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鸳这可都听懂了。她认真地点了点头,乖乖答道:“鸳娘知道!”

  冯太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揉了揉她的头发,让她去找拓跋宏玩。

  而拓跋宏这会儿还在学馆中和诸王、宗室子弟一同读书。

  这些宗室子弟都是亲王郡王的子嗣,阿爷要么是皇室嫡枝、要么关系稍远但位高权重。

  冯太后让他也到这里来和众人一起读书,其实是给了他一个能名正言顺地接触拓跋氏宗室的机会。

  所以拓跋宏在这里读书从不懈怠,也从不告假。平时与人为善,特地和拓跋澄、拓跋鸾等人交好,这也是为了他们的父辈。

  拓跋澄和他同岁,是任城康王拓跋云的长子,论起来是他的堂叔。自幼聪颖好学,谈吐有物,甚至连冯太后也赞赏有加,亲自教导过他。

  还有他的弟弟拓跋禧、拓跋干、拓跋羽、拓跋雍、拓跋勰、拓跋祥等,他都关怀有加,在学馆中常常教导他们的课业,答疑解惑。

  弟弟们对他也都敬重孺慕,尊他为长兄。

  这些将来都可以是他的势力和人脉,他用心维护和经营,只等着有朝一日能用上。

  冯鸳今天独自办成了一件大事,心中雀跃,迫不及待要和他分享。等不及拓跋宏回来,就跑到了学馆接他。

  她不爱读书,听到读书的声音就头疼,对这样的地方向来敬而远之。所以即便学馆已经建好几年了,她来这里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这学馆很大,正门口有冯太后亲自提的字“皇宗学”,笔力刚健,又不失雍容。

  走进去之后,环境清幽,道路两边种着松柏,即便在寒风凛冽的正月,也绿得葱茏。入门就是演武场。除了汉人的长剑弓弩,还有鲜卑人擅长的角弓、马槊等兵器。

  穿过了演武场,就是学馆的核心地带,匾额上写着“明伦堂”。殿宇高大,斗拱粗犷,屋顶铺着厚重的灰瓦,古朴简单。

  这会儿里头还在上课,冯鸳也不好贸然进去,只好在明伦堂和静思斋之间的回廊上坐着。

  她有点后悔没带她的话本来了,不然就能在这里翻一翻,也好打发时间。

  冯鸳坐在栏杆上,一边侧身张望,一边晃动着小腿,环髻的红色丝带随风飘扬,像是早开的杏花。

  她无聊地打量墙上的图画,除了鲜卑先祖“嘎仙洞”传说、狩猎迁徙的故事,还有好多她不认识的老头,手上拿着书。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松木香,以及从演武场带来的淡淡尘土气息。

  好一会儿,里面终于开门了。几十个身穿绔褶的少年走了出来,他们皮肤白皙,轮廓深邃,身材挺拔,一起出来的时候格外亮眼。

  冯鸳眼睛都不知道看哪个好了,只觉得这个好看,这个也好看。

  兀自欣赏了好一会儿,冯鸳突然觉得身后凉凉的,有一道幽幽的目光正在盯着自己。

  她马上咧起嘴笑着扭过头,扑过去握住了他的手。“阿干!阿干,原来你在这儿啊。我一直在找你呢。”

  拓跋宏轻轻哦了一声,握住她的手,平静地说:“是吗。那看来我长得太一般了,丢进人群里看不出来,才害你找了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