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沿着湿漉漉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两旁的古松柏被雨水洗得苍翠欲滴,不时有水珠从叶尖滚落。寺院的朱红色大门虚掩着,没有检票的僧人,也没有喧哗的游客。
跨过高高的门槛,院内更是安静。只有屋檐滴落的雨水,在青石板上砸出清脆而单调的音符,回荡在空旷的庭院里。大雄宝殿前的巨大香炉里,残存的香灰被雨水浸透,凝结成黑色的泥块,不见一丝烟火。
这份过于冷清的景象,反而让气氛多了一丝诡异。
赵承平和侯亮平慢慢走进寺庙院子。
只见几个穿着颜色暗沉、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工作服的人正在庭院各处扫地。他们与其说是僧人,不如说是被雇来打理杂务的临时工,动作迟缓而机械。一把硕大的竹制扫帚在他们手中,有气无力地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摩擦声。他们并非在认真清扫,更像是在完成一种流于表面的仪式,只是将沾满泥水的落叶和积水从路中央推到墙角,任由它们在那里汇集成一滩滩更深的浊流。他们对赵承平和侯亮平的到来显得漠不关心,浑浊的眼神只是在两人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又垂了下去,继续与脚下的落叶进行着缓慢而无效的搏斗。
这种漠然,在赵承平看来,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一个香火鼎盛的寺庙,即便是在雨后的清晨,也应该有早起的僧人诵经或是打理香火,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生气。而眼前的景象,却像是一座被遗弃的庭院,只有几个麻木的杂役在进行着毫无灵魂的劳作,处处透着一股荒疏和败落。
赵承平的心沉了下去,他一边缓步前行,一边用他那双早已习惯于在最细微处寻找破绽的眼睛,无声地解剖着眼前的一切。
这寺庙的建筑群显然有些年头了,朱红色的廊柱经过风雨侵蚀,漆皮已经大块大块地剥落,露出底下灰白色的木质纹理,像老人脸上干裂的皮肤。墙壁上,精美的彩绘壁画也已褪色模糊,只剩下依稀可辨的轮廓,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然而,这份古朴和沧桑,却被一种刻意的、不协调的新旧对比打破了。
在大雄宝殿的侧面,一片区域被高高的蓝色铁皮挡板围了起来,挡板上印着早已模糊不清的“安全施工”字样,有些地方已经锈迹斑斑,挂者欲坠未坠的雨珠。这里,就是侯亮平提到过的那个蹊跷的扩建工程现场。
赵承平的脚步下意识地放慢了,他看似不经意地踱到挡板附近,目光锐利地向内里扫去。
挡板的缝隙间,可以看到工地内部的景象。侯亮平的描述没有丝毫夸张,甚至比他亲眼所见的更为触目惊心。
水泥地面上,随意堆放着几堆小山似的黄沙和石子。那些沙子颜色驳杂,明显没有经过筛选,里面混杂着肉眼可见的泥土块、小石子,甚至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物。这根本不是建筑用沙,更像是从某个野地里随意挖来的劣质品。旁边堆放的红砖更是惨不忍睹,颜色深浅不一,从暗红到土黄,仿佛出自不同的窑口。许多砖块的边角早已破损,甚至有些砖的中心位置,已经出现了蛛网般的细密裂纹。用这种材料盖起来的房子,赵承平毫不怀疑,一场稍微大点的暴雨就足以让它现出原形。
跨过高高的门槛,院内更是安静。只有屋檐滴落的雨水,在青石板上砸出清脆而单调的音符,回荡在空旷的庭院里。大雄宝殿前的巨大香炉里,残存的香灰被雨水浸透,凝结成黑色的泥块,不见一丝烟火。
这份过于冷清的景象,反而让气氛多了一丝诡异。
赵承平和侯亮平慢慢走进寺庙院子。
只见几个穿着颜色暗沉、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工作服的人正在庭院各处扫地。他们与其说是僧人,不如说是被雇来打理杂务的临时工,动作迟缓而机械。一把硕大的竹制扫帚在他们手中,有气无力地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摩擦声。他们并非在认真清扫,更像是在完成一种流于表面的仪式,只是将沾满泥水的落叶和积水从路中央推到墙角,任由它们在那里汇集成一滩滩更深的浊流。他们对赵承平和侯亮平的到来显得漠不关心,浑浊的眼神只是在两人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又垂了下去,继续与脚下的落叶进行着缓慢而无效的搏斗。
这种漠然,在赵承平看来,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一个香火鼎盛的寺庙,即便是在雨后的清晨,也应该有早起的僧人诵经或是打理香火,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生气。而眼前的景象,却像是一座被遗弃的庭院,只有几个麻木的杂役在进行着毫无灵魂的劳作,处处透着一股荒疏和败落。
赵承平的心沉了下去,他一边缓步前行,一边用他那双早已习惯于在最细微处寻找破绽的眼睛,无声地解剖着眼前的一切。
这寺庙的建筑群显然有些年头了,朱红色的廊柱经过风雨侵蚀,漆皮已经大块大块地剥落,露出底下灰白色的木质纹理,像老人脸上干裂的皮肤。墙壁上,精美的彩绘壁画也已褪色模糊,只剩下依稀可辨的轮廓,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然而,这份古朴和沧桑,却被一种刻意的、不协调的新旧对比打破了。
在大雄宝殿的侧面,一片区域被高高的蓝色铁皮挡板围了起来,挡板上印着早已模糊不清的“安全施工”字样,有些地方已经锈迹斑斑,挂者欲坠未坠的雨珠。这里,就是侯亮平提到过的那个蹊跷的扩建工程现场。
赵承平的脚步下意识地放慢了,他看似不经意地踱到挡板附近,目光锐利地向内里扫去。
挡板的缝隙间,可以看到工地内部的景象。侯亮平的描述没有丝毫夸张,甚至比他亲眼所见的更为触目惊心。
水泥地面上,随意堆放着几堆小山似的黄沙和石子。那些沙子颜色驳杂,明显没有经过筛选,里面混杂着肉眼可见的泥土块、小石子,甚至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物。这根本不是建筑用沙,更像是从某个野地里随意挖来的劣质品。旁边堆放的红砖更是惨不忍睹,颜色深浅不一,从暗红到土黄,仿佛出自不同的窑口。许多砖块的边角早已破损,甚至有些砖的中心位置,已经出现了蛛网般的细密裂纹。用这种材料盖起来的房子,赵承平毫不怀疑,一场稍微大点的暴雨就足以让它现出原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