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的流水一天比一天高,第一个月盘点下来,刨去所有成本,竟然净赚了三千多块!

  这个数字,让程长冬和陆敏都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陆敏拿着账本,手都在抖。

  她看着存折上不断增加的数字,心里越来越踏实。

  店里的生意稳定下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了一趟老家。

  三天后,她带着母亲和弟弟,重新回到了沪市。

  陆母身体不好,人很瘦,性格也软和,看到程家大伯大伯娘,局促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一个劲儿地道谢。

  弟弟陆朝今年十二岁,个头不高,但一双眼睛又黑又亮,透着一股和陆敏如出一辙的机灵劲儿。

  他不像母亲那么拘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繁华的大城市,打量着姐姐辛苦经营起来的小店。

  陆敏把他们安顿在店后面的那个小院子里。

  院子不大,但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她把其中一间当仓库,另一间改成了卧室,添置了新的床铺和被褥。

  “妈,小朝,以后我们就在这里住下。”陆敏拉着母亲的手,声音坚定。

  陆母看着崭新的被褥,干净的屋子,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敏敏,辛苦你了……”

  “不辛苦。”陆敏摇摇头,脸上带着笑,“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她托了关系,很快就帮陆朝解决了入学的问题,让他能就近上一所不错的小学。

  至于户籍这种更复杂的事,她没有大包大揽。

  她相信,凭陆敏的能力,这些问题迟早都能靠她自己解决。帮扶太多,对陆敏也不好。

  有了家人的支持,陆敏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陆母虽然身体不好,但在陆敏上学不在店里的时候,能帮忙看个店。

  陆朝更是个小大人。

  他放学从不乱跑,直接回店里,书包一放,就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或者帮着整理被客人翻乱的衣服。

  他又嘴甜会夸人,哄得好多顾客心花怒放,经常光顾。

  很快,陆朝就在这条街上出了名。

  等店里稍微清闲下来,他就趴在角落的桌子上,安安静静地写作业。

  晚上关了店,一家人就住在小院里,既省了房租,又能看着店,安全又放心。

  一切正朝好的方向发展。

  暑假一到,程家就提前请好假,准备前往京都。

  陆敏也把店交给母亲打理,嘱咐了许多该注意的事,和程家一起北上。

  火车汽笛长鸣,缓缓驶入京都站。

  程大伯和大伯娘送程长菁的时候,来过京都,他们也没有和其他人一起着急地挤下车。

  倒是程长冬和陆敏,两人早就坐不住了,早就排着队,等下车。

  “月宁姐!姐!”

  程长冬眼尖,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出站口挥手的程月宁和程长菁。

  他立刻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扯着嗓子大喊,然后拉着陆敏飞快地跑过去。

  程月宁和程长菁快步迎上几步,此时程大伯和大伯娘也走过来。

  “大伯,大伯娘,一路辛苦了。”程月宁接过大伯手里的行李。大伯娘高兴的应着,“不辛苦,不辛苦,长菁长肉了。”

  程长菁脸微红,“妈,你是嫌弃我吃的多吗?”

  几人寒暄几句,程月宁就拉着他们出站,回到家里。

  安顿下来后,大伯和大伯娘就忙着拿出给程月宁准备的结婚礼物,程长冬则拉着程长菁,叽叽喳喳地分享着沪市的趣事。

  院子里一片热闹。

  等众人聊的差不多了,陆敏抱着一个厚厚的账本,主动把账本交给程月宁。

  “月宁姐,这是店里这两个月的账,你看看!”

  程月宁接过账本,翻开了第一页。

  上面的字迹娟秀工整,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五月份,总流水五千三百二十一块,刨去进货成本、房租、水电和周秀秀的工资,净利润三千一百零五块。”

  “六月份,天气热起来,裙子和短袖衬衫卖得好,总流水七千八百六十块,净利润四千九百二十块。”

  程月宁一页页地翻着,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

  两个月,净赚三千多块!

  这在1977年,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疯狂的数字。

  而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个才十七岁的小姑娘,一手一脚拼出来的。“做得非常好。”程月宁合上账本,由衷地夸赞。得到肯定的陆敏,眼睛瞬间就亮了,像缀满了星星。但她脸上的喜悦只持续了片刻,又被一丝忐忑取代。她攥着衣角,声音更小了,“月宁姐……还有一件事。”“嗯,你说。”“我……我把妈和小朝接过来了。”陆敏的头垂得低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店里忙的时候,我妈能帮忙看着,招呼客人,叠叠衣服。小朝放学了也帮忙扫地,整理货架。我就……我就给他们算了工钱。”

  她飞快地抬眼看了一下程月宁,又立刻低下头,语速极快地解释:“月宁姐你放心,这钱从我那份分成里出……”

  她害怕程月宁会觉得她假公济私,用店里的钱去养活自己的家人。

  程月宁看着她紧张的样子,心里却是一片柔软和赞赏。

  这丫头,通透得让人心疼。

  她想照顾母亲和弟弟,但也拎得清,不做扶弟魔,那样对她和朝朝都没有好处。

  她把母亲和弟弟接过来,不是让他们依附自己,而是给了他们一份工作,让他们有尊严地在沪市生活下去。

  她给他们算工钱,更是划清了亲情和生意的界限。

  这样通透的小姑娘,程月宁只会更欣赏,自然不会计较这点工资。

  何况,陆母和陆朝也是劳动所得。

  她没少听大伯娘提起陆敏和陆母、陆朝。

  “你做得很好。”程月宁的声音很温柔。

  她顿了顿,看着陆敏,认真地说道:“不过有一点不对。陆姨和小朝在店里干活,就是店里的员工,他们的工资,理应从店里的成本里出,这是正常的经营支出,为什么要从你的分红里扣?”

  陆敏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和不敢相信。

  “可是……”

  “没有可是。”程月宁不容置喙地打断她,“你把账重新做一下,把陆姨和小朝的工资,从成本里支出。以后,都按这个规矩来。”

  她揉了揉陆敏的头发,语气带着笑意,“我们的小掌柜,他们虽然是你的家人,你给了方便,但工资也是应该获得报酬,这和是谁没有关系。”

  巨大的惊喜和暖流,瞬间包裹了陆敏。??她眼睛红红的,重重点头,“谢谢月宁姐!”

  “行了,把账本放下,帮我贴窗花。”

  陆敏揉了揉眼睛里的湿意,连忙走过去,帮着一起装扮新房。

  程月宁的婚礼日期,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