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多久,门开了。

  一位身着朴素青衫、发髻齐整的中年妇女出现在门口。

  这模样,让王小北想到老电视剧里上海滩时代的女性。

  复古韵味十足,只差一身旗袍来点睛了。

  妇人一开门,不待赵秋彤开口,便急匆匆地问起来。

  “你哥咋样了?听说因为打拳受了伤,被送去医院了,是吗?”

  赵秋彤眉心紧皱。

  “是阿朝说的吧?哥是在医院,已经没什么大问题。”

  接着,她简略地说明了情况。

  得知儿子没什么事,赵母这才安了心。

  接着说:“你爸这儿实在离不了人,你哥那头,你就多跑跑陪着吧。阿朝跟你梅姨来了。”

  说着,她望着后面的王小北:“他是……”

  赵秋彤连忙介绍:“这是我朋友王凌,就是他送我哥去的医院……”

  接着,又简单补充了几句。

  赵母一听,连忙表达谢意。

  “今天真是多亏了王先生。”

  王小北摆摆手:“别客气。”

  赵母赶紧招呼起来:“哎呀,怎么能让你站在外面,快请进请进。”

  一边引路,一边歉意道。

  “家里地方小,乱了点。”

  王小北见识过魏寒珊家的环境,对这里的情况心中有数。

  果然,布局相似。

  狭窄得几乎让人转不开身。

  不过,尽管空间逼仄,屋内却收拾得井井有条。

  比魏寒珊姑妈家干净整洁。

  屋里坐着一男一女。

  男的是之前武馆里遇到的阿朝。

  床上,躺着一个40多岁的男人。

  嘴角微斜,头部只能稍稍轻微活动。

  赵秋彤走进屋内,朝二人喊道:“梅姨,师兄。”

  脸色格外平和。

  他哥参与黑拳的事,本想瞒着,不料竟然被这俩人捅出来了。

  “秋彤啊。”

  坐在那儿的梅姨并没有起身,话语中带着几分责备。

  “你们俩,这种大事怎么也不告诉家里一声?你爸还病床上躺着,万一秋峰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家可咋整?”

  说完,梅姨转向赵母:“嫂子,咱们还是照先前说的办吧。兴怀大哥的医疗费我们先垫上,毕竟将来都是一家人。”

  赵秋彤愣住,转头望向母亲疑惑道:“妈,什么情况?”

  赵母解释起来:“梅姨要帮你爸出医药费,先做手术,之后,你跟阿朝结婚,冲冲喜。”

  “妈……”

  赵秋彤心里一阵抵触。

  赵兴怀没生病前,提过几回婚事,她都没点头。

  对于这个没见过几次面的师兄,她从心底里感到厌恶。

  他的眼神总让她觉得极不自在,不然早答应了。

  那眼神,跟王凌的如出一辙。

  没错,如出一辙。

  她扫了一眼旁边的王小北。

  这些人都不怀好意。

  王小北察觉到她的目光,撇了撇嘴,这眼神几个意思呀?

  然而,赵母却是神色严肃:“好了,婚姻大事,父母做主,这事儿我跟你爸都认可了。”

  闻言,赵秋彤心里的火直往上冒。

  可眼下的情况又不允许她发作。

  她爸正生着病。

  对方老爸还是他爸的师兄弟。

  王小北又在场。

  她忍下所有的不满,保持沉默。

  这时,梅姨关切地道:“秋彤,你哥咋样了?”

  赵秋彤淡淡地道,“他没多大事了,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她没敢说出实情。

  梅姨一听,脸上舒展开来:“太好了,太好了。还好你师叔及时给你哥用了祖传的跌打药。”

  王小北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祖传跌打药?

  赵秋彤家里咋没有?

  虽然满腹疑惑,但没开口问。

  这家人不知廉耻,要不是这师叔,她哥也不至于遭这罪。

  一提药,赵秋彤连忙掏出个小瓶,望着赵母。

  “妈,王凌给了我一瓶专治中风的药,让我爸试试吧?”

  “厄……”

  赵母面露犹豫,“你爸才吃过药呢。”

  她转头对王小北歉意地解释:“你别往心里去啊,我清楚你是好意,可药不能随便乱吃。”

  王小北当然不介意,换谁都会这么想。

  药当然不可以乱吃。

  他开口道:“阿姨,我明白,我师叔过去是宫中御医,后来定居港岛了,我从他那里讨了点药,想着试试看。”

  他又补了一句:“开颅手术不是小事,能不挨那一刀尽量不挨吧。”

  这时代人们对开颅手术了解不多,医疗条件也落后。

  所以,他这话听起来还挺在理的。

  不出所料,赵母脸上带着迟疑。

  一开始听说要开颅,全家人都极其抗拒,是在外人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同意的。

  可不可以平安下手术台都是未知数。

  梅姨看见这情况,眉头紧锁:“嫂子,这药可不能随便吃呀。如今港岛上那些所谓的江湖神医,一个个挂羊头卖狗肉,专坑咱们的钱。”

  “万一吃了没事还好,权当破财消灾。可万一出了岔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谁能担得起这责任呢?”

  说着,她瞄了王小北一眼:“港岛上那些御医后代,个个有名有姓,哪个不是大人物?哪是随便啥人都能见到的?”

  她的口音里夹杂着内地的味道,却又带着那么一丁点儿港味,听起来挺别扭的。

  这分明是觉得王小北不够格。

  主要还是因为王小北穿的衣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

  赵母听了这话,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望着床上的丈夫,又瞅瞅自家女儿。

  赵秋彤干脆利落地道:“妈,王凌说了,药吃了没用就不收钱,试一下吧?”

  赵母一听,踌躇半天,还是勉强颔了颔首:“好吧,那就试下。”

  眼看着丈夫的状况日益恶化,家里经济条件有限。

  做手术的成功率又低。

  所以只要可以尝试,她们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

  这也是兄妹俩同意开颅的原因。

  港岛内外的中医西医,他们几乎都去看了。

  结论大同小异。

  未来如何,全凭天意。

  就算手术成功,最多也就是保住命,想要彻底康复,希望极其渺茫

  内地长大的赵秋彤,对中医的信赖根深蒂固,换药试偏方,也成了常态。

  因此,她心里并没有太大排斥。

  赵秋彤听后连忙上前,拧开药瓶盖给父亲喂药。

  “爸,喝药,喝完身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