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出的昏主意

  这些话,让李世民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么多的灾民,稍有不慎,便是洪水滔天。

  “无忌,修大运河再多招些工人,从灾民中抽出青壮去挖运河,记住了每家只许一个人。”

  “这样一来,他们赚到的工钱也可买成粮食,供一家度日。”

  “至于原本朝廷的河工,根据家庭情况裁撤一部分。”

  这个对策让长孙无忌眼前一亮。

  “妙计啊!若用此妙计,相信朝廷必然能够减轻压力。”

  “陛下,真乃天人,竟能想出这样的好计策!”

  长孙无忌拍起了马屁,李世民也坦然受之,丝毫没把这计策的来源说出去。

  反正李凡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的计策,换而言之不就是自己的计策吗?

  长孙无忌拍完马屁后,补充道:“此办法可以沿运河而实行,这样一来,这些灾民就有了工钱。”

  欣喜过后,长孙无忌意识到了,此法并不完善。

  他又道:“陛下,还有一点,若是那些没有能力的,没有青壮的,该怎么办?若是这些有了活计的灾民,又去抢赈灾粮,怎么办?”

  诸多的问题依旧摆在眼前。

  的确,灾民不好分辨。

  唐朝又没有身份证,户籍制度管理又相当的粗糙,想要有效地管理,简直是痴人说梦。

  无计可施的李世民,烦躁地摆了摆手道。

  “眼下先这么做!至于以后的事情,灵活应对。”

  见李世民烦躁,长孙无忌不敢打扰,随即便退了出去。

  此刻,李世民一人独处大殿之中,他心情莫名有几分颓然。

  “为何那小子有诸多奇思妙想,朕怎么想不出来呢?看来还是应该去求教他。”

  ……

  “夫君带那么多钱财?会不会生乱?不如多带几个伙计吧!”

  看着祝无双担忧的模样,李凡笑了,随后他用手指了指赵大锤道。

  “夫人,你多虑了,有大锤在,谁又能伤得了我?你就放心吧,更何况这一次,我是给他们送富贵。”

  虽然有赵大锤在,但祝无双依旧担忧。

  祝无双从小在底层生活,她知道人一旦吃不饱饭,就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那也不行!夫君必须听我的,店中只留够用的伙计,其他的人你全带走。”

  说完便紧握手指,小脸紧绷,仿佛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一般。

  看着自家夫人这个模样,李凡一边笑一边答应道:“好,都听夫人的,你们几个收拾收拾,随我一同去往乡下。”

  随后,李凡便浩浩荡荡地带着十来人前往城外。

  李凡的这一行的目的地,便是酿酒工坊外。

  这里有大量的工人,他们就是李凡此行的目的。

  “夫君,早些回来,莫要在城外过夜。”

  李凡并未说话,而是坐在马车上向后挥手。

  看着车队缓缓离去,祝无双久久凝望。

  “妾,不求富贵,惟愿夫君平安归来!”

  此刻,玉人轻望,眼眸深沉,衣袂随风,真当是一幅绝美的美人画卷。

  “先生呢!”

  只可惜这画卷并未维持多久,便被一声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

  祝无双连忙收拾心情,行礼道:“草民参见赵国公。“

  李世民连忙摆手道:“不必多礼,我且问你,先生去哪了?难不成我来晚了一步?”

  没错,的确是来晚了。

  祝无双点了点头,遥指城外道:“夫君带着人去了城外,好像是要做什么生意?不过刚走小半个时辰。”

  小半个时辰!还能追得上。

  李世民拜别祝无双后,直接前往附近的司农寺选了一匹马,随后纵马出城。

  城门口的官兵见到这一幕,当即便要拦着。

  但那校尉还算见过世面,仅仅一眼便看清来人的容貌。

  这校尉被吓得亡魂皆冒,随后,一鞭子抽在士兵的背上。

  “快把车门全打开,耽误了贵人办事,小心你的脑袋。”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后纵马出城。

  李世民出城的两刻钟后,又是一大队人马纵马出城,这些人面容坚毅,周身肃杀一看,便知是军中精锐。

  随着这队人过去后,那校尉才长舒了一口气。

  被打的小兵有些不服气道:“将军这些人到底是谁?竟然如此的大胆,不知这城中不可纵马吗?”

  校尉没好气地白了这小兵一眼:“你小子想死,别拉着我,那可是当今……。”

  这校尉也意识到,这小兵是想套自己的话,随后又一鞭子抽了过去。

  “你这臭小子,哪那么多废话。”

  心急如焚的李世民挥动着马鞭,路紧赶慢赶,终于在酿酒工坊前追上了李凡。

  “先生!”

  一声呼唤,弄得李凡有些茫然。

  这不是在长安城,怎么会听到长孙无忌的声音?

  难道是自己昨晚没睡好?

  说完,李凡还假模假样地揉了揉眼睛,似乎好像并不困。

  就在他思索之际,这声音又响了起来。

  “先生!”

  “大锤,你听见了吗?”

  走在路上的赵大锤,指向后方道:“听见了呀,在后面追着我们好一会儿了。”

  意识到不是幻听的李凡,连忙停住了马匹,随后向后望去,果然看到了纵马奔驰的李世民。

  “赵国公,你怎么来了?”

  气喘吁吁的李世民,真想揍一顿李凡。

  眼下,危机四伏,还出去瞎跑干什么?

  这一路上到处都是灾民,真不怕这些灾民一拥而上,把他们全生吞火锅。

  但是李世民不能这么说,他强压想火气道:“先生,眼下无数灾民,都在往长安城涌,这些人中不少亡命之徒先生此时出城,难道不怕安危吗?”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看向灾民。

  而这些灾民果然也用打量的目光看着他们,只不过碍于李凡人多势众,这才不敢上前。

  李凡看了看赵大锤道:“有大锤在,不会出事的。”

  李世民也把目光放到了赵大锤的身上,随后稍安心道:“如此也不行,还是应该快些回城。”

  李世民着没来由地关心,让李凡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有话快说吧!”

  李凡一边说着,一边吩咐车队继续前行。

  无奈的李世民,只好和盘托出。

  本以为会得到李凡的夸奖,却没想到李凡直接皱眉骂道。

  “哪个浑蛋出的昏招?简直该杀!”

  第一百七十二章 灾民!人否?

  一句该杀,让李世民糊涂了。

  这么做明明没毛病,为何李凡要如此愤怒?甚至口出恶言,要到了该杀的地步。

  疑惑的李世民茫然道:“先生,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此事错了?”

  李凡坐在车上,重重摇头道:“当然错了,不仅是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这让李世民更糊涂。

  同时也更加期待,期待李凡能讲出什么好计策。

  “先生,我有些愚钝,还望先生为我解惑。”

  李凡指着路上的灾民道:“这些人为何而饥饿?”

  这个问题,李世民知道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道:“天灾,旱灾。”

  看着天真的李世民,李凡摇头道:“不,他们是缺乏活路!”

  “朝廷的官员可以给他们提供活路,但前提是这些官员要消费。”

  “比如说你赵国公喜欢吃包子,但你的包子只喜欢吃一口,吃一口便丢了,那丢出去的包子可以给灾民充饥。”

  “给你包包子的人可以有活做,给你切菜的人有活可做,给你运送包子的人,有活可做。”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到诸多朝臣的身上,他们消费了,哪怕是奢靡,也能为灾民带来活路。”

  “可不知哪个浑蛋,竟然提议要缩减开支,你真以为这些人会救济灾民吗?”

  “这些人才不会呢,只会假模假样地捐出一些钱,随后做一个吝啬的铁公鸡。”

  李凡的话,真当是振聋发聩。

  李世民瞬间明白着其中的道道,下一秒紧握拳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先生之前所说的基建,是不是也是相同的道理?”

  眼见李世民开悟了,李凡这才缓和神色道:“没错,就是一个道理,越是有天灾人祸,就越是应该鼓励朝臣和地主消费。”

  “无论他们是吃喝玩乐也好,买卖人口也好,甚至是买房买地,统统都要鼓励,只有他们消费了,才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眼下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人活下来。”

  这场大灾绵延数道州,其灾害已经超过了想象,这场大灾必然会死人,会死很多人。

  而这些人哪怕是被人买作奴隶,也能活下来,至少不会被饿死。

  这些话像一把刀子一样戳进李世民的心中,那些人都是他的子民,他救不了他的子民,他内心惭愧。

  李世民沉默了。

  半晌后,才痛心道:“先生,为何天下百姓会有此一劫,是不是当今陛下,真的有什么失德的地方?”

  这话是能乱说的吗?

  李凡当即打断道:“胡说八道,此旱灾乃是天灾,非人力所能干预。”

  “更何况帝王只不过是统治者罢了,与百姓有何关联?统治者最多造成 人祸,而这天灾在乎于自然。”

  “更何况自然又不是不可干预! ”

  说完,便指向空中白云道。

  “天空之上的白云并非云,而是雨水之所在,若有火弹打到云层之上,便可令其降雨。”

  “除此之外,风雨雷电,只不过是循自然而行,若能懂自然学物理,便可呼风唤雨,便可造福于民。”

  李凡知道李世民理解不了,但是李世民毕竟是赵国公位高权重,若是能开启一点物理知识,说不定能够早一点进入现代社会。

  李世民果然听不懂,他似懂非懂的点头,也顾不得李凡口中的大逆之言道。

  “雨水如何能飘在天上!先生,我有诸多不解。”

  看着疑惑的李世民,李凡无奈地耗费口舌解释了一番。

  但一番解释下来后,李世民还是云里雾里。

  “此番学科牵扯甚广,若是有机会,我做一份教材给你。”

  闻听此言的李世民瞬间兴奋了。

  李凡口中的妙法,在李世民的耳中全部都是神仙之法,他们若能学会神仙之法,那就真的能造福万民了。

  说到造福万民,李世民又想到了赈灾一事。

  他已经决心推进大运河修建,以及官仓等等的修建。

  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会吸纳许多的灾民,可是终究要留下一部分灾民,李世民想要这些人获得救济。

  可又无力做好户籍管理,无法确保哪些人是真的需要救助的灾民,哪些人是浑水摸鱼之徒。

  “先生,朝廷打算招纳灾民,同时赈灾……。”

  李世民话说到一半,李凡便猜出了他的意思。

  “但是朝廷又怕这些工人,去领灾民的赈灾对吧!”

  见李凡领悟,李世民连连点头道:“说得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先生以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让李凡不由得想起一个大**。

  这个人就是和绅,被清宫剧硬生生捧起来的**,李凡的脑海中至今还能回想起纪晓岚与和绅的争辩。

  不得不说,虽然很谬论,但却符合人性。

  想到此处,李凡微微一笑道:“我以为可以往赈灾粮里放沙子,或者是把赈灾粮换成粗粮,换成没人吃的麸糠。”

  两句话把李世民弄火了。

  “先生,谬论!自古以来,哪有往赈灾粮里放沙子,放麸糠的道理。”

  看着愤怒的李世民,李凡叹气道:“从前没有,但是现在有了!“

  “麸糠是给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我绝不会让我百姓吃麸糠度日。“

  看着一脸决绝的李世民,李凡解释道。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让百姓吃,而是要让灾民吃这些快要饿死的灾民,已经不是人了。”

  “给他们吃粮食都是奢侈,一斤粮食只能救活一个人,可换成麸糠就能换成五斤,这样一来,只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便能救活五个人。”

  一句救活五个人,让李世民沉默了。

  李凡继续道:“还有就是为什么要往粮食里掺沙子?你想一下,如果赈灾粮是上好的粮食,那些官员难道不贪婪吗?”

  “他们贪粮食,但是却不会贪掺了沙土的粮食,同理,他们贪粮食,但却不会贪麸糠。”

  “毕竟这玩意儿是给畜牲吃的,他们即便大量囤积也卖不上价钱,甚至还会因为大量囤积被朝廷查处。”

  李世民有些痛苦,这些话和他的治世理论相悖,确实行之有效。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