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尽毁?无所谓,国科大会特招我 第2269章

小说:前途尽毁?无所谓,国科大会特招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05 11:57:14 源网站:2k小说网
  负责证据整理的小王,正戴着白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张银行票据封入证物袋,他的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负责绘制资金流向图的女同事,眼前铺满了十几张巨大的图纸,她拿着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在那如同蛛网般复杂的线条中,专注地寻找着每一笔赃款的最终流向,神情比高考时解最后一道数学大题还要严肃。

  甚至连平时最爱说笑的老刘,此刻也只是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地,逐字逐句地校对着数十万字的审讯笔录,生怕因为一个错别字,而引起法律意义上的歧义。

  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叫苦。

  这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是一个整体。抓捕行动的成功,是前锋营的胜利;而现在,他们这些“中军大帐”里的文书工作,则是决定这场战役能否被历史完美记载的最后关键。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让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功亏一篑。

  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专业、严谨和耐心,为这柄已经出鞘的正义之剑,进行最后的淬火与开刃。

  报告,最终定稿在了三十七页。

  当赵承平敲下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时,他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那口气,仿佛抽走了他身体里积攒了数月的所有疲惫、焦虑和压力。

  他没有立刻点击“发送”按钮。

  而是启动了打印机,将这份凝聚了他和整个团队无数心血的报告,一页一页地,郑重地打印了出来。

  温热的纸张,带着墨香,从打印机里缓缓吐出。他拿起这份还带着温度的报告,开始了他最后的、也是最严苛的“阅兵”。

  第一遍,他以“侦查员”的视角审阅。

  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对案情一无所知的人,去阅读这份报告。他重点检查的是,案件的逻辑线是否清晰?证据链是否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任何矛盾或模糊之处?他甚至会刻意去寻找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去推敲其背后的合理性。

  第二遍,他以“检察官”的视角审阅。

  这一次,他关注的焦点,全部放在了法律条文的引用和罪名的定性上。李沉的行为,构成了哪几项罪名?受贿罪的金额是如何计算的?滥用职权罪造成了多大的国家损失?每一个罪名的指控,是否都有两项以上的、相互印证的证据作为支撑?他必须确保,这份报告,到了检察官手里,能够直接转化为一份措辞严谨、无可辩驳的《起诉书》。

  第三遍,他以“辩护律师”的视角审阅。

  这是最艰难的一次审阅。他强迫自己站在敌人的立场上,用最挑剔、最刻薄的眼光,去攻击自己亲手写下的每一个字。他会去质疑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证人的证言是否存在被诱导的可能?审讯过程是否存在程序上的瑕疵?他像一个瘋狂的“找茬”者,试图找出这份报告中哪怕最微小的一个“蚁穴”,然后,再亲手将它堵上。

  三遍审阅下来,天,已经蒙蒙亮了。

  赵承平在报告的末尾,加上了几个附件的索引,然后,在那份纸质版的封面上,一笔一划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签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