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 第2705章

小说: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0-23 12:09:44 源网站:2k小说网
  李想只觉得心头一阵烦闷。

  他不过是在大明宫的朝会上,顺着李世民的话头随口发表了些看法,竟被当场点名,塞进了征讨高句丽的队伍里。

  这叫什么事?

  之后满朝将领热火朝天地商议进军方略,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满脑子都是长安城安逸舒适的生活,对比即将到来的辽东苦寒,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皇帝御驾亲征,条件尚且远不如京城,何况他一个清闲的王爷。

  “陛下,”兵部尚书李靖出列,神情肃重,“依臣之见,高句丽国力非同小可,若要一战而定,我大唐需出动精兵十万,辅以民夫二十万。”

  “否则一旦战事胶着,拖至寒冬,于我军极为不利。”

  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面对高句丽这个宿敌,丝毫不敢轻慢。

  这并非可以靠数千奇兵就能一举袭灭的草原部落。

  “陛下,长安与辽东相去甚远,眼下已是四月下旬,大军开拔抵达边境,若不能速胜,冬季转瞬即至。”

  “届时进退维谷,恐重蹈前隋覆辙。是否可将出征之事,延至明岁开春再议?”

  宰相房玄龄深知李世民心意已决,劝阻无望,只能尝试将战事推迟,以求万全。

  “十万大军无需尽数由长安调遣。”李靖显然早有腹案,“可下令征调朔州、幽州一带的折冲府兵马。”

  “如此,从京城出发的主力便可以骑兵为主,半月即可抵达幽州集结。”

  “臣有把握,在入冬前结束战事,绝不让将士在冰天雪地里苦战!”

  他的方案极具说服力。

  河东道本就是防备北方的军事重镇,征调沿途驻军,既能加快集结速度,也能最大程度减轻对关中腹地的影响。

  “父皇。”太子李承乾立刻站了出来,“长安至幽州的水泥官道早已通畅,无论是兵员调动还是物资转运都极为便捷。”

  “军中推广的速食军粮也大大简化了后勤筹备。至于武备铠甲,近年钢铁产量激增,更不成问题。”

  “儿臣以为兵贵神速,既然要战,便宜早不宜迟,趁那渊盖苏文尚未完全稳固其国内局势,我天兵骤然压境,必能收奇效。”

  在场众人中,他最盼着李世民亲征。

  父皇一旦离京,他这个太子便可名正言顺地监国理政,这对于储位已然不稳的他来说,是巩固权力的绝佳机会。

  “父皇,儿臣虽不通韬略,却也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求稳妥,房相所言,待到明年再行出征,实乃老成之见。区区高句丽,以我大唐国威,何时征讨不得?”

  魏王李泰原本对此事漠不关心,可一听李世民要亲征,还要让李承乾监国,立刻警惕起来。

  他能在朝中呼风唤雨,靠的全是李世民的恩宠。

  父皇若远在辽东,太子岂会放过打压自己的机会?他绝不愿看到这种局面。

  “隋朝无道,方有我大唐取而代之。昔日隋炀帝三征辽东,多少忠骨埋于异乡?我大唐早一日击破高句丽,便能早一日迎回英魂,足以告慰天下,振奋军心!”

  李承乾听出李泰的弦外之音,心中恼火,嘴上却说得愈发慷慨激昂,“此前有大臣非议父皇泰山封禅,若此番父皇能亲征得胜,扬我大唐国威,看天下谁还敢有异议?”

  话说到这份上,殿内的大臣们都成了精明的人,一听便知这已经从军国大事,演变成了储君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