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苏漪有喜的宴会还在继续。
养心殿中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宫女们端着美酒佳肴穿梭其中,乐师们奏着欢快的乐曲。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气氛融洽而热烈。
苏漪坐在顾锦瑜身边,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她的手不自觉地**着还平坦的小腹,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身边不断有贵妇人过来道贺,她都一一温和回应。
"二皇子妃真是有福气,这么快就有了身孕,”一位夫人羡慕地说道。
"是啊,看王妃的气色就知道,孩子一定会很健康的,”另一位夫人附和道。
苏漪微微一笑,"多谢大家的祝福,"
她的声音温婉动听,那种从容优雅的气质,让所有人都心生好感。这些年的苦难没有摧毁她,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韧。现在的她,不仅恢复了清白,还即将为人母,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母性的光辉。
坐在角落的顾乾越,端着酒杯,目光却不自觉地追随着苏漪。
他看着她的笑容,看着她温柔**肚子的动作,心中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那是嫉妒,是不甘,也是一种深藏多年的情感。
其实,他对苏漪的感情,要追溯到很多年前。
那年春天,他在御花园中读书,偶然抬头,看到不远处的湖边坐着一个女子。她穿着淡青色的长裙,手中拿着一本书,安静地阅读着。春风吹过,撩起她的发丝,那一幕美得如同画卷。
他不由自主地走近,想看清她的容貌。
就在这时,她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那一刻,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有着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温婉的笑容,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宁静的气质。那种气质,让他这个在宫廷斗争中长大的皇子,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
"在下顾乾越,"他主动打招呼,"不知姑娘芳名,"
"民女苏漪,见过五皇子,"她站起来,恭敬地行礼。
苏漪。这个名字从此就刻在了他的心里。
后来他才知道,她是被选中要嫁给二哥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涌起了强烈的不甘。为什么二哥总是能得到最好的?父皇最疼爱二哥,朝臣最支持二哥,现在连这么好的女子,也要成为二哥的妻子。
他曾经想过向父皇请求,让他娶苏漪。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二哥是嫡长子,地位在他之上。而且父皇已经下了旨意,不可能更改。
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苏漪嫁给二哥,看着他们在一起。
后来苏漪被陷害,他暗中调查过真相。他知道是林筝做的,也想过要揭穿这一切。但那时候形势复杂,二哥被怀疑,苏漪被关进冷宫,朝中一片混乱。
他不敢贸然行动,因为那样可能会连累自己。
而且,他心中有个阴暗的念头:如果苏漪和二哥离开京城,也许自己就有机会了。
但事与愿违。二哥和苏漪在江南恩爱如初,感情越来越深。而他,只能在京城默默地关注着他们的消息。
现在,他们回来了。苏漪还怀孕了。
看着她幸福的样子,顾乾越的心如同被什么东西撕扯着,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
"五弟,在想什么,"顾云洲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端着酒杯。
"啊?没什么,"顾乾越收回目光,勉强笑道,"只是在想朝中的事,"
"你最近很忙吧,"顾云洲坐下,"听说你在兵部做得不错,"
"还行,"顾乾越敷衍地回答。
他和三哥的关系一向不好不坏,表面上维持着兄弟的情分,但私下里都知道彼此是竞争对手。三哥有皇太后支持,在储位争夺中一直处于优势。而他则暗中经营多年,联络了不少朝中权臣。
两人虽然都想要太子之位,但从来没有正面冲突过。因为他们都知道,真正的对手不是对方,而是可能出现的其他人。
就在这时,皇帝突然站了起来。
大殿中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皇帝。
"诸位,"皇帝环视四周,声音洪亮,"今日设宴,不仅是为了庆祝老二的妻子有喜,朕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宣布,"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要说什么。
顾锦瑜也有些意外,看向父皇。
"当年,老二因为一场误会被怀疑,蒙受了不白之冤,"皇帝的声音变得沉重,"虽然后来真相大白,但朕一直觉得亏欠他,"
"他在江南这些年,远离京城,不能侍奉朕,不能为朝廷效力,这都是朕的过错,"
"如今他回到京城,重新担任户部尚书,做得很好。朕很欣慰,"
大殿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聆听。
"所以今日,朕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皇帝提高了声音,"赦免二皇子顾锦瑜从前所有的罪过,"
"恢复他作为皇子的一切权利和地位,"
"从今以后,老二就是朕最信任的儿子之一,任何人不得因为过去的事情再对他有任何非议,"
"钦此,"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大殿中炸开。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皇帝,又看向顾锦瑜。这意味着什么,朝中的老臣们都明白。
赦免罪过,恢复权利,最信任的儿子------这些词汇连在一起,只能指向一个方向:储位。
皇帝这是在为二皇子铺路!
"谢父皇隆恩,"顾锦瑜跪地叩首,声音有些颤抖。
"起来吧,"皇帝走下台阶,亲自扶起他,"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大殿中响起一片恭贺声,但每个人心中都在盘算着不同的心思。
一些原本支持三皇子的大臣开始动摇了。户部尚书张大人小声对身边的礼部侍郎说,"看来圣意已明,二皇子恐怕要成为储君了,"
"确实,"礼部侍郎附和道,"二皇子不仅能力出众,还是嫡出,又有了子嗣。各方面都占优势,"
"我们是不是该重新考虑一下立场了,"
类似的对话在大殿的各个角落进行着。朝臣们是最敏锐的,他们能从皇帝的只言片语中判断出风向。
养心殿中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宫女们端着美酒佳肴穿梭其中,乐师们奏着欢快的乐曲。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气氛融洽而热烈。
苏漪坐在顾锦瑜身边,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她的手不自觉地**着还平坦的小腹,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身边不断有贵妇人过来道贺,她都一一温和回应。
"二皇子妃真是有福气,这么快就有了身孕,”一位夫人羡慕地说道。
"是啊,看王妃的气色就知道,孩子一定会很健康的,”另一位夫人附和道。
苏漪微微一笑,"多谢大家的祝福,"
她的声音温婉动听,那种从容优雅的气质,让所有人都心生好感。这些年的苦难没有摧毁她,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韧。现在的她,不仅恢复了清白,还即将为人母,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母性的光辉。
坐在角落的顾乾越,端着酒杯,目光却不自觉地追随着苏漪。
他看着她的笑容,看着她温柔**肚子的动作,心中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那是嫉妒,是不甘,也是一种深藏多年的情感。
其实,他对苏漪的感情,要追溯到很多年前。
那年春天,他在御花园中读书,偶然抬头,看到不远处的湖边坐着一个女子。她穿着淡青色的长裙,手中拿着一本书,安静地阅读着。春风吹过,撩起她的发丝,那一幕美得如同画卷。
他不由自主地走近,想看清她的容貌。
就在这时,她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那一刻,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有着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温婉的笑容,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宁静的气质。那种气质,让他这个在宫廷斗争中长大的皇子,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
"在下顾乾越,"他主动打招呼,"不知姑娘芳名,"
"民女苏漪,见过五皇子,"她站起来,恭敬地行礼。
苏漪。这个名字从此就刻在了他的心里。
后来他才知道,她是被选中要嫁给二哥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涌起了强烈的不甘。为什么二哥总是能得到最好的?父皇最疼爱二哥,朝臣最支持二哥,现在连这么好的女子,也要成为二哥的妻子。
他曾经想过向父皇请求,让他娶苏漪。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二哥是嫡长子,地位在他之上。而且父皇已经下了旨意,不可能更改。
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苏漪嫁给二哥,看着他们在一起。
后来苏漪被陷害,他暗中调查过真相。他知道是林筝做的,也想过要揭穿这一切。但那时候形势复杂,二哥被怀疑,苏漪被关进冷宫,朝中一片混乱。
他不敢贸然行动,因为那样可能会连累自己。
而且,他心中有个阴暗的念头:如果苏漪和二哥离开京城,也许自己就有机会了。
但事与愿违。二哥和苏漪在江南恩爱如初,感情越来越深。而他,只能在京城默默地关注着他们的消息。
现在,他们回来了。苏漪还怀孕了。
看着她幸福的样子,顾乾越的心如同被什么东西撕扯着,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
"五弟,在想什么,"顾云洲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端着酒杯。
"啊?没什么,"顾乾越收回目光,勉强笑道,"只是在想朝中的事,"
"你最近很忙吧,"顾云洲坐下,"听说你在兵部做得不错,"
"还行,"顾乾越敷衍地回答。
他和三哥的关系一向不好不坏,表面上维持着兄弟的情分,但私下里都知道彼此是竞争对手。三哥有皇太后支持,在储位争夺中一直处于优势。而他则暗中经营多年,联络了不少朝中权臣。
两人虽然都想要太子之位,但从来没有正面冲突过。因为他们都知道,真正的对手不是对方,而是可能出现的其他人。
就在这时,皇帝突然站了起来。
大殿中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皇帝。
"诸位,"皇帝环视四周,声音洪亮,"今日设宴,不仅是为了庆祝老二的妻子有喜,朕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宣布,"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要说什么。
顾锦瑜也有些意外,看向父皇。
"当年,老二因为一场误会被怀疑,蒙受了不白之冤,"皇帝的声音变得沉重,"虽然后来真相大白,但朕一直觉得亏欠他,"
"他在江南这些年,远离京城,不能侍奉朕,不能为朝廷效力,这都是朕的过错,"
"如今他回到京城,重新担任户部尚书,做得很好。朕很欣慰,"
大殿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聆听。
"所以今日,朕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皇帝提高了声音,"赦免二皇子顾锦瑜从前所有的罪过,"
"恢复他作为皇子的一切权利和地位,"
"从今以后,老二就是朕最信任的儿子之一,任何人不得因为过去的事情再对他有任何非议,"
"钦此,"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大殿中炸开。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皇帝,又看向顾锦瑜。这意味着什么,朝中的老臣们都明白。
赦免罪过,恢复权利,最信任的儿子------这些词汇连在一起,只能指向一个方向:储位。
皇帝这是在为二皇子铺路!
"谢父皇隆恩,"顾锦瑜跪地叩首,声音有些颤抖。
"起来吧,"皇帝走下台阶,亲自扶起他,"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大殿中响起一片恭贺声,但每个人心中都在盘算着不同的心思。
一些原本支持三皇子的大臣开始动摇了。户部尚书张大人小声对身边的礼部侍郎说,"看来圣意已明,二皇子恐怕要成为储君了,"
"确实,"礼部侍郎附和道,"二皇子不仅能力出众,还是嫡出,又有了子嗣。各方面都占优势,"
"我们是不是该重新考虑一下立场了,"
类似的对话在大殿的各个角落进行着。朝臣们是最敏锐的,他们能从皇帝的只言片语中判断出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