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阵前,关羽与太史慈斗了一阵,眼看那恼人的夏侯惇又一次拉开距离。

  纵使是傲气如关羽,面对这一套极度无耻的风筝打法也只感有心无力,徒呼奈何。

  特别是他和夏侯惇的这位护卫斗了数次,已知他武艺不凡,显然亦非庸手。

  而这样的配套组合,在另一边的夏侯渊那里还有一套。

  斗至此刻,关羽已感到有些心累了。

  与过去和纪灵斗的那场不同,明明眼下以这两位护卫的本事,若是二人上阵齐斗自己,即便是他关云长也不敢言必胜,又何况还有夏侯渊、夏侯惇这两兄弟?

  他是关云长,又不是老喜欢一个人单挑一群人的吕奉先。

  既然你们都不要脸了,来四个打一个了,那光明正大的把关某围殴击败不可以吗?

  为什么就非得用纪灵这套来恶心人?

  关羽思虑之间,暂时作为他对手掩护夏侯惇后撤的太史慈,也是再度招架了几招,找了个机会抽身而退。

  尽管关羽再奋神勇,可太史慈一心想走,周围又有队友掩护配合,想将之留下并不容易。

  而眼见太史慈又一次摆脱了自己,望着不远处正在嘲讽自己,引诱自己追击的夏侯渊,以及保持着射击间距倾泻远程暗器的夏侯惇。

  关羽真想仰天一声长叹!!!

  心累,这场仗打的,明明身体还没有累,但心神却好像大战了好几个三百回合般疲累。

  他已经试过很多次了,接下来去追夏侯渊,就又要面对一个边跑边抛暗器,另一个远程射击的局面。

  而夏侯渊身边的那个护卫,比夏侯惇身边这个保护力度还要严密。

  当然,追夏侯惇也是同样,只不过两边角色互换而已。

  这什么意思?

  感受着身体上或麻痹,或火辣的细小伤口,关羽已经从一开始的愤怒冷静下来,只感到一股彻骨的绝望与无奈。

  他就好像一条狗,一直在被人溜着,哪怕曹公给自己配备了最好的武器装备,可又有什么用呢?

  对面根本不跟他正面作战,苦练数十年的武艺除了用来抵挡暗器外,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毫无发挥余地。

  哪怕尽全力的拼死追击,对夏侯惇、夏侯渊来说,也不过是猎物临死前的无能狂怒,而袁营之人就像蜘蛛结网般,通过无数次暗器累积的细小伤口,一点点消磨他的体力,直至他被蛛丝缠绕裹紧,倒在精疲力竭的追击上。

  若不是曹操在临行前将绝影赠给了他,夏侯惇、夏侯渊二人只要仗着马快,始终远程消耗,自己连他二人的护卫都碰不到。

  关羽持刀立马,按步不前,视夏侯渊、夏侯惇的嘲讽叫嚣于无物。

  分明是看向二人,可他目中已无二人,反而脑海中隐隐浮现一位故人,正持三尖两刃刀,浅笑吟吟自远方回望。

  纪灵!

  这就是多年不见,由你所完善的战斗体系吗?

  亦如昔年宋襄公“泓水之战”时,坚持“不鼓不成列”的作战礼仪,在敌军未列阵时坚持不肯进攻以致战败。

  此一战导致春秋“礼义之兵”的传统走向衰落,而开创之后“兵不厌诈”的诸国乱战时代。

  纪灵,你也要以你这套打法,开未有之先河,使“临阵斗将”之古风走向衰落,而使“无耻”之风盛行于世?

  从今往后,每临阵前,诸将能远攻绝不近战,能围殴绝不单挑?

  “南阳纪灵,果真无双,你与关某、吕布,乃至当世任何一员武将都不同。

  某种意义上,你确实是一位超越当世,开创时代的无双上将。”

  关羽低声轻叹一声,眼见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察觉他没有追击欲望后,直接就拿远程暗器朝自己射来。

  关羽遂不再留恋,拍马转身而走。

  但令关羽更觉无耻的是,明明他都不追了,夏侯渊、夏侯惇二人还反向追上来射!

  关羽真真咬牙切齿,不是,你们够了啊!

  我都放你们一马,不追了,你们还不放过我了?

  有本事别带护卫,也别跑,跟关某划定一个圈,禁止携带除一件武器以外的任何道具,再擂台单挑啊!

  关羽这边险些气死,夏侯惇二人却根本没打算放过他,若非绝影马快,换个人来还真被他们粘上了。

  所幸眼见关羽败阵,后方军阵中的曹操,急忙派魏延、徐晃出阵相救。

  二人拍马来迎,与太史慈、陈到斗作一处,夏侯惇、夏侯渊亦恐关羽拨马而回,趁此时机来杀他二人,遂也不再追击,亦同太史慈二人撤回汉军阵中。

  魏延、徐晃见救回关羽,也不恋战。

  随着两方人马暂且罢战,霎时间只听汉军阵中欢呼如雷!

  “上阵亲兄弟,云长莫能敌!

  荡气追残敌,英名冠三军!”

  此言一出,好容易回到曹营之中,被曹操安排了医者,紧急处理伤口的关羽,脸色红的发紫,气的吐出一口黑血来。

  医者见状大喜,忙告曹操曰:“丞相,万幸!

  关将军救治的及时,方才又逼出这口毒血,身体已然好了大半,剩余些许余毒,只需将养几天,便可痊愈。”

  关羽:“.”

  真有毒啊!

  要不是我方才感觉伤口又麻又辣,隐隐感觉不妙,不敢再打下去,及时撤回来。

  拖上一会待到毒发之时,关某险些真被这几个无耻鼠辈斩了首级?

  无耻啊!

  纪灵,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关羽熟读《春秋》,自知过去春秋之时,诸国征战尚还有宋襄公那等上古之风。

  可自从宋襄公被坑,一代霸主就此落幕,诸国乱战起,各种兵法诡诈,阴谋诡计之术前赴后继,此起彼伏。

  这世间的道德底线,就是这么一次又一次被拉低的。

  当出现第一个比所有人都无耻的人,那么接下来的所有人,只有比他还要无耻,才能战胜。

  而这也正是关羽甘愿追随大哥刘备的原因,在这样一个道德沦丧,人性扭曲的乱世,刘备就仿佛那照亮黑夜的一缕烛火。

  哪怕明知即使燃尽自身,想要助长火势照亮这整片黑暗,是多么遥不可及。

  但飞蛾们总是身不由己的,心向往之!

  “该死!无耻之尤,明明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才赢了一场,现在猖狂些什么?”

  “就是,只会暗中放冷箭的无耻战术罢了,他们根本就不敢跟关将军正面一战。”

  “喊喊喊,喊的好像他们赢了似的,不讲武德,一群胜之不武的鼠辈,他们有什么脸面在那里欢呼?”

  眼见关羽败逃回阵中,而对面的汉军好似得胜了般呼声震天。

  曹军自然不服,在诸位将官的引领下,各种嘲讽讥笑之言,尽其所能的朝汉军招呼。

  这是骂战,也是军心士气之战。

  一般而言这种被敌方仗着人多围殴败阵的斗将,曹军不仅不会掉士气,反而还会涨士气。

  你们要派出几员大将,才能打赢,不正显得关将军能耐吗?

  可偏偏方才一战,关羽一点能耐都没有显现出来,夏侯惇二人根本没给他施展的机会,都不曾跟他过招。

  太史慈、陈到也是招架拖延片刻,就及时抽身。

  反而是关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袁军将领像遛狗一样的戏耍,全程都在无能狂怒的追逐之中,毫无美感可言。

  也就是袁军这等打法,实在胜之不武,不讲武德,所以曹军这边的士气也没怎么掉就是了。

  但对面的袁军是什么鬼?

  见鬼的赢了一场不讲武德,卑鄙无耻的围殴之战,你们在对面狂飙士气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你们欢呼雀跃一副很骄傲的样子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袁军这等不要脸面,单方面宣布关羽不是夏侯兄弟对手的行径,曹军自然是狠狠骂了回去。

  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袁军竟不以为耻,反以为傲!

  什么?将围殴说成单挑,把敌军撤退当成大胜,当奸计得逞视为己方智谋过人等等这些常规操作,难道不是我们汉军的传统吗?

  若无这些大功以作功绩,咱们怎么升级进爵,同享汉王所赐之富贵呢?

  甭管怎么赢的,也不论是计谋赢的还是围殴赢的,咱家汉王只认赢没赢的结果。

  打赢了就有功绩,战败了就扣功绩,都什么年代了,谁还跟你们这些旧汉蛮夷,讲什么武德道义?

  武德?这玩意值几个大功?

  这一刻的汉军在听闻曹军呼喊的讥讽辱骂后,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哄然大笑。

  他们就像千年之前,那渡河之后的楚军,看着还在“不鼓不成列”的宋军般,眼底满是对落后时代的嗤笑。

  落后的旧汉蛮夷们,时代变了,何不与我等一同拥抱黄天,迎接太平!

  汉军的声声嗤笑,那一双双嘲弄的眼神,让才刚在医者的救治下上药的关羽,无奈闭上了眼。

  他几乎可以想象到,在袁术这等诡诈的阴谋家与纪灵这般无耻的大将主导下,以袁军为首,即将开创到来的崭新世界。

  那将是一个比兵不厌诈更为险恶,远比先秦诸国乱战更加黑暗的时代。

  “纪灵!

  关某必将亲手将你扼杀于萌芽,我在轘辕关等着你。”

  未几,关羽处理完伤势,来向曹操请罪。

  “丞相,关某无能,有负厚望.”

  曹操没等他说完,就抢先扶起了他,“云长不必自责。

  袁军无耻至极,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事。

  早知如此,我早该派魏延、徐晃一并上阵助你。”

  关羽闻之,淡淡摇了摇头。

  “今日与我交战那两位护卫,想必就是情报中袁术留在此地的义子陈到与爱将太史慈。

  除他二人之外,袁军仍有那据说曾战败过典韦的袁术义子徐盛,镇东将军乐进,镇西将军李典,以及凌操、夏侯霸等。

  这些人武力或许不及魏延、徐晃,但只以对付我的方法,同样以数人游斗,远程暗器伤人。

  只怕就算丞相派两位将军与我一同上阵,也难以建功。”

  关羽叹了口气,眼中不乏感慨。

  “当年关某与那纪灵一战之时,纪灵未必有多强。

  便是他一招胜吕布,亦非真实战力在吕布之上。

  其所以能称无双,为当世第一者,善假于物也,每每能以弱击强,战而胜之。

  今**将此以弱胜强之法,普及袁军之中,只怕莫说是这些有名有姓的大将。

  便是袁军之中的一位小兵,也可能在斗将关键之时,射出要人性命的暗器冷箭,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丞相不得不防。”

  曹操悚然而惊,遂不敢再提斗将之事。

  要知道本来将领在战场上死于冷箭的概率就远比被斩将的高很多,结果对面的袁军还是这样一支冷箭特化兵团。

  闻听关羽之言,默然片刻,曹操也熄了先挫袁军锐气,以减少伤亡的心思。

  他左手按剑,目光扫过阵前,沉声下令,“擂鼓出战!”

  霎时间,百面战鼓同时轰鸣,十万曹军缓缓推进,朝六万袁军的阵势压来。

  当接近足够距离时,双方弓手齐齐弯弓搭箭,铺天盖地的箭雨交错而过,如同一片倒悬的锋芒雨幕。

  双方盾兵当即举盾,顶着箭雨相撞,军阵中呼声震天,“曹”字与“汉”字的大纛皆在万军之上飘摇,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撼地不休。

  无论是关羽、魏延、徐晃,亦或是夏侯惇、夏侯渊、陈到、太史慈等人,皆在这十数万人相撞的洪流之中,如掀起的浪花般飘摇,各自指挥着麾下兵马,于生死间争渡。

  然而交战不久,曹军之中不知为何,总有下级校尉、偏将等处,出现指挥失灵的状况。

  原来汉军险恶,正如关羽之言。

  当这些曹军将校官员指挥兵马之时,偶尔随机路过一员想进步的汉国小兵,都可能趁人不注意,掏出他花功绩点兑换的袖箭发起偷袭。

  没办法,功绩点难赚,袖箭搏一搏,小兵变侯爵。

  此类功勋殿出品的兑换暗器,皆有专属标记,大军混战之中,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万一运气好射中了,就是一员高级敌将首级,足以换取大量功绩一朝富贵。

  这类汉王在功勋殿崭新出的署名认证暗器,于汉军之中已如抽奖般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