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文德帝大发雷霆
“并非如此。”陈平安上前一步,将早已备好的章程呈上,“儿臣在北境时,见百姓靠制凝香露谋生,虽能糊口却难长久。回京后发现京城百姓喜爱此香,便想着成立商行统筹分销,既保军户生计,又能惠及各方,故定名‘安边’,取安定边疆之意。”
文德帝接过章程,目光落在首页“安边商行章程”六字上,指尖轻轻摩挲。他抬眼看向恭亲王:“你也掺和了?”
恭亲王坦然笑道:“皇兄明察,臣弟并非掺和,是老九这章程做得实在周详,既护军户根本,又立了严规防舞弊,臣弟便应下做个监证人,帮着盯着账目罢了。”
文德帝这才翻开章程细看,从份额划分到公用账目的细则,从运输安排到监督机制,一笔一划都写得清晰郑重。当看到“帝王占三成份额,利润上缴内库”时,他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二皇子、五皇子各占一份,户部、工部、兵部各占一份,宗室与老勋贵各占一份……”文德帝逐行看着,指尖在“公用账目”条款上顿了顿,“你们倒会算计,把各方都拉了进来。”
陈平安躬身道:“儿臣不敢算计,只是想着北境工坊的生死命脉系于各部,军户生计需宗室勋贵照拂,皇子牵头分销更能凝聚人心,这份额不是私利,是让大家都觉得帮北境就是帮自己,如此商行才能长久。”
“哦?那这公用账目又是何意?”文德帝抬眼问道,“户部的‘活动资金’,工部的‘工匠补贴’,兵部的‘军属慰问’……倒把用途定得细致。”
“回父皇,”陈平安语气诚恳,“这是为防有人借商行谋私,公用账目每月抄送宗人府与国公府,由王叔和国公监督,每一笔支出都用于体恤下属、安抚军属,绝不敢流入私囊。儿臣已与三位尚书约好,若有违规者,永不得参与北境事务。”
恭亲王在一旁补充:“皇兄,这章程是老九与二皇子、五皇子及三部尚书一同定下的,各方都愿遵规守矩,老九更是主动让出所有利润,只求军户能安稳度日,这份心实属难得。”
文德帝捏着章程的手指渐渐收紧,纸面被攥出细微的褶皱。
他抬眼看向陈平安,目光里的笑意早已淡去,只剩帝王特有的锐利:“老九,你说这份额不是私利,可二皇子掌分销、五皇子管统筹,三部尚书掌物料运输,宗室与勋贵作监督,这环环相扣,倒像是一张早就织好的网,把朝堂能喘气的势力都网了进去。”
陈平安心中一紧,刚要辩解,却听文德帝继续说道:“你王叔久不问事,今日却为你站台,勋国公是军中元老,竟也愿为你监账,连三位尚书都肯放下天官身段,掺和这‘活动资金’的勾当,你倒是说说,这到底是北境百姓的生计,还是你们联手给朕设的局?”
“父皇明鉴!”陈平安急忙叩首,“儿臣绝无此意!北境工坊缺物料,需户部协调,缺窑炉改造,需工部支持,运送途中,需兵部出力,二、五皇兄在京城人脉广,分销更顺;王叔与国公德高望重,监督能服众。这不是结党,是各司其职!”
恭亲王也上前一步:“皇兄,老九所言句句属实,章程里写得明白,各方权责分明,利润用途公开,绝无舞弊空间。老九连自己的份额都让了,只求北境安稳,若真是设局,何必如此?”
文德帝却未动容,他将章程扔在棋盘上,黑子被砸得乱滚:“各司其职?朕看是各司其利,你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他看向沈正,语气冷硬:“沈相,你说说,皇子与朝臣、宗室私结商盟,依我大乾律法,该当何罪?”
沈正躬身道:“陛下,律法虽无明文禁止,但皇子、朝臣谋私确是大忌。只是镇北王此举意在护军户,章程亦有监督之规,或可从轻论处……”
“从轻论处?”文德帝猛地打断沈正,“我看他们就是结党营私。”
文德帝猛地拍向棋盘,棋盘震颤,黑白棋子滚落一地。
“父皇息怒!”陈平安连忙叩首,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砖,“儿臣绝无结党之意!”
“绝无?”文德帝冷笑一声,指着章程上的份额划分,声音陡然拔高,“二皇子掌分销、五皇子管统筹,户部掌钱粮、工部掌营造、兵部掌运送,你把皇子与六部三司的核心势力拧成一股绳,借着安边商行的名目攥在手里,还敢说绝无结党之意?”
他转向恭亲王,语气更沉:“你身为宗室亲王,本该制衡各方,却帮着他串联势力,是觉得朕老了,管不动这朝堂了?”
恭亲王脸色发白,躬身道:“皇兄明察,臣弟只是……”
“只是帮着他把宗室也卷进来,好让这张网更密些?”文德帝打断他,转头对着李福说道:“去把参与此事的叫过来,朕今天要看看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上。”
文德帝冰冷的声音重重敲在陈平安的心头上,他百思不得其解,按道理文德帝不应该发这么大的火啊,难道……
烟雨楼三楼雅间内,茶香袅袅漫过案几,二皇子、五皇子与三位尚书,和勋国公正等待回信,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频频瞟向窗外。
“按理说,这会子该有消息了吧?”五皇子端起茶杯又放下,语气里带着焦灼,“章程做得那般周详,父皇又素来体恤百姓,没理由不答应。”
二皇子眉头微蹙:“不好说。父皇虽重民生,但最忌皇子与朝臣过从甚密。咱们几个凑在一起议商行,本就敏感,但愿九弟能说服父皇”
户部李尚书接口道:“王爷放心,章程里把权责分得明明白白,利润用途也写得透亮,陛下看了定会明白,这绝非结党谋私,是实打实的利民之举。”
正说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五皇子眼睛一亮:“来了!定是九弟回来了!”
“并非如此。”陈平安上前一步,将早已备好的章程呈上,“儿臣在北境时,见百姓靠制凝香露谋生,虽能糊口却难长久。回京后发现京城百姓喜爱此香,便想着成立商行统筹分销,既保军户生计,又能惠及各方,故定名‘安边’,取安定边疆之意。”
文德帝接过章程,目光落在首页“安边商行章程”六字上,指尖轻轻摩挲。他抬眼看向恭亲王:“你也掺和了?”
恭亲王坦然笑道:“皇兄明察,臣弟并非掺和,是老九这章程做得实在周详,既护军户根本,又立了严规防舞弊,臣弟便应下做个监证人,帮着盯着账目罢了。”
文德帝这才翻开章程细看,从份额划分到公用账目的细则,从运输安排到监督机制,一笔一划都写得清晰郑重。当看到“帝王占三成份额,利润上缴内库”时,他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二皇子、五皇子各占一份,户部、工部、兵部各占一份,宗室与老勋贵各占一份……”文德帝逐行看着,指尖在“公用账目”条款上顿了顿,“你们倒会算计,把各方都拉了进来。”
陈平安躬身道:“儿臣不敢算计,只是想着北境工坊的生死命脉系于各部,军户生计需宗室勋贵照拂,皇子牵头分销更能凝聚人心,这份额不是私利,是让大家都觉得帮北境就是帮自己,如此商行才能长久。”
“哦?那这公用账目又是何意?”文德帝抬眼问道,“户部的‘活动资金’,工部的‘工匠补贴’,兵部的‘军属慰问’……倒把用途定得细致。”
“回父皇,”陈平安语气诚恳,“这是为防有人借商行谋私,公用账目每月抄送宗人府与国公府,由王叔和国公监督,每一笔支出都用于体恤下属、安抚军属,绝不敢流入私囊。儿臣已与三位尚书约好,若有违规者,永不得参与北境事务。”
恭亲王在一旁补充:“皇兄,这章程是老九与二皇子、五皇子及三部尚书一同定下的,各方都愿遵规守矩,老九更是主动让出所有利润,只求军户能安稳度日,这份心实属难得。”
文德帝捏着章程的手指渐渐收紧,纸面被攥出细微的褶皱。
他抬眼看向陈平安,目光里的笑意早已淡去,只剩帝王特有的锐利:“老九,你说这份额不是私利,可二皇子掌分销、五皇子管统筹,三部尚书掌物料运输,宗室与勋贵作监督,这环环相扣,倒像是一张早就织好的网,把朝堂能喘气的势力都网了进去。”
陈平安心中一紧,刚要辩解,却听文德帝继续说道:“你王叔久不问事,今日却为你站台,勋国公是军中元老,竟也愿为你监账,连三位尚书都肯放下天官身段,掺和这‘活动资金’的勾当,你倒是说说,这到底是北境百姓的生计,还是你们联手给朕设的局?”
“父皇明鉴!”陈平安急忙叩首,“儿臣绝无此意!北境工坊缺物料,需户部协调,缺窑炉改造,需工部支持,运送途中,需兵部出力,二、五皇兄在京城人脉广,分销更顺;王叔与国公德高望重,监督能服众。这不是结党,是各司其职!”
恭亲王也上前一步:“皇兄,老九所言句句属实,章程里写得明白,各方权责分明,利润用途公开,绝无舞弊空间。老九连自己的份额都让了,只求北境安稳,若真是设局,何必如此?”
文德帝却未动容,他将章程扔在棋盘上,黑子被砸得乱滚:“各司其职?朕看是各司其利,你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他看向沈正,语气冷硬:“沈相,你说说,皇子与朝臣、宗室私结商盟,依我大乾律法,该当何罪?”
沈正躬身道:“陛下,律法虽无明文禁止,但皇子、朝臣谋私确是大忌。只是镇北王此举意在护军户,章程亦有监督之规,或可从轻论处……”
“从轻论处?”文德帝猛地打断沈正,“我看他们就是结党营私。”
文德帝猛地拍向棋盘,棋盘震颤,黑白棋子滚落一地。
“父皇息怒!”陈平安连忙叩首,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砖,“儿臣绝无结党之意!”
“绝无?”文德帝冷笑一声,指着章程上的份额划分,声音陡然拔高,“二皇子掌分销、五皇子管统筹,户部掌钱粮、工部掌营造、兵部掌运送,你把皇子与六部三司的核心势力拧成一股绳,借着安边商行的名目攥在手里,还敢说绝无结党之意?”
他转向恭亲王,语气更沉:“你身为宗室亲王,本该制衡各方,却帮着他串联势力,是觉得朕老了,管不动这朝堂了?”
恭亲王脸色发白,躬身道:“皇兄明察,臣弟只是……”
“只是帮着他把宗室也卷进来,好让这张网更密些?”文德帝打断他,转头对着李福说道:“去把参与此事的叫过来,朕今天要看看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上。”
文德帝冰冷的声音重重敲在陈平安的心头上,他百思不得其解,按道理文德帝不应该发这么大的火啊,难道……
烟雨楼三楼雅间内,茶香袅袅漫过案几,二皇子、五皇子与三位尚书,和勋国公正等待回信,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频频瞟向窗外。
“按理说,这会子该有消息了吧?”五皇子端起茶杯又放下,语气里带着焦灼,“章程做得那般周详,父皇又素来体恤百姓,没理由不答应。”
二皇子眉头微蹙:“不好说。父皇虽重民生,但最忌皇子与朝臣过从甚密。咱们几个凑在一起议商行,本就敏感,但愿九弟能说服父皇”
户部李尚书接口道:“王爷放心,章程里把权责分得明明白白,利润用途也写得透亮,陛下看了定会明白,这绝非结党谋私,是实打实的利民之举。”
正说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五皇子眼睛一亮:“来了!定是九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