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征调各地的船只和车辆,确保物资运输畅通无阻。"
"至于监督问题,我们可以在救灾的同时逐步完善,不能因噎废食。"
这个法子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三皇子说得对,救灾如救火,时间就是生命。"工部尚书表态支持。
"是啊,先救人要紧,其他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兵部尚书也附和。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可是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很容易出现贪污问题。"刑部尚书担心地说道。
"万一救灾物资被**截留,不仅救不了灾民,还会损害朝廷威信。"礼部尚书也表达了担忧。
朝堂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部分人支持顾云洲的快速救灾,另一部分人支持顾乾越的稳妥监督。
皇帝坐在上面,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心中暗自满意,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两个儿子相互制衡,朝臣们也分成不同派系。
"你们继续商议。"他淡淡地说道,"朕要听到更详细的法子。"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兄弟分别完善着自己的赈灾法子。
顾云洲的法子强调效率和速度,主张大量投入资源,快速响应灾情。
他详细计算了需要的粮食、药品、衣物数量,规划了运输路线,甚至连救灾人员的配置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时间就是生命。"他在法子中写道,"每延误一天,就会有更多无辜的百姓遭受苦难。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把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而顾乾越的法子则更注重制度建设和长远规划。
他提出建立专门的救灾监察机构,制定详细的物资发放标准,设立举报机制,确保救灾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救灾不仅要救急,更要治本。"他在法子中强调,"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今天的救灾很可能变成明天的灾难。我们必须从制度上保证救灾的效果。"
两个法子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都有明显的不足。
顾云洲的法子虽然快速,但确实存在监督不力的风险;顾乾越的法子虽然稳妥,但可能会延误救灾时机。
三日后,两兄弟在朝堂上正式汇报各自的法子。
"父皇,儿臣的赈灾已经准备就绪。"顾云洲首先发言,"我们可以在五日内完成物资调集,七日内开始大规模救济。"
"儿臣的方法更加完善。"顾乾越紧接着说道,"虽然前期准备时间稍长,但能确保救灾效果,避免资源浪费。"
"你们两个法子都有道理。"皇帝看似公正地说道,"但朕还是希望能听听朝臣们的意见。"
于是,朝堂上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顾云洲的大臣强调救灾的紧迫性。
"三皇子的想法虽然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直接才最有效。"户部尚书说道,"复杂的程序只会拖延时间。"
"而且三皇子有丰富的经验,执行能力强,能够确保法子的顺利实施。"工部尚书也表态支持。
但支持顾乾越的大臣则更看重长远效果。
"五皇子的想法虽然复杂一些,但更加科学合理。"礼部尚书孙志远说道,"救灾不是一时的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而且五皇子年轻有为,思路清晰,他的法子更符合治理的要求。"刑部尚书也表达了支持。
争论越来越激烈,朝堂上出现了明显的对立。
原本团结一致的朝臣们开始分化,有人支持三皇子,有人支持五皇子。
而两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次争论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五弟,你的法子虽然理想,但不切实际。"顾云洲有些不耐烦地说道,"灾民们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三哥,你只看重速度,却忽视了质量。"顾乾越也不甘示弱,"这样的救灾很可能流于形式。"
"你这是什么意思?"顾云洲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难道你认为我不关心灾民的死活?"
"我没有这个意思。"顾乾越解释道,"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匆忙行事往往会出问题。"
"那你的意思是让灾民们再等半个月?"顾云洲愤怒地质问,"五弟,你的慈悲心到哪里去了?"
"三哥,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顾乾越也开始动怒,"我只是希望能做得更好。"
看到两个儿子争论不休,皇帝心中暗喜。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两个儿子相互制衡。
"好了,你们都别争了。"他适时地开口制止,"两个法子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足。"
"这样吧,朕给你们一个机会,各自按照自己的法子实施,看看谁的效果更好。"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用救灾来作为兄弟竞争的场所,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做法。
"父皇,这样做是否合适?"顾云洲有些担心地问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皇帝反问道,"这样也能让朕看清楚你们各自的能力和水平。"
"儿臣遵旨。"两兄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在这种紧张氛围中,顾云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前他在朝中几乎没有真正的对手,顾锦瑜虽然能干,但从不与他正面竞争。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顾乾越不仅有能力,而且野心勃勃,正在对他的地位构成真正的威胁。
"看来五弟是真的要与我一争高下了。"他在府中对林筝说道,"父皇这样安排,明显是想让我们相互制衡。"
"这不是很正常吗?"林筝安慰道,"你是长兄,有更多的经验和威望,五弟不可能轻易超越你的。"
"但他确实很有才能,而且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顾云洲忧虑地说道,"这次的救灾竞赛,对我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如果我做得好,能够进一步巩固地位;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被五弟超越。"
"那你就好好做,让所有人看到你的能力。"林筝鼓励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至于监督问题,我们可以在救灾的同时逐步完善,不能因噎废食。"
这个法子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三皇子说得对,救灾如救火,时间就是生命。"工部尚书表态支持。
"是啊,先救人要紧,其他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兵部尚书也附和。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可是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很容易出现贪污问题。"刑部尚书担心地说道。
"万一救灾物资被**截留,不仅救不了灾民,还会损害朝廷威信。"礼部尚书也表达了担忧。
朝堂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部分人支持顾云洲的快速救灾,另一部分人支持顾乾越的稳妥监督。
皇帝坐在上面,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心中暗自满意,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两个儿子相互制衡,朝臣们也分成不同派系。
"你们继续商议。"他淡淡地说道,"朕要听到更详细的法子。"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兄弟分别完善着自己的赈灾法子。
顾云洲的法子强调效率和速度,主张大量投入资源,快速响应灾情。
他详细计算了需要的粮食、药品、衣物数量,规划了运输路线,甚至连救灾人员的配置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时间就是生命。"他在法子中写道,"每延误一天,就会有更多无辜的百姓遭受苦难。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把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而顾乾越的法子则更注重制度建设和长远规划。
他提出建立专门的救灾监察机构,制定详细的物资发放标准,设立举报机制,确保救灾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救灾不仅要救急,更要治本。"他在法子中强调,"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今天的救灾很可能变成明天的灾难。我们必须从制度上保证救灾的效果。"
两个法子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都有明显的不足。
顾云洲的法子虽然快速,但确实存在监督不力的风险;顾乾越的法子虽然稳妥,但可能会延误救灾时机。
三日后,两兄弟在朝堂上正式汇报各自的法子。
"父皇,儿臣的赈灾已经准备就绪。"顾云洲首先发言,"我们可以在五日内完成物资调集,七日内开始大规模救济。"
"儿臣的方法更加完善。"顾乾越紧接着说道,"虽然前期准备时间稍长,但能确保救灾效果,避免资源浪费。"
"你们两个法子都有道理。"皇帝看似公正地说道,"但朕还是希望能听听朝臣们的意见。"
于是,朝堂上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顾云洲的大臣强调救灾的紧迫性。
"三皇子的想法虽然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直接才最有效。"户部尚书说道,"复杂的程序只会拖延时间。"
"而且三皇子有丰富的经验,执行能力强,能够确保法子的顺利实施。"工部尚书也表态支持。
但支持顾乾越的大臣则更看重长远效果。
"五皇子的想法虽然复杂一些,但更加科学合理。"礼部尚书孙志远说道,"救灾不是一时的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而且五皇子年轻有为,思路清晰,他的法子更符合治理的要求。"刑部尚书也表达了支持。
争论越来越激烈,朝堂上出现了明显的对立。
原本团结一致的朝臣们开始分化,有人支持三皇子,有人支持五皇子。
而两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次争论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五弟,你的法子虽然理想,但不切实际。"顾云洲有些不耐烦地说道,"灾民们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三哥,你只看重速度,却忽视了质量。"顾乾越也不甘示弱,"这样的救灾很可能流于形式。"
"你这是什么意思?"顾云洲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难道你认为我不关心灾民的死活?"
"我没有这个意思。"顾乾越解释道,"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匆忙行事往往会出问题。"
"那你的意思是让灾民们再等半个月?"顾云洲愤怒地质问,"五弟,你的慈悲心到哪里去了?"
"三哥,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顾乾越也开始动怒,"我只是希望能做得更好。"
看到两个儿子争论不休,皇帝心中暗喜。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两个儿子相互制衡。
"好了,你们都别争了。"他适时地开口制止,"两个法子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足。"
"这样吧,朕给你们一个机会,各自按照自己的法子实施,看看谁的效果更好。"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用救灾来作为兄弟竞争的场所,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做法。
"父皇,这样做是否合适?"顾云洲有些担心地问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皇帝反问道,"这样也能让朕看清楚你们各自的能力和水平。"
"儿臣遵旨。"两兄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在这种紧张氛围中,顾云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前他在朝中几乎没有真正的对手,顾锦瑜虽然能干,但从不与他正面竞争。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顾乾越不仅有能力,而且野心勃勃,正在对他的地位构成真正的威胁。
"看来五弟是真的要与我一争高下了。"他在府中对林筝说道,"父皇这样安排,明显是想让我们相互制衡。"
"这不是很正常吗?"林筝安慰道,"你是长兄,有更多的经验和威望,五弟不可能轻易超越你的。"
"但他确实很有才能,而且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顾云洲忧虑地说道,"这次的救灾竞赛,对我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如果我做得好,能够进一步巩固地位;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被五弟超越。"
"那你就好好做,让所有人看到你的能力。"林筝鼓励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