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岛上打起来不久,严宽就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南下了,走之前他按严振声的吩咐,把沁芳居、月桂斋的门面还有家里的几个院子全部租给了官方。
是租不是卖,租期30年,租金象征性收一点就行,主要是给官方办公用可以让房子被照顾得好一点。以严家的统战价值,30年后这些都能完好地回到严家手中。
要是卖了的话,到时候想把变成大杂院的院子再买回来,可要多花不少力气。
“儿砸,你是想继续读书深造,还是参与到家里的生意当中去?”
“我开始参与生意吧,我好像对成为一个工程师或者发明家也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严宽之前选择就读机械专业是深感国内工业落后,想要有所作为。
但这些年学习和经历世事下来,他又觉得学机械救不了国家。
既然自己家掌握这么多的资源,那么他走经商这条路或许能做更多事情。
“那你想参与哪方面的事务?”
“爸您觉得呢?”
“那就先去航运公司吧,这是咱家目前资产最重、营收最多的生意。”
“成!”
第二天严振声出门上班的时候就带上了严宽,在航运公司的晨会上任命他为行政部副经理。
这是个统筹性的岗位,让他在这里历练历练,对航运公司的运行有概略性的掌握就行,具体的事务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做。
至于被蒙蔽架空之类也不是那么容易,他刚打量完自己的办公室,就有人来找他汇报工作了。
“大少爷,我叫李成文,老爷安排我来给您做个秘书。”李成文是个看着很精神的年轻人。
“哦,你好,坐吧,你也是四九城来的?”严宽听了他的称呼以及口音,问道。
“是啊,大少爷,我全家都是跟着老爷一起来的香江。您别看我名字叫成文,其实我读书不行,我也不知道咋做秘书,我爹说让我听您吩咐就成。”
“你家来这边多久了?”
“赶跑小日子第二年就来了,有三年多了。”
“跟我爹一起来香江的人多吗?”严宽还真不清楚自己老爹掌握着多少力量。
“前前后后有几十家呢,还有不少跟我差不多年纪的现在在公司的各个部门,您看要不要让他们来见一见您?”
“我们一起到处去看看吧,我刚来还什么都不懂呢,就别耽误他们的工作了。”
“大少爷您放心,我们都在公司几年了,各方面都熟,有什么事您都只管吩咐。”
严振声把大儿子安排进公司,就是在明确告诉手下人,这是下一代的团结核心。
他还从手下的后代里挑了一个机灵的给儿子当秘书,只要严宽上点儿心,很快就能通过这些年轻人细致了解公司运行的方方面面。
还不只是航运公司,报社、房地产两个公司,箱包、服装、塑料等厂子都一样。
银行看似很简单,主要是收储和放贷,实则业务最复杂和专业,等过几年再让他去历练。
严宽在李成文的带领下,花了好几天时间跟严振声手下的孩子们都接触了一遍,不局限于航运公司,而是严家所有产业里的。
严振声从来没教过他驭人之术和勾心斗角之类的东西,但林翠卿时不时会给他讲一些嫡庶之类的话。
而且在四九城长大,相关的故事听过太多了,严宽也在有意无意地把老爹的人变成自己的人。
避免兄弟阋墙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兄弟们完全没得争嘛。
当他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弟弟们就只能乖乖听话。
严宽不是个霸道独占的人,他只是想让家族和睦。
从出生到现在,在国内看了20年的大乱斗,他得出一个结论,不管是国还是家,不团结是不行的,必须只有一个声音,把大家的力统合起来往一处使才能强大。
大儿子老老实实地回家,开始接掌家族的权力,林翠卿是最高兴的。
以前只有一个沁芳居,她都看得紧,现在严家有这么大的家业,那更加不能拱手让人了。
事业上面稳了,她就开始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最近经常带着秦槐蕾和杏红两个不再生孩子的一起出门应酬,跟别家的太太小姐打交道,相看儿媳。
这件事有她操心了,严振声就不管了,这几辈子他也没在儿子的伴侣问题上操过太多心。
反正有孩子们的妈妈做榜样,能被他们看上的女人,下限还是比较高的。
几个月后,严宽已经成为航运公司副总经理,而北边的大军也正式跨过鸭绿江,阿美发起对华全面禁运。
船王的传奇故事开始谱写了。
大英也被阿美要求参与全面禁运,然而港英府却是阳奉阴违,你们爱禁就禁,不能耽误我赚钱,货物过境带来的可是源源不断的钞票啊。
绅士老爷们说了,“我们必须在华盛顿的枪口和香江的米缸之间保持平衡。”
一些“非战略物资”可以向港英府申请“特别许可证”,然后就可以装运离港。
当然了,在海上遇到海警临检还得一路打点过去。
仅上上下下打点的花费,差不多就要占据货物价值的20%。
也不光是华资在搞运输,按阿美的调查统计,英资洋行运输的货物占比超过30%。
只能说嘴上都是主义,暗地里都是生意。
这天,有人秘密接触严宽。
“严宽同志,我们注意到贵司在津门囤积了大批物资,都是国内目前急需的,不知道可不可以卖给我们?”
“当然可以,那些东西本来就是准备销往国内的。”
严宽也是在航运公司待了两个月后才发现,公司居然一直在往津门囤货,这不太符合商业逻辑啊。
明明公司都在转换经营模式,开始把船往外出租了,为什么还会保留几艘船专门负责囤货,还极大占用公司的资金。
严振声当时只是回答说,国内百废待兴,这些东西能用得上,不会亏本的。
阿美全面禁运的命令出来后,严宽又给自己老爹的神秘莫测添一笔实证。
“严宽同志,贵司的货物量很大,国内目前资金困难,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以物易物,当然,价格上不会让你们吃亏,就按目前的走私价。”
“不用,按战前的交易价就行,我们公司还是有得赚。”
“嗯...严宽同志,这样你们会吃亏,这件事你能做主吗?”
“没问题的,这个问题我跟我父亲之前就商量过了。”
父子两人说是商量,其实是所见略同,按战前价格星海已经能赚取到合理利润,没有必要发**。
别人按走私价是因为要冒很大风险,也算是应该的。
“太感谢你了,严宽同志,也请代我向您的父亲表示感谢!”
星海的船目标太大,给国内解决这一次麻烦就行,毕竟囤在津门的橡胶、汽油和钢铁都是以万吨计,再接着运就真是挑衅阿美的第七舰队了。
其它货物的缺口,就可以交给其他人的小船了嘛。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原本用于囤货的几艘胜利轮,挂着大英的米字旗,开始从沪上、鲁省等地的港口,装运冲抵货款的大豆、桐油、生丝等货物,运到小日子或者香江出售。
全程的交易里,严家虽然没有按走私价那样大赚,但也规避了被阿美炸船的风险,从内地运民用物资出来,暂时可不违反他们的规定。
半岛上打起来不久,严宽就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南下了,走之前他按严振声的吩咐,把沁芳居、月桂斋的门面还有家里的几个院子全部租给了官方。
是租不是卖,租期30年,租金象征性收一点就行,主要是给官方办公用可以让房子被照顾得好一点。以严家的统战价值,30年后这些都能完好地回到严家手中。
要是卖了的话,到时候想把变成大杂院的院子再买回来,可要多花不少力气。
“儿砸,你是想继续读书深造,还是参与到家里的生意当中去?”
“我开始参与生意吧,我好像对成为一个工程师或者发明家也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严宽之前选择就读机械专业是深感国内工业落后,想要有所作为。
但这些年学习和经历世事下来,他又觉得学机械救不了国家。
既然自己家掌握这么多的资源,那么他走经商这条路或许能做更多事情。
“那你想参与哪方面的事务?”
“爸您觉得呢?”
“那就先去航运公司吧,这是咱家目前资产最重、营收最多的生意。”
“成!”
第二天严振声出门上班的时候就带上了严宽,在航运公司的晨会上任命他为行政部副经理。
这是个统筹性的岗位,让他在这里历练历练,对航运公司的运行有概略性的掌握就行,具体的事务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做。
至于被蒙蔽架空之类也不是那么容易,他刚打量完自己的办公室,就有人来找他汇报工作了。
“大少爷,我叫李成文,老爷安排我来给您做个秘书。”李成文是个看着很精神的年轻人。
“哦,你好,坐吧,你也是四九城来的?”严宽听了他的称呼以及口音,问道。
“是啊,大少爷,我全家都是跟着老爷一起来的香江。您别看我名字叫成文,其实我读书不行,我也不知道咋做秘书,我爹说让我听您吩咐就成。”
“你家来这边多久了?”
“赶跑小日子第二年就来了,有三年多了。”
“跟我爹一起来香江的人多吗?”严宽还真不清楚自己老爹掌握着多少力量。
“前前后后有几十家呢,还有不少跟我差不多年纪的现在在公司的各个部门,您看要不要让他们来见一见您?”
“我们一起到处去看看吧,我刚来还什么都不懂呢,就别耽误他们的工作了。”
“大少爷您放心,我们都在公司几年了,各方面都熟,有什么事您都只管吩咐。”
严振声把大儿子安排进公司,就是在明确告诉手下人,这是下一代的团结核心。
他还从手下的后代里挑了一个机灵的给儿子当秘书,只要严宽上点儿心,很快就能通过这些年轻人细致了解公司运行的方方面面。
还不只是航运公司,报社、房地产两个公司,箱包、服装、塑料等厂子都一样。
银行看似很简单,主要是收储和放贷,实则业务最复杂和专业,等过几年再让他去历练。
严宽在李成文的带领下,花了好几天时间跟严振声手下的孩子们都接触了一遍,不局限于航运公司,而是严家所有产业里的。
严振声从来没教过他驭人之术和勾心斗角之类的东西,但林翠卿时不时会给他讲一些嫡庶之类的话。
而且在四九城长大,相关的故事听过太多了,严宽也在有意无意地把老爹的人变成自己的人。
避免兄弟阋墙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兄弟们完全没得争嘛。
当他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弟弟们就只能乖乖听话。
严宽不是个霸道独占的人,他只是想让家族和睦。
从出生到现在,在国内看了20年的大乱斗,他得出一个结论,不管是国还是家,不团结是不行的,必须只有一个声音,把大家的力统合起来往一处使才能强大。
大儿子老老实实地回家,开始接掌家族的权力,林翠卿是最高兴的。
以前只有一个沁芳居,她都看得紧,现在严家有这么大的家业,那更加不能拱手让人了。
事业上面稳了,她就开始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最近经常带着秦槐蕾和杏红两个不再生孩子的一起出门应酬,跟别家的太太小姐打交道,相看儿媳。
这件事有她操心了,严振声就不管了,这几辈子他也没在儿子的伴侣问题上操过太多心。
反正有孩子们的妈妈做榜样,能被他们看上的女人,下限还是比较高的。
几个月后,严宽已经成为航运公司副总经理,而北边的大军也正式跨过鸭绿江,阿美发起对华全面禁运。
船王的传奇故事开始谱写了。
大英也被阿美要求参与全面禁运,然而港英府却是阳奉阴违,你们爱禁就禁,不能耽误我赚钱,货物过境带来的可是源源不断的钞票啊。
绅士老爷们说了,“我们必须在华盛顿的枪口和香江的米缸之间保持平衡。”
一些“非战略物资”可以向港英府申请“特别许可证”,然后就可以装运离港。
当然了,在海上遇到海警临检还得一路打点过去。
仅上上下下打点的花费,差不多就要占据货物价值的20%。
也不光是华资在搞运输,按阿美的调查统计,英资洋行运输的货物占比超过30%。
只能说嘴上都是主义,暗地里都是生意。
这天,有人秘密接触严宽。
“严宽同志,我们注意到贵司在津门囤积了大批物资,都是国内目前急需的,不知道可不可以卖给我们?”
“当然可以,那些东西本来就是准备销往国内的。”
严宽也是在航运公司待了两个月后才发现,公司居然一直在往津门囤货,这不太符合商业逻辑啊。
明明公司都在转换经营模式,开始把船往外出租了,为什么还会保留几艘船专门负责囤货,还极大占用公司的资金。
严振声当时只是回答说,国内百废待兴,这些东西能用得上,不会亏本的。
阿美全面禁运的命令出来后,严宽又给自己老爹的神秘莫测添一笔实证。
“严宽同志,贵司的货物量很大,国内目前资金困难,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以物易物,当然,价格上不会让你们吃亏,就按目前的走私价。”
“不用,按战前的交易价就行,我们公司还是有得赚。”
“嗯...严宽同志,这样你们会吃亏,这件事你能做主吗?”
“没问题的,这个问题我跟我父亲之前就商量过了。”
父子两人说是商量,其实是所见略同,按战前价格星海已经能赚取到合理利润,没有必要发**。
别人按走私价是因为要冒很大风险,也算是应该的。
“太感谢你了,严宽同志,也请代我向您的父亲表示感谢!”
星海的船目标太大,给国内解决这一次麻烦就行,毕竟囤在津门的橡胶、汽油和钢铁都是以万吨计,再接着运就真是挑衅阿美的第七舰队了。
其它货物的缺口,就可以交给其他人的小船了嘛。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原本用于囤货的几艘胜利轮,挂着大英的米字旗,开始从沪上、鲁省等地的港口,装运冲抵货款的大豆、桐油、生丝等货物,运到小日子或者香江出售。
全程的交易里,严家虽然没有按走私价那样大赚,但也规避了被阿美炸船的风险,从内地运民用物资出来,暂时可不违反他们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