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同桌袁国庆自是如影随形,仍旧坐在他身边。

  三年光阴,班里的面孔他几乎都能叫上名来。

  当然,也有不少人成为了过往。

  焦如萱走了。

  袁博达在3班。

  赵景龙和雷霏这两位没动窝,惹人厌的裴宇航也没挪地儿。

  新加入的同学们,要么来自普通初中的普通家庭,要么是小干部家庭的后代。

  真正的干部子弟则寥寥无几。

  那些大干部家庭的孩子,能进早就进了。

  袁国庆看着柯秋露,带着几分戏谑的口吻说。

  “哎,初中那会儿,我可眼见着你们放学总是一块儿走,你俩啥情况啊?”

  初中时的青涩情愫,在进入高中后,多数人也就懂了。

  虽然在这个年代,校园恋爱仍让人望而却步,但并不妨碍大家了解与认识。

  王小北翻了个白眼。

  袁国庆一见这反应,嘿嘿笑了两声。

  “听说以后周末要调整,你知道不?”

  王小北颔首:“听说了,但具体通知啥时候发,还没谱呢。”

  这事他自然知道。

  之前国家提倡各行各业大跳跃,教育界也不例外。

  缩短了学习时间,让周六成了休息日。

  这会又要改回去了。

  尤其是高中,学业繁重,科目繁多,于是也恢复了以往的学制安排。

  周六得上课不说,周日还得上半天。

  真是够呛。

  “通知已经下来了,我上次来看分班结果时,听见有老师提过,说开学前就会贴出来。”

  旁边的男生忽然插嘴道。

  王小北转头看去,说话的是刘星驰。

  长跑比赛都没能赢过他的那个。

  袁国庆闻言,不禁一阵哀叹:“哎,好日子总是短暂。这下子不仅要补回去,还额外增加了半天。”

  说完,他顺手给了王小北块桃酥。

  这家伙家境好,粮票又多,寻常百姓难得的糕点,在他们家却是寻常之物。

  不得不说,这一系列政策,对袁国庆这样的家庭实在是颇为友好。

  而对其他人来说,即便到了今天,日子也未见得比早几年好过多少。

  老同学裴宇航则一脸幽怨地望着王小北二人。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柯秋露。

  得益于王小北井水的滋养,加之她天生丽质,又勤练舞蹈。

  如今的她,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样有模样。

  说是全年级数一数二的美女,也不为过。

  此刻,他内心充满了悔意,悔不该当初听了父亲的话。

  柯秋露多好呀。

  除了家里成分不好,其他方面简直无可指摘。

  他父亲的那些战友,不也都娶了这样年轻貌美的姑娘吗?

  他为啥就不能呢?

  “贾老师……”

  正沉浸在思绪中,教室里忽地响起一阵惊喜呼唤。

  王小北转头,便见到了他们前任班主任贾智渊。

  早有风声说他今年要升,带高一年级。

  此刻亲眼见到,大家心中那份猜测终得证实。

  “贾老师……”

  随着他迈向讲台,台下欢呼声迭起。

  贾智渊扶了扶眼镜框,轻轻一压。

  “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从今天起,我继续担任你们班主任。”

  “噢……”

  学生们热烈响应,一片欢腾。

  贾智渊推了推眼镜,“行,咱们班里既有老面孔,也有新同学,我还是先来自我介绍吧……”

  王小北暗自撇嘴,这介绍真够熟悉的。

  一番介绍完毕,贾老师便站在那儿,静待新报到的学生们到来。

  上午时光匆匆流逝,熟识的同学谈笑风生,互不相识的也渐渐打成一片。

  然而,贾老师也宣布了一个消息。

  高中生周六需到校上课,好在周日幸免于难。

  只是高二跟高三的学生,周日上午仍然要来学校。

  中午放学铃响,王小北回到大院。

  此时,大院里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院中央摆了两张桌子,围坐着许多边吃边聊的邻里。

  孩子们则簇拥在一旁忙着夹菜。

  张美英正兴高采烈地与大伙交谈,其中最为高兴的便是赵兴德的妻子赵婶。

  因为她家的赵高歌考上了大学。

  算是大院里首位大学生。

  考上了矿业专科学校,尽管分数差点,但得益于几位名额被调整的资本家孩子,赵高歌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可谓险之又险。

  今天是庆祝升学的升学宴。

  如今的大学生不用经历长时间的军训。

  开学后半个月的军训即可。

  因为他们都是预备军官,大学生活中穿插着军事训练课程。

  毕业前,必须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否则无法顺利毕业。

  “妈,啥事儿让你这么高兴呀?”

  王小北停放好自行车,问道。

  张美英笑道:“接到新通知了,咱们的定量涨到了二十二斤,油也增到三两。”

  王小北微微颔首,去年下半年情况稍有好转。

  粮票从十八斤增加至二十斤,油却未变动。

  如今又提至二十二斤,虽不及之前,却也有了明显提升。

  秋收在即,等到统计完毕,约摸11月,粮食供应便能接近五七年的水平。

  他望向赵婶,道:“赵婶,恭喜恭喜啊。”

  赵婶笑得合不拢嘴,“谢谢啊,快来吃东西,一会儿菜可就凉了。”

  “嗨,家里有现成的呢。”

  张美英客套了两句。

  “菜不多,随意吃点。”

  赵婶笑眯眯地拉着家常。

  王小北笑答:“婶子,你别忙活了,我回去吃。”

  说完,转身回到自家屋子。

  赵家的情况与他们不同,摆上桌的菜品不多,荤菜更是寥寥无几。

  眼下肉类供应稍有恢复,每人二两,但总好过之前。

  赵婶闻言,也不再勉强。

  回到家,一进门,大伙儿正围坐着吃饭。

  大嫂挺着孕肚,怀里抱着小星。

  “小北三叔。”

  小星瞅见他,忽闪着眼睛,奶声奶气地唤道。

  王小北故作生气,走过去轻轻拧了拧小家伙的脸颊。

  “得叫我三叔,怎么还加个小北呢?”

  小家伙已经满两岁,早在十个月大时就能牙牙学语了。

  虽然发音还不太清晰,但家里人的称呼他基本都能认准。

  听多了家里人叫小北,他也跟风喊起来。

  纠正多次后,总算肯在后面加个三叔了。

  家人见这情形,都乐得笑出声来。

  饭桌上菜明显比往日清淡,大家心知肚明。

  因为邻居家赵兴德摆宴,自家自然要收敛些。

  但小星的蒸蛋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