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爵?”魏藻德一愣。
朱慈烺解释道:“宗人府已经拟定了爵位改革方案。从此以后分为亲王、郡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七个等级,每级又分藩爵、克难爵、流爵。藩爵可裂土,克难爵世袭,流爵则逐代降等。另外规定只能一子继承,其余子嗣皆为布衣。”
殿内众臣听完,不由得面面相觑。这一场改革,恐怕会掀起轩然大波。但眼下山东战事吃紧,也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
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洒落在南京城的宫殿琉璃瓦上,映出一片璀璨。
“千岁爷,高宏图那边还没递上劝进的奏章。”吴襄站在朱慈烺身后,压低声音提醒道。他的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朱慈烺站在窗前,目光投向远方。劝进奏章,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大局。新军连级以上军官、地方亲民官,朝廷中的高级文武官员,都必须在这件事上表态。可高宏图这样的人物,却不是那么容易拿捏的。
“高宏图……”朱慈烺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出土河一战的场景。一万五千人与多铎主力鏖战三日,最终还能带着半数人马安然撤退。这等战绩,就连昔日赫赫有名的关宁军都难以做到。
“高宏图能有如此表现,说明两点。”朱慈烺转过身,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其一,战斗力不容小觑。才初创就有这般战力,若是再加以培养,假以时日必成劲旅。”
他的声音顿了顿,继续道:“其二,高宏图对军队的掌控已然到位。几万人的队伍,若无令行禁止之能,如何能在恶战之后还保持建制?”
这让朱慈烺不由想到了关宁军的覆灭。那支曾经威震天下的军队,单兵素质虽强,却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如高宏图这般的统帅来压制各路山头,自然难成气候。
“无妨。”朱慈烺淡然一笑,眼底闪过一丝深意,“本宫又岂会靠一纸奏章来当皇帝?”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神色各异。有人低头不语,有人面露忧色,更有甚者额头已见冷汗。
朱慈烺看出众人神色不对,随即又道:“作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男儿,自当以孝道为先。父皇有意退隐,为人子者理应分忧。至于臣子劝进,不过锦上添花罢了。待时机成熟,自有父皇下旨内禅。”
殿内气氛稍缓,但众臣仍显得有些拘谨。朱慈烺踱步至案前,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只要能重创鞑子,谁还敢在我面前造次?”
既然高宏图的齐勇和史可法的曲阜孔勇都展露了锋芒,那中央军更要一鸣惊人才是。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吴襄上前一步,面露忧色:“千岁爷,鞑子骑兵如风,我军虽有十五团铁卫军,却以步军为主。在山东平原之地,恐怕难寻良机。”
这话说到了关键处。如今大明虽然军力渐强,但骑兵力量却远不如从前。云陵之地不产战马,仅有的几千骑兵中,也就两个模范骑兵团称得上精锐。
没有足够的骑兵,在平原地带既无法侦察,也难以保护后勤线路。就算能赢得决战,骑兵部队并未展开追缴,也难以扩大战果。这个问题如同一根刺,始终扎在朱慈烺心头。
“不如改走水路北上吧,直取南直隶或燕西?”水营衙门指挥使黄斌卿突然开口,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若是沿卫河北上,多尔衮必然会死战,毕竟北京是他们的老巢。”
“不妥。”吴三辅一脸为难地摇着头,脸上写满了担忧,“我军仅有八门十二磅红夷大炮,连大沽口的堡垒都难以攻破,更遑论北京城了。”
“买炮便是!”黄斌卿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南京造炮局、明珠洛氏炮厂、泰安炮厂、琼澳炮厂,哪一处不能出产红夷大炮?”
吴襄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炮是小事,关键是没有足够的挽马。一门十二磅红夷大炮至少需三十匹马才能拉动。更何况还有炮弹、火药、辎重等物需要运送。”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若是远征南直隶或辽东,铁卫军至少要离开半年到一年。这期间,江南空虚,若是……”
朱慈烺听到这里,眉头紧锁。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微风吹动窗纱的声响。
片刻后,朱慈烺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既如此,那就打豪格!”
众臣闻言,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豪格是多尔衮的亲弟弟,也是玄军中最为骁勇的将领之一。若能重创豪格部,不仅能打击玄军士气,更能为接下来的战事奠定基础。
“千岁爷,豪格最近有些反常。”吴襄站在地图前,指尖轻点许州位置,眉头紧锁,“他竟然放弃了徐阳,转而驻扎许州,似乎在谋划对南阳、襄阳用兵。”
朱慈烺轻笑一声,从案几后起身。窗外阳光斜斜照入,在地图上投下细碎光斑。他走到吴襄身旁,目光在地图上游移。
“豪格不会轻易南下的。”朱慈烺的声音带着几分笃定,“就在多铎深陷山东这片艰险地带的时候,局势已经变得岌岌可危,豪格怎会不知?他这是在避祸。”
“避祸?”吴襄转头看向朱慈烺,眼中闪过疑惑。
“多尔衮若下令让他去救援多铎,他岂不是骑虎难下?”朱慈烺指尖轻敲地图,“所以干脆躲得远远的。”
李岩抚着胡须,缓步走近:“殿下说得对。况且李自成已在襄阳立足,麾下数万老营兵都分到了土地。这些人为了保住田产,必然死战不退。”
“正是如此。”朱慈烺点头,“豪格若真敢打南阳,怕是要损失大半兵马。”
吴襄欲言又止,手指在地图上游移:“可他若不南下……”
“不急。”朱慈烺打断他的话,目光落在扬州位置,“扬州,才是关键。”
“扬州?”吴襄一惊,声音不自觉提高,“殿下想放弃扬州?”
朱慈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窗前。春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在地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扬州城外有黄河之患,高杰又不是细心之人。与其死守,不如主动撤到滨州。”
李岩眼前一亮:“让多铎拿下扬州也未尝不可。我明白了!多铎若占扬州,黄得功便可撤往安州、玉璧。豪格必然要争夺盛城、夏邑、永城。”
“到那时,就该是我们收网的时候了。”朱慈烺转身,目光如炬。
李岩面露迟疑:“只是……多铎在土河吃了大亏,现在龟缩在微山湖以北,连兖州都放弃了。他还敢南下吗?”
“多尔衮会让他南下的。”朱慈烺嘴角微扬,“因为多尔衮需要打压豪格。豪格的存在,就是多尔衮最大的威胁。”
“男爵?”魏藻德一愣。
朱慈烺解释道:“宗人府已经拟定了爵位改革方案。从此以后分为亲王、郡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七个等级,每级又分藩爵、克难爵、流爵。藩爵可裂土,克难爵世袭,流爵则逐代降等。另外规定只能一子继承,其余子嗣皆为布衣。”
殿内众臣听完,不由得面面相觑。这一场改革,恐怕会掀起轩然大波。但眼下山东战事吃紧,也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
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洒落在南京城的宫殿琉璃瓦上,映出一片璀璨。
“千岁爷,高宏图那边还没递上劝进的奏章。”吴襄站在朱慈烺身后,压低声音提醒道。他的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朱慈烺站在窗前,目光投向远方。劝进奏章,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大局。新军连级以上军官、地方亲民官,朝廷中的高级文武官员,都必须在这件事上表态。可高宏图这样的人物,却不是那么容易拿捏的。
“高宏图……”朱慈烺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出土河一战的场景。一万五千人与多铎主力鏖战三日,最终还能带着半数人马安然撤退。这等战绩,就连昔日赫赫有名的关宁军都难以做到。
“高宏图能有如此表现,说明两点。”朱慈烺转过身,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其一,战斗力不容小觑。才初创就有这般战力,若是再加以培养,假以时日必成劲旅。”
他的声音顿了顿,继续道:“其二,高宏图对军队的掌控已然到位。几万人的队伍,若无令行禁止之能,如何能在恶战之后还保持建制?”
这让朱慈烺不由想到了关宁军的覆灭。那支曾经威震天下的军队,单兵素质虽强,却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如高宏图这般的统帅来压制各路山头,自然难成气候。
“无妨。”朱慈烺淡然一笑,眼底闪过一丝深意,“本宫又岂会靠一纸奏章来当皇帝?”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神色各异。有人低头不语,有人面露忧色,更有甚者额头已见冷汗。
朱慈烺看出众人神色不对,随即又道:“作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男儿,自当以孝道为先。父皇有意退隐,为人子者理应分忧。至于臣子劝进,不过锦上添花罢了。待时机成熟,自有父皇下旨内禅。”
殿内气氛稍缓,但众臣仍显得有些拘谨。朱慈烺踱步至案前,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只要能重创鞑子,谁还敢在我面前造次?”
既然高宏图的齐勇和史可法的曲阜孔勇都展露了锋芒,那中央军更要一鸣惊人才是。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吴襄上前一步,面露忧色:“千岁爷,鞑子骑兵如风,我军虽有十五团铁卫军,却以步军为主。在山东平原之地,恐怕难寻良机。”
这话说到了关键处。如今大明虽然军力渐强,但骑兵力量却远不如从前。云陵之地不产战马,仅有的几千骑兵中,也就两个模范骑兵团称得上精锐。
没有足够的骑兵,在平原地带既无法侦察,也难以保护后勤线路。就算能赢得决战,骑兵部队并未展开追缴,也难以扩大战果。这个问题如同一根刺,始终扎在朱慈烺心头。
“不如改走水路北上吧,直取南直隶或燕西?”水营衙门指挥使黄斌卿突然开口,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若是沿卫河北上,多尔衮必然会死战,毕竟北京是他们的老巢。”
“不妥。”吴三辅一脸为难地摇着头,脸上写满了担忧,“我军仅有八门十二磅红夷大炮,连大沽口的堡垒都难以攻破,更遑论北京城了。”
“买炮便是!”黄斌卿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南京造炮局、明珠洛氏炮厂、泰安炮厂、琼澳炮厂,哪一处不能出产红夷大炮?”
吴襄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炮是小事,关键是没有足够的挽马。一门十二磅红夷大炮至少需三十匹马才能拉动。更何况还有炮弹、火药、辎重等物需要运送。”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若是远征南直隶或辽东,铁卫军至少要离开半年到一年。这期间,江南空虚,若是……”
朱慈烺听到这里,眉头紧锁。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微风吹动窗纱的声响。
片刻后,朱慈烺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既如此,那就打豪格!”
众臣闻言,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豪格是多尔衮的亲弟弟,也是玄军中最为骁勇的将领之一。若能重创豪格部,不仅能打击玄军士气,更能为接下来的战事奠定基础。
“千岁爷,豪格最近有些反常。”吴襄站在地图前,指尖轻点许州位置,眉头紧锁,“他竟然放弃了徐阳,转而驻扎许州,似乎在谋划对南阳、襄阳用兵。”
朱慈烺轻笑一声,从案几后起身。窗外阳光斜斜照入,在地图上投下细碎光斑。他走到吴襄身旁,目光在地图上游移。
“豪格不会轻易南下的。”朱慈烺的声音带着几分笃定,“就在多铎深陷山东这片艰险地带的时候,局势已经变得岌岌可危,豪格怎会不知?他这是在避祸。”
“避祸?”吴襄转头看向朱慈烺,眼中闪过疑惑。
“多尔衮若下令让他去救援多铎,他岂不是骑虎难下?”朱慈烺指尖轻敲地图,“所以干脆躲得远远的。”
李岩抚着胡须,缓步走近:“殿下说得对。况且李自成已在襄阳立足,麾下数万老营兵都分到了土地。这些人为了保住田产,必然死战不退。”
“正是如此。”朱慈烺点头,“豪格若真敢打南阳,怕是要损失大半兵马。”
吴襄欲言又止,手指在地图上游移:“可他若不南下……”
“不急。”朱慈烺打断他的话,目光落在扬州位置,“扬州,才是关键。”
“扬州?”吴襄一惊,声音不自觉提高,“殿下想放弃扬州?”
朱慈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窗前。春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在地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扬州城外有黄河之患,高杰又不是细心之人。与其死守,不如主动撤到滨州。”
李岩眼前一亮:“让多铎拿下扬州也未尝不可。我明白了!多铎若占扬州,黄得功便可撤往安州、玉璧。豪格必然要争夺盛城、夏邑、永城。”
“到那时,就该是我们收网的时候了。”朱慈烺转身,目光如炬。
李岩面露迟疑:“只是……多铎在土河吃了大亏,现在龟缩在微山湖以北,连兖州都放弃了。他还敢南下吗?”
“多尔衮会让他南下的。”朱慈烺嘴角微扬,“因为多尔衮需要打压豪格。豪格的存在,就是多尔衮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