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没想到,小小的一个疫情,竟被赵晨搞成了战役般的声势。
不光武功全城封闭,连武功的乡村也被就地圈禁,不得出户。
以至于他派出三次暗卫,都被武功县的衙役和志愿者扣在了当地。
若不是知道内情,他几乎都要怀疑,赵晨那小子不是在抗疫,而是在谋反了。
好容易熬出了七天,暗卫们才陆陆续续的被放了回来。
战果倒是挺让人欣慰,武功县一个人没死不说,大部分还胖了好几斤。
喜的李世民连连夸赞赵晨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百官则是在交口称赞赵晨年轻有为的同时,把滔天的马屁不要钱的砸向了李世民。
“陛下,自古以来,凡有疫症,必然死伤无数,十室九空,今圣天子在朝,一改旧日颓势,引导万民,齐心抗疫,竟是一人未死,此乃古今未有之功也,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为天下万民贺!”
“李大人说的极是,陛下此功,足震寰宇,实乃华夏第一大功,臣意,因刻碑以记,彰显功德。”
“王大人此言差矣,此次抗疫,决策之英明,手段之睿智,反应之迅速,布局之全面,不仅前无古人,还为后世抗疫指明了道路,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岂是一句足震寰宇所能涵盖,依老臣看,说是震古烁今也不为过。”
............
在滔天的吹捧下,李世民开始时还能齁的住,听到后来,竟也不自觉的有些飘飘然。
他挂着一脸的得意,万分心疼的看了看站在阶下,颤颤巍巍的巢元芳,和瘦骨嶙峋,几乎已是皮包骨的许敬宗,长长的叹了口气道:
“诸位爱卿过誉了,此次抗疫,一赖武功县令赵晨反应迅速,及时隔离病患;二赖诸位太医,不惧生死亲临武功医治患者;
比起他们,朕这点功劳算得了什么。
巢爱卿年近八十,眼看就要过了古稀之年,犹自亲临武功拯救万民,此悬壶济世之楷模也。
许爱卿虽医术不精,却是不辞劳苦,奔波于各坊市、乡村之间。
众所周知,此次疫情,武功县百姓不仅一人未死,亦无冻饿之忧,更有甚者,还有人胖了几斤。”
伸手一指许敬宗:
“而朕的许爱卿,却因奔波劳碌,瘦成了这般模样,短短七天,短短七天呀,竟消瘦了十多斤。
这是何等的辛劳,何等的忘我。
还请诸卿日后以他们二人为典范,勤政爱民,忠于王事,以兴盛大唐,护佑百姓。”
群臣听了,齐声高呼:‘兴盛大唐,护佑百姓。’
一时间群情激昂,人声鼎沸。
若宋笃赫在场,怕都要忍耐不住,振臂高呼‘向巢太医学医,向许敬宗致敬’了。
李世民显然很享受这种被百官追捧的气氛。
他的想法和宋笃赫基本一致。
杀兄屠弟,囚父篡位,强抢弟媳,一项项的罪名已压的他喘不过气。
偏偏老天和邻居也和他过不去。
反手一个旱灾不说,颉利还带了二十万大军,跑到长安溜达了一圈。
搞的他自己都以为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
在此关键时刻,隶属京畿道的武功,竟闹起了疫情,搞的他更加心神不宁。
若是再来个十室九空.........自己的帽子岂不是要再多一顶。
万幸,太医令吕才断定,这次疫病,不是很致命。
这才下定决心,要和老天斗一斗。
万没想到,赵晨这个扔在哪都不显眼的七品县令,竟然这么给力,硬是把一顶写满了罪名的帽子,变成了万事瞩目的功绩,稳稳的扣在了自己的头顶上。
说是一改颓势有些夸张,但一扫阴霾还真担的住。
笑吟吟的点头道:
“传旨,太医令巢元芳医术精湛医德斐然,赏金百两,帛千匹,赐万世医表牌匾悬于正堂,以彰巢爱卿之德。”
巢元芳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疫情,竟然给自己带来了那么大的荣耀,激动的拐棍都拿不住了,不顾老迈到几乎没了骨髓的腿骨,‘噗通’一声趴在了地上,连声音都疼出了哭腔:
“臣谢陛下隆恩!”
说完以后,却发现自己如钉在了地上一般,怎么用力也爬不起来。
亏的王德看出端倪,领着人跑到近前,把他搀扶了起来。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自从知道能有后,王德这个老阉货也懂的尊老爱幼了。
又瞅了瞅许敬宗,笑吟吟的道:
“许爱卿不惧生死,勤于王事,此次抗疫,劳苦功高,着赏钱百贯,迁中书舍人。”
许敬宗听的浑身一震。
论赏赐,自己跟巢元芳的金百两,帛千匹是真没法比。
可迁中书舍人.......
那可是负责起草诏书和政令,对各司、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提出处理意见的官员。
迁到此处任职,相当于进了决策层,意义之重大,远不是金钱布帛可以比拟的。
双膝一软,‘噗通’一声把膝盖重重的砸在了地面上:
“臣许敬宗谢陛下隆恩。”
李世民挥了挥手,继续笑吟吟的说道:
“武功县令赵晨,任事勤勉,敢于担责,是难得之良才,朕意召其入朝为官,众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不可。”
李世民话音刚落,便有一人抱拳而出。
定睛看时,却是中书侍郎侍郎崔敦礼。
皱眉问道:
“崔爱卿有何高见?”
崔敦礼道:
“陛下,官员升迁,各有章程,论功行赏,亦有法度。此次抗疫,赵晨虽功不可没,却也只是侥幸而已,与政绩无关,若给赏赐,臣自无他言,然入朝为官,则显突兀。
那赵晨只是七品县令,并无管理州府之经验,何况入朝统筹全局。
臣意,可择附近州府之缺任之,待其政务娴熟,再迁入朝中任职不迟。”
崔敦礼话音刚落,中书侍郎崔仁师走出班外,拱手言道:
“陛下,崔大人所言极是。疫病本为常见之灾,大唐各地均有发生,安知所在府县官员不似赵晨一般,勤勉王事,敢于担责?
陛下只见赵晨,而不见他人,不过武功近在京畿,稍有功劳,便可直达圣听,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
若因此破格提升,日后稍有差池,必伤陛下贤德之名。
还请陛下明鉴。”
不光武功全城封闭,连武功的乡村也被就地圈禁,不得出户。
以至于他派出三次暗卫,都被武功县的衙役和志愿者扣在了当地。
若不是知道内情,他几乎都要怀疑,赵晨那小子不是在抗疫,而是在谋反了。
好容易熬出了七天,暗卫们才陆陆续续的被放了回来。
战果倒是挺让人欣慰,武功县一个人没死不说,大部分还胖了好几斤。
喜的李世民连连夸赞赵晨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百官则是在交口称赞赵晨年轻有为的同时,把滔天的马屁不要钱的砸向了李世民。
“陛下,自古以来,凡有疫症,必然死伤无数,十室九空,今圣天子在朝,一改旧日颓势,引导万民,齐心抗疫,竟是一人未死,此乃古今未有之功也,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为天下万民贺!”
“李大人说的极是,陛下此功,足震寰宇,实乃华夏第一大功,臣意,因刻碑以记,彰显功德。”
“王大人此言差矣,此次抗疫,决策之英明,手段之睿智,反应之迅速,布局之全面,不仅前无古人,还为后世抗疫指明了道路,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岂是一句足震寰宇所能涵盖,依老臣看,说是震古烁今也不为过。”
............
在滔天的吹捧下,李世民开始时还能齁的住,听到后来,竟也不自觉的有些飘飘然。
他挂着一脸的得意,万分心疼的看了看站在阶下,颤颤巍巍的巢元芳,和瘦骨嶙峋,几乎已是皮包骨的许敬宗,长长的叹了口气道:
“诸位爱卿过誉了,此次抗疫,一赖武功县令赵晨反应迅速,及时隔离病患;二赖诸位太医,不惧生死亲临武功医治患者;
比起他们,朕这点功劳算得了什么。
巢爱卿年近八十,眼看就要过了古稀之年,犹自亲临武功拯救万民,此悬壶济世之楷模也。
许爱卿虽医术不精,却是不辞劳苦,奔波于各坊市、乡村之间。
众所周知,此次疫情,武功县百姓不仅一人未死,亦无冻饿之忧,更有甚者,还有人胖了几斤。”
伸手一指许敬宗:
“而朕的许爱卿,却因奔波劳碌,瘦成了这般模样,短短七天,短短七天呀,竟消瘦了十多斤。
这是何等的辛劳,何等的忘我。
还请诸卿日后以他们二人为典范,勤政爱民,忠于王事,以兴盛大唐,护佑百姓。”
群臣听了,齐声高呼:‘兴盛大唐,护佑百姓。’
一时间群情激昂,人声鼎沸。
若宋笃赫在场,怕都要忍耐不住,振臂高呼‘向巢太医学医,向许敬宗致敬’了。
李世民显然很享受这种被百官追捧的气氛。
他的想法和宋笃赫基本一致。
杀兄屠弟,囚父篡位,强抢弟媳,一项项的罪名已压的他喘不过气。
偏偏老天和邻居也和他过不去。
反手一个旱灾不说,颉利还带了二十万大军,跑到长安溜达了一圈。
搞的他自己都以为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
在此关键时刻,隶属京畿道的武功,竟闹起了疫情,搞的他更加心神不宁。
若是再来个十室九空.........自己的帽子岂不是要再多一顶。
万幸,太医令吕才断定,这次疫病,不是很致命。
这才下定决心,要和老天斗一斗。
万没想到,赵晨这个扔在哪都不显眼的七品县令,竟然这么给力,硬是把一顶写满了罪名的帽子,变成了万事瞩目的功绩,稳稳的扣在了自己的头顶上。
说是一改颓势有些夸张,但一扫阴霾还真担的住。
笑吟吟的点头道:
“传旨,太医令巢元芳医术精湛医德斐然,赏金百两,帛千匹,赐万世医表牌匾悬于正堂,以彰巢爱卿之德。”
巢元芳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疫情,竟然给自己带来了那么大的荣耀,激动的拐棍都拿不住了,不顾老迈到几乎没了骨髓的腿骨,‘噗通’一声趴在了地上,连声音都疼出了哭腔:
“臣谢陛下隆恩!”
说完以后,却发现自己如钉在了地上一般,怎么用力也爬不起来。
亏的王德看出端倪,领着人跑到近前,把他搀扶了起来。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自从知道能有后,王德这个老阉货也懂的尊老爱幼了。
又瞅了瞅许敬宗,笑吟吟的道:
“许爱卿不惧生死,勤于王事,此次抗疫,劳苦功高,着赏钱百贯,迁中书舍人。”
许敬宗听的浑身一震。
论赏赐,自己跟巢元芳的金百两,帛千匹是真没法比。
可迁中书舍人.......
那可是负责起草诏书和政令,对各司、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提出处理意见的官员。
迁到此处任职,相当于进了决策层,意义之重大,远不是金钱布帛可以比拟的。
双膝一软,‘噗通’一声把膝盖重重的砸在了地面上:
“臣许敬宗谢陛下隆恩。”
李世民挥了挥手,继续笑吟吟的说道:
“武功县令赵晨,任事勤勉,敢于担责,是难得之良才,朕意召其入朝为官,众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不可。”
李世民话音刚落,便有一人抱拳而出。
定睛看时,却是中书侍郎侍郎崔敦礼。
皱眉问道:
“崔爱卿有何高见?”
崔敦礼道:
“陛下,官员升迁,各有章程,论功行赏,亦有法度。此次抗疫,赵晨虽功不可没,却也只是侥幸而已,与政绩无关,若给赏赐,臣自无他言,然入朝为官,则显突兀。
那赵晨只是七品县令,并无管理州府之经验,何况入朝统筹全局。
臣意,可择附近州府之缺任之,待其政务娴熟,再迁入朝中任职不迟。”
崔敦礼话音刚落,中书侍郎崔仁师走出班外,拱手言道:
“陛下,崔大人所言极是。疫病本为常见之灾,大唐各地均有发生,安知所在府县官员不似赵晨一般,勤勉王事,敢于担责?
陛下只见赵晨,而不见他人,不过武功近在京畿,稍有功劳,便可直达圣听,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
若因此破格提升,日后稍有差池,必伤陛下贤德之名。
还请陛下明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