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太后又实在不能把小婉真的处死,担心传出去,会让天下人误传她枉顾小婉对她的救命之恩。
这让她一下子犯了难。
“那皇后觉得,该如何处置才好?”太后眉头微蹙,干脆把这难解之题丢给了秦时月。
秦时月微微屈膝,态度不卑不亢,“太后,小婉是您身边的人,臣妾不敢擅作主张,母后统管后宫多年,阅历比臣妾深,考虑事情比臣妾周全,臣妾一切听母后安排。”
她看似乖巧懂事,实则以退为进,又把处置小婉的难题抛回给了太后。
毕竟,她可不想做那个明面上的恶人,让太后攥住自己容不下人的把柄。
太后心里有些烦躁,面上却一如既往的镇定自若。
她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罢了,静思己过确实太松快了些,起不到什么惩戒的作用,但她如今还未入宫,算不得皇家人,不如这样,拖下去打二十杖,算给她的小惩大诫吧。”
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小婉未上皇家玉碟,便不能动用宫中的刑罚。
而且,二十杖,对于一个身无长物的小丫头来说,即便不死也得脱层皮,这个,算得上是重刑了。
闻言,秦时月垂下了头。
算计陛下,给当朝天子下药,不仅没有牵连家人,竟然只罚二十杖……
呵,看起来,太后还是有心护着小婉的。
“奴婢谢太后娘娘不杀之恩!”小婉生怕再有反转,连忙磕头请罪。
太后眉头舒展着点了点头,“把人带下去吧,记住,不必手下留情。”
嬷嬷们连忙上前架起小婉,将她拖出了殿外。
秦时月站在原地,看着殿门的方向,眼底没什么情绪,“太后心善,小婉得遇您,是她的福气,希望她能记住今日的教训,往后克己复礼,再不做出这等下作事。”
“你能明白就好。”太后叹了口气,“你是个好孩子,哀家也知道,今日这事委屈你和辰儿了,你放心,日后小婉若是再胡作非为,母后定不轻饶。”
说着,她就伸手想像以往那样拉过秦时月的手以示亲近,可秦时月却不动声色的躲开了。
见状,太后的目光沉了沉,到底没发作,“罢了,你刚从宫外回来,想来也累了,先回自己宫里歇歇吧。”
秦时月从容得体的微微屈膝,“谢母后体恤,臣妾先行告退。”
说完,她转身往外走。
走出殿门的那一刻,脸上温顺的表情瞬间消失。
今日太后的态度,她看得清清楚楚,太后心里,终究是偏着小婉的,哪怕小婉犯了算计君上的错,太后也舍不得下死手。
从这一刻起,她对太后,再也不抱半分期待了。
回到凤仪宫时,枣儿早已备好了茶水点心。
枣儿伺候秦时月脱下披风,又给她倒了杯热茶,有些不忍的提醒,“娘娘,大婚日快到了……”
也不知娘娘与陛下,和好了没。
秦时月喝了口热茶,眸光微闪,“照规矩准备吧,另外,让人去军营里提醒陛下,万不要错过三日后的大婚。”
“是。”枣儿领命。
……
军营大帐内。
宋墨辰躺在床上,缓缓睁开眼。
他只觉得喉间干涩,刚想开口唤人,侍书便端着温水走了进来。
见他醒过来,立刻快步上前,“陛下您醒了?可有哪里不适?”
“没有,先给朕倒杯水。”宋墨辰抬手**着发胀的眉心,哑声道。
侍书连忙应下,拿起一旁的杯子倒了半杯温水递上去。
宋墨辰喝了两口温水,喉间的干涩一缓解,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昨夜的事情。
他记得,月月来了……再然后的事,便不记得了。
“昨夜,可是皇后给朕解的药?”宋墨辰抬眼看向侍书,眼里透着一丝固执。
若昨夜的人不是月月,那他……就剐了所有人!
侍书愣了一下,偷偷瞧了眼宋墨辰脖颈处的红痕抓痕,清清嗓子,垂头恭敬回道:“回陛下,是皇后娘娘,娘娘在帐里守了一夜,今晨才回宫。”
“她走的时候可有说什么?”宋墨辰松口气,脸色好看了不少。
“娘娘离开时叮嘱影一好生照顾您。”侍书一一回话,“对了陛下,方才娘娘身边的枣儿过来传话,说是提醒陛下尽快回宫,三日后大婚。”
宋墨辰没听清侍书讲的后半句,满脑子都是秦时月让影一好好照顾他几个字,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浓。
可突然,他想起了小婉,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给朕下药的**婢呢!?”
侍书心里一紧,连忙回道:“回陛下,您让属下把人送到太后宫里后,属下做完这一切便回来复命了,不过,刚刚宫里传了消息,说是太后下了懿旨,杖责忠勇县主二十杖。”
宋墨辰冷笑一声,“她给朕下药,按律当诛,母后竟然只是下令杖责!”
闻言,侍书吓得连忙低下头,不敢接话。
他知道陛下这次真动了怒,忠勇县主这一次,怕是小命不保……
果然,下一秒,头顶就传来宋墨辰冷沉的声音,“你现在就回宫给朕传一道口谕。忠勇县主戕害皇帝,此等大罪本应凌迟处死,但念其曾对太后有救命之恩,朕饶她一命,即刻革去县主身份贬为庶民,逐出皇宫,永世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侍书心里一惊,可他不敢有半分迟疑,连忙应道:“属下记住了,这就回宫传谕!”
“你去宫里传谕时把话跟太后说清楚,不是朕不念旧情,是**婢自己犯了死罪,朕饶她一命已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
他要让太后知道,这是他的态度!
“属下明白!”侍书用力点头,“陛下,属下这就动身回宫。”
宋墨辰摆了摆手,“去吧,路上小心些,别耽误了时辰。”
侍书躬身行了一礼,又悄悄看了眼他的神色,见他神情无碍,这才转身快步走出帐外。
约莫一个时辰,侍书便再次回到了皇宫,并将宋墨辰的话原原本本的传达给太后,又将宋墨辰苏醒的消息告知给了秦时月。
可太后又实在不能把小婉真的处死,担心传出去,会让天下人误传她枉顾小婉对她的救命之恩。
这让她一下子犯了难。
“那皇后觉得,该如何处置才好?”太后眉头微蹙,干脆把这难解之题丢给了秦时月。
秦时月微微屈膝,态度不卑不亢,“太后,小婉是您身边的人,臣妾不敢擅作主张,母后统管后宫多年,阅历比臣妾深,考虑事情比臣妾周全,臣妾一切听母后安排。”
她看似乖巧懂事,实则以退为进,又把处置小婉的难题抛回给了太后。
毕竟,她可不想做那个明面上的恶人,让太后攥住自己容不下人的把柄。
太后心里有些烦躁,面上却一如既往的镇定自若。
她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罢了,静思己过确实太松快了些,起不到什么惩戒的作用,但她如今还未入宫,算不得皇家人,不如这样,拖下去打二十杖,算给她的小惩大诫吧。”
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小婉未上皇家玉碟,便不能动用宫中的刑罚。
而且,二十杖,对于一个身无长物的小丫头来说,即便不死也得脱层皮,这个,算得上是重刑了。
闻言,秦时月垂下了头。
算计陛下,给当朝天子下药,不仅没有牵连家人,竟然只罚二十杖……
呵,看起来,太后还是有心护着小婉的。
“奴婢谢太后娘娘不杀之恩!”小婉生怕再有反转,连忙磕头请罪。
太后眉头舒展着点了点头,“把人带下去吧,记住,不必手下留情。”
嬷嬷们连忙上前架起小婉,将她拖出了殿外。
秦时月站在原地,看着殿门的方向,眼底没什么情绪,“太后心善,小婉得遇您,是她的福气,希望她能记住今日的教训,往后克己复礼,再不做出这等下作事。”
“你能明白就好。”太后叹了口气,“你是个好孩子,哀家也知道,今日这事委屈你和辰儿了,你放心,日后小婉若是再胡作非为,母后定不轻饶。”
说着,她就伸手想像以往那样拉过秦时月的手以示亲近,可秦时月却不动声色的躲开了。
见状,太后的目光沉了沉,到底没发作,“罢了,你刚从宫外回来,想来也累了,先回自己宫里歇歇吧。”
秦时月从容得体的微微屈膝,“谢母后体恤,臣妾先行告退。”
说完,她转身往外走。
走出殿门的那一刻,脸上温顺的表情瞬间消失。
今日太后的态度,她看得清清楚楚,太后心里,终究是偏着小婉的,哪怕小婉犯了算计君上的错,太后也舍不得下死手。
从这一刻起,她对太后,再也不抱半分期待了。
回到凤仪宫时,枣儿早已备好了茶水点心。
枣儿伺候秦时月脱下披风,又给她倒了杯热茶,有些不忍的提醒,“娘娘,大婚日快到了……”
也不知娘娘与陛下,和好了没。
秦时月喝了口热茶,眸光微闪,“照规矩准备吧,另外,让人去军营里提醒陛下,万不要错过三日后的大婚。”
“是。”枣儿领命。
……
军营大帐内。
宋墨辰躺在床上,缓缓睁开眼。
他只觉得喉间干涩,刚想开口唤人,侍书便端着温水走了进来。
见他醒过来,立刻快步上前,“陛下您醒了?可有哪里不适?”
“没有,先给朕倒杯水。”宋墨辰抬手**着发胀的眉心,哑声道。
侍书连忙应下,拿起一旁的杯子倒了半杯温水递上去。
宋墨辰喝了两口温水,喉间的干涩一缓解,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昨夜的事情。
他记得,月月来了……再然后的事,便不记得了。
“昨夜,可是皇后给朕解的药?”宋墨辰抬眼看向侍书,眼里透着一丝固执。
若昨夜的人不是月月,那他……就剐了所有人!
侍书愣了一下,偷偷瞧了眼宋墨辰脖颈处的红痕抓痕,清清嗓子,垂头恭敬回道:“回陛下,是皇后娘娘,娘娘在帐里守了一夜,今晨才回宫。”
“她走的时候可有说什么?”宋墨辰松口气,脸色好看了不少。
“娘娘离开时叮嘱影一好生照顾您。”侍书一一回话,“对了陛下,方才娘娘身边的枣儿过来传话,说是提醒陛下尽快回宫,三日后大婚。”
宋墨辰没听清侍书讲的后半句,满脑子都是秦时月让影一好好照顾他几个字,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浓。
可突然,他想起了小婉,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给朕下药的**婢呢!?”
侍书心里一紧,连忙回道:“回陛下,您让属下把人送到太后宫里后,属下做完这一切便回来复命了,不过,刚刚宫里传了消息,说是太后下了懿旨,杖责忠勇县主二十杖。”
宋墨辰冷笑一声,“她给朕下药,按律当诛,母后竟然只是下令杖责!”
闻言,侍书吓得连忙低下头,不敢接话。
他知道陛下这次真动了怒,忠勇县主这一次,怕是小命不保……
果然,下一秒,头顶就传来宋墨辰冷沉的声音,“你现在就回宫给朕传一道口谕。忠勇县主戕害皇帝,此等大罪本应凌迟处死,但念其曾对太后有救命之恩,朕饶她一命,即刻革去县主身份贬为庶民,逐出皇宫,永世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侍书心里一惊,可他不敢有半分迟疑,连忙应道:“属下记住了,这就回宫传谕!”
“你去宫里传谕时把话跟太后说清楚,不是朕不念旧情,是**婢自己犯了死罪,朕饶她一命已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
他要让太后知道,这是他的态度!
“属下明白!”侍书用力点头,“陛下,属下这就动身回宫。”
宋墨辰摆了摆手,“去吧,路上小心些,别耽误了时辰。”
侍书躬身行了一礼,又悄悄看了眼他的神色,见他神情无碍,这才转身快步走出帐外。
约莫一个时辰,侍书便再次回到了皇宫,并将宋墨辰的话原原本本的传达给太后,又将宋墨辰苏醒的消息告知给了秦时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