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严振声又例行南下香江。
现在家里知道他在香江为家族安排退路的,只有严宽和林翠卿,一个是他的长子,一个是他的正妻。
立嫡还是立贤的话题争论了几千年,但考虑到稳定性,嫡长子依然是继承人的首选。
第一站依然是青岛,这里可是阿美第七舰队目前的母港之一,光战舰就常驻六七十艘,还能再薅几艘胜利轮。
这次还是买两艘,并且以后准备转变航运公司的运营策略,把船整租给有运输需求的公司,虽然会降低收入,但同时也可以减少航运公司需要承担的风险。
这招原本还是包船王先用的,但这个时空包船王应该都还没踏足香江。
没关系啦,好的商业模式谁用不是用呢。
处理完一些积累下的决策性问题后,严振声才去见负责为他修园林的团队。
他半年前派到苏杭地区的手下,给十几个名声在外的园林几乎拍了上万张照片,又重金访请名匠。
最后招了20个有传承又有名声的工匠,以及他们数量接近200的家人,用福顺号一趟趟捎带到了香江。
现在国内到处日子都不好过,哪怕是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
有人重金请他们干老本行,还连家人一起供养,那还有啥好说的,干了!哪怕是要去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
在等待严振声来拍板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根据地形地势、楼房风格等出了3版方案。
方案基本都是用亭台楼阁连接7栋洋楼,同时挖池塘、置假山、植佳木芳草,最终达到步移景异、一步一景的效果。
严振声看过之后,又要求加上一个宗祠,然后重新考虑方案。
统治者是不喜欢宗祠以及宗族抱团这些东西的,他做皇帝时也不喜欢,但现在他只是个商人,就需要这个东西来给后代增加凝聚力。
在添加一栋建筑的同时,他又拿出了10个1.5米以上的大砗磲壳,让他们也考虑使用到园林里去。
别人得到这种级别的宝贝,肯定是找名家雕刻成传家宝,他这里却只用于园林造景,太奢侈了!
重新出方案不是难事,领头的工匠先拿出一份原料采购清单来,这是根据之前的方案列的,现在再加上一些砖瓦木漆等就行了。
考虑到运输途中的损耗,和施工过程中的损坏,可以多不能少。
那种建设一座宫殿,恰好用完最后一块砖和最后一片瓦的故事,要么是传说要么是巧合到极点,做工程不考虑冗余怎么行呢。
“好,袁杰,这些物资采购的事情都交给你了,江南地区也很快要乱起来了,采购要尽快完成,我会让航运公司配合你。
建严氏祠堂的木头就用柚木吧,你可以联系外贸公司,从交趾购买,我暂时不给你设预算上限,你列好账目就行。”
“东家,我明白了,您放心,保证不出差错。”袁杰就是当年陪他去黑市买东陵宝物的手下,现在已经是一个精干中年人,4个孩子的爹了。
预算不设限是因为修园林要用到的太湖石、盆景等等没有统一价格,贵的很贵,便宜的很便宜。
袁杰的忠心这些年算是经过检验了,在采购里搞一些合理范围的“损耗”、“报销”是无所谓的。
严振声倒不是不想再奢侈一点,用什么黄花梨、紫檀之类的来建祠堂,但这些贵重木材大料难寻。
还是柚木更方便,这个年代直径半米以上的大料都还多的是,而且防火、防虫、防裂各方面性质也很不错,要不当年也不会被用于造战列舰。
他的空间里倒是种了很多金丝楠、紫檀、黄花梨等,但不裂、不歪、不空的可以用于柱和梁的大料也没多少。
生长了两百多年了,就为了修个祠堂就砍了,他也舍不得,至少等数量再翻几倍,他才能不心疼地拿出来用。
修这个祠堂也是为了以后的儿孙们有凝聚力一点,又不是为了享受生活,空间里的大树还是留着吧。
庄园的事情敲定,严振声又要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不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怎么有底气坐拥这么一座大庄园呢。
箱包的专利已经申请下来,箱包厂的厂长已经在按照他之前定下的商业计划往欧美打开销路,在卖箱包的同时也顺便向那边的零售公司推荐塑料花。
按历史进程来看,塑料花应该已经开始在欧美慢慢流行,他这边并不会因为领先两步变成疯子。
服装厂和塑料厂的其他产品,行销香江的同时也在往东南亚铺货,去占领他们的市场。
这一点恰好也是暗合阿美目前阶段的东南亚遏制计划的,让他们继续当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而不是发展工业成为强国。
除了这3家老厂,严振声又开始招人,准备办报纸。
不管从哪个维度考虑,都不可以没有自己的发声渠道。
报纸办起来之后,还要慢慢往影视方面涉足。
“老板,不知道我们的报纸主要聚焦于哪方面?”李文杰问道。
这是严振声招的《明理报》的负责人,曾经在申报干过,来香江在其它报社干了几年,觉得郁郁不得志,于是应聘了明理报社长。
明理报如果能遇到一个精明强干的经理人,把它做成世界级的传媒巨头,那当然是大好事。
如果不能,那像《明报》和《大公报》那样,在全球华人地区有一定影响力,也算是完成目标的。
“跟其他报纸一样,国际**、商业、民生都可以涉及,主要是要设立一个江湖栏目,专门连载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
“对,你看看这本《书剑恩愁录》。”
截胡这条路很有爽感的,走了就想一直走,把某位**不太正的人的作品截胡了,看他还能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
当然了,这些作品里不恰当的地方要做一些修改。
香江现在几十万底层人民,以后会有几百万,他们很需要一个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来暂时忘却现实的万般烦恼,所以连载武侠小说的报纸销量不会差。
“这位笔名风清扬的作者不知道是谁,有没有机会见识一下?”半个小时后,李文杰才抬起头来,意识到还在跟老板谈事情呢。
“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在写武侠小说,你懂的。”
“明白,能理解!”李文杰点点头。
这个时期的正统文人是耻于写武侠小说的。
平江不肖生写《火烧红莲寺》,在当时成了大热门,但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他立刻断更。世界书局的老板沈知方设宴请他复出,他拍拍钱袋说:“今尚得生活,不再煮字疗饥了。”
宫白羽早年受鲁迅提携,一直心存感激,但之后由于生计艰难,不得已写了《十二金钱镖》。虽然赚了钱,但他之后再也不去见鲁迅,有人邀他同去,宫白羽含泪婉拒,自感无颜以对。
所以严振声说‘风清扬’不想让人知道真实身份,李文杰一点都没感觉有问题。
该给的稿费,严振声会帮忙“转交”的。
“那咱们的报纸上每期载多少字呢?”
“每期载5000字左右吧。”
“明白了,老板,我一定把明理报办成香江第一梯队的报纸!”有了能吸引人沉浸追读的武侠小说,李文杰很有信心。
“好,我相信你!”
金某人的作品超过1000万字,连载7年没问题,他的作品载完了还有其他人的嘛。
如果明理报的武侠小说成功,刺激了那些原本的作家开始发力,大不了就载网络小说,那可是一个更加玄奇的幻想世界。
严振声空间里收集的实体书可是不少。
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严振声又例行南下香江。
现在家里知道他在香江为家族安排退路的,只有严宽和林翠卿,一个是他的长子,一个是他的正妻。
立嫡还是立贤的话题争论了几千年,但考虑到稳定性,嫡长子依然是继承人的首选。
第一站依然是青岛,这里可是阿美第七舰队目前的母港之一,光战舰就常驻六七十艘,还能再薅几艘胜利轮。
这次还是买两艘,并且以后准备转变航运公司的运营策略,把船整租给有运输需求的公司,虽然会降低收入,但同时也可以减少航运公司需要承担的风险。
这招原本还是包船王先用的,但这个时空包船王应该都还没踏足香江。
没关系啦,好的商业模式谁用不是用呢。
处理完一些积累下的决策性问题后,严振声才去见负责为他修园林的团队。
他半年前派到苏杭地区的手下,给十几个名声在外的园林几乎拍了上万张照片,又重金访请名匠。
最后招了20个有传承又有名声的工匠,以及他们数量接近200的家人,用福顺号一趟趟捎带到了香江。
现在国内到处日子都不好过,哪怕是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
有人重金请他们干老本行,还连家人一起供养,那还有啥好说的,干了!哪怕是要去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
在等待严振声来拍板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根据地形地势、楼房风格等出了3版方案。
方案基本都是用亭台楼阁连接7栋洋楼,同时挖池塘、置假山、植佳木芳草,最终达到步移景异、一步一景的效果。
严振声看过之后,又要求加上一个宗祠,然后重新考虑方案。
统治者是不喜欢宗祠以及宗族抱团这些东西的,他做皇帝时也不喜欢,但现在他只是个商人,就需要这个东西来给后代增加凝聚力。
在添加一栋建筑的同时,他又拿出了10个1.5米以上的大砗磲壳,让他们也考虑使用到园林里去。
别人得到这种级别的宝贝,肯定是找名家雕刻成传家宝,他这里却只用于园林造景,太奢侈了!
重新出方案不是难事,领头的工匠先拿出一份原料采购清单来,这是根据之前的方案列的,现在再加上一些砖瓦木漆等就行了。
考虑到运输途中的损耗,和施工过程中的损坏,可以多不能少。
那种建设一座宫殿,恰好用完最后一块砖和最后一片瓦的故事,要么是传说要么是巧合到极点,做工程不考虑冗余怎么行呢。
“好,袁杰,这些物资采购的事情都交给你了,江南地区也很快要乱起来了,采购要尽快完成,我会让航运公司配合你。
建严氏祠堂的木头就用柚木吧,你可以联系外贸公司,从交趾购买,我暂时不给你设预算上限,你列好账目就行。”
“东家,我明白了,您放心,保证不出差错。”袁杰就是当年陪他去黑市买东陵宝物的手下,现在已经是一个精干中年人,4个孩子的爹了。
预算不设限是因为修园林要用到的太湖石、盆景等等没有统一价格,贵的很贵,便宜的很便宜。
袁杰的忠心这些年算是经过检验了,在采购里搞一些合理范围的“损耗”、“报销”是无所谓的。
严振声倒不是不想再奢侈一点,用什么黄花梨、紫檀之类的来建祠堂,但这些贵重木材大料难寻。
还是柚木更方便,这个年代直径半米以上的大料都还多的是,而且防火、防虫、防裂各方面性质也很不错,要不当年也不会被用于造战列舰。
他的空间里倒是种了很多金丝楠、紫檀、黄花梨等,但不裂、不歪、不空的可以用于柱和梁的大料也没多少。
生长了两百多年了,就为了修个祠堂就砍了,他也舍不得,至少等数量再翻几倍,他才能不心疼地拿出来用。
修这个祠堂也是为了以后的儿孙们有凝聚力一点,又不是为了享受生活,空间里的大树还是留着吧。
庄园的事情敲定,严振声又要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不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怎么有底气坐拥这么一座大庄园呢。
箱包的专利已经申请下来,箱包厂的厂长已经在按照他之前定下的商业计划往欧美打开销路,在卖箱包的同时也顺便向那边的零售公司推荐塑料花。
按历史进程来看,塑料花应该已经开始在欧美慢慢流行,他这边并不会因为领先两步变成疯子。
服装厂和塑料厂的其他产品,行销香江的同时也在往东南亚铺货,去占领他们的市场。
这一点恰好也是暗合阿美目前阶段的东南亚遏制计划的,让他们继续当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而不是发展工业成为强国。
除了这3家老厂,严振声又开始招人,准备办报纸。
不管从哪个维度考虑,都不可以没有自己的发声渠道。
报纸办起来之后,还要慢慢往影视方面涉足。
“老板,不知道我们的报纸主要聚焦于哪方面?”李文杰问道。
这是严振声招的《明理报》的负责人,曾经在申报干过,来香江在其它报社干了几年,觉得郁郁不得志,于是应聘了明理报社长。
明理报如果能遇到一个精明强干的经理人,把它做成世界级的传媒巨头,那当然是大好事。
如果不能,那像《明报》和《大公报》那样,在全球华人地区有一定影响力,也算是完成目标的。
“跟其他报纸一样,国际**、商业、民生都可以涉及,主要是要设立一个江湖栏目,专门连载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
“对,你看看这本《书剑恩愁录》。”
截胡这条路很有爽感的,走了就想一直走,把某位**不太正的人的作品截胡了,看他还能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
当然了,这些作品里不恰当的地方要做一些修改。
香江现在几十万底层人民,以后会有几百万,他们很需要一个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来暂时忘却现实的万般烦恼,所以连载武侠小说的报纸销量不会差。
“这位笔名风清扬的作者不知道是谁,有没有机会见识一下?”半个小时后,李文杰才抬起头来,意识到还在跟老板谈事情呢。
“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在写武侠小说,你懂的。”
“明白,能理解!”李文杰点点头。
这个时期的正统文人是耻于写武侠小说的。
平江不肖生写《火烧红莲寺》,在当时成了大热门,但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他立刻断更。世界书局的老板沈知方设宴请他复出,他拍拍钱袋说:“今尚得生活,不再煮字疗饥了。”
宫白羽早年受鲁迅提携,一直心存感激,但之后由于生计艰难,不得已写了《十二金钱镖》。虽然赚了钱,但他之后再也不去见鲁迅,有人邀他同去,宫白羽含泪婉拒,自感无颜以对。
所以严振声说‘风清扬’不想让人知道真实身份,李文杰一点都没感觉有问题。
该给的稿费,严振声会帮忙“转交”的。
“那咱们的报纸上每期载多少字呢?”
“每期载5000字左右吧。”
“明白了,老板,我一定把明理报办成香江第一梯队的报纸!”有了能吸引人沉浸追读的武侠小说,李文杰很有信心。
“好,我相信你!”
金某人的作品超过1000万字,连载7年没问题,他的作品载完了还有其他人的嘛。
如果明理报的武侠小说成功,刺激了那些原本的作家开始发力,大不了就载网络小说,那可是一个更加玄奇的幻想世界。
严振声空间里收集的实体书可是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