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等周翰墨讲完话,重新坐了下来,吃起了窝头。

  当然实际上,他悄悄收入了空间。

  周翰墨走过来,王小北神色凝重:“来,跟你说点事儿。”

  “啥事?”周翰墨一头雾水,凑近了耳朵。

  “有个地方说岔了,是从实践到认识,不是认知……”

  周翰墨闻言,脸刷地白了。

  背错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表情略显僵硬:“你……可别蒙我。”

  王小北轻松吐出两个字:“一百七。”

  周翰墨闻言,瞄了一眼正埋头吃饭的同桌。

  心里快速盘算,悄悄摸出了笔记本。

  翻到第一百七十页,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糟了。

  这要让别人察觉……

  王小北瞅见他那模样,乐了:“成,记住了就行,刚才你咋念的?”

  周翰墨脱口而出:“从实干到……到认识。”

  话一出口,他猛然醒悟,忙不迭改了口。

  王小北没接话,转而说:“对了,我可能今天或明天就动身了。”

  周翰墨心眼儿还不坏。

  换了裴宇航,他非得逗弄一番不可。

  周翰墨颔首应道:“好,你忙你的,学校这边暂时风平浪静的。”

  眼下,不少同学都外出到外地“交流取经”去了。

  缺了他一个,地球照样转。

  把手头的事安顿好就成。

  王小北颔首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说完,冲围坐饭桌旁的众人打了声招呼,便朝焦如萱的位置走去。

  “小北,你要出门啊?”

  **刚沾板凳,袁国庆就问道。

  边说边皱着眉头,对付手里的饭菜。

  王小北颔了颔首,虽说八星连汇聚了各班人马,可毕竟是个大家庭。

  小圈子自然还是以班级为单位更亲密。

  此刻同桌的都是他们班的几人。

  “嗯,出去溜达一圈,取取经,顺带开开眼界。”

  说完,他笑眯眯地补了句:“行了,你们谁乐意去自个儿安排,但学校的活儿别落下,别回头咱们一回来,八星连没了。”

  这话一出,众人都跟着颔首。

  焦如萱开口:“我打算给咱们连整张时间表,分拨儿出去。”

  外头那么热闹,他们也想见识见识。

  王小北颔首:“成,你们自己拿主意吧。我这就要动身了,之后就不参与了。国庆,你也上点心啊。”

  袁国庆低声应了一下,算是应承了。

  接着,王小北便开始细细交待起自己离开后需要处理的各项事宜,甚至连自己离开后可能突发的公关危机都一一提及。

  但世事难料,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呢?

  好在家里暂时看来还算平稳。

  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动身离开学校。

  沿途漫步,那些耳熟能详的老餐馆如今已经换上新名称。

  百姓饭堂,红日餐馆……这些名字既接足地气,又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急于赶路,他先拐去了王小东那里。

  此刻的邹正阳跟王小东,因昨天难题的解决,重现往日的意气飞扬。

  听闻他要出去,邹正阳并没有显出意外。

  向王小东简单交待几句后,王小北又借用了邹正阳桌上的电话,联系了大伯。

  确认那边一切都好,这才放心地离开纺织厂。

  离别前的告别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季珊、家中长辈,还是曹子昂,他都一一通知到位。

  等所有事情安排停当,他一身轻松地前往火车站,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车票吗?

  那不是必需品。

  手中的本子就是他的通行令牌。

  此行他并没有选择飞机,毕竟如今乘飞机不再像从前那样简单出示证件即可。

  需提前报备审查,层层盘查。

  他可不想成为被查究的对象。

  更何况,他更想亲眼感受沿途的风景。

  王小北踏上南行的车,车厢里混杂着从京城来的人跟那些在京城交流学习后转赴他省的外地学生。

  他没兴趣挤进学生堆里,索性进入空间。

  ……

  第二天,小西带着王梅、冬秀、小菊等几个好友,还有他的铁哥们儿,也搭上了火车,但他们没按王小北的路线去津沽,而是向西北方,朝红色圣地驶去。

  王小北于第二天上午到了他的首站金陵。

  走出火车站。

  “咱们去孔庙看看……”

  几个热血沸腾的学生在广场上喊着,打算朝孔庙进发。

  王小北打量了他们一番,发现衣着打扮跟自己相仿。

  口音中带着明显的北平味,估摸着是初中或高中生。

  毕竟,眼下最活跃的群体非大学生莫属。

  望着这群学生远去的背影,王小北先去接待处做了登记。

  如今虽说是食宿全免,但可不是随心所欲想住哪儿就住哪儿。

  火车站、交通枢纽、学校等地均设有接待点。

  登记完毕后,可以选择自由行动或是加入本地学校的活动。

  接待点多设于学校内或预先安排的地点,有的在街巷里,有的则安置于工厂中。

  有固定的地方吃饭。

  要是想吃肉,接待点没供应,那就得自己另想法子解决。

  大体上跟四九城一样。

  但是四九城有它的特别,由于人口众多,那些工厂,旅馆,街道办和商铺,统统派了人过去。

  “为……服务。”

  王小北一到地儿,先喊这么一嗓子。

  那边几个人见着他这派头,也纷纷起身,红书一举,回了个礼。

  “为……服务。”

  领头的一小伙子笑了:“嗨,同志,打哪儿来呀?听你口音,北边的吧?我是杜德义,这儿的接待员。”

  一口地道的南方腔。

  王小北一听就明白了,笑着掏出自己证件:“你好,王小北,北平人,来学习交流的。”

  “哎哟,北平的同志,欢迎欢迎,最近北平的同志真不少呢。”

  对方客套了几句,接过了证件细细查看。

  一眼扫到下面的头衔,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北平八中,八星连连长……王连长?”

  王小北淡定地颔了颔首。

  那人一听,忙不迭地伸出双手:“原来是王连长大驾光临,太好了。您想先去哪儿看看,我这就给您安排。”

  八中,那可是全国中学生心中圣地。

  四九城里几所名校的事迹,报纸上都登过不止一次。

  说白了,这些学校就是中学里的排头兵。

  更何况眼前这位还是个管事的,交流学习,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