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

  “你好,你们是来做啥的呀?”

  接待员操着一口地道的豫州话,手里攥着钢笔,面前堆着一堆登记簿。

  “我们来找1214钻井队的队员,能告诉我们咋过去吗?特意来问问情况。”

  “噢,原来是家属啊,有介绍信不?”

  “对对,是家属,带介绍信了。”

  王小北连忙回应,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介绍信递给对方。

  他朝旁边的李香巧使了个眼色:“拿介绍信。”

  李香巧恍然大悟,“好好。”

  赶紧翻找介绍信,急匆匆地递给了接待员。

  接待员接过去仔细看了看,嘴角一扬,“今天1214队没车来,但是1215队去加油了,很快就回来,你等会儿,跟他们一块儿过去就行。”

  说着,他又把两份介绍信还给他们。

  “太好了,谢谢啦,我们是在这儿等着吧?”王小北感激地问道。

  “对头,就这儿等会儿。要是肚子饿了,对面有卖东西,但是得用全国粮票。”接待员指了指街对面,提醒道。

  王小北望了一眼,并不觉得饿,也就没动身。

  而李香巧一看就知道她是舍不得花钱吃东西的。

  他转头对李香巧说:“再等等,车一会儿就来。”

  李香巧点头应着,背着大包,紧紧牵着女儿守在一旁。

  王小北也站定,耐心等待。

  这时,广场上的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聚拢过来问。

  一时间,人声鼎沸,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几位接待人员逐一回答。

  大多数人是来探亲的家属,也有几个中年汉子是新报到的工人。

  现场一时显得有些纷乱。

  王小北心头的好奇如野草般疯长。

  这女人要是城里人,倒还算了,可万一是个乡下人,她口粮可怎么解决?

  这儿的活本就重,若把男人的那份口粮分了出去,他们拿什么力气继续做事?

  本来已经不够吃,这家属的安置是不是操之过急了点?

  正思索间,王小北留意到还有两人也是去1214钻井队的。

  约摸等了20分钟光景,一声吆喝划破空气。

  “1215钻井队的,要上车的赶紧了,快开啦。”

  王小北一行五人听到这话即动,连忙凑上前。

  不只他们,另有5人也紧随其后,有的是去1215的,有的则是顺道搭乘。

  王小北安静的跟在众人身后,轮到问话时便简洁作答。

  反正听指挥便是。

  十来号人被带到一一边等着,对方又是一轮吆喝。

  最终,共15人上车。

  车厢内堆满了麻袋,估计装的是粮食或其他物资。

  空间狭小,大伙儿只好站着。

  有人索性倚着麻袋,找个舒适的姿势。

  车子不久便启动了,摇摇晃晃地驶向远方。

  不出几分钟,小路两旁皆是田地,有孩童与妇人的身影。

  又走了一刻钟,映入眼帘的尽是葱郁的草地、沼泽,还有零星分布的树木和偶尔显露的小土丘。

  没有公园,没有宽敞大道,只见一片片简陋的平房和地坑院散落其间。

  钻机的轰鸣在芦苇荡和草塘中此起彼伏。

  此时此刻,或许只有王小北还能欣赏。

  其他人均是饥饿与疲倦交加,甚至有人乘着微风,不自觉地沉入梦乡。

  路程颇长,车辆蜿蜒在曲折的小路上。

  时而在一片片油井群中短暂停留,放下一两个乘客后,再次启程。

  2个多小时的车程后,车辆缓缓停在了一片油田边的聚居地旁。

  司机跳下车,扯开嗓子喊道:“到1214钻井队啦,下车吧。”

  闻言,五个乘客纷纷背起行礼,走出了车门。

  车子重新启动,渐行渐远。

  王小北目光落在眼前木大门上,门头上悬挂着木头牌匾,让人不禁联想起北平的古牌楼和农场入口。

  1214钻井队。

  几人交换了个眼神,提着行李,大步迈进了门。

  走进院子,迎面而来的是一派繁忙景象,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几乎所有人都在盖房子。

  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男人们站在泥坯墙上,手握铁锤,一下下地敲击着,而孩子们则赤着脚,在泥地上嬉戏。

  锤声此起彼伏。

  力气大的,挥舞着沉重的木锤。

  力小的,则用绳索绑住木桩,众人齐心协力,一拉一放,平整土地,锤实泥墙。

  王小北观察了一下,这正是传统工艺干打垒。

  两块木板夹住新鲜挖出的泥土,夯击至紧实,待墙体稳固后再移动木板,重复同样的步骤。

  不远处,一个个简陋的地窨子星罗棋布,那是在地下挖掘的坑洞,上方用木料搭建成屋顶,仅略高于地面。

  这些场景,他曾在前世的网络图片中见过,没想到这辈子竟亲眼目睹。

  思考间,一名头戴草帽,脖颈间随意搭着一条毛巾的妇女走近,向他们问。

  “几位同志是来找人的家属,还是新报到的员工呢?”

  两位中年男人立刻回答:“我们是新报到的员工。”

  王小北见状,连忙道:“我们三人是家属,来找亲人的。”

  妇人一听,便指着不远处一排新建的土屋。

  “家属请去那边,那个是队委会。”

  话音刚落,她便转身离去。

  几人赶忙走向队委会。

  一到这儿,眼前是并排的5间土坯房,可连个人影都没有。

  正琢磨着呢,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喊。

  “石队长,有人往这儿来了,赶紧回来一下。”

  这话是那边干活的一个家伙嚷的。

  “哎,来了来了。”

  众人正好奇地四处张望,就见那干活的人堆里走出一个约莫40岁上下男人。

  他穿着和来接他们的人一样的行头。

  军帽、军裤、老式解放鞋,外加一件灰黑相间的背心,脖子上随意搭了条灰毛巾。

  他走到跟前,抹了把汗,对着大伙儿咧嘴一笑。

  “你们好啊,我姓石,是1214号钻井队的副队长。你们几位,是来探亲的,还是新同志报道?”

  大伙儿一听,赶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哦,这样啊,进屋吧,我给你们办个登记手续。”

  说着,他满脸笑容地带着大家往屋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