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害我?这一世我有光环加成 第323章

小说:想害我?这一世我有光环加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7-15 10:17:44 源网站:2k小说网
  ();

  “现在也不晚。”

  不知道过了多久。

  车速渐渐放缓。

  刘清明的前方,出现了一片在夜色中依旧显得恢弘肃穆的建筑群。

  红墙,黄瓦。

  他前世来过京城,自然认得,那是全球最大的宫殿群。

  而国家权力中枢的核心,就在那片红墙之后。

  因为毗邻着京城最大的人工湖,世人更习惯用另一个名字来称呼它。

  中南海。

  奥迪车打着转向灯,缓缓驶向一处灯火通明的大门。

  两人马上结束了谈话,神色变得肃穆起来。

  云州,省委大院二号别墅,卢东升也是毫无睡意。

  常胜扑了个空,让他意识到,林峥已经出手了,双方的斗争将趋于表面,不再是试探和讨价还价。

  林峥这个时候出门,肯定不会是夜游,那么只会有一个目的地,连夜进京。

  虽然还不知道他会怎么做,但卢东升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可惜,这个点,民航已经停飞。

  私人飞机在华夏还是个稀罕物。

  四海集团的财力,要养是没有问题的。

  但何四海洗白之后,被告诫过,不要过于招摇。

  所以,卢东升能想到的,也只有一个办法,搭乘军机。

  他与军方的关系不深。

  让徐思远打听了一下,今天,空军的确有一架飞机飞京城,可座位已经满了。

  卢东升当然知道,这只是托辞。

  真想带什么办法没有?

  但人家不给面子,就是不给面子。

  他敢肯定林峥就在那架飞机上,因为林峥的夫人,家族有着很深的军方背景。。

  而自己的妻子,除了年轻漂亮,在事业上对他毫无助益。

  直到此刻,卢东升才深刻体会到,**联姻,对一个有着**抱负的男人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一条路。

  很多时候,慢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订明天最早的航班。”他对着话筒,声音压抑着怒火。

  徐思远在那头应下。

  可卢东升清楚,现在订票也晚了。即便民航总局会为他这位**开绿灯,那也是第二天的事了。

  黄花菜都凉了。

  挂断电话,时钟的指针已经滑向凌晨三点。

  他让徐思远顺便问了一下清江省驻京办。

  “报告**,驻京办反馈,完全没有接到林书记要来京城的通知。”

  这个消息让卢东升心底的寒意瞬间席卷全身。

  不走驻京办的流程,意味着林峥根本没打算歇脚,而是直接去见他想见的人。

  凌晨三点,哪位领导会在这个时候等着他?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中成型,让他不寒而栗。

  凌晨三点,**办公厅。

  林峥和刘清明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在这座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走廊里。

  他们带来的那个沉重箱包,此刻正在另一个房间,由鲁明亲自带领的技术团队进行着紧张的分类与甄别。

  这些本该在地方就完成的准备工作,因为时间的紧迫,只能在最后关头补上。

  即便是两世为人,当刘清明踏入此地,内心也不由自主地会紧张。

  权力,从未如此具象化地呈现在他面前。

  他正走向的,是这个国家权力的巅峰,之一。

  林峥的余光扫了他一眼,这个年轻人脸上终于显露出了与年龄相符的反应。

  这让他略微安心。

  若是刘清明到了这里依旧安之若素,他真要考虑,是不是该请国安的同志来查查这个年轻人的底细。

  真不像是装的。

  刘清明注意到,这座理应二十四小时运转的国家中枢,并非想象中那般灯火通明。

  走廊的灯很少,远处的办公室即便亮着灯,也多是案头的一两盏台灯,透出昏黄的光晕。

  主灯,能不开就不开。

  节约用电,这个从共和国建立之初就提倡的口号,在这里得到了最彻底的贯彻。

  在国家电力依然紧张,大部分时候只能保工业的情况下。

  中央机关,正在以身作则。

  很快,他们在一间办公室门前停下。

  引路的工作人员正要开口,示意刘清明在外面等候。

  刘清明也已做好了准备,这种层级的会面,他一个副科,没有资格参与。

  门内,却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

  “都进来吧。”

  林峥推开门,带着他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灯光柔和,陈设简朴。

  一位男子正站在当中,面对门口。

  刘清明只看了一眼,呼吸便停滞了。

  削瘦的脸庞,眉宇间深深的川字纹,眼睛不大,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凌厉。

  这个形象,他前世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过无数次。

  改开之后的共和国第三代领导集体中,那位以铁腕和实干著称的行政首长。

  “首长,对不起,这么晚了还要打扰您。”林峥快走几步,伸出双手。

  首长与他有力地一握。

  “林峥同志,我相信,能让你连夜从清江飞过来,一定是天大的事。”

  林峥正色:“是的,请容我向您汇报。”

  首长却松开他的手,目光转向了他身后的刘清明。

  “这个小同志,如果我没记错,是几个月前,林城那个案子的立功人员?”

  他竟然记得!

  “我看过关于他的事迹报道,也记得这张脸。”

  刘清明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身体站得笔直,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紧。

  “首长,是我。您好!”

  “不要紧张嘛。”首长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

  刘清明谦逊地欠身:“我还做得远远不够。”

  首长没有坐回自己的大班椅,而是从旁边拿来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准备记录。

  这个举动让刘清明十分诧异。

  “习惯了,”首长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解,主动解释,“有时候听到的、看到的,不马上记下来,容易遗漏。”

  刘清明的心头涌上一阵酸楚。

  他记得,再过三年,眼前这位老人就要卸下肩头的重担。

  而他即将主导的这场风暴,最终也未能席卷所有沉疴。

  但,终究是为这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劈开了一道光。

  林峥开始了汇报。

  他从林城715大案讲起,没有刻意强调对方方对自己的构陷与阴谋,而是字字句句,直指案件背后盘根错节的官商勾结,以及它对社会稳定、国民经济造成的巨大危害。

  “当案件取得阶段性成果那天,林城的老百姓,自发地走上街头,放起了鞭炮。”

  “一个盘踞地方近二十年的犯罪团伙,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他们毁掉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的信任。”

  林峥的声音变得沉重。

  “建立起这份信任,我们的党,用了将近四十年,付出了无数先烈的牺牲。”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直视着首长。

  “而我们,又要用多少年,再付出多少代价,才能重新把它建立起来呢?”

  话音落下,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刘清明分明看到,首长眼中有泪光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