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 第132章 搬家完成

小说: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 作者:喜欢翠蓝柏的向帝 更新时间:2025-11-25 20:44:29 源网站:2k小说网
  ();

  沁芳居的货物清空,伙计遣散后,牌楼上的招牌和对联被严振声收进了空间里。

  等改开之后,说不定还要把这店开起来,能赚多少钱不重要,毕竟是家族传承。

  在3家完成迁坟,严振声又俏没声儿帮俞家转了一套二进院之后,严家就正式启程了。

  俞家3个男孩,一个一进院现在能住下,以后都结婚生子后就太挤了。

  严振声派手下出面,把以前从汉奸那里得到的“不记名”院子转给了俞老大一套,然后他带着全家都搬进新家,老宅一进院转手卖掉。

  换一个新环境,彻底跟一个资本家二弟切断联系,邻居不会再有人知道。

  现在的俞家,变成了一个在解放前做过生意,攒了点家底的纯粹工人家庭。

  现在严家也只剩严宽和严宁两个人留在四九城,他俩要等放假了再南下。

  然后过完年严宽自己一个人回来,上完最后半个学期的学拿毕业证。

  “爸爸,津门的这些房子好气派啊。”

  “嗯,香江的比这还气派。”

  四九城的宫殿也气派,但大家看久了有审美疲劳了。

  津门好歹是此时的北方第一城,万国建筑群不比沪上差多少。

  “哇,这就是轮船吗?”一群孩子还是第一次到海边来,看到真实的轮船,上了船就想撒欢。

  “不要瞎跑,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看。”几个小家伙都被自己的妈妈牢牢牵着。

  福顺号这一趟不是只载严家人,还卖了100张船票出去呢,舱室闲着也是闲着嘛。

  乘客大多也是拖家带口的,但没有像严家这种规模的,20多个家人再加20个精干手下。

  路上当然没这么招摇,只有几个人帮着拿行李,更多的手下也是在港口才现身集合的。

  还有10个手下依然留在四九城,等严宽最后离开的时候他们才会跟着走。

  这个季节北方的海没什么好看的,凛冽的寒风刮得人脸疼,过了弯弯海峡后棉衣就开始穿不住了,一群孩子天天跑船头看海看鸟看鱼。

  万幸这些孩子和二大爷都没晕船,只有杏儿和郭秉慧有轻微晕船反应。

  “哦,终于到了~”船上终究不大,孩子们也玩厌了。

  “这大冬天的山上居然还全是绿的,比四九城可有生气多了。”

  “嘿,还真别说,一到南边儿,我这气喘的毛病都变轻了。”这是二大爷的发现。

  码头外的楼房也以西式建筑为主,跟津门、沪上都差不多,明年落成的17层中行大厦将成为香江第一高楼,并保持领先好几年。

  以后的日子里,层高不够的西式建筑不断拆除,摩天大厦纷纷拔地而起,香江才会变成后世人熟悉的样子。

  下船就有手下人迎接,出了港口还有两辆中巴车等着,一家人坐上车直奔浅水湾严氏庄园。

  “振声,这是咱家的房子?”一下车,全家人都被震住了。

  这么大的房子,一个营都住得下。

  罗马式立柱与拱券的古典美学结合,连绵不断的西方神话人物与中式祥云结合的浮雕,墙面白色大理石的耀眼遮盖了青砖墙体的朴实,门前太湖石与砗磲结合的小型喷泉制造出一小段彩虹。

  只有窗户,现在的黄花梨窗框和普通玻璃美观上没问题,但以后还是得换成金属窗框和特种玻璃。

  总之,在四九城、津门以及下船后在香江看到的所有西式建筑,都只能在体型上胜过这栋房子,论精美都不可同日而语。

  进了门,大面积使用的西班牙米黄大理石配合明艳的壁画、柔和的灯光,营造出很温馨的居家环境。

  现在终于可以摆脱在四九城维持了几十年的低调,可以把房子装饰得奢华一点,沙发、地毯、电话、空调等等都可以用起来。

  “是,这个庄园都是咱家的,现在全都住这一栋楼吧,等孩子大了再看他们自己的想法住到其它楼去。”

  主楼每一层都有几十个房间,一楼主要是一些功能房和佣人房,二三四楼都各有几个套房式卧室和一些暂时未确定功能的空房间,足够住下现在的严家人了。

  分散会显得太空旷,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几个佣人住一栋楼,没什么人气,严振声也懒得每天到处跑。

  这边的佣人是提前安排好的,把他们集中起来认一认主家,然后女人和孩子们就挑选自己的房间去了。

  林翠卿当仁不让住了4楼,二大爷懒得上上下下住了2楼,其他人各自挑了自己喜欢的。

  “振声,这墙上怎么有缝?还一直在吹风?”

  “这是中央空调吹的风,保证房子冬暖夏凉的机器,就安在地下室里,你要是感兴趣待会儿可以去看看。”

  “这一个机器就又当炉子又当风扇?”

  “是啊,只要机器不关机,房间里能永远保持这个温度。”

  “真好啊,不像四九城,还得半夜起来给炕里加煤。”

  选好房间,一家人下楼吃饭,老王回家颐养天年了,宝祥没跟来,这边的厨师是新招聘的粤菜厨师和鲁菜厨师。

  餐厅摆了两张圆桌,等以后家庭成员多了,还可以往客厅里摆。

  “爸爸,屋里怎么有这么大个水池?”吃完饭探索新地盘的孩子们又发现了感兴趣的东西。

  “这是游泳池,可以下去游泳的。”

  “冬天也可以吗?”

  “可以,这是恒温的,水不冷。女孩子要是想游泳,可以去隔壁楼,每一栋楼里都有室内泳池。”

  “爸爸,可是我们不会呀。”

  “我明天就找人教你们,所有人都要学会。”

  四九城里和近郊的水几乎都是臭水,这些孩子还没下过水,但来了香江,游泳是必须要学会的技能。

  第二天早上,严振声带着孩子们在庄园里跑圈热身,然后练习摔跤、八极拳、六合枪等。

  吃完早饭,他提前让手下聘请的家庭教师就来了。

  现在香江只有港大一所大学,而且她还没有中文部,授课和教材都是英文的,孩子们想要读大学,英语是必须要过关的。

  四九城的中学教育也有涉及英语,但太浅显;严振声英语说得挺溜,但他也没系统地教过孩子们,现在就只能请家庭教师给孩子们补课。

  不光是教英语的家庭教师,还有其它学科以及乐器老师。

  大女儿严宜明年可以上大学了,其他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他们需要补的课是不同的。

  他严大亨的孩子要上大学不是只能走考试一条路,但考不上也有点丢脸。

  乐器房里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古筝、琵琶、笛子等等都有,学什么看他们自己的兴趣,但每人至少要学一样。

  孩子们学习去了,女人们开始拆行李,这些都是严振声用“另外的渠道”运来的,家具、衣物、各房的私房钱等等。

  这一路南下,大件行李都“托运”了,随身携带的行李几乎都是吃的喝的,简单方便不累人。

  家具摆到该摆的地方,衣服挂进衣帽间,钱财放进保险柜,在这里就不用再在房间里挖坑藏钱了。

  吃完晚饭,一家人聚集到家庭影院里,这里有放映机和拷贝,这还是全家人第一次一起看电影。

  说起来,用老式机器放电影的技术还是第一世从大茂那里偷师的呢。

  这一天充实而有意思的生活过下来,冲淡了大家远离故乡的愁绪,激起了对以后更美好生活的期盼。

  搬家的第三天,严振声把手下人和各方面的业务负责人都叫到了家里,算是办个乔迁宴,也让手下们都认一认家里人。

  这次的千里迁徙,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