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最疼爱的三皇子顾云洲,虽然也很优秀,但比起二皇子,还是差了一些。更何况,三皇子刚刚经历了林筝的事件,声誉受损,在朝中的支持也不如从前了。

  "不行,"皇太后喃喃自语,"不能让老二就这样回来又走了。"

  "太后娘**意思是……"瑞姑试探着问道。

  "去,让人去传朕的话,"皇太后下定决心,"明日早朝后,哀家要见皇帝。"

  "是。"瑞姑躬身退下。

  皇太后独自坐在那里,思绪万千。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些自私,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只想让自己最疼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云洲从小就聪明懂事,最得她的心。如果云洲能够登上太子之位,将来继承大统,她这个太后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

  "云洲啊,母后这都是为了你好。"她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第二天早朝结束后,皇帝正准备回御书房处理政务,一个太监匆匆赶来。

  "皇上,太后娘娘请您移驾慈宁宫,说是有要事相商。"

  皇帝微微皱眉。母后很少在这个时候召见他,看来确实是有重要的事情。他点了点头:"朕知道了,这就过去。"

  来到慈宁宫,皇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母后,您找儿臣有什么事?"皇帝在她身边坐下。

  "皇儿,哀家听说老二要回京了?"皇太后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的。"皇帝点头,"前几日收到老二的信,说想回来看看。这孩子这些年在江南受了不少委屈,如今真相大白,朕也想好好补偿他。"

  "补偿是应该的。"皇太后赞同地点头,"不过哀家有个想法,不知皇儿以为如何。"

  "母后请说。"

  "老二这些年虽然在江南,但哀家知道,他心里还是惦记着京城的。"皇太后缓缓说道,"而且,朝中现在也正缺能干的大臣。与其让老二回来又走,不如干脆让他留在京城,为朝廷效力,岂不是两全其美?"

  皇帝听了,眼睛一亮:"母后说得有理。朕也正有此意。不过,不知道老二愿不愿意留下来。"

  "这就要看皇儿如何安排了。"皇太后笑道,"如果皇儿给他一个重要的职位,让他觉得自己是被重用的,他自然就会留下来。"

  "母后觉得什么职位合适?"皇帝征询意见。

  "户部尚书。"皇太后不假思索地说道,"现在的户部尚书年事已高,正好可以让他退下来,让老二接任。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是个重要的位置,老二一定会喜欢的。"

  皇帝沉思片刻,觉得这个安排确实不错。户部尚书是个肥差,但也是个苦差,需要处理大量繁琐的事务。老二能干,又正值壮年,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好,就按母后说的办。"皇帝下定决心,"朕这就拟旨,让老二回京后担任户部尚书。"

  "皇儿圣明。"皇太后满意地笑了,"这样一来,父子兄弟都能团聚,朝廷也能得到一位能臣,真是再好不过了。"

  皇帝站起身来,准备回去拟旨。走到门口时,他忽然回头问道:"母后,您真的觉得这样安排好吗?老二性格淡泊,恐怕未必想在朝中为官。"

  "皇儿多虑了。"皇太后语气温和,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老二是聪明人,他会明白这是皇恩浩荡。而且,圣旨已下,他也不能抗旨不遵,不是吗?"

  皇帝点点头,转身离去。

  皇太后看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些不厚道,但为了云洲的将来,她必须这么做。只要二皇子被困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整日忙于繁琐的政务,就不会有精力去争什么太子之位了。

  "瑞姑,"她唤道。

  "老奴在。"瑞姑从屏风后走出来。

  "去,给云洲传个话,就说他母后一切都安排好了,让他安心。"

  "是,老奴这就去办。"

  宫外,三皇子府中。

  顾云洲坐在书房中,面前摆着一堆奏折,但他的心思却不在上面。自从林筝的事情败露后,他整个人都变得恍惚起来。那个他以为了解的女人,原来竟然有着如此恶毒的心肠。而他,竟然被蒙骗了这么多年。

  "王爷,"管家在门外轻声唤道,"太后娘娘派人来传话。"

  顾云洲抬起头:"什么话?"

  "太后娘娘说,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让您安心。"

  顾云洲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母后的意思。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府外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母后是为了他好,他知道。但这样的好,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想起远在江南的二哥和二嫂,想起他们平静美好的生活,顾云洲心中忽然涌起一阵羡慕。也许,真正的幸福并不在权力的高处,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身边人的陪伴。

  可惜,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再也回不去了。

  就在这时,户部的快马已经出发,带着皇帝的圣旨,向着江南飞奔而去。

  这道圣旨,将彻底改变顾锦瑜和苏漪平静的生活,也将把他们重新卷入京城的漩涡之中。

  而他们此时还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不仅有平反的喜悦,还有一场更大的风暴。

  命运的齿轮,再一次开始转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