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 第2744章

小说: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04 11:41:47 源网站:2k小说网
  ();

  “将公孙明直的行踪透露给梅川秋一和贺建,命他们说服高桓权,在公孙明直必经之路上设伏,务必先将这支高句丽精锐击溃。”

  “最好能将其逼退,让他们和新罗人重新纠缠到一处。”

  “只要时机一到,让公孙明直得知平壤已失,他除了后撤别无选择。”

  秦怀玉的脸上不禁流露出敬佩之色。

  李想这一连串的安排,实在是妙到毫巅,新罗、百济、倭国、高句丽,几方势力仿佛都成了他棋盘上的棋子。

  “待解决公孙明直之后,让梅川秋一和贺建带高桓权来见我。此人若是不识时务,我不介意他们只带来一颗头颅。”

  高桓权的五万大军,有八成兵力都掌握在以贺建为首的隋朝旧部手中。

  李想若想取他性命,易如反掌。

  想来高桓权不会如此愚蠢。

  “王爷深谋远虑,高句丽的未来已然在您的规划之中。”

  “届时,高桓权盘踞汉城一带,高藏王坐镇平壤周边,而逃亡的公孙明直与渊盖苏文则占据残余之地。”

  “如此三足鼎立,相互制衡,谁敢破坏这个局面,谁就是我大唐的敌人!”

  ……

  “大郎何必心急如焚?我们最迟后日便可抵达,平壤城守军众多,固若金汤,唐国水师那点兵力,绝无可能将其攻破。”

  “莫离支之所以催促我等回师,不过是想瓮中捉鳖,内外夹击,一举歼灭来犯之敌,让大唐再不敢生出觊觎高句丽之心。”

  平壤城外,公孙明直与渊邵在行军大帐中相对而坐,享用着晚餐。

  虽在征途,但毕竟身处国内,桌上的酒肉还算丰盛。

  然而,渊邵却全无胃口。

  于他而言,此次出征已深入新罗腹地,连克数城。

  眼看灭国之功近在咫尺,却突然收到一纸命令,要他调转矛头先去平壤城对付唐军,再去水原城清剿叛逆,这让他心中满是不甘。

  “道理是如此,可终究是功败垂成,留下了莫大遗憾。想必新罗人此刻也已得知唐国出兵的消息,抵抗之心只会愈发顽固。下一次再想灭掉他们,恐怕要难上加难了。”

  高句丽与百济联手,共击新罗;而新罗女王曾亲赴大唐,据说还带回了一批精良兵器。

  显而易见,唐国此次兴兵,与新罗脱不了干系。

  这已然演变成了大唐与新罗联军,对抗高句丽与百济联军的局面。

  这是渊邵最不愿看到的形势。

  “大郎,我倒有不同看法。国内今年屡生变故,人心浮动,正好借此机会,让那些对莫离支心怀二意之辈自行跳出来,届时我们便可将其一网打尽。”

  “待到国内局势尽在莫离支掌握之中,再挥师南下征讨新罗,所能动用的力量,必将远胜于今。”

  公孙明直对未来的仕途充满了信心。

  “但愿如此吧!只是那高桓权竟从王宫逃脱,如今在水原城兴风作浪,实在可恨。”

  “待我们收拾了唐军,定要让那群叛军尝尝厉害,让他们明白谋逆造反的下场!”

  对于自家废黜高建武、另立新王的举动,渊邵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我们这次带来的,皆是国内百战余生的精锐勇士,对付区区两万多唐国水师,简直是牛刀小试。”

  “最多三日,我们便能解决他们,然后掉头去寻高桓权的晦气。”

  公孙明直并非不知大唐国力强盛。

  倘若大唐倾国来犯,他自然会感到棘手。

  但如今不过来了两万水师,他便丝毫未放在心上。

  他甚至觉得,大唐此举无异于自投罗网,是送上门来的功勋。

  ……

  “太子请看!此地是公孙明直部回援平壤的必经之路,乃天赐的绝佳伏击之所。”

  “这里的地形极利于我军藏匿,只需等其全军入谷,我们号令一响,两头堵截,定能杀他个片甲不留。”

  “更关键的是,在这狭长的山谷内,公孙明直的精锐铁骑将无用武之地。”

  贺建立于一幅舆图前,向高桓权详细阐述着自己的计策。

  趁机剪除高句丽的精锐主力,如此良机摆在面前,高桓权没有理由拒绝。

  他已获悉唐军现身平壤的消息,自觉击败渊盖苏文的把握又大了几分。

  当然,贺建隐瞒了一个关键信息:大唐早已攻陷平壤。

  “此计甚妙!唯有除掉公孙明直这支劲旅,我们方能无后顾之忧地围攻平壤。趁他们尚不知我军已至平壤左近,给他们致命一击,届时平壤便唾手可得了。”

  高桓权虽不谙兵法,却也煞有介事地在图上指点江山,以示自己胸有丘壑。

  总不能让属下觉得主君连这点谋略都看不懂,那也太失颜面。

  “太子圣明!我军一路行来,队伍日益壮大,如今除去各地守军,可调动之兵力已逾五万。”

  “以逸待劳,有心算无心,趁公孙明直部下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之际发动突袭,必能大获全胜。”

  贺建脸上堆满恭维之色,心中却暗自冷笑。

  在他眼中,高桓权这五万之众,真正具备战力的不过万人,其中更有两三千是前隋遗民的后裔。

  那些他早先联络过的隋人后裔,见他如今成了高桓权麾下统帅,便纷纷前来投奔。

  过去是看不到希望,只能认命,如今机遇乍现,人心自然思变。

  这并非见风使舵,不过是乱世求存的本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