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傻女逃荒路上起飞了 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摊银子

小说:农门傻女逃荒路上起飞了 作者:楠小弓 更新时间:2025-07-11 23:46:36 源网站:2k小说网
  ();

  冯老太满脸黑线,甩袖进了屋子,来个眼不见为净。

  没一个省心的。

  “那咱能不能进去听啊?”兰丫还是老实,有些迟疑的问。

  草丫比她胆子大,人也机灵,狡黠一笑拉着兰丫就往屋里冲,“走走走,进去,奶不说话就是默认了。”

  又回头问甜丫,“阿姐我说的没错吧?”

  “没错,没错,进吧!”甜丫好笑的挥手,抬腿赏了宝蛋和浔哥一人一脚,“你俩进去以后就给我老实听着,尤其是你浔哥,少插嘴。”

  浔哥心思细腻,想的多好奇的就多,最近已经有变成十万个为什么的倾向了。

  至于宝蛋,甜丫相信他很快就能就着桑老头的催眠曲进入梦乡。

  宝蛋之所以要进去,纯是为了凑热闹,至于什么大事,人家压根不关心。

  他这辈子最关心的就是每天吃啥?喝啥?

  走了百十来号人,屋里还剩八九十号人,不大的堂屋和偏屋挤得满满当当,炕上、地上到处都是人,有些人站不下直接踩上了桌子。

  所有的人眼睛都在中间的桑有福身上。

  桑有福有种被人当猴儿看的感觉,额角一跳一跳的。

  一屋子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屋里嗡嗡嗡的,跟进了马蜂窝似的。

  浔哥人小,走在后面只到大家伙的**高度。

  越往里走小娃眉头皱的越近,最后直接捂住鼻子,拽着甜丫的衣角要抱,“阿姐,臭!”

  “啥臭?”甜丫不解。

  “底下臭!”浔哥指着周围人的**控诉说。

  他现在的高度只能闻大家伙放的屁。

  “哈哈哈,谁放屁了?没看熏着咱们浔哥了。”

  “给娃眼睛都熏红了!”

  有人吆喝一声,屋子的人瞬间哄堂大笑,笑声此起彼伏。

  桑有福咬咬牙,手死死捏着拐杖,他又想骂人了。

  甜丫一看不好,把浔哥交给有金抱着,自己走到屋子正中,抬抬手示意大家伙安静。

  屋里渐渐没了声音,甜丫朗声道:“自咱们进了上定村还没给大家伙开个会。

  今个拖我阿奶、**奶和二伯**功劳,弄清楚一些事儿,趁着今晚有空,给大家伙开个会。”

  闻言所有人都看向桑家这边,今个这仨人确实不在,听说是被甜丫安排了别的活计。

  冯老太拽直衣角,身板挺的更直溜了。

  王豆花脸上挂上一惯的温和笑。

  她才没大嫂那么肤浅呢,很是端得住。

  至于田氏,下巴颌都快扬上天了,甜丫看的只想捂脸。

  “下面由阿爷给大家伙讲话!”甜丫挥手,“鼓掌!”

  “**~”掌声犹如浪花般驱散老头脸上的严肃。

  他笑着压压手,等声音小了拿出一个小本本,“先给大家伙报报账吧……”

  逃荒路上贿赂那些官差花费的银子,在南平县为了进县城花费的银子等等。

  落户以后买口粮花费了多少,今个白天给周村正和陶里正家送礼又送了多少。

  这些看似细碎,算出来着实不少。

  “从逃荒到落户,为了让大家伙平安,甜丫和常安没少花银子笼络那些当官的。”桑有福看着众人 ,“好处大家享了,这银子也该大家伙一起掏。

  南平县城门口,救小孩抓流匪咱们被县令大人赏了五两银子和一头猪,猪当时就给大家伙分了。

  大部分人家都用盐腌起来了,舍不得吃的估计家里现在还有。

  五两赏银我交给甜丫和常安了,笼络官差花的就是这些,不够的这俩补上了。

  一笔笔都记在本子上,你们传着看看,要是没意见待会儿就把银子给两个娃补上。”

  老头让大柱把本子给大家伙传看。

  本子落到雷大手里,他是个大老粗压根不看,直接递给旁边的人,“老叔,你说这些干啥,谁还能不信甜丫和常安吗?

  一路千难万险的过来,咱们虽不是一家人,也早就胜似一家人了。

  您说个数就行,一会儿我就让婆娘交银子。”

  其余人纷纷附和,大部分人一个字都不认识,账本到手里也看不懂,只催着老头算每家要交的银子。

  阿爷说的没错,好处他们享了,银子就该各家平摊。

  桑有福满意的笑了,他就喜欢看大家伙一条心,落户陌生的地方,他们这些人就是最亲的人。

  要是自己人都离了心,以后的日子也过不好。

  这个屋子除了郭老太家,剩下十九户人家都得交银子。

  古承业是个秀才,以前就不善这些家务事,都是听老娘安排,这两天他天天跟着其余人挖泥、和泥、夯土砖。

  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今个难得吃饱一顿这会儿瞌睡的睁不开眼。

  他媳妇霍氏听着周围的话,小声问旁边婆母,“娘,咱家要交银子吗?”

  他们是到了南平才和这些人遇到的,前面都不同路。

  “交,进南平县以后,要不是甜丫、常安和左百户有关系,那些押送官能对咱家这么客气?

  夜宿驿站的时候咱们也睡不进仓房,人家不是给承业面子,是给甜丫和常安的面子。

  既然受了好处,掏银子也是理所应当的!”

  郭老太知道她家是外人,要和村里人搞好关系,有些事上必须让自家吃点亏。

  霍氏点点头,但她以前也是读书人家的闺女,面皮薄,几次想插话都插不进去。

  只得求助的看向郭老太,郭老太叹口气,“学着点儿,以后不能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得放下身段舍下脸。”

  郭老太以前也端着读书人家的面子,觉得男人和儿子都是读书人, 就连媳妇娘家也是耕读人家。

  自家不是那些乡下人家不一样。

  逃荒路上,她这个想法被一点点捏碎,什么读书人,乱世里读书人最没用。

  只有活下来的才能当读书人,不然就是死人,和别的人没区别。

  趁着人家还敬着她家有读书人,她家得多多表现,争取早日融入进去。

  郭老太站出来表态,说她家也该交银子。

  这话让屋里人都很意外。

  谷家在南平县时加进来的,即使享受了甜丫和常安带来的好处也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