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 第143章 织机

小说: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 作者:喜欢翠蓝柏的向帝 更新时间:2025-11-25 20:44:29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严宽结婚后,严振声就比较少去公司了,只要方向性的策略定好,具体事务性工作交给手下人就可以了,更何况还有儿子在监督呢。

  他的时间要么花在家里陪老婆孩子,要么出海钓鱼,要么去其它国家考察,总之就是营造出一副享受生活又行踪不定的样子。

  这跟香江的那些初代富豪们差别实在太大了,比如霍先生、李超人、曹船王等,他们每天工作绝不止8小时,几乎常年不休。

  这么一对比,严振声能挣钱真是让人生气,挂逼总是这么不讲道理。

  工作没那么要紧,可是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他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只能每天多花点时间亲自带他们学习传统文化。

  在把心思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之后,他同时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香江快速涌入上百万人口后,教育资源就一直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很多楼房的天台都成了临时的学校、教室,用来给新居民的孩子们上课。

  严振声想着,干脆办几所学校,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有需求,手下们的孩子也有啊。

  在自己办的学校里,能尽量保证他们思想不跑偏。

  别人要从内部瓦解这个利益共同体,也至少要把时间推后一点。

  当然了,关于思想方面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太“左”,不然港英府封校取缔的时候可一点都不会手软。

  他们想长久统治这个聚宝盆,就绝不希望广大居民有“心向故国”的想法。

  财大气粗的严振声建学校也一步到位,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同步筹办,还顺手办了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他倒是想办大学来着,请不到那么多好老师啊。

  这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准备主要开设航海、机械、半导体等学科,没错,他现在就想开始布局半导体了。

  香江这个地方没有资源,不适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也只有二三十年红利期,以后随着随着地价和工价的上涨,必然要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但要是能在半导体和电子方面杀出一条血路来,说不定能成为严家和香江的支柱性产业。

  悠闲享受生活之余,总要做点有意义、有挑战性的事情。

  机械学科的设置主要是严振声看见了亲家的纺织工厂,想在纺织机械方面分一杯羹。

  他的空间里因为每年都会产出一批棉花以及生丝,所以是有安装一整套的纺织机器的。

  一方面是把空间里的原料利用起来,一方面也是为哪天在工业落后的时空觉醒而预备的。

  亲家的纺织厂还在使用效率低下的飞梭织机,目前市面上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倒是有了,但都还没到大规模商用的程度,性能跟后世的不可同日而语。

  喷水织机和片梭织机更是还没有造出可供商用的机器来,这种情况下,严振声不参与进去捞一笔都对不起这肥猪拱门的大好事。

  要知道衣食住行,衣可是排在首位,没有衣服穿,完全做不了其它生产活动嘛。

  纺织业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连非洲的黑哥们都至少要在腰间缠一块布。

  只要国土和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哪怕一个国家的工业再落后,也至少会有自己的纺织工厂存在,那就能把织机卖给他们。

  香江虽然不适合重工业,但进口原材料来做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还是没问题的。

  家人们都知道严振声之前有过“发明”拉杆箱的经历,当他说自己对织机有一些想法想要试试的时候,也就没有人反对。

  连亲家也大力支持,反正只是带着几个工程师在他的厂子里转一转而已嘛。

  在自家的新工业大厦里圈几间厂房,买一些机械加工设备,再买几台旧织机,他就带人干起了“发明”新机器的事情。

  别人搞发明很多时候是从无到有,严振声搞发明就是对着空间里的样品照抄而已。

  手下的几个工程师还以为他是脑子里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对他简直惊为天人。

  考虑到世界的不同,他空间里的机器从纯机械到电脑控制的各种版本都有。

  当初在三十而已的世界,为了收集这些没有电脑控制的“老古董”机器,还费了不少力气。

  两个月后,严振声就把亲家张泽元请到了自己的机械厂考察新产品。

  “亲家,你可真是个大能人!佩服!我是真佩服!难怪你几年时间就能在香江创下这么大的家业!”

  “哈哈哈,亲家过誉了,也就是突发奇想,偶有所得。”

  参观完两款机器的工作效率之后,张泽元直竖大拇指。

  现在市面上的剑杆织机引纬率还在200米每分钟,星海织机把这个数字提升到了400,也提升了幅宽;喷气织机的幅宽不超过1米,星海织机提升到了2米,引纬率也有提升。

  张泽元的厂子用的还是从内地拆来的老式机子,比别人的无梭织机都不如,更别说星海织机改进后的这两款。

  对制造业来说,谁率先提升生产效率,谁就能获取更高的利润率,抢占更大的市场。

  这次是他必须抓住的机遇,趁此机会一举赶超同行。

  “亲家,新机器可一定要先供应我的厂!”张泽元抓着严振声的手就不放了。

  “那当然,凭咱们的关系,先满足了你的需求,我再接外面的订单。”

  卖机器嘛,卖谁不是卖呢,专利已经在申请的路上了,谁也抢不走,接下来就可以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了。

  其实星海织机的性能指标可以提到更高,但只要竞争对手没有追上来,那么像挤牙膏一样慢慢提升才符合织机厂的长远利益。

  对纺织厂而言,几十台织布机只能算小厂,几百台算中型,上了千才敢说大型。

  光香江的几十家纺织厂这一波需要更换的机器就得有几千台,星海织机月产百台都得干几年,就别想着去抢占国际市场了,所以扩大规模迫在眉睫。

  在香江,严家所有的实业类产业都必须尽量为圈地服务,就如同当初的箱包厂、塑料厂、服装厂一样,都曾拿下上百亩的工业用地。

  如今这3块地皮已经变成了十几栋工业大厦,每个月带来的租金都是不菲的财富。

  已经有其他富豪看见了工业大厦的价值,开始跟风建造。

  严振声又借着办织机厂的机会,在九龙土瓜湾圈地百亩,搭建轻钢结构厂房,迅速扩大织机生产能力,以后再说盖工业大厦的事情。

  他也没想着要把机器送去参加什么国外的展览会打响名气,早就说过了,香江是特工之都,拿下这里的市场之后,自然就能全球闻名。

  香江本地也有个博览会,有很多外国商人也会来参加,在这里展览一下就行,还免得去外面受人白眼。

  只要专利在手,顾客会源源不断地主动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