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站在医学院的窗前,看着楼下汹涌而过的人潮,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心中长久压抑的火焰被彻底点燃。
这次,她不再是那个只能传递消息、只能在救治点默默奉献的旁观者。
国仇家恨,民族的危亡,让她胸中激荡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
“同学们!”她猛地转身,清亮的声音在同样群情激愤的教室中响起,“我们不能只在这里看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走!我们一起去!”
她脱下白大褂,身上是利落的蓝布学生装,大家拿起一沓连夜赶印出来的揭露日军暴行、呼吁团结抗日的传单,义无反顾地汇入了游行的人流。
杨柳挥舞着传单,和身边的人一起,用尽全身力气呼喊着口号。
在游行队伍的最前方,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是秋蝶!
她褪去了银幕上的华服与脂粉,素面朝天,穿着一身朴素的旗袍,同样高举着传单,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她的出现,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民众们认出了她,欢呼声更加高涨。
“秋蝶小姐!是秋蝶小姐!”
“连大明星都站出来了!我们更要坚持!”
秋蝶的脸上带着平静与坚定,她一遍遍高喊着口号,声音穿透洪亮。
然而,混乱的街头,危机四伏。
就在游行队伍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不知从哪个阴暗的角落,传来一声沉闷的枪响!
“砰!”
人群瞬间一滞。
只见走在最前方的秋蝶身体猛地一震,如同折翼的蝴蝶,缓缓地、无声地向后倒去。
她手中的传单如同雪片般散落,洁白的纸张上沾染了刺目的、迅速蔓延开的鲜红。
“秋蝶——!”杨柳失声尖叫,奋力拨开人群冲了过去。
场面彻底失控!尖叫声、哭喊声、愤怒的吼声、以及零星的枪声混杂在一起。
混乱中,有人被推搡倒地,有人惊恐逃窜。
杨柳扑倒在秋蝶身边,试图用手按住她胸前那不断涌出鲜血的伤口,温热的血液瞬间染红了她的双手和衣袖。
“秋蝶姐!坚持住!”杨柳的声音带着哭腔。
秋蝶美丽的大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瞳孔已经开始涣散。
她的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丝极其微弱的叹息。
杨柳跪坐在冰冷的土地上,轻轻合上秋蝶的眼睑,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了她身上。
混乱中,杨柳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尚未干涸的血迹,回到了砚柳院。
她走进房间,没有点灯,就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开始默默地收拾行囊。
一个又一个生命在她面前如泡沫般消失,杨柳忽然有种冲动——她要见赵声砚!
她的确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可是这一刻,她忽然感觉到害怕,前所未有的害怕,她怕自己再也见不到赵声砚了。
包裹里,一件件东西被放进去,几件换洗衣裳,一小卷用油纸仔细包好的钞票,一本翻得卷了边的医学笔记……
最后,杨柳看了眼桌上的相框。
照片里,赵声砚眼神锐利,嘴角却带着一丝只对她流露的温柔笑意。
她凝视片刻,将照片取下贴身放好。
一个小小的包袱,就是她的全部家当。
收拾妥当,她走出房间,遇到了赵婷和老陈等人。
“小姐,”老陈的声音还有些虚弱,但语气不容置疑,“这北平城,待不得了。**一倒,这里就是块砧板上的肉,日本人、各路势力,接下来只会更乱,更危险。”
赵婷点头,言简意赅:“我们去做下准备,今天就得走。”
杨柳看着他们,目光扫过老陈依旧缠着绷带的腹部:“老陈,你的伤……”
“死不了!”老陈摆摆手,“这点伤,路上养着就行!保护小姐南下,是老陈的职责,二少还在南边等着您呢!”
提到赵声砚,老陈的语气更加坚决。
杨柳用力点头:“好,我们一起走!去找声砚!”
她环顾着这座熟悉的院落,目光落在院门上那块她亲笔题写的“砚柳院”牌匾上,承载着多少美好的期许。
她曾无数次想象过,在春天到来时,在院角再种上一株海棠,看它花开似锦,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杨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舍和感伤,转身对赵婷和老陈说:“我先去和时玉、曼曼她们道个别。”
找到宋时玉时,她正在一处秘密联络点整理行装,神情凝重。
组织上刚刚交给她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有情报显示,日本人正利用一家日资商社的合法身份,假借运送丝绸、茶叶等商品的名义,秘密向华北地区运输一批数量惊人的军火!必须有人潜入商社内部,摸清运输路线和时间,并设法破坏。宋时玉主动请缨。
知道了杨柳来这里的目的,宋时玉离开了一会儿又匆匆回来:“我帮你问过了,刚好有支队伍要南下,你可以和他们一起。”
杨柳知道这其中宋时玉一定出了不少力,她拉着好友的手:“时玉,这里太危险了,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南方吧!”
“杨柳,”宋时玉摇摇头,拉住杨柳的手,“我要去执行一个任务,不能和你一起了,你路上一定要万分小心!”
杨柳沉默,紧紧回握:“时玉,你一定要保重!等我们胜利了再相聚!”
文曼曼也红着眼眶赶来送行,她选择留在北平,继续她的地下工作。
“杨柳,你放心去,我要留在这里等着肖大哥的消息。”她与肖海生早已互生情愫,可如今战火纷飞,音讯难通。
告别了挚友,杨柳一行人汇入了南下寻找组织的队伍。
这支队伍伪装成一支前往南方前线的医疗救护队,杨柳的身份就是随行军医。
这是组织能提供的最安全也最便利的身份掩护,老陈和其他几名护卫则扮作担架员和杂役,混迹其中。
出发前,队伍在城门口附近短暂集结。
杨柳站在嘈杂混乱的人群边缘,最后一次回望这座即将沦陷的古城。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跌跌撞撞地从她眼前走过。
是春华,那个曾经是赵太太身边最得力、最体面的大丫头。
这次,她不再是那个只能传递消息、只能在救治点默默奉献的旁观者。
国仇家恨,民族的危亡,让她胸中激荡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
“同学们!”她猛地转身,清亮的声音在同样群情激愤的教室中响起,“我们不能只在这里看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走!我们一起去!”
她脱下白大褂,身上是利落的蓝布学生装,大家拿起一沓连夜赶印出来的揭露日军暴行、呼吁团结抗日的传单,义无反顾地汇入了游行的人流。
杨柳挥舞着传单,和身边的人一起,用尽全身力气呼喊着口号。
在游行队伍的最前方,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是秋蝶!
她褪去了银幕上的华服与脂粉,素面朝天,穿着一身朴素的旗袍,同样高举着传单,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她的出现,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民众们认出了她,欢呼声更加高涨。
“秋蝶小姐!是秋蝶小姐!”
“连大明星都站出来了!我们更要坚持!”
秋蝶的脸上带着平静与坚定,她一遍遍高喊着口号,声音穿透洪亮。
然而,混乱的街头,危机四伏。
就在游行队伍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不知从哪个阴暗的角落,传来一声沉闷的枪响!
“砰!”
人群瞬间一滞。
只见走在最前方的秋蝶身体猛地一震,如同折翼的蝴蝶,缓缓地、无声地向后倒去。
她手中的传单如同雪片般散落,洁白的纸张上沾染了刺目的、迅速蔓延开的鲜红。
“秋蝶——!”杨柳失声尖叫,奋力拨开人群冲了过去。
场面彻底失控!尖叫声、哭喊声、愤怒的吼声、以及零星的枪声混杂在一起。
混乱中,有人被推搡倒地,有人惊恐逃窜。
杨柳扑倒在秋蝶身边,试图用手按住她胸前那不断涌出鲜血的伤口,温热的血液瞬间染红了她的双手和衣袖。
“秋蝶姐!坚持住!”杨柳的声音带着哭腔。
秋蝶美丽的大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瞳孔已经开始涣散。
她的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丝极其微弱的叹息。
杨柳跪坐在冰冷的土地上,轻轻合上秋蝶的眼睑,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了她身上。
混乱中,杨柳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尚未干涸的血迹,回到了砚柳院。
她走进房间,没有点灯,就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开始默默地收拾行囊。
一个又一个生命在她面前如泡沫般消失,杨柳忽然有种冲动——她要见赵声砚!
她的确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可是这一刻,她忽然感觉到害怕,前所未有的害怕,她怕自己再也见不到赵声砚了。
包裹里,一件件东西被放进去,几件换洗衣裳,一小卷用油纸仔细包好的钞票,一本翻得卷了边的医学笔记……
最后,杨柳看了眼桌上的相框。
照片里,赵声砚眼神锐利,嘴角却带着一丝只对她流露的温柔笑意。
她凝视片刻,将照片取下贴身放好。
一个小小的包袱,就是她的全部家当。
收拾妥当,她走出房间,遇到了赵婷和老陈等人。
“小姐,”老陈的声音还有些虚弱,但语气不容置疑,“这北平城,待不得了。**一倒,这里就是块砧板上的肉,日本人、各路势力,接下来只会更乱,更危险。”
赵婷点头,言简意赅:“我们去做下准备,今天就得走。”
杨柳看着他们,目光扫过老陈依旧缠着绷带的腹部:“老陈,你的伤……”
“死不了!”老陈摆摆手,“这点伤,路上养着就行!保护小姐南下,是老陈的职责,二少还在南边等着您呢!”
提到赵声砚,老陈的语气更加坚决。
杨柳用力点头:“好,我们一起走!去找声砚!”
她环顾着这座熟悉的院落,目光落在院门上那块她亲笔题写的“砚柳院”牌匾上,承载着多少美好的期许。
她曾无数次想象过,在春天到来时,在院角再种上一株海棠,看它花开似锦,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杨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舍和感伤,转身对赵婷和老陈说:“我先去和时玉、曼曼她们道个别。”
找到宋时玉时,她正在一处秘密联络点整理行装,神情凝重。
组织上刚刚交给她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有情报显示,日本人正利用一家日资商社的合法身份,假借运送丝绸、茶叶等商品的名义,秘密向华北地区运输一批数量惊人的军火!必须有人潜入商社内部,摸清运输路线和时间,并设法破坏。宋时玉主动请缨。
知道了杨柳来这里的目的,宋时玉离开了一会儿又匆匆回来:“我帮你问过了,刚好有支队伍要南下,你可以和他们一起。”
杨柳知道这其中宋时玉一定出了不少力,她拉着好友的手:“时玉,这里太危险了,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南方吧!”
“杨柳,”宋时玉摇摇头,拉住杨柳的手,“我要去执行一个任务,不能和你一起了,你路上一定要万分小心!”
杨柳沉默,紧紧回握:“时玉,你一定要保重!等我们胜利了再相聚!”
文曼曼也红着眼眶赶来送行,她选择留在北平,继续她的地下工作。
“杨柳,你放心去,我要留在这里等着肖大哥的消息。”她与肖海生早已互生情愫,可如今战火纷飞,音讯难通。
告别了挚友,杨柳一行人汇入了南下寻找组织的队伍。
这支队伍伪装成一支前往南方前线的医疗救护队,杨柳的身份就是随行军医。
这是组织能提供的最安全也最便利的身份掩护,老陈和其他几名护卫则扮作担架员和杂役,混迹其中。
出发前,队伍在城门口附近短暂集结。
杨柳站在嘈杂混乱的人群边缘,最后一次回望这座即将沦陷的古城。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跌跌撞撞地从她眼前走过。
是春华,那个曾经是赵太太身边最得力、最体面的大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