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县那边如今局势如何?徐质他们是否已经弃城突围?”

  在成功确保自身脱困之后,曹丕的心中陡然涌起对徐质及其麾下一万将士的牵挂。

  那一万将士,若是能保住,自然最好不过。

  然当曹丕将目光投向成公英、徐晃等一众将领时,却发现他们皆默不作声,一个个神色凝重。

  曹丕的脸色瞬间一沉,心中顿时警惕起来。

  他们如此异样的表现,必然意味着发生了极其严重且不利之事。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曹丕心中迅速蔓延,于是眉头紧锁,声音略显颤抖问道:

  “莫非……冀县已然被汉军攻破,徐质和他将士们已然牺牲?”

  其实,曹丕心中早有心理准备。

  毕竟,徐质此次所要面对的,是足足二十万汉军!

  敌我双方兵力差距高达数十倍,在这等悬殊的实力对比之下,徐质即便有通天之能,也插翅难逃。

  只要萧和愿意,他完全有能力将冀县围得水泄不通,直至最终将其攻破。

  哪怕徐质统军能力强横,冀县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对抗中,失陷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陛下!”

  就在这一片压抑的沉默之中,成公英突然猛跳起。

  他神情严肃且带着几分激忿,拱手向曹丕道:

  “臣请陛下下诏,灭徐质全族!”

  此言一出,瞬间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片哗然。

  徐晃等将领纷纷转过头来,目光齐刷刷投向成公英,脸上皆露出震惊诧异神情。

  曹丕更是吃惊不已,瞪大了眼睛问道:

  “你何出此言?究竟发生了何事?”

  成公英深吸一口气,缓缓从怀中拿出一封帛书,高高举起道:

  “这是昨日从陇右传来的急报,臣等原本担心陛下看后会因此伤了龙体,所以一直不敢将其献上。”

  “但臣知隐瞒此事便是欺君之罪,臣实在不敢隐瞒,只能如实坦白。”

  曹丕望着那封帛书,心中不详的预感愈发强烈,仿佛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往上冒。

  他心里清楚,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冀县失陷,徐质战死沙场。

  可即便如此,成公英为何要请他灭徐质全族呢?

  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

  曹丕心中虽有诸多疑虑,但在迟疑片刻后,还是缓缓伸出手,接过了那封帛书。

  他缓缓将帛书展开,目光紧盯着上面的每一个字,仔细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

  姜叙被杀,尹奉被杀,一万兵马全军覆没,冀县已然失陷……

  果然,这些情报中的内容,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然当曹丕看到帛书的最后部分时,脸色猛然间大变。

  原来,徐质在临危之际,竟然下马投降,向汉朝投降了!

  曹丕的神情瞬间变得愕然,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徐质,那可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啊!

  他一直对徐质寄予厚望,给予了他最多的信任和重用。

  可如今,这个人竟然背叛了他,投降了汉朝?

  而且不是因为兵败被俘而被迫投降,竟然是贪生畏死,在临战之际跪地求降?

  “不可能,徐质怎可能背叛朕?这绝对不可能,不可能……”

  曹丕不断摇头,嘴里喃喃自语,眼神中满是不愿接受现实的抗拒。

  他抬起头将目光投向阎行,眼中满是期待,希望从阎行那里得到一个否定的回答。

  阎行神色黯然,只是无奈叹息一声,随后便低头不语。

  这态度,已然代表着他默认了帛书情报中所陈述的事实。

  “徐质,徐质!”

  曹丕怒目圆睁,声音中满是悲愤,骂道:

  “朕对你何等器重!将如此重要的重任交托于你,给予你高官厚禄,你竟然背叛了朕!朕实在是太失望了,太失望了——”

  说着,曹丕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猛把将手中的帛书撕得粉碎。

  众臣见此情景,纷纷摇头叹息,

  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痛斥徐质。

  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若是换做他们自己,在面对如此绝境时,也未必能有足够的勇气为了曹丕而尽忠死节。

  自己都没有那样的勇气,又有什么资格去痛斥徐质呢?

  唯有成公英,再次愤然站了出来,义正言辞道:

  “徐质身为我大魏的车骑将军,本应是我大魏的栋梁,却在关键时刻向汉朝求降,此等行径实在是有损国威,让我大魏颜面扫地。”

  “臣请陛下,下诏将徐质族人全部杀灭,以儆效尤!让天下人知道,背叛国家者,必将受到严惩!”

  曹丕听了成公英的话,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

  原来,成公英是想让自己灭徐质全族,以此来惩罚徐质的叛国之举,更是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威信,震慑其他臣子。

  “传朕旨意,将徐质家眷找出来,即刻族灭!”

  曹丕咬了咬牙,最终下达了这道杀令。

  众臣听闻此令,皆是一凛,心中暗自惊叹。

  就在这时。

  “陛下息怒!”

  阎行当即站了出来,劝道:

  “徐质降汉固然可耻,然他毕竟是为了给陛下断后,才不得已降汉的。”

  “徐质有罪,但罪不至死,更不至于被灭族。”

  “臣请陛下开恩,将徐质妻小发配流放便可!如此既能彰显陛下的仁慈,又能起到震慑臣下之用。”

  听得阎行如此辩解,曹丕不禁犹豫了起来。

  他心中明白,阎行所说也并非毫无道理。

  成公英却在一旁暗瞪阎行,心中的怨气倍增。

  两人同为凉北人,你为何总是反驳我呢?

  成公英越想越气,再次愤然道:

  “陛下,阎行此言差矣!”

  “身为大魏臣子,为国尽忠死节,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若照他所说,但凡身处绝境,皆可叛国投敌,那还有谁会为国家而死,谁还会真心实意为陛下赴死?”

  “若不灭徐质三族,人人都会心存侥幸,觉得即便背叛国家也不会受到太严重的惩罚。”

  “如此一来,汉军来犯之时,岂不是人人都会望风而降,我大魏的江山社稷又将如何保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