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唐神国公 第三百八十八章:让人绝望的残忍

小说:我是大唐神国公 作者:老骥伏枥 更新时间:2025-10-05 19:29:22 源网站:2k小说网
  “那是自然。”

  对于宋笃赫这个问题,房玄龄回答的是相当的干脆。

  一来大唐对隘口并无硬性要求,只要批准修建,那建多高建多厚,就全看钱粮和心情了。

  二来拨付的钱粮有数,就不信你宋笃赫那么贪财的人,会搭着钱粮盖隘口。

  东西都是那些东西,人工还是那些人工,便是算盘打的精细些,能高出个几步已是难得,还怕你盖到天上去。

  再说了,老夫也在这里住,你要真盖天上去,老夫还巴不得呢。

  “武功男只管盖便是,只要钱粮够用,多高都是可以的。”

  长孙无忌已知其中关键,哪里会反对,忙跟着附和道:

  “是极是极,不过老夫要提醒贤侄一句,隘口可不是越高越好,除了高,还要厚些才好用。若不然被冲城车一撞便撞塌了,那还盖它做什么。”

  宋笃赫听了,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若是只给钱粮,那当然盖不了多好。

  可若是折成黄金就不一样了。

  目下楼市低迷,钢筋水泥价格低廉的很,若回去扫上一批,回来弄个框架结构,再安上两道防火门.........别说贼了,李靖带着边军来了,都得哭着回去。

  笑眯眯的道:

  “国舅放心,这个我心里有数,只是钱粮方面,您还是要多费心呀。若再拖上几天,真入了冬,就不好施工了。”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贤侄放心,今日回去就给你办妥。”

  房玄龄道:

  “其实也不用等国舅,先干着就行,有我二人在,你还怕钱没了不成。”

  宋笃赫道:

  “那也得有个数才行呀,我现在连能折现成多少黄金都不知道,如何施工呀?”

  长孙无忌皱着眉头想了想:

  “此山道不宽,不过六七步而已,若按县城的城墙算,连工带料纹银千余两足矣,既是要高一些,老夫便做个主,给你一千五百两白银,合成一百五十两黄金,可够?”

  一百五十两黄金?

  宋笃赫挠了挠下巴。

  一两三十七克。

  一克能卖八百。

  往高里算,扣去两成的杂质,三百五十五万。

  这么多钱,沙子全免费,人工几顿饭,全用水泥灌,垒上三十米,也超不过六十万。

  更何况,沙子和水泥的比例还是二比一,整体也就用二十万的水泥,再加点钢筋和模板,这生意就是死赚呀。

  “够,必须够!国舅放心,有这些金子在,我保证给你盖一个震古烁今的隘口。”

  长孙无忌见他如此自信,反而迟疑了许多。

  这小子不会是不识数吧,老夫虽给他加了些银子,却也没有突破县城城墙的上限,这点钱,震古烁今?我咋就这么不信呢?

  房玄龄也是与长孙无忌一般的想法,皱着眉头道:

  “贤侄,这地方轻易也没人来,有个隘口便好,没必要弄的震古烁今。还有就是,钱粮一定要计算好,别盖上半拉似是而非的礽在那,虽也是没什么用处,可摆在家门口,真丢人呀。”

  宋笃赫耸了耸肩膀:

  “二位把心放肚子里就好了,我说能盖好,那肯定是能盖好的,只不过,若盖的太好了,陛下看了不高兴,你们二位可得帮我撑住啊。”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对视了一眼,一起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道:

  “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安乐公主也住在此处,即便隘口高些厚些,也是为了公主的安全,又没有多消耗钱粮,无论如何,都是说的通的。”

  房玄龄连声附和:

  “国舅所言极是,贤侄放心,陛下若是怪罪,自有我等替你分辨。至于群臣,横竖你也不上朝,便是有人弹劾,我二人也自信能压得下去。”

  宋笃赫见二人把话说的这么满,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

  一百五十两黄金,三百五十多万,哪怕只花三分之一,也能浇筑个几十米,能跟后世二十来层楼差不多高。

  放在大唐,那绝对是震古烁今的存在。

  甚至可以说,是残忍,让人绝望的残忍。

  便是李靖来了,看见这等不抬头抬到掉头盔,都看不见城头的隘口,只怕也得哭着回去。

  若是花到一半,大唐名将们看见了,都敢集体自刎........

  “好好好,有二位世伯这句话,小子心里就踏实了。只是有一件事,还想请教一下房相。”

  房玄龄翻了个白眼:

  “可是赵晨之事?”

  宋笃赫点了点头:

  “你怎么知道,莫非真是你从中作梗不成?”

  房玄龄道:

  “这是什么话,老夫身为中书令,又岂会难为他一个县令,便是提拔进朝堂,也不过五品官而已,若想撼动老夫的位置,没个十几二十几年根本不可能。我算计他作甚。”

  宋笃赫白了房玄龄一眼:

  “那可不一定,上一次不就是你一句话,断了他进朝堂的路嘛。”

  房玄龄苦笑道:

  “上一次是怕他没有根基,乍入朝堂,会被排挤出来。

  上次以后,老夫经常将他召入长安,帮助老夫处理事情,不就是想让他跟朝堂诸公混个脸熟,免的日后再被针对嘛。”

  宋笃赫道:

  “那这次呢?两个中书舍人拦着不让提拔,别告诉我你这个中书令不知情。”

  房玄龄苦笑道:

  “崔敦礼和崔仁师为何要阻止赵晨入朝,老夫确实不知,不过他们都是崔家的人,你若真有闲情逸致,可去问问赵晨,是否曾和崔家结怨。何必咬住老夫不放呢。”

  宋笃赫抓了抓脑袋。

  可不咋滴。

  光注意那俩都是中书舍人了,却忘了他们还都是崔家的人。

  而且人家房玄龄说的没错,赵晨就算入朝为官,没个几十年,都无法达到顶替他的高度。

  确切的说,无论是功绩,能力,亲疏,感情,赵晨都不配成为他的对手。

  俩人又没什么矛盾和利益的冲突,故意针对的可能性极小。

  倒是崔家那俩,因是地方大族,且关系网盘根错节,赵晨任职地方,还真未必没得罪过他们。

  缓缓的点了点头道:

  “这话倒也没错,不过你是中书令,赵大哥的功劳你也是看在眼中的,为何不帮他说句话?”

  长孙无忌笑着插言道:

  “贤侄偏驳了,此次提拔赵晨入朝,是陛下提出的,连陛下都无能为力,房相说话,能顶什么用。

  照老夫看呀,还是火候不到,需要再等等。等时机到了,便是水到渠成,不用你说,你那个赵大哥,也定会被提拔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