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曹丕,究竟是何许人物呢?”

  步度根一边思索着,一边将目光不经意瞟向身旁那位汉人谋士。

  那位汉人谋士,正是丁谧。

  他出身于魏国丁氏一族,家族背景显赫,在魏国也算得上是外戚之一。

  遥想当年,大汉王朝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河北之地时,丁谧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路逃往了塞北。

  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毅然投奔了当时在塞北颇具势力的步度根。

  步度根初见丁谧,便被他智谋所吸引。

  在与丁谧的交流和相处中,步度根越发欣赏他的谋略,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材。

  于是,步度根便将丁谧引为谋主,凡事都会与他商议,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在丁谧的布局下,步度根成功统一了鲜卑各部。

  这一伟大成,就让步度根对丁谧更加信任有加,将他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凡事都依赖他的决策。

  此番,成公毅奉命出使鲜卑,带来了曹丕有意与鲜卑结盟的消息。

  步度根在得知此事后,内心陷入了犹豫之中。

  他反复权衡着接纳曹丕的利弊,拿不定主意。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丁谧力主与曹丕结盟。

  在丁谧的坚定主张下,步度根最终被说服,决定亲率铁骑前往迎接曹丕入塞北。

  “天子不比先帝那般英明神武,也算不上什么明主。”

  丁谧在面对步度根的询问时,客观而冷静评价道。

  他没有丝毫的偏袒或夸大,只是如实地说出自己对曹丕的看法。

  步度根听后,微微点头,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很好,这样的人,吾才好掌控,若是他太过精明强干,恐怕反而难以驾驭。”

  丁谧沉默不语,深知步度根这话背后的含义。

  步度根看向丁谧,眼神中别有意味,缓缓问道:

  “本汗知你乃魏国旧臣,当初因为不愿降于汉国,才投奔了我,如今那曹丕即将来塞北,你还会心向本汗吗?”

  步度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猜疑和警惕,他担心丁谧会因为曹丕的到来而重新投向魏国。

  丁谧心中一震,立刻意识到步度根这是起了猜疑之心,怕自己投靠曹丕。

  丁谧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郑重道:

  “大汗收留臣,还对臣百倍信任,臣自当以死报之!”

  “莫说曹丕来此,就算魏国先帝亲临,臣的忠心也不会更改,臣既然已经选择了追随大汗,就会一直坚守下去,绝不会背叛大汗的信任。”

  丁谧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

  步度根静静注视着丁谧,试图从他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一些端倪。

  从丁谧那坦诚而坚定的眼中,他没看到丝毫的心虚和犹豫。

  他确信这位谋主没有欺骗自己,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欣慰。

  “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步度根满意笑道:

  “本汗有你这样的谋主相助,何愁不能开创大鲜卑帝国啊!”

  说完,步度根不禁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

  塞北上响起步度根那爽朗笑声。

  就在他大笑时,前方的地平线下,出现了一幅破败凄凉的景象。

  破败的旗帜在风中无力飘扬着,沮丧的士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前行。

  “那是魏军旗号,定是陛下到了?”

  丁谧指着前方那熟悉的旗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兴奋。

  步度根一振,立刻下令就地列阵等候,同时派成公毅前去打探情况。

  前方里许之地,曹丕正带着他的残兵,顶着肆虐的风沙艰难前行。

  狂风卷着沙尘,打得士兵们的脸生疼,依然咬紧牙关,坚持前进。

  “前方有骑兵!”

  队伍中突然有人惊恐叫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叫声,打破了原本就紧张的气氛,让五千魏卒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

  他们以为汉军追到了,纷纷四处张望,脸上露出惊恐的神情。

  曹丕亦方寸大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让他失去理智。

  “陛下莫慌,汉军要追也是从身后追来,不可能出现在前方。”

  就在这时,成公英指着前方冷静道:

  “我料前方必是鲜卑军团,从他们的装备来看,与汉军截然不同。”

  成公英迅速做出了判断。

  曹丕细望,果然看到那铁骑军团与汉军不同。

  正猜测时,前方数骑人马,如疾风般飞驰而近。

  “是成公毅!”

  成公英认出自己儿子,激动大叫道。

  显然,他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的儿子会出现在这里。

  果然,片刻后,一位文士驰近,然后滚鞍下马。

  “臣拜见陛下,见过父亲。”

  果然是成公毅。

  曹丕大喜,连忙下马将成公毅扶起询问:

  “成公毅,你来了真是太好了,快告诉朕,前方是什么情况?”

  成公毅称是步度根亲自率军前来接应。

  他详细向曹丕讲述了步度根的意图和安排,让曹丕心中有了底。

  听得前方是鲜卑人,四周魏兵长松口气,曹丕也轻吐口气,原本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些。

  但是他的心中,突然复杂起来。

  一方面,步度根来接应意味着他终于转危为安,再不用担心汉军追兵的威胁。

  他可以暂时在塞北的土地上找到一个避风港。

  另一方面,苦涩的是自己很快就要寄人篱下,向步度根卑躬屈膝。

  这对于曾经身为魏国皇帝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屈。

  “陛下放心,步度根定会对陛下以礼相待。”

  成公毅看出曹丕担心,连忙宽慰道。

  成公英也点头安慰道:

  “步度根亲自来迎,可见其重视,想必他定会以礼相待陛下,从他的举动来看,他对陛下还是非常尊重的,陛下不必过于焦虑。”

  曹丕无奈率残兵上前,与鲜卑军团会合。

  一刻钟后,魏国的天子便与塞北霸主会合。

  如成公毅所说,步度根对曹丕极为客气。

  他亲自上前迎接曹丕,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步度根还当场许诺拔八千兵马归曹丕统领,并提供粮草军资。

  这一举措,让曹丕感到了一丝安慰。

  步度根的态度令曹丕松了口气,原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早闻大汗雄才大略,果然名不虚传。”

  曹丕连忙回应道,赞赏道:

  “若大汗愿意,朕愿与大汗结为盟友,共抗汉国,我们携手合作,共战汉国。”

  步度根欣然点头。

  “好,我们就结为盟友,共同对抗汉国。”

  说完,步度根当场杀牛宰羊,举行歃血为盟仪式。

  四万鲜卑军团,以及五千魏兵,围成一团,观看仪式。

  他们没有觉察,就在东南方向,一支骑兵已悄然升起。

  这支骑兵如同幽灵一般,静静潜伏在那里,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此时,一位将领正凝视着前方严阵以待的鲜卑军团。

  自接到萧和的精心安排后,诸葛诞便毫不犹豫地率领两万精锐汉骑,如离弦之箭般从五原城疾驰而出。

  萧和,推测出曹丕极有可能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由张北逃往塞北,去投奔步度根。

  不仅如此,萧和还进一步推测出,步度根为了彰显诚意,定会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迎接曹丕。

  基于这样的判断,萧和知此次行动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让鲜卑人有所察觉,否则极有可能功亏一篑。

  于是,他命令诸葛诞,在行军过程中务必注重侦察,隐藏行踪。

  诸葛诞领命后,丝毫不敢懈怠。

  行军途中,他广派斥侯,仔细侦察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数天前,斥侯们终于发现了鲜卑军团的行踪。

  诸葛诞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迅速改变行军路线,避开了鲜卑人的视线,悄然前行。

  直至此刻。

  当诸葛诞率领着汉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时,步度根及其率领的鲜卑军团竟毫无觉察。

  此时,步度根正与曹丕在一处开阔之地,进行着庄重的歃血为盟仪式。

  周围,鲜卑军团和魏军士卒们纷纷围拢过来,观看着这一重要时刻。

  他们完全没有觉察到,一支如幽灵般悄然出现的汉骑,正悄无声息出现在他们的背后,如同即将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蓄势待发。

  “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诸葛诞望着眼前毫无防备的敌军,深吸一口气,猛举起长刀,直指敌军:

  “大汉儿郎们,立功的机会来了!”

  “全军听令,随我荡平胡虏!”

  这一声令下,如同一道炸雷在空气中响起,瞬间点燃了汉军将士们心中的热血。

  “杀——”

  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虎吼,诸葛诞一马当先,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向着敌军猛冲过去。

  他身后的两万铁骑,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卷了上去。

  几百步外,曹丕和步度根刚刚结束了这场结盟仪式。

  二人高举酒囊,仰头将囊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步度根放声大笑。

  “陛下,如今咱们已成盟友,将来若能合力灭汉,该如何分天下啊?”

  步度根笑容一收,目光锐利盯着曹丕。

  曹丕听到这个问题,心中顿时一震!

  他心里清楚,若如实回答,那自然是天下归魏国所有。

  可如此一来,等灭了刘备之后,势必会与鲜卑人兵戎相见,步度根不翻脸才怪。

  但若不说实话,难道要说天下归鲜卑所有,自己愿做一个偏安之君?

  这种话,步度根会相信吗?

  只怕步度根会认为他满口虚话,毫无诚意,依旧会翻脸不认人。

  曹丕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这时,成公英站了出来,说道:

  “我两家若合力灭汉,自然是中分天下。”

  步度根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顿了一顿后,他又不放心地追问道:

  “那中分之后呢?我们还能永为盟友吗?”

  成公英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

  “中分天下后,我们各守本土,能世代友好自然是最佳的结果了,不然就各安天命。”

  步度根听罢,再次放声大笑:

  “坦率,本汗喜欢!”

  成公英暗自松了口气,心想这关总算暂时过去了。

  步度根面带欣赏之色,看着成公英说道:

  “吾久闻你成公英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可愿来辅佐本汗?”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吃了一惊,纷纷将目光投向成公英。

  曹丕更是拳头握紧,眼中透露出愠色,心中暗自怒骂:

  “步度根,你个狗贼,这是在挖我墙角啊!刚结盟就挖老子墙角,你什么意思?”

  成公英见状,连忙拱手谦笑:

  “承蒙大汗器重,英感激不尽,然英身为大魏之臣,自当为陛下尽忠,此心天地可鉴,绝无二志。”

  成公英义正严辞拒绝了步度根的邀请。

  步度根听后,心中不悦,眉头微微皱起,还想再言劝说。

  突然,一名士卒惊恐地大叫:

  “快看,东面好像有骑兵!”

  曹丕和成公英听到喊声,心中一凛,仿佛被一股寒意笼罩。

  骑兵接近,莫非是汉军追兵?

  二人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深深的担忧,目光不约而同投向了东面

  “若是汉军追兵,按常理而言,理应从西面张北方向而来,怎会平白无故出现在东面呢?”

  成公英在最初的惊惶之后,迅速恢复了冷静。

  此刻,曹丕也心急如焚,他的目光急切地转向步度根。

  步度根则紧紧盯着那支正逐渐靠近的兵马,眼中满是迷茫与困惑。

  步度根心里清楚,此次为了接应曹丕,他只精心挑选了四万精锐兵马。

  此刻,这四万大军皆整齐列阵于此,严阵以待。

  然在这东南方向,怎会突然冒出一支来历不明的骑兵呢?

  随着那支骑兵的不断逼近,其声势也逐渐清晰起来。

  看那阵仗,竟也有两万骑之多,浩浩荡荡,如一片乌云压境。

  步度根心中不禁泛起嘀咕:

  这究竟是哪个部落的兵马,竟敢如此大规模地擅自调动?

  那支骑兵越来越近,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的图案也逐渐清晰起来。

  步度根眯起眼睛,猜想这到底是哪个不听话的部落,竟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给自己添乱。

  “汉……汉军,是汉军骑兵!”

  就在这时,丁谧突然指着来军,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

  与此同时,曹丕和成公英的脸色瞬间骤变,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

  他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叫道:

  “汉军,确实是汉军骑兵!”(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