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的是,这女子也懂汉话。
见王通问起,便娇声说道:“小女子名叫枫叶,来自三韩中的马韩。本是生活在辰韩沿海的倭人,半个月之前,被马韩国王进贡给高句丽国王。但是,尚未见到高句丽国王,便又被送到了襄平。”
原来如此。
在**半岛南端,其实自古就有少量倭族生活在沿海一带,马韩国王将倭族女子抓了献给强大的高句丽国王,不足为奇。
而辰韩其实叫秦韩,是秦时逃难的中原人建的小国,通用语言就是汉语,所以,这女子会说汉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这倭女的名字,其实倭人直到五世纪才有根据血缘而传承的姓氏。汉代时倭人无姓氏,所以,就只有名。
但是,这并不重要。
这种人,王通用过之后,就会送去军中女营,不会留在身边的。重要的,是她让王通又想起了倭岛。
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
辽东这地方下雪早,
到了十月份就会下雪,而且,冬天非常冷,更何况现在还正值小冰河时期。而且,高句丽人不同于草原上的鲜卑人,高句丽人是建了很多城池的。
冬天在辽东用兵,进攻有城墙防御的高句丽,对乾军来说非常不利。
那么,是不是可以先攻倭岛呢?
王通停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
其实,仔细一想,现在还真是进攻倭岛的好时机。
主要是季节问题。
进攻倭岛,最大问题就是可能遇上风暴。元朝时忽必烈东征倭岛,被一阵台风将十万大军吹得全军覆灭。后世的倭人将那阵台风称为“神风”。
什么“神风敢死队”,说的就是那阵台风。
而冬季是没有台风的。
台风季节在每年的公历四月初到九月底,换成农历的话就大约是是农历三月初到八月底。只要过了农历十月份,就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台风了。
从对马岛到九州岛只有132公里。
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挑一个好一点的天气,只需一天时间就可以横渡对马海峡到达倭岛的九洲岛,再沿海岸向东,只需一天就可以到达石见县。
然后,就可以抓些倭族男子开采石见银山的银矿,再抓些倭人女子陪将士们乐呵乐呵……
想到这里,王通顿时兴奋起来。
(备注:此处省略三万字。)
……
第二天早上,洗洗刷刷吃早餐,然后召集谋士和将领们开会。
贾诩首先向王通汇报谈判的结果:
“禀报主公,高句丽愿意向主公称臣,答应每年向主公进贡。关于此前的战事,高句丽愿意再赔偿战马一万匹,牛一千头,羊十万只,年轻女子三千人。
他们提出的条件是:放回高伊夷谟国王的弟弟廷位优宫,承认高句丽对现有地盘的管辖权,归还此前我军抓捕的三万战俘,并从此不再进攻高句丽国。”
王通没有直接表态。
而是笑了笑,问贾诩道:“这事你怎么看?”
“回禀主公!”
贾诩道:“属下认为,归还战俘肯定是不能答应的。但是,其它条件,可以先答应他们一些。”
“然后呢?”
“然后他们就会放松警惕,待他们放松警惕,我军再用骑兵突袭,打他个落花流水!”
都是一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
这计策也够阴的。
很符合他贾诩的个性。至于刚签好和约便马上背弃,这种事历史上见得多了。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刚刚签下和约,双方约定以鸿沟(兖州官渡附近的一条河)为界。待到项羽及其麾下军队将士都以为战争已经结束、纪律散慢高高兴兴回家之时,刘邦突然下令追杀,打得项羽大败。然后韩信再设下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打得全军覆灭。
见王通问起,便娇声说道:“小女子名叫枫叶,来自三韩中的马韩。本是生活在辰韩沿海的倭人,半个月之前,被马韩国王进贡给高句丽国王。但是,尚未见到高句丽国王,便又被送到了襄平。”
原来如此。
在**半岛南端,其实自古就有少量倭族生活在沿海一带,马韩国王将倭族女子抓了献给强大的高句丽国王,不足为奇。
而辰韩其实叫秦韩,是秦时逃难的中原人建的小国,通用语言就是汉语,所以,这女子会说汉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这倭女的名字,其实倭人直到五世纪才有根据血缘而传承的姓氏。汉代时倭人无姓氏,所以,就只有名。
但是,这并不重要。
这种人,王通用过之后,就会送去军中女营,不会留在身边的。重要的,是她让王通又想起了倭岛。
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
辽东这地方下雪早,
到了十月份就会下雪,而且,冬天非常冷,更何况现在还正值小冰河时期。而且,高句丽人不同于草原上的鲜卑人,高句丽人是建了很多城池的。
冬天在辽东用兵,进攻有城墙防御的高句丽,对乾军来说非常不利。
那么,是不是可以先攻倭岛呢?
王通停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
其实,仔细一想,现在还真是进攻倭岛的好时机。
主要是季节问题。
进攻倭岛,最大问题就是可能遇上风暴。元朝时忽必烈东征倭岛,被一阵台风将十万大军吹得全军覆灭。后世的倭人将那阵台风称为“神风”。
什么“神风敢死队”,说的就是那阵台风。
而冬季是没有台风的。
台风季节在每年的公历四月初到九月底,换成农历的话就大约是是农历三月初到八月底。只要过了农历十月份,就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台风了。
从对马岛到九州岛只有132公里。
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挑一个好一点的天气,只需一天时间就可以横渡对马海峡到达倭岛的九洲岛,再沿海岸向东,只需一天就可以到达石见县。
然后,就可以抓些倭族男子开采石见银山的银矿,再抓些倭人女子陪将士们乐呵乐呵……
想到这里,王通顿时兴奋起来。
(备注:此处省略三万字。)
……
第二天早上,洗洗刷刷吃早餐,然后召集谋士和将领们开会。
贾诩首先向王通汇报谈判的结果:
“禀报主公,高句丽愿意向主公称臣,答应每年向主公进贡。关于此前的战事,高句丽愿意再赔偿战马一万匹,牛一千头,羊十万只,年轻女子三千人。
他们提出的条件是:放回高伊夷谟国王的弟弟廷位优宫,承认高句丽对现有地盘的管辖权,归还此前我军抓捕的三万战俘,并从此不再进攻高句丽国。”
王通没有直接表态。
而是笑了笑,问贾诩道:“这事你怎么看?”
“回禀主公!”
贾诩道:“属下认为,归还战俘肯定是不能答应的。但是,其它条件,可以先答应他们一些。”
“然后呢?”
“然后他们就会放松警惕,待他们放松警惕,我军再用骑兵突袭,打他个落花流水!”
都是一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
这计策也够阴的。
很符合他贾诩的个性。至于刚签好和约便马上背弃,这种事历史上见得多了。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刚刚签下和约,双方约定以鸿沟(兖州官渡附近的一条河)为界。待到项羽及其麾下军队将士都以为战争已经结束、纪律散慢高高兴兴回家之时,刘邦突然下令追杀,打得项羽大败。然后韩信再设下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打得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