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价格对于崔娴来说,也是有极大的诱惑力的。
她也有问牧民,既然茶砖算是牧民的生活必需品,那国营商店和供销社肯定也有售卖,价格是多少呢?
牧民说,砖茶在那里只买3.9元。价格倒是不贵,牧民手里头的钱也能买得起。
但关键是,供应有限。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微乎其微,也就勉强只够牧民需求的15%。
牧民要想保证日常需求,只能靠私底下交易。但这种东西,生产的地方距离这里太远了,找到卖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那些牧民见到有卖家,首先都会问一句有没有茶砖。尤其是这次遇到崔娴这种,手里头好货特别多的卖家,牧民更是觉得有希望。
不过可惜了,崔娴手里头并没有。但不代表,以后再来的时候,也没有这种他们必需的稀罕物。
有机会,她得弄一些茶砖才行。十个牧民得有十个问茶砖的,所以她囤货再多,在这里也是有销路的。
只不过,他们喜欢的茶砖都是南方特产,以崔娴几次买茶的经验来看,好像并没有在这边见到。
但这一点也难不倒崔娴,抽空去一趟南方就好了。若是能谈的好了,没准还能让茶厂专供,让她在北方打开砖茶的市场呢。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腰包鼓鼓,富甲一方。崔娴实现财富自由的道路上,又有能添砖加瓦的了。
发散思维,放松精神力,畅想了一下未来。然后继续脚踏实地,开始计划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要是去一趟南方,除了找茶砖的进货途径之外,还能抓住什么商机呢?接下来,就要更仔细的从交易中,抽丝剥茧寻找了。
着眼于当下,崔娴觉得还是要多赚钱。没有本钱,空谈什么都白扯。
现在经济形势很微妙,她可不敢拉拢什么别人投资等,小心惹祸上身。进货的成本,还是要依靠她手里的资金。
现在牛羊活物倒是不少,柴油、汽油也有很多。但毕竟不如现金,流通更方便。
在准备南下之前,手里头的资金要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保证,遇到想进的货物,能抓住机会下手。
赚钱,赚钱是王道啊。
夜幕降临,崔娴炉子里的火也要燃烧殆尽。崔娴意念放空,四周无人也没有任何威胁。
眨眼之间,就把所有牛羊等收入到罐子中。
把它们安顿好了之后,其余的东西并未着急收回来。今夜还要住在这里,防御的东西不能拆。
8号一大早,天还没亮,崔娴就起床了。先把自己的肚子填饱,然后趁着无人能看清这边情况的时候,快速把东西都收入囊中。
都准备妥当了,天还没亮呢。崔娴骑着三轮车上路,前往鄂脱坷旗。
空旷的草原,现在隐约能看到一点点鹅黄色。偌大的草原,与前旗相差无几,可崔娴就莫名的,对这里有亲近感。
骑在三轮车上,眺望远处的一马平川。低头在啃着草皮的牛羊,也分外亲切。
中午的时候,就到了地方。崔娴熟门熟路,选定个最佳位置,开始安营扎寨。
跟在前旗一样,先立杆挂旗。来过这里多次,不过挂长布还是头一次。架不住鲜艳的长布,不管是骑在马上还是站在地上的牧民,一眼就能看到。
崔娴这边刚收整好,就见到有不少牧民往这边来。
她拿出来的少量货物,交易完了之后,崔娴让他们明天再来,等她把货物理清之后再交易。
有认出来崔娴的牧民,跟旁边的人交谈,说她拿出来的都是好东西。明天一定早早的过来,错过一次后悔一年啊。
崔娴进进出出蒙古包,把范围圈定之后,准备先吃个午饭。
火炉刚冒出来青烟,崔娴见到远处驰骋过来一匹马。上面坐着个小姑娘,随着马起伏的节奏一上一下。
脸上都是阳光灿烂的笑容,目的明确,就是朝着崔娴过来的。
崔娴站定,看着由远及近的朵拉,这种自信张扬明媚的样子,与朵拉相得益彰。这样自在、阳光的她,与草原非常适配。
“崔娴,我们又见面了。”朵拉控制缰绳,让马停下来,随后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几个箭步,就跑到了崔娴面前。
裹挟着一股草原的味道,朵拉的眼睛看着崔娴,亮晶晶的。
“是朵拉,我们又见面了。”崔娴瞧着她,好像长高了不少,像是一朵正在盛放的格桑花。
俩人闲聊几句,朵拉就灭了崔娴的火炉子。他们家的蒙古包就在不远处,带着她一起过去。
崔娴觉得骑马不太稳妥,让朵拉指明了方向,随后开着三轮车跟着过去。
熟悉的一家人,热络的一家人,见到崔娴也感恩戴德的一家人。崔娴进来之后,就见朵拉的母亲,正准备住奶茶呢。
一边跟朵拉聊天,崔娴一边留意朵拉母亲煮茶的动作。
第一步,就是用刀砍一点青砖茶,砖茶很硬,朵拉母亲用了很大力气,才砍下来一点。难怪叫‘砖’砍出来的茶呢。
崔娴也没太见过这种茶砖,不知道它是本来就这样呢,还是市面上稀缺,朵拉家只能买到这样的了。
五六毫米粗的树枝,鸡蛋大的老茶叶,崔娴感觉做这个砖茶的原料,就是用大剪刀从茶树上咔嚓咔嚓毫无选择的剪下来的,太不讲究了。
但朵拉一家,似乎对这见怪不怪了。尤其是朵拉母亲,把砍掉的一点碎渣,全部都收起来,一点都不舍得浪费。
以前没多关注,现在看过之后,牧民对砖茶真是宝贝的很。
更是让她确定了,有机会南下弄些砖茶,或是搞一条进货渠道的想法。
茶准备够了,朵拉的母亲拿出来一个白布袋子,把所有的碎渣子都包进去。
火炉上架着锅,下面燃烧着干牛粪。朵拉帮忙,往里多添了一些,然后拍拍手又回到崔娴面前。
若不是在这里生活过,第一次见这种情况,崔娴肯定心里头也有点介意。不过与牧民接触多了,也就入乡随俗了。
没一会的功夫,锅里的水就沸腾了。
        交易价格对于崔娴来说,也是有极大的诱惑力的。
她也有问牧民,既然茶砖算是牧民的生活必需品,那国营商店和供销社肯定也有售卖,价格是多少呢?
牧民说,砖茶在那里只买3.9元。价格倒是不贵,牧民手里头的钱也能买得起。
但关键是,供应有限。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微乎其微,也就勉强只够牧民需求的15%。
牧民要想保证日常需求,只能靠私底下交易。但这种东西,生产的地方距离这里太远了,找到卖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那些牧民见到有卖家,首先都会问一句有没有茶砖。尤其是这次遇到崔娴这种,手里头好货特别多的卖家,牧民更是觉得有希望。
不过可惜了,崔娴手里头并没有。但不代表,以后再来的时候,也没有这种他们必需的稀罕物。
有机会,她得弄一些茶砖才行。十个牧民得有十个问茶砖的,所以她囤货再多,在这里也是有销路的。
只不过,他们喜欢的茶砖都是南方特产,以崔娴几次买茶的经验来看,好像并没有在这边见到。
但这一点也难不倒崔娴,抽空去一趟南方就好了。若是能谈的好了,没准还能让茶厂专供,让她在北方打开砖茶的市场呢。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腰包鼓鼓,富甲一方。崔娴实现财富自由的道路上,又有能添砖加瓦的了。
发散思维,放松精神力,畅想了一下未来。然后继续脚踏实地,开始计划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要是去一趟南方,除了找茶砖的进货途径之外,还能抓住什么商机呢?接下来,就要更仔细的从交易中,抽丝剥茧寻找了。
着眼于当下,崔娴觉得还是要多赚钱。没有本钱,空谈什么都白扯。
现在经济形势很微妙,她可不敢拉拢什么别人投资等,小心惹祸上身。进货的成本,还是要依靠她手里的资金。
现在牛羊活物倒是不少,柴油、汽油也有很多。但毕竟不如现金,流通更方便。
在准备南下之前,手里头的资金要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保证,遇到想进的货物,能抓住机会下手。
赚钱,赚钱是王道啊。
夜幕降临,崔娴炉子里的火也要燃烧殆尽。崔娴意念放空,四周无人也没有任何威胁。
眨眼之间,就把所有牛羊等收入到罐子中。
把它们安顿好了之后,其余的东西并未着急收回来。今夜还要住在这里,防御的东西不能拆。
8号一大早,天还没亮,崔娴就起床了。先把自己的肚子填饱,然后趁着无人能看清这边情况的时候,快速把东西都收入囊中。
都准备妥当了,天还没亮呢。崔娴骑着三轮车上路,前往鄂脱坷旗。
空旷的草原,现在隐约能看到一点点鹅黄色。偌大的草原,与前旗相差无几,可崔娴就莫名的,对这里有亲近感。
骑在三轮车上,眺望远处的一马平川。低头在啃着草皮的牛羊,也分外亲切。
中午的时候,就到了地方。崔娴熟门熟路,选定个最佳位置,开始安营扎寨。
跟在前旗一样,先立杆挂旗。来过这里多次,不过挂长布还是头一次。架不住鲜艳的长布,不管是骑在马上还是站在地上的牧民,一眼就能看到。
崔娴这边刚收整好,就见到有不少牧民往这边来。
她拿出来的少量货物,交易完了之后,崔娴让他们明天再来,等她把货物理清之后再交易。
有认出来崔娴的牧民,跟旁边的人交谈,说她拿出来的都是好东西。明天一定早早的过来,错过一次后悔一年啊。
崔娴进进出出蒙古包,把范围圈定之后,准备先吃个午饭。
火炉刚冒出来青烟,崔娴见到远处驰骋过来一匹马。上面坐着个小姑娘,随着马起伏的节奏一上一下。
脸上都是阳光灿烂的笑容,目的明确,就是朝着崔娴过来的。
崔娴站定,看着由远及近的朵拉,这种自信张扬明媚的样子,与朵拉相得益彰。这样自在、阳光的她,与草原非常适配。
“崔娴,我们又见面了。”朵拉控制缰绳,让马停下来,随后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几个箭步,就跑到了崔娴面前。
裹挟着一股草原的味道,朵拉的眼睛看着崔娴,亮晶晶的。
“是朵拉,我们又见面了。”崔娴瞧着她,好像长高了不少,像是一朵正在盛放的格桑花。
俩人闲聊几句,朵拉就灭了崔娴的火炉子。他们家的蒙古包就在不远处,带着她一起过去。
崔娴觉得骑马不太稳妥,让朵拉指明了方向,随后开着三轮车跟着过去。
熟悉的一家人,热络的一家人,见到崔娴也感恩戴德的一家人。崔娴进来之后,就见朵拉的母亲,正准备住奶茶呢。
一边跟朵拉聊天,崔娴一边留意朵拉母亲煮茶的动作。
第一步,就是用刀砍一点青砖茶,砖茶很硬,朵拉母亲用了很大力气,才砍下来一点。难怪叫‘砖’砍出来的茶呢。
崔娴也没太见过这种茶砖,不知道它是本来就这样呢,还是市面上稀缺,朵拉家只能买到这样的了。
五六毫米粗的树枝,鸡蛋大的老茶叶,崔娴感觉做这个砖茶的原料,就是用大剪刀从茶树上咔嚓咔嚓毫无选择的剪下来的,太不讲究了。
但朵拉一家,似乎对这见怪不怪了。尤其是朵拉母亲,把砍掉的一点碎渣,全部都收起来,一点都不舍得浪费。
以前没多关注,现在看过之后,牧民对砖茶真是宝贝的很。
更是让她确定了,有机会南下弄些砖茶,或是搞一条进货渠道的想法。
茶准备够了,朵拉的母亲拿出来一个白布袋子,把所有的碎渣子都包进去。
火炉上架着锅,下面燃烧着干牛粪。朵拉帮忙,往里多添了一些,然后拍拍手又回到崔娴面前。
若不是在这里生活过,第一次见这种情况,崔娴肯定心里头也有点介意。不过与牧民接触多了,也就入乡随俗了。
没一会的功夫,锅里的水就沸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