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647章 又打起来了

小说:南洋风云1864 作者:葡萄无牙 更新时间:2025-07-19 15:22:22 源网站:2k小说网
  ();

  对于波兰复国运动领导人毕苏斯基迫不及待的军事行动,帝国军政要员采取的是冷眼旁观的态度,随他兴风作浪就是。

  当整个民族都上头的时候,怎么劝都是没用的。

  这就如同狗会去**,若真的驱赶,那么狗以为会和它抢屎吃而露出獠牙。

  “英国人呢?他们也不想着劝劝。”首相李经羲神志悠然的点燃了雪茄,舒服的坐回到沙发上,翘起了二郎腿品尝着说道。

  楚-郑汇亲王闻言摇摇头,回答说道;“英国人劝了,法国人也劝了,可是看到机会的毕苏斯基不愿意放弃。他认为现在是沙俄空前虚弱的时候,只需要狠狠的给上一刀,就能将大片丰腴肥美的土地收入囊中。这样的诱惑,已经让波兰那帮人陷入狂热了,而对英法两国的干涉牢骚满腹。”

  “呵呵呵呵……真是太有趣了,这是侏儒与巨人的决斗。巨人虽然步履盘跚,可是会出的一记重拳也不是侏儒能够承受的。”首相李经羲忍不住笑了起来。

  虽然经历一战的残酷过程,现阶段的沙俄依然拥有1.48亿人口,相比战前断崖式的减少了两千七百余万人口,那也不是波兰能够挑战的。

  现阶段,虽然大力宣传波兰流亡人口的回归,可波兰拟议建国区域也总计只有1730余万的人口,仅为沙俄人口的九分之一。

  波兰人的现状,明显撑不起勃勃雄心。

  两人聊了一下东欧的现状,考虑到帝国远征军正在大幅度的削减兵员,在整个1918年已经退役多达160余万军队。

  而在新的1919年伊始

  按照既定的退役计划,现有的79.62万兵力,到年底前还将退役33.27万余人,使得总兵力规模进一步下降到46万余人。

  退役的主力,是达到和即将达到服役期的老兵,计划安置在欧洲地区。

  首相李经羲抽了一口雪茄烟,神情惬意的缓缓吐出,关心说道;

  “眼下苏波战争即将爆发,东欧及阿尔干的形势将愈发复杂,不排除战争导致的大量难民迁徙和外溢。这对帝国远征军形成了严峻挑战,原定的退役计划是否需要推迟?”

  “仲仙,多谢您的关照。可这不需要,现有的兵力规模能够很好的应付对战败国的驻军以及执行要地防守任务。无论是波兰还是沙俄,任何一方势力都不敢轻易的得罪远征军,那是他们招惹不起的存在。”

  “看起来,大帅信心十足啊。”

  “呵呵……退役安置的官兵们基本把自己的武器都带回家去了。若是需要,本帅一声令下,百万大军也就是三天就可以汇集起来,帝国发展几十年的在乡军人后备役动员体系可不是摆设。”

  “既如此,那便最好了。维持大量军队规模确实是一件吃力的事,帝国财政压力很大啊!”

  “为国分忧,那是帝国军队应尽的义务,远征军方面当仁不让。”

  “有大帅的理解,仲仙实感欣慰。考虑到巴黎和会的议程,还需要远征军的实力背书,所以我希望在和会进行期间,可以暂缓裁军,留到下半年度就好了。”

  “唔,可以。仲仙,是不是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帝国利益方面有不小的困难?”

  “利益之争从来如此,每一份都要去争夺,蛋糕就那么大,你多一口别人就少一口。哪有白白送上门的道理。”

  “这样啊,若是和会方面有所困难,只需仲仙一份电报,远征军方面将会适当的展示力量,助君一臂之力。”

  “哦……说说看。”首相李经羲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雪茄,眼神极感兴趣的看过来。

  楚-郑汇亲王洒然一笑,仿若无意的将桌子上的复活节彩蛋拿在手中把玩,言语淡淡的说道;

  “不管是在奥匈帝国还是在奥斯曼帝国,远征军都是当地驻军的主力,与原本的权贵阶层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借以维持当地治安。

  咱们毕竟是客人,不适宜大动干戈。

  可这只是我们的涵养,对部分地方顽固势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代表没有雷霆手段。

  必要的时候,可以对部分法语区和英语区采取犁庭扫穴的军事措施,想必会让英法两国感到肉疼。

  有时候动一动,别人才不会忽略你的存在。”

  “妙极了,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消息,对此次的巴黎和会之行,本相真是充满期待啊!哈哈哈哈哈……”

  首相李经羲说着便哈哈大笑起来,言语中充满快意。

  他所面临的巴黎和会并不简单,充斥了各种尔虞我诈和明里暗里的较量,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矛盾问题的大集合,需要梳理出来一个眉目谈何容易?

  目前达成的共识,那就是彻底肢解奥斯曼帝国,肢解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

  尤其是后者,正是大楚帝国利益核心的诉求,需要通过巴黎和会一致通过的决议,合法的分割保加利亚东部七省沿海地区,使其归入大色雷斯地区。

  也就是说,合并进入大楚帝国的欧洲领土部分。

  虽然自己这些同盟国成员已经达成共识,但如何肢解?又由谁主导?是独立出一个欧洲小国,还是合并进入色雷斯地区存在极大争议。

  虽然此前的英、法有默契,可那毕竟是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如今包括法国在内,在欧洲各国的喧嚣下,立场都变得更加微妙起来,这也是预料中的事儿。

  在欧洲只要牵扯到领土和主权,从来就是充满了争议和磕磕绊绊,绝不会有一帆风顺的事儿。

  战争胜利了,一堆人跳出来。

  希腊对北部的西色雷斯地区有争议,保加利亚对北色雷斯地区有争议,塞尔维亚对马其顿-色雷斯地区有争议,谁都对地盘紧盯着不放,从历史和传承渊源各方面佐证自己的观点。

  现在没人谈战争困难时期的默契,对帝国方面强行占据保加利亚东部沿海七省也非议极大,说什么的都有。

  甚至有很多欧洲旧贵族跳出来,公开声明自己有权继承这片封地。

  拿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分封凭据,有些甚至可以上溯到五六百年前,在巴黎的上流社会蹦跶的很欢,到处博取同情和支持。

  人多嘴杂,事难办,就是当前的境况。

  这里也不乏英法两国的暧昧态度,对于多国联军干涉沙俄一事上,在战后处置德国问题上,在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上,大楚帝国充斥了敷衍和不上心的表现,这都让英法两国不爽。

  相应的,在战后利益的分配上就不那么干脆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以英法为首的欧洲社会原本就不愿意楚国势力的渗透,欧洲战争空前惨烈时期那是没办法,现在不是缓过一口气来了吗?

  看看英,法等国为了阻止沙俄势力冲出黑海,不惜组成英法联军发动克里米亚战争,与奥斯曼帝国联手将沙俄堵了回去。

  就知道,大楚帝国势力全面登陆欧洲不会一帆风顺。

  首相李经羲话中的含义很清楚

  先别急着裁军,在巴黎和会上将帝国所需的利益全拿到手再说。

  密室中谈论的双方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将通过机密电报前后呼应,将巴黎和雅尔塔联系在一起,保障帝国的利益得到落实。

  首相李经羲也把话挑明了

  帝国方面拿不到承诺中的利益,那么就会转而支持法国肢解并且严重打压德国的方案,为下一场欧洲大战埋下伏笔。

  大不了与英国人一拍两散,楚国还可以附合法国的战后利益安排,拉拢意大利人搅局,都在选项之内。

  看得出来,首相李经羲对英国人的暧昧态度十分不满,同意远征军在适当的时机敲打敲打,展示一下实力。

  英法联军在沙俄北方的摩尔曼斯克登陆,后勤供应还是驻扎在立陶宛的楚军负责,一旦给他切断了,立马就得傻眼。

  远征军手中的牌很多,两人又密议一会儿,首相李经義这才满意的离开,心中更有底气了。

  接下来的行程,首相李经羲访问了敖德萨共和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并且在大色雷斯地区进行了长达7天的考察,对当地战后恢复和重建表现相当满意。

  直到1919年1月21日,大楚帝国首相李经羲一行乘坐火车经意大利米兰抵达巴黎,开始与英,法,美,意等国首脑展开频繁磋商,正式开始了战后议程。

  仅仅两周后,苏波战争正式爆发。

  波兰向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发起全面进攻,在该地区的沙俄新**只有零星的武装力量,很快就被击溃。

  在巴黎和会上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现的与此前暧昧态度截然不同,在私下的秘密会上中,不但重申了此前利益划分的默契,并且承诺积极游说协约盟国支持大色雷斯方案。

  必须得佩服英国人的**嗅觉,从雅尔塔会议中感受到了不寻常的危机。

  压根就没有给楚国发飙的机会,很干脆的承认了欧洲势力划分现状,尤其是大色雷斯方案。

  巴黎和会最早达成的几项成果,就包括大色雷斯方案,肢解奥匈帝国方案及其战后安排。

  奥匈帝国在战后,被分解为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捷克,斯洛伐克及斯洛文尼亚等国,基本上将这个中欧大国彻底肢解了。

  保加利亚则分割为保加利亚和大色雷斯(注;东部部分),后者隶属于大楚帝国领土。

  而奥斯曼帝国和战后的德国划分由于矛盾尖锐,各方相持不下,依然处于长期的拉据争论阶段。

  达成全部目的的楚国首相李经羲,在巴黎和会上留下**长一行继续与会,自己则于3月末乘船返回帝国本土。

  眼见的就是建国53周年大庆,暨新皇登基大典之际,作为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当然要赶紧回去主持**全面工作。

  巴黎这边扯皮的事儿,就留给**好了。

  1919年4月

  波军主力就攻入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另一支部队抵达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并顺利的进占上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

  4月2号,波军发起对基辅的进攻。

  原本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地区,就有大量的波兰武装,持续的与当地的沙俄新**展开交战,使得形势一片混乱。

  在1919年2月初,波兰陆军总共有11万人,到了4月便扩充至17万人,其中8万人是战斗部队。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地数量众多的波兰武装,被编入正规军的序列,基本是波兰军队打到哪里,就收编到哪里。

  到了1919年9月,波兰陆军总数迅速膨胀到54万余人的规模,其中有23万人在苏俄前线,四处疯狂的扩展领地。

  大楚帝国对外驻军全面收缩,留下足够的地盘和空间让他们打,完全不闻不问。

  在分割奥匈帝国方案出台后,远征军陆续撤离,带着大量搜刮的纪念品和当地女人返回敖德萨,在这里休整后进行重新部署。

  所谓的重新部署,其实就是进入了安置阶段,开始对这些部队官兵进行农田和城镇房屋的封赏,一个团一个城市,一个连一个镇子,一个排一个村。

  唯一不同的,就是暂未脱下军装罢了。

  重新部署的这些军队官兵们,已经进入长期休假阶段。

  他们换下军装,带着雇工开始下田劳作,将封赏的田地耕作起来,保证未来的几个月迎来丰收。

  随着乌克兰地区战火重燃,大量逃难的乌克兰人口进入敖德萨共和国,然后被有序的分配进入各地乡镇,村庄,开始了安宁和平的农业生活。

  东欧大地上处处烽火,敖德萨共和国这边风景独好,简直是战火中的世外桃源。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无论波兰军队还是沙俄军队或是白军,都不敢染指该地区。

  大楚帝国远征军的赫赫威名,绝对在巴尔干以及东欧地区横着走,那都是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铸就的丰碑,足以令人高山仰止。

  战火纷飞的地区形势与这方独好,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难民蜂拥而来,寻求一片宁静之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