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在大明组建海军天团 第309章

小说:穿越后,我在大明组建海军天团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5-10 12:00:06 源网站:2k小说网
  赵谦微微皱眉,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您所言极是。”

  “确实应当每隔几年就对官场进行一次大扫荡,否则这些官员真不知会做出何等无法无天之事。”

  “此次考核便足以证明,哪怕平日里那些看似清正廉明的官员,一旦陷入不良环境,也会迅速被腐化。”

  朱允熥将手中的奏疏狠狠地扔到地上。

  “那就趁着这次机会,好好地清洗一下我大明的官场。”

  “绝不能让这些蛀虫继续腐蚀朝廷的根基!”

  “传令下去,所有被抓起来的官员,就地斩首,以儆效尤!”

  “那些派出去考核却犯了错的官员,押回金陵枪毙,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至于他们的家属,全部流放交趾和倭国。”

  赵谦说道:“臣这就去传达旨意。”

  朱允熥说道:“此次整顿官场,务必做到公正、严格,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分子。”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在我大明的官场,容不得半点贪腐和不公。”

  赵谦领命后,匆匆离开了御书房。

  朱允熥那道严厉的旨意在整个大明官场中轰然炸响。

  一时间,大明的各个角落都被一股肃杀的气息所笼罩。

  在中原的繁华都市,平日里热闹非凡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

  县衙门口,往日威风凛凛的衙役们此时个个神情紧张。

  他们看守着那些被关押的弄虚作假的,想要应付考核的官员。

  午时三刻已到,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们手起刀落,这些官员便人头落地。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

  在偏远的边疆地区,同样是一片血腥的场景。

  当地的驻军士兵们充当起了行刑者的角色。

  他们将那些被查出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官员押到空旷之地。

  官员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求饶,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随着一阵枪响,他们的身体纷纷倒下,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与此同时,各地官员的家属们被成群结队地押出家门。

  在前往交趾和倭国的路上,家属们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

  他们风餐露宿,沿途不断有人倒下。

  那些死去的人,就被随意地扔在路边。

  而活着的人,依然要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朝着流放地前行。

  ……

  那些派出去考核却自身腐化的官员,被用囚车一辆辆地拉回金陵。

  囚车缓缓行驶在金陵的街道上,引来无数百姓的围观和唾骂。

  这些官员们坐在囚车里,低着头,不敢正视周围人的目光。

  他们曾经是考核别人的人,如今却成为了被审判的对象。

  到达金陵后,他们被关押在大牢之中,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审判之日,刑场周围人山人海。

  这些官员被押上断头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悔恨和恐惧。

  监斩官宣读着他们的罪行,声音洪亮而清晰。

  随着一声“斩”令,大刀落下。

  朱允熥要用这种铁血手段,彻底清洗官场的污垢,让大明的官场重新焕发出清明和公正的光彩。

  而这场震动,也让所有官员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朱允熥的统治下,任何**和违法乱纪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

  金陵城外的小村庄。

  宋忠将大明官场这场大清洗的详细情况一五一十地向朱元璋禀报。

  随着讲述,朱元璋原本平静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允熥这孩子,干得实在是好!”

  “想当年,朕也是每隔几年就要杀一批**官员。”

  “朕这么做,就是要让这些官员们胆寒,让他们知道,在我大明的官场,容不得半点贪腐!”

  那些年,他为了整顿吏治,不惜大开杀戒。

  胡惟庸案、蓝玉案,每一次都是对官场的一次大清洗。

  看到朱允熥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他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

  一旁的宋忠连忙点头,说道:“琼王殿下英明神武。”

  “此次整顿官场,雷厉风行,将那些**官员一网打尽,实在是大快人心。”

  朱元璋笑着说:“允熥这孩子有魄力,有手段。”

  “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肃清官场,更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那些**官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眉头微微皱起。

  刚刚还因朱允熥整治官场得力而浮现的欣慰神情,此刻被一抹担忧所取代。

  “唉,”

  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允熥此番雷厉风行地整治官场,杀了这么多人,固然能起到震慑作用。”

  “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有所忌惮,但这官员的空缺该如何弥补,却是个大问题。”

  当年他每一次都牵连甚广,无数官员人头落地。

  一时间,朝堂之上风声鹤唳,官员们人人自危。

  “当年朕也是杀红了眼,”

  “杀的人太多,以至于到最后,朝堂之上竟没多少可用的官员了。”

  “而且,因为杀得太狠,民间有才能的人也都不敢出来当官了。”

  “朕不得不停下杀戮的脚步,重新想办法选拔人才。”

  一旁的宋忠静静地听着。

  他深知朱元璋此刻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关乎着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如今允熥又走上了这条路。”

  “虽然他这么做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

  “但若是不解决好官员空缺的问题,只怕会重蹈朕当年的覆辙。”

  朱元璋说着,他的目光看向了金陵皇宫的方向。

  眼神中 充满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