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接到电话的是李文涛。
他正在信息技术工程部的开放式办公区里,和几个项目经理激烈地讨论着一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的交付进度,声音洪亮,手势有力。
助理拿着不断震动的手机,挤到他身边,低声说:“李总,陈总秘书的电话,非常紧急。”
李文涛愣了一下,林雨晴的电话,还紧急?
他立刻对项目经理们说了声“暂停一下”,接过电话,快步走到旁边的玻璃隔间会议室。
“林秘书,我是李文涛,请讲。”他的声音下意识地紧张起来。
“李总,您好,打扰了。”林雨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专业。
“陈总希望明天晚上7点,在他A区的办公室,和您当面聊聊,关于集团IT未来工作的一些设想。
时间可能需要久一点,您看方便吗?”
“明天晚上7点?A区的董事办公室?”李文涛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主要是这个地点吧...有些不太寻常。
他知道,陈总通常的工作谈话都会安排在他G区顶层的办公室。
聊“集团IT未来工作”?陈总就是集团IT总裁,为什么要和他聊这个?还搞得这么正式?
一个难以置信却又无比强烈的预感瞬间击中了他!
难道...难道是和陈总之前隐隐约约提过的可能卸任IT总裁有关?
陈总想...想让自己...?
巨大的震惊和兴奋如同电流般窜过全身,让他几乎有些眩晕。
他强行稳住呼吸,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在微微出汗。
“方...方便!没问题!林秘书,请转告陈总,我明天晚上7点一定准时到A区办公室。”他的声音因为极力克制,反而显得有些干涩。
“好的,李总。明天见。”
结束通话,李文涛站在原地,足足愣了十几秒钟。
周围项目讨论的嘈杂声仿佛瞬间远去,他只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剧烈跳动的声音。
集团IT总裁...
这个位置,他当然向往过,但上面是陈默这个常务董事兼任着,他自然不敢有过多的想法。
毕竟,陈默太年轻,太强大,在这个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
他李文涛能坐上信息技术工程部总监的位置,作为独当一面的二级部门正职,已经挺不错了。
可现在,这个**的职位似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他坠来!
兴奋之后,是巨大的压力和紧张。
他能行吗?
信息技术工程部只是集团IT下的一个二级部门,虽然是最大的一个,但和统领整个集团IT完全是两个概念。
陈默为什么要选自己?自己能满足他的期望吗?董事会能通过吗?
无数个问题瞬间涌入脑海。
他知道,明天的谈话,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面试。
陈默必然会极其严格地考察他的全局观、战略思维、领导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无论多难,这是一个他必须抓住的机会。
他整理了一下表情,重新走回项目讨论区,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李总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
鹏城的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
三位高管,在不同的地点,怀着不同的心情,都在期待着明天与陈默的那场关键谈话。
他们都知道,这场谈话,或许将决定他们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职业生涯轨迹。
而陈默,则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思考着如何通过这三场谈话,为华兴的数字未来,选定最合适的舵手。
翌日上午九点整,冯亦如准时出现在陈默办公室门口。
他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色衬衫,微微挽起的袖口露出略显纤细的手腕。
一点也不像中年男人,整个人反倒是散发着大学生的清爽气息。
“亦如,进来坐。”陈默从文件上抬起头,笑容温和,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林雨晴悄无声息地送上两杯清茶,然后退了出去。
“陈总。”冯亦如微微颔首,优雅落座,腰背挺直。
陈默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亦如,数字技术BU正式成立了。
这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今天找你来,是想听听你对于BU技术研发体系的构想。”
冯亦如似乎早有准备,略一沉吟便开口道:
“我认为,初期研发体系应围绕四大产品线构建,但必须强调整合与协同。
数据库是底层基石,ERP是核心应用,EDA和PLM是垂直领域的深化。
技术上,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云原生与AI技术中台,为所有产品线赋能,避免重复造轮子。
同时,设立架构评审委员会,确保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和前瞻性......”
他的论述条理清晰,技术细节信手拈来,显露出深厚的专业功底。
陈默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待冯亦如告一段落,他身体前倾,目光深邃地看着对方:
“说得很好,技术层面我完全放心。
但亦如,如果让你来负责数字技术BU整体的技术规划与研发,担任BU的CTO,你思考问题的角度,还能仅限于技术本身吗?”
尽管有所预料,但“CTO”这个词从陈默口中明确说出,还是让冯亦如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冷静。
“陈总,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陈默语气平和却极具分量:
“CTO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深度,更是技术战略的宽度和高度。
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我们的技术栈更好地支撑商业成功?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产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如何预判三年、五年后的技术趋势,并提前布局?
如何管理一支规模更大、方向更多元的研发团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陈默顿了顿,抛出一个具体场景:
“举个例子,如果金融客户提出,希望我们的数据库在特定加密算法上满足其极端安全要求,但这会大幅提升成本和复杂度,且可能只有这一家客户需要。
作为CTO,你如何权衡?
是投入资源定制开发,还是说服客户接受通用方案,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技术路径?”
这个问题瞬间将冯亦如从纯粹的技术思维拉到了商业与技术交叉的决策层面。
他沉默了十几秒,眼神里的光说明了他思考得很认真。
他正在信息技术工程部的开放式办公区里,和几个项目经理激烈地讨论着一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的交付进度,声音洪亮,手势有力。
助理拿着不断震动的手机,挤到他身边,低声说:“李总,陈总秘书的电话,非常紧急。”
李文涛愣了一下,林雨晴的电话,还紧急?
他立刻对项目经理们说了声“暂停一下”,接过电话,快步走到旁边的玻璃隔间会议室。
“林秘书,我是李文涛,请讲。”他的声音下意识地紧张起来。
“李总,您好,打扰了。”林雨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专业。
“陈总希望明天晚上7点,在他A区的办公室,和您当面聊聊,关于集团IT未来工作的一些设想。
时间可能需要久一点,您看方便吗?”
“明天晚上7点?A区的董事办公室?”李文涛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主要是这个地点吧...有些不太寻常。
他知道,陈总通常的工作谈话都会安排在他G区顶层的办公室。
聊“集团IT未来工作”?陈总就是集团IT总裁,为什么要和他聊这个?还搞得这么正式?
一个难以置信却又无比强烈的预感瞬间击中了他!
难道...难道是和陈总之前隐隐约约提过的可能卸任IT总裁有关?
陈总想...想让自己...?
巨大的震惊和兴奋如同电流般窜过全身,让他几乎有些眩晕。
他强行稳住呼吸,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在微微出汗。
“方...方便!没问题!林秘书,请转告陈总,我明天晚上7点一定准时到A区办公室。”他的声音因为极力克制,反而显得有些干涩。
“好的,李总。明天见。”
结束通话,李文涛站在原地,足足愣了十几秒钟。
周围项目讨论的嘈杂声仿佛瞬间远去,他只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剧烈跳动的声音。
集团IT总裁...
这个位置,他当然向往过,但上面是陈默这个常务董事兼任着,他自然不敢有过多的想法。
毕竟,陈默太年轻,太强大,在这个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
他李文涛能坐上信息技术工程部总监的位置,作为独当一面的二级部门正职,已经挺不错了。
可现在,这个**的职位似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他坠来!
兴奋之后,是巨大的压力和紧张。
他能行吗?
信息技术工程部只是集团IT下的一个二级部门,虽然是最大的一个,但和统领整个集团IT完全是两个概念。
陈默为什么要选自己?自己能满足他的期望吗?董事会能通过吗?
无数个问题瞬间涌入脑海。
他知道,明天的谈话,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面试。
陈默必然会极其严格地考察他的全局观、战略思维、领导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无论多难,这是一个他必须抓住的机会。
他整理了一下表情,重新走回项目讨论区,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李总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
鹏城的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
三位高管,在不同的地点,怀着不同的心情,都在期待着明天与陈默的那场关键谈话。
他们都知道,这场谈话,或许将决定他们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职业生涯轨迹。
而陈默,则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思考着如何通过这三场谈话,为华兴的数字未来,选定最合适的舵手。
翌日上午九点整,冯亦如准时出现在陈默办公室门口。
他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色衬衫,微微挽起的袖口露出略显纤细的手腕。
一点也不像中年男人,整个人反倒是散发着大学生的清爽气息。
“亦如,进来坐。”陈默从文件上抬起头,笑容温和,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林雨晴悄无声息地送上两杯清茶,然后退了出去。
“陈总。”冯亦如微微颔首,优雅落座,腰背挺直。
陈默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亦如,数字技术BU正式成立了。
这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今天找你来,是想听听你对于BU技术研发体系的构想。”
冯亦如似乎早有准备,略一沉吟便开口道:
“我认为,初期研发体系应围绕四大产品线构建,但必须强调整合与协同。
数据库是底层基石,ERP是核心应用,EDA和PLM是垂直领域的深化。
技术上,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云原生与AI技术中台,为所有产品线赋能,避免重复造轮子。
同时,设立架构评审委员会,确保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和前瞻性......”
他的论述条理清晰,技术细节信手拈来,显露出深厚的专业功底。
陈默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待冯亦如告一段落,他身体前倾,目光深邃地看着对方:
“说得很好,技术层面我完全放心。
但亦如,如果让你来负责数字技术BU整体的技术规划与研发,担任BU的CTO,你思考问题的角度,还能仅限于技术本身吗?”
尽管有所预料,但“CTO”这个词从陈默口中明确说出,还是让冯亦如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冷静。
“陈总,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陈默语气平和却极具分量:
“CTO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深度,更是技术战略的宽度和高度。
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我们的技术栈更好地支撑商业成功?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产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如何预判三年、五年后的技术趋势,并提前布局?
如何管理一支规模更大、方向更多元的研发团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陈默顿了顿,抛出一个具体场景:
“举个例子,如果金融客户提出,希望我们的数据库在特定加密算法上满足其极端安全要求,但这会大幅提升成本和复杂度,且可能只有这一家客户需要。
作为CTO,你如何权衡?
是投入资源定制开发,还是说服客户接受通用方案,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技术路径?”
这个问题瞬间将冯亦如从纯粹的技术思维拉到了商业与技术交叉的决策层面。
他沉默了十几秒,眼神里的光说明了他思考得很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