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 第332章

小说: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5-31 20:32:57 源网站:2k小说网
  ();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

  戏志才见之,大呼:“好湿,好湿!

  一旁的荀彧上前进言道:“主公,如今咱们虽然新得了颍川和南阳,但是,却缺少官吏啊?”

  “何至于此?”

  曹操诧异地问道:“之前的那些官吏呢?”

  荀彧道:“之前的官吏,都是些袁氏的门生故吏。在咱们占据南阳和颍川后,有很多官吏也都跟着袁术跑了。袁术虽败了一场,但影响力仍在,袁氏的门生故吏,并不是很愿意在主公治下出仕。”

  “这有何难?”

  曹操闻言,放声大笑道:“一篇招贤令足矣!”

  说罢,便铺好一张白绢。

  提笔写道: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然而,才写到这里。

  却听荀彧和戏志才齐声惊呼道:“主公,你这是抄袭!”

  ……

  曹操愣在当场,问道:“此言何意?”

  荀彧道:“属下和志才,都曾与王通帐下的前军师郭嘉一起就读于颍川书院,也算是有些私交。今天上午,我俩都突然接到郭嘉来信。

  属下和志才认为,这可能是王通的离间计。为免主公误会,正要将郭嘉之信献于主公,以示清白。”

  说罢,便与戏志才对视一眼,两人都将郭嘉的书信自袖中掏出,交给曹操。

  曹操展开其中一张绢信,但见上面写的是:

  “文若兄如晤:吾主王通,天纵其才,允王允武,仁德无双,实天下明主也。其求才若渴,礼贤下士,唯才是举……”

  在写了一大段招揽之词后,又写道:

  “现如今,吾主已亲书《求贤令》一篇,欲遍召天下良才为用,其文见附: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曹操大惊。

  竟然与自己写的一模一样,这是神马情况?

  世上哪有这种巧合之事?

  曹操顿坐在胡椅之上,百思不得骑姐……

  ……

  然而,事情还没完。

  就在此时,又有亲兵来报:“名士边让来访。”

  这个边让。

  是个名声极大的“才子”!

  边让,字文礼,陈留郡浚仪县,辞赋家、大儒。年少辩博,善于属文,和陶丘洪、孔融齐名。

  史载,‘何进设礼接见边让,边让既能善于占射,又能辞对,声气如流。席间宾客百人,无不被其风采所倾倒。府掾孔融、王朗递名刺,求为好友’。

  不过,这人也是个狂士,出任九江太守时,适逢天下大乱,便弃官还家。回到家中后,想得到曹操重用,却不走正道,总是讥讽曹操,试图用这种方式引起曹操的注意。

  曹操很是反感这个人!

  不过,名士求见,也是要敷衍一下的,遂让人带边让入堂上相见。

  然而,双方见礼之后。

  边让却一把拿起曹操刚写的那首诗。

  诧异地说道:“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这……这不是镇北将军王通所写之诗吗?”

  曹操闻言,又是一愣:“这分明是曹某之作,墨迹未干,怎会是王通之作?”

  “曹公,你就别装了。”

  边让不屑地说道:“王穿之乃是天纵奇才,其诗词又岂是常人能比?”

  这是将曹操说成了“常人”。

  而将王通说成了天才。

  曹操心中暗怒,但还是耐着性子道:“你说这首诗系王通所作,可有证据?”

  “自然是有的。”

  边让笑道:“近日濮阳城中,于儒者之间,正盛传着王通的一本诗集,其中就有曹公所书这首诗。”

  说罢,便掏出一本小册子交给曹操。

  曹操接过来一看,是一本用蔡伦纸装订的小册,厚厚的约有五十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