一新,聚集在荣庆堂前,气氛庄重而肃穆。
传旨的太监,已经到了。
为首的,正是新任内侍监总管李德福。他亲自前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体面。
“圣旨到——!”
随着一声悠长尖细的唱喏,贾政领着乌压压跪了一地的家人,叩首在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李德福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荣庆堂。
“荣国府贾氏,忠君体国,教子有方。于江南甄案之中,献策有功,襄助王师,朕心甚慰!特晋荣国府贾政,为工部尚—书,即日上任!另,赐金千两,宫绸百匹,以彰其功!钦此!”
工部尚书!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贾政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整个人都懵了,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几乎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他苦熬了半辈子,在工部员外郎这个位置上,蹉跎了多少岁月,受了多少白眼,他以为,自己这辈子,能混个侍郎致仕,便已是祖宗烧了高香。
尚书?
正二品的朝廷大员!真正的,进入了权力中枢!
一步登天!这真正是一步登天啊!
“臣……臣贾政,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直到身旁的贾琏和贾宝玉拼命拉他,他才如梦初醒,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带着哭腔,重重地将头,磕在了冰冷的金砖之上。
贾母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由鸳鸯扶着,不住地念着“阿弥陀佛,祖宗保佑”。
圣旨宣读完毕,李德福满脸堆笑地将圣旨交到贾政手中,又对着一旁因“大病初愈”而特许站立的贾环,投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他如今身为内侍监总管,宫中之事,早已了然于心。他比谁都清楚,贾家这份泼天的富贵,究竟是因何而来。眼前这个看似孱弱的少年,才是真正的主角。
“恭喜贾大人,贺喜贾大人。”李德福笑道,“圣上还说了,贾家有此麒麟儿,乃是贾家之幸,更是朝廷之幸啊。”
这一句话,分量何其之重!
贾政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忙拉着贾环,对着李德福又是一阵千恩万谢。
而贾环,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温和而谦逊的微笑,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送走了传旨的太监,荣国府彻底陷入了一片狂欢的海洋。
而赏赐的圣旨,并未就此停止。
很快,另一队宫中派出的仪仗,便敲响了薛家的大门。
薛姨妈领着香菱等人,诚惶诚恐地接了旨。
圣旨的内容,与忠顺王那份奏疏,别无二致。不仅洗清了薛家所有的罪名,更是将薛家,塑造成了“忠义”的典范。
当听到“着薛氏宝钗,执掌家业,重整盐路”时,一直侍立在薛姨妈身后的薛宝钗,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终于泛起了一丝动容的红晕。
从这一刻起,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名正言顺地,从她那个不成器的兄长手中,接过了薛家这艘险些沉没的巨轮的船舵。
她,将是薛家新的掌舵人!
而最神秘的,是林黛玉。
在第一道圣旨之后,又有一名宫中的女官,单独来到了潇湘馆。
她没有大张旗鼓,只是秘密地,将一卷用锦盒装着的密旨,亲手交到了林黛玉的手中,并附上了一句天子的口信。
没有人知道那密旨上写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天子的口信是什么。
众人只看到,那女官走后,一向清冷忧郁的潇湘郡主,在窗前静坐了许久。再出来时,眉宇间那股淡淡的愁绪,竟似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静而明亮的光彩。
她整个人的气色,都好了起来,仿佛一块蒙尘的宝玉,被彻底擦拭干净,开始由内而外地,散发出夺目的光华。
京城各方势力,都在这场论功行赏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贾家得了官位,薛家得了实利,林黛玉得了圣眷。
而作为这一切的幕后总导演,贾环,却仿佛被遗忘了。
除了李德福那句意有所指的口头夸赞,他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封赏。
府里有些人,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也开始私下里议论。说环三爷虽然聪明,但终究是庶出,上不得台面,功劳再大,也越不过“嫡庶”这道天堑。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贾环置若罔闻。
他知道,真正的大礼,还在后头。
果然,三日后。
一顶八抬大轿,在荣国府门前停下。
从轿中走出的,是忠顺王府的大管家,一个在京城权贵圈子里,跺跺脚都能让地面抖三抖的大人物。
他没有去见新晋的工部尚书贾政,也没有去拜见老太君贾母。
他指名道姓,要见环三爷。
在贾政等人既惊讶又与有荣焉的复杂目光中,贾环将王府大管家,请进了自己的小院。
屏退了左右,那大管家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紫檀木的托盘,上面用明黄色的绸缎盖着。
“环三爷,”大管家的脸上,满是恭敬的笑容,再无半分在外的倨傲,“王爷说了,此次江南事定,三爷您,居功至伟。这些,是王爷的一点心意,还望三爷,务必收下。”
他掀开绸缎。
托盘上,一边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金条和银票,粗略一算,不下万两。
而另一边,静静地躺着的,却是一块通体乌黑,用不知名金属打造的令牌。
令牌上,只刻着一个龙飞凤舞的、杀气腾人的“忠”字。
贾环的目光,越过了那些金银,直接落在了这块令牌之上。
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这是……”
“这是王爷的王府亲令。”大管家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丝自豪与敬畏,“三爷,您有所不知。王爷麾下,有十二名贴身护卫,个个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顶尖高手,只听王爷一人号令。他们,是王爷的影子。”
他指着那块令牌,一字一句地道:“王爷说了,从今日起,凭此令牌,三爷您,可以随时,调动其中三名护卫,为您效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事!他们的命,便是您的命!”
这话的分量,比那万两金银,重了何止万倍!
这已经不是赏赐了!
这是在托付性命!是在给予最核心、最私密的武力支持!
忠顺王,这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影子”,交到了贾环的手上!
贾环看着那块令牌,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知道,忠顺王此举,既是感谢,是拉拢,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捆绑!
从他收下这块令牌开始,他就不再仅仅是忠顺王的盟友,他将被打上最深刻的“忠顺王党”的烙印,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这是一份天大的权柄,也是一道无形的枷锁。
贾环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缓缓地,伸出手,将那块冰冷的、沉甸甸的令牌,握在了手中。
“替我,谢过王爷。”
他的声音,平静如水。
“王爷厚爱,贾环,愧领了。”
大管家见他收下,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又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待他走后,贾环独自一人,摩挲着手中那块冰冷的令牌。
令牌入手,传来一种奇异的、仿佛能掌控别人生死的力量感。
三名顶尖高手……
这股力量,足以让他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京城里,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保的能力。
他缓缓地,将令牌收入怀中,贴身放好。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棋盘上的风云,又将不同了。
而他,也该去见一见,那位刚刚走马上任,心态想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父亲大人了。
这份晴朗,随着一匹自江南而来的八百里加急快马,被彻底推向了顶峰。
忠顺王,凯旋回京!
这位在江南以雷霆手段为国锄奸的亲王,一入京城,便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天子亲派仪仗出城十里相迎,圣眷之隆,一时无两。
整个京城的官场,都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彻底躁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清算结束了,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的时刻!
谁能在这次大洗牌中分得一杯羹,谁又能借此机会,一步登天?无数双眼睛,都死死地盯住了皇宫和忠顺王府的方向。
而荣国府,作为此次风暴中,一股谁也无法忽视的暗流,更是成为了无数人瞩目的焦点。
这一日,荣国府大门中开,合府上下,从主子到奴仆,尽数穿戴一新,聚集在荣庆堂前,气氛庄重而肃穆。
传旨的太监,已经到了。
为首的,正是新任内侍监总管李德福。他亲自前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体面。
“圣旨到——!”
随着一声悠长尖细的唱喏,贾政领着乌压压跪了一地的家人,叩首在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李德福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荣庆堂。
“荣国府贾氏,忠君体国,教子有方。于江南甄案之中,献策有功,襄助王师,朕心甚慰!特晋荣国府贾政,为工部尚—书,即日上任!另,赐金千两,宫绸百匹,以彰其功!钦此!”
工部尚书!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贾政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整个人都懵了,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几乎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他苦熬了半辈子,在工部员外郎这个位置上,蹉跎了多少岁月,受了多少白眼,他以为,自己这辈子,能混个侍郎致仕,便已是祖宗烧了高香。
尚书?
正二品的朝廷大员!真正的,进入了权力中枢!
一步登天!这真正是一步登天啊!
“臣……臣贾政,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直到身旁的贾琏和贾宝玉拼命拉他,他才如梦初醒,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带着哭腔,重重地将头,磕在了冰冷的金砖之上。
贾母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由鸳鸯扶着,不住地念着“阿弥陀佛,祖宗保佑”。
圣旨宣读完毕,李德福满脸堆笑地将圣旨交到贾政手中,又对着一旁因“大病初愈”而特许站立的贾环,投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他如今身为内侍监总管,宫中之事,早已了然于心。他比谁都清楚,贾家这份泼天的富贵,究竟是因何而来。眼前这个看似孱弱的少年,才是真正的主角。
“恭喜贾大人,贺喜贾大人。”李德福笑道,“圣上还说了,贾家有此麒麟儿,乃是贾家之幸,更是朝廷之幸啊。”
这一句话,分量何其之重!
贾政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忙拉着贾环,对着李德福又是一阵千恩万谢。
而贾环,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温和而谦逊的微笑,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送走了传旨的太监,荣国府彻底陷入了一片狂欢的海洋。
而赏赐的圣旨,并未就此停止。
很快,另一队宫中派出的仪仗,便敲响了薛家的大门。
薛姨妈领着香菱等人,诚惶诚恐地接了旨。
圣旨的内容,与忠顺王那份奏疏,别无二致。不仅洗清了薛家所有的罪名,更是将薛家,塑造成了“忠义”的典范。
当听到“着薛氏宝钗,执掌家业,重整盐路”时,一直侍立在薛姨妈身后的薛宝钗,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终于泛起了一丝动容的红晕。
从这一刻起,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名正言顺地,从她那个不成器的兄长手中,接过了薛家这艘险些沉没的巨轮的船舵。
她,将是薛家新的掌舵人!
而最神秘的,是林黛玉。
在第一道圣旨之后,又有一名宫中的女官,单独来到了潇湘馆。
她没有大张旗鼓,只是秘密地,将一卷用锦盒装着的密旨,亲手交到了林黛玉的手中,并附上了一句天子的口信。
没有人知道那密旨上写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天子的口信是什么。
众人只看到,那女官走后,一向清冷忧郁的潇湘郡主,在窗前静坐了许久。再出来时,眉宇间那股淡淡的愁绪,竟似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静而明亮的光彩。
她整个人的气色,都好了起来,仿佛一块蒙尘的宝玉,被彻底擦拭干净,开始由内而外地,散发出夺目的光华。
京城各方势力,都在这场论功行赏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贾家得了官位,薛家得了实利,林黛玉得了圣眷。
而作为这一切的幕后总导演,贾环,却仿佛被遗忘了。
除了李德福那句意有所指的口头夸赞,他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封赏。
府里有些人,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也开始私下里议论。说环三爷虽然聪明,但终究是庶出,上不得台面,功劳再大,也越不过“嫡庶”这道天堑。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贾环置若罔闻。
他知道,真正的大礼,还在后头。
果然,三日后。
一顶八抬大轿,在荣国府门前停下。
从轿中走出的,是忠顺王府的大管家,一个在京城权贵圈子里,跺跺脚都能让地面抖三抖的大人物。
他没有去见新晋的工部尚书贾政,也没有去拜见老太君贾母。
他指名道姓,要见环三爷。
在贾政等人既惊讶又与有荣焉的复杂目光中,贾环将王府大管家,请进了自己的小院。
屏退了左右,那大管家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紫檀木的托盘,上面用明黄色的绸缎盖着。
“环三爷,”大管家的脸上,满是恭敬的笑容,再无半分在外的倨傲,“王爷说了,此次江南事定,三爷您,居功至伟。这些,是王爷的一点心意,还望三爷,务必收下。”
他掀开绸缎。
托盘上,一边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金条和银票,粗略一算,不下万两。
而另一边,静静地躺着的,却是一块通体乌黑,用不知名金属打造的令牌。
令牌上,只刻着一个龙飞凤舞的、杀气腾人的“忠”字。
贾环的目光,越过了那些金银,直接落在了这块令牌之上。
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这是……”
“这是王爷的王府亲令。”大管家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丝自豪与敬畏,“三爷,您有所不知。王爷麾下,有十二名贴身护卫,个个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顶尖高手,只听王爷一人号令。他们,是王爷的影子。”
他指着那块令牌,一字一句地道:“王爷说了,从今日起,凭此令牌,三爷您,可以随时,调动其中三名护卫,为您效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事!他们的命,便是您的命!”
这话的分量,比那万两金银,重了何止万倍!
这已经不是赏赐了!
这是在托付性命!是在给予最核心、最私密的武力支持!
忠顺王,这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影子”,交到了贾环的手上!
贾环看着那块令牌,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知道,忠顺王此举,既是感谢,是拉拢,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捆绑!
从他收下这块令牌开始,他就不再仅仅是忠顺王的盟友,他将被打上最深刻的“忠顺王党”的烙印,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这是一份天大的权柄,也是一道无形的枷锁。
贾环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缓缓地,伸出手,将那块冰冷的、沉甸甸的令牌,握在了手中。
“替我,谢过王爷。”
他的声音,平静如水。
“王爷厚爱,贾环,愧领了。”
大管家见他收下,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又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待他走后,贾环独自一人,摩挲着手中那块冰冷的令牌。
令牌入手,传来一种奇异的、仿佛能掌控别人生死的力量感。
三名顶尖高手……
这股力量,足以让他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京城里,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保的能力。
他缓缓地,将令牌收入怀中,贴身放好。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棋盘上的风云,又将不同了。
而他,也该去见一见,那位刚刚走马上任,心态想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父亲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