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听到韦国豪的说法,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这哥们儿还是真先入为主啊。
他对自己也不了解,就说自己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情况不了解。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对越南情况的研究。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很显然韦国豪站出来也是为了给自己提醒。
他也是怕自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他说的癫痫小发作,在医学上规范名称为“失神发作”,是癫痫发作的常见类型之一,属于全面性发作范畴,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相对少见。
特点是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但通常不会伴随明显的肢体抽搐、跌倒等剧烈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判。
很多人将癫痫发作笼统的归类成抽搐,但是小发作和大发作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
小发作持续的时间短,一般都是一分钟左右。
意识状态短暂丧失,没有记忆。
肢体上没有太明显的抽搐,只有那种微小动作。
发作后立即可以恢复正常。
大发作持续时间长,一般是数分钟。
意识完全丧失,发作后有头痛嗜睡记忆缺失,并且发作起来全身强直,抽搐。
发作后要恢复过来需要数个小时。
儿童发作更多是和遗传因素有关系,比如家族里面某个长辈有癫痫病史这类的。
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情绪剧烈波动,感染发热,还有用药不对,也可能导致。
最后,像是韦国豪说的,脑部外伤,颅内感染,寄生虫感染,也是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癫痫对应的病症名称为“痫病”,又称“羊痫风”“癫痫”,其记载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在后续《金匮要略》《丹溪心法》等经典医籍中也有系统论述,核心病机与“痰、风、火、瘀、虚”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强调“痰邪作祟”是关键病理基础。
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痫”,痰邪内伏是痫病发生的根本。
当痰邪阻滞脑窍,导致元神失养、神志蒙蔽时,便会引发意识丧失、短暂失神等症状;若痰邪进一步兼夹风邪(风邪善动,可致肢体微小**)、火邪(火邪扰心,加重神志紊乱)或瘀血(瘀血阻滞脑络,影响气血运行),则会使病情更复杂。
方言没有反驳韦国豪,而是对着孩子父母问道:
“路上孩子受过伤还被虫子咬过?”
听到方言的问题,孩子父亲回答道:
“是的,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孩子的头被人打过,虫子就更是多了,您是没去过南方,那边林子里虫子很多的,有些虫子咬过之后人就会生病,我们家孩子当时就是脖子上和脸上不知道被什么虫咬了过后,然后就开始发病了。”
方言听到这个说法,对着一旁的韦国豪问道:
“那你之前是怎么处理的?”
韦国豪说道:
“当时在路上没有条件,我只有用身上带着的一些丸散膏丹之类的东西给孩子先顶着。”
方言问道:
“具体点?”
“我当时摸孩子脉象偏弦滑,舌苔白腻,一看就是痰浊内蕴的底子,又遭虫咬外邪侵袭,怕秽浊之气顺着叮咬的创口入里扰神,就先给喂了半丸‘安神丸’那是我在越南行医时配的,里面有天麻、全蝎息风,半夏、陈皮化痰,还有少量朱砂镇心安神,能先压一压风痰涌动的势头。”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之后见孩子被咬的地方红肿发热,怕有热毒滞留,我又把随身带的‘青黛散’用醋调开,给敷在了咬痕上,想着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痒,避免外邪再往里钻。”
“可惜路上药材有限,只能做些应急处理,没法彻底调理,孩子还是一天发作十几次。”
方言听完,点了点头,接着伸手轻轻触碰了一下孩子脖子上的咬痕,麻麻赖赖的,看样子咬的还真是不少,那孩子只是瑟缩了一下,没有哭闹。
他转而问孩子父母:“孩子被打头之后,有没有出现呕吐、嗜睡的情况?咬了之后多久开始发作癫痫的?”
孩子母亲连忙接话:“打头之后当天没吐,就是比平时蔫了点,我们以为是吓着了。被虫咬了大概两天,孩子就开始突然发愣,叫他也不应,过一会儿又好了,刚开始一天两三次,后来越来越多,到今天就变成十几次了!”
方言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开始给孩子诊脉。
一旁的韦国豪看方言用食指单指横按在孩子手腕的桡动脉处,通过指腹的不同部位分别对应“寸、关、尺”三部,同时轻按、中按、重按。
他有些惊讶的说道:
“一指定三关?”
这个中医儿科医生练就的一手诊脉手段,就像是方言这样。
一般来说没有练过的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方言对着他点了点头,这韦国豪知道一指定三关,应该也是接触过这块儿的,应该还是有点东西。
接着方言目光落在孩子脸上,开始望诊,这**诊脉可作为辨证的核心依据之一,但儿童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快,单独诊脉难以全面判断,因此中医强调“小儿四诊合参,尤重望诊”。
他先是观察孩子的神色,只见孩子眼神虽有些呆滞,但偶尔转动时仍有光泽,并非失神涣散之象,便轻轻点头:
“孩子精神尚可,元神虽受扰但未伤及根本,还有调理的余地。”
接着他示意孩子母亲轻轻拨开孩子的眼睑,查看巩膜:
“眼睑内侧淡红,没有明显瘀青,说明头部外伤暂时没有造成严重的颅内瘀阻,这是好现象。”
随后他又注意到孩子鼻翼两侧有些发青,补充道:“不过鼻翼发青提示有风邪内伏,这和癫痫发作的‘风痰内动’病机是相符的。”
望形态时,方言仔细检查了孩子的头部,用指腹轻轻按压头颅各处,尤其是之前被打的部位,询问孩子母亲:“这里按压时孩子有没有哭闹?”孩子母亲摇了摇头:“不闹,就是有时候会用手抓耳朵后面。”方言顺着孩子的动作查看耳后,发现有一处轻微的皮下硬结,便说:“这里有轻微的瘀滞,虽然不严重,但也是诱发风痰的因素之一。”
最关键的望指纹环节,方言让孩子母亲将孩子的食指轻轻伸直,用拇指轻轻推挤孩子食指桡侧的皮肤,使指纹清晰显现。
他俯身观察片刻,说道:“指纹紫滞,直达气关,这是典型的邪入气分、痰热内蕴之象,和虫咬带来的秽浊热毒以及体内伏痰相合,才导致痫病频繁发作。”
接着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张开嘴,叔叔看看你舌头。”
孩子有些害怕的看着方言,并没有多余的动作。
这时候孩子的妈妈对着孩子哄着说道:
“吐舌头出来,叔叔是医生,帮你看病的。”
这时候孩子还是没反应,有些发愣。
这下孩子父母有些尴尬的说道:
“得病过后他就是这样。”
方言摆摆手,示意没关系。
“不看也没事,其他地方也能判断。”
听到方言的话,孩子父母有些恍然的点了点头。
结果就在这时候,孩子突然“哇”一声的哭了出来。
一时间给现场的人都搞懵了。
“应该是身体上不舒服。”方言看到张大嘴哭的孩子舌苔白腻中带着一丝微黄,舌边有些发红。
这下算是把孩子的舌苔和声音都听到了。
舌苔白腻是痰浊内蕴的明证,微黄则提示有轻微化热之象,舌边发红是心肝火动的表现,和癫痫发作时神志蒙蔽、心神不宁的症状完全对应。
声音虽不洪亮但还算有力。
哭声有力,说明孩子正气未虚,这对后续调理很重要。
接着方言凑到孩子嘴边闻了闻,发现没有明显的酸腐味或腥臭味,说明脾胃运化功能虽受影响,但尚未出现严重的积滞。
孩子突然爆发出的哭声打破了诊室的平静,父母慌忙抱着哄劝,却没注意到方言正凝神观察着孩子哭闹时的细微变化。
他没有急于安抚,反而示意夫妇俩稍安勿躁:“你们先别急着哄,让我看看。”
夫妻闻言,让开位置让方言过来看。
方言微微皱眉,只见孩子哭闹时并非单纯的撒泼耍赖,而是眉头拧在一起,哭声一阵紧一阵松,哭到急处会下意识用手抓挠自己的脖子和耳后。
方言发现这正是之前有虫咬痕迹和皮下硬结的部位。
更关键的是,孩子哭的时候头会微微偏向一侧,眼睛偶尔会出现短暂的失神。
就像癫痫发作前的预兆,只是持续时间比典型发作更短,被哭声掩盖了过去。
方言目光一凝,伸手轻轻按住孩子抓挠脖子的小手,指尖触碰时能感觉到孩子颈部皮肤下有轻微的灼热感。
为了确认,他还换了一只手试探。
试探完毕后,他转头对孩子父母说:“你们摸摸孩子的脖子这里,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一些?”
孩子母亲伸手一摸,立刻点头:“诶?对!是有点热,刚才只顾着哄他,没注意到,这是怎么了?”
“这应该就是他哭闹的原因。”方言说道。
一旁的韦国豪这会儿也好奇的问道:
“怎么说?”
方言看了他一眼,说道:
“小孩子皮肤娇嫩,虫咬后残留的秽浊热毒没清干净,郁结在皮下,受热或触碰时就会发痒发痛。”
“他不会说话,只能用哭闹来表达不适。”
说完他指了指孩子:
“而且你们看,他哭的时候眼神偶尔发直,其实是热毒和痰邪相互扰动,诱发了短暂的神思不宁,虽然没达到典型的癫痫发作程度,但也是病情的一种表现。”
韦国豪凑近观察,果然发现孩子哭闹间隙有瞬间的眼神呆滞,恍然大悟道:
“原来是这样!我之前只盯着癫痫发作,没注意到虫咬部位的余热邪在作祟,难怪应急处理后孩子还是烦躁不安。”
方言继续补充:
“还有一点,孩子哭的时候舌苔白腻带黄的样子更明显了,说明哭闹时气机不畅,加重了痰热内蕴的情况。不过好在他哭声有力,没有气弱声嘶,证明正气还能抗衡邪气,这是病情虽急,但根基未垮,治疗起来会好很多。”
他伸手轻轻**孩子的后背,顺着脊柱两侧的穴位轻轻按揉了几下,一边按一边对孩子柔声说:“不怕不怕,叔叔帮你揉揉就不难受了。”
韦国豪是看到过方言用推拿术救人的,现在方言施展的又是另外一种推拿手段,他立马认真的看起来,虽然说他认为方言对南方的病症了解不多,但是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只见到随着方言的推拿,孩子的哭声竟然渐渐小了下来,虽然还在抽噎,但不再拼命抓挠脖子了。
孩子父母又惊又喜:“方医生,您这一揉他就不哭了,太神了!”
方言解释道:
“这是按揉了风门、肺俞两个穴位,能稍微疏散一**表的风邪热毒,缓解瘙痒疼痛。不过这只是临时缓解,关键还是要靠药方清除体内的痰热和秽浊。”
韦国豪由衷赞叹:“方主任真是心细如发啊!”
方言摆摆手说道:
“您就甭夸我了。”
“孩子的核心问题是‘痰热内蕴、风邪扰动、秽浊未清’,之前你用安神丸和青黛散应急,思路很对,但要彻底调理,还得兼顾祛邪与扶正,不能偏废。”
韦国豪问道:
“这么说你已经有治疗的想法了?”
方言刚才看病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说了出来的,他的思路也在跟着方言走,到现在的他脑子里都还没捋清楚呢。
他话音刚落方言就说到:
“其实很简单,用天麻、钩藤平肝息风,针对癫痫发作的‘风’;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解决‘痰浊内蕴’的根本;再加入石菖蒲开窍醒神,改善孩子的失神症状。考虑到虫咬残留的秽浊热毒,加了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比韦大夫说的鸡骨草更温和,适合孩子娇嫩的脾胃。”
顿了顿,他又补充:“孩子耳后有轻微瘀滞,加少量红花活血通络;舌苔微黄提示有化热之象,配一点点栀子清泻心肝火;最后用炒麦芽、鸡内金健脾和胃,避免药性寒凉伤了孩子的脾胃功能……毕竟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药效才能更好吸收,也能减少痰浊再生。”
说话间方言已经把处方开出来了。
韦国豪看了过后,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是治疗过类似的病症?”
方言说道:
“有过研究,不知道韦大夫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韦国豪有些尴尬的挠挠头,他还补充个屁啊,之前说方言不懂南方的病症,结果人家展示出来的手段,明显是超过他预料的,儿科方面还有思路方面都比他要强。
如果让他来,这会儿都还没考虑清楚了。
应该还在想着怎么让孩子不哭。
之前的先入为主早已烟消云散,只剩对同行的认可。
“您这个思路我认为没问题,之前我说你不知道南方的病症,是我嘴快说错了。”他忙着给自己找补回来。
方言笑了笑,孩子父母看着两人交流,虽然听不懂专业术语,但见韦国豪都对药方赞不绝口,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孩子父亲忍不住问:“方医生,这药要吃多久才能见效啊?孩子一天发作十几次,我们实在担心。”
方言放下笔,认真回应:
“中药调理需要时间,一般服用三到五天,发作频率应该会有所减少;坚持服用两周左右,多数孩子的发作能控制在一天一两次甚至更少。我给你们开七天的药,七天后再来复诊,到时候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药方。”
他把药方递给孩子母亲,又仔细叮嘱煎服方法:
“这药一天一剂,煎两次,早晚分服,饭后半小时喂给孩子,每次喂小半碗就行。煎药要用砂锅,先泡药半小时,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二十分钟,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分服。”
“还有,孩子发作时,一定要让他侧卧,别强行按压,也别往他嘴里塞东西,轻轻擦去口水就行,避免呛咳或窒息。平时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别让孩子受惊吓,饮食上多喂点小米粥、山药泥,别吃生冷、甜腻的食物,以免助湿生痰。”
孩子母亲认真记下,反复确认:“煎药要砂锅,饭后喂,忌生冷甜腻,对吗?”得到方言肯定的答复后,她小心翼翼地把药方折好放进兜里,拉着孩子父亲连连道谢:“真是太谢谢方医生了,还有韦大夫!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别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方言起身送他们到诊室门口,又补充道,“药房就在一楼大厅东侧,凭药方就能取药,都是免费的。要是服药期间孩子有呕吐、腹泻或者其他不舒服,随时来诊室找我。”
韦国豪见证了方言治病的整个过程。
方言各方面的展现出来的水准都在他之上,但是他就纳闷了,这才二十出头的岁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的认知里,这个年龄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水准。
夫妇俩抱着孩子再次道谢后离开,诊室里暂时安静下来。
方言这会儿正在写着医案。
韦国豪看着方言,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方主任,今天真是受教了。我之前不该凭‘北方人’的印象就妄下判断,你的辨证和用药,比我这个在南方行医多年的人还要细致。”
方言摆摆手:“都是同行,互相学习而已。你在南方应对虫咬、湿热病症的经验,也值得我借鉴。对了,你抽完血了吧?要是没事,不如在诊室里坐会儿,后面说不定还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
“越南那边我也没去过,很多病症还需要您指点指点。”
韦国豪听到后欣然答应下来。
这时候他注意到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孩子。
赵正义小朋友今天过来见习,一直保持着多看少说话的习惯,到现在都还没讲过一句呢。
韦国豪好奇的对方言问道:
“这里怎么还有个孩子?”
方言看了一眼一旁的正义,说道:
“哦,这个是我的外甥,也是我徒弟。”
“徒弟?中医徒弟?”韦国豪一脸震惊。
方言点头:
“没错!”
韦国豪他惊讶的说道:
“这么小年龄怕是连字都不认识吧?”
“你可别小瞧他……”方言笑着说道。
他对着小徒弟正义说道:
“虽然不认识字,但是现在已经跟我学了快一年的时间了,进步还是相当大的。”
“我每天都下午都会给他们上课,并且他师兄还会给他讲解我留下的医案,一般的病症在他面前,应该已经不是问题了。”
对于赵正义小朋友,方言这点还是能确信的。
听到师父的夸奖,赵正义小朋友笑了笑。
表现的相当低调。
韦国豪试探着对着孩子问道:
“小朋友,能听得懂刚才你师父说的话吗?”
“刚才那个小弟弟的病,师父说‘痰热内蕴、风邪扰动、秽浊未清’,他鼻翼发青是有风,指纹紫滞到气关是有热有痰,脖子摸起来热是虫咬的毒没散,对吗?”
韦国豪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孩子能准确复述病机,记忆力和逻辑能力很清晰啊,这年龄能有这个本事?还能对应上望诊的细节?
他想了想,故意追问:“那你说,为什么师父不用我提的鸡骨草,反而用金银花和连翘呢?”
赵正义低头想了想,小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回忆方言讲过的知识,然后说道:
“师父说过,小孩子‘脾常不足’,鸡骨草太凉了,吃多了会拉肚子、不想吃饭。金银花和连翘也能清热,但没那么寒,还能散毒,不会伤着小弟弟的脾胃。而且师父加了炒麦芽和鸡内金,就是为了补脾胃,让药能被身体接住,对不对?”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这哥们儿还是真先入为主啊。
他对自己也不了解,就说自己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情况不了解。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对越南情况的研究。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很显然韦国豪站出来也是为了给自己提醒。
他也是怕自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他说的癫痫小发作,在医学上规范名称为“失神发作”,是癫痫发作的常见类型之一,属于全面性发作范畴,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相对少见。
特点是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但通常不会伴随明显的肢体抽搐、跌倒等剧烈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判。
很多人将癫痫发作笼统的归类成抽搐,但是小发作和大发作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
小发作持续的时间短,一般都是一分钟左右。
意识状态短暂丧失,没有记忆。
肢体上没有太明显的抽搐,只有那种微小动作。
发作后立即可以恢复正常。
大发作持续时间长,一般是数分钟。
意识完全丧失,发作后有头痛嗜睡记忆缺失,并且发作起来全身强直,抽搐。
发作后要恢复过来需要数个小时。
儿童发作更多是和遗传因素有关系,比如家族里面某个长辈有癫痫病史这类的。
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情绪剧烈波动,感染发热,还有用药不对,也可能导致。
最后,像是韦国豪说的,脑部外伤,颅内感染,寄生虫感染,也是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癫痫对应的病症名称为“痫病”,又称“羊痫风”“癫痫”,其记载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在后续《金匮要略》《丹溪心法》等经典医籍中也有系统论述,核心病机与“痰、风、火、瘀、虚”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强调“痰邪作祟”是关键病理基础。
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痫”,痰邪内伏是痫病发生的根本。
当痰邪阻滞脑窍,导致元神失养、神志蒙蔽时,便会引发意识丧失、短暂失神等症状;若痰邪进一步兼夹风邪(风邪善动,可致肢体微小**)、火邪(火邪扰心,加重神志紊乱)或瘀血(瘀血阻滞脑络,影响气血运行),则会使病情更复杂。
方言没有反驳韦国豪,而是对着孩子父母问道:
“路上孩子受过伤还被虫子咬过?”
听到方言的问题,孩子父亲回答道:
“是的,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孩子的头被人打过,虫子就更是多了,您是没去过南方,那边林子里虫子很多的,有些虫子咬过之后人就会生病,我们家孩子当时就是脖子上和脸上不知道被什么虫咬了过后,然后就开始发病了。”
方言听到这个说法,对着一旁的韦国豪问道:
“那你之前是怎么处理的?”
韦国豪说道:
“当时在路上没有条件,我只有用身上带着的一些丸散膏丹之类的东西给孩子先顶着。”
方言问道:
“具体点?”
“我当时摸孩子脉象偏弦滑,舌苔白腻,一看就是痰浊内蕴的底子,又遭虫咬外邪侵袭,怕秽浊之气顺着叮咬的创口入里扰神,就先给喂了半丸‘安神丸’那是我在越南行医时配的,里面有天麻、全蝎息风,半夏、陈皮化痰,还有少量朱砂镇心安神,能先压一压风痰涌动的势头。”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之后见孩子被咬的地方红肿发热,怕有热毒滞留,我又把随身带的‘青黛散’用醋调开,给敷在了咬痕上,想着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痒,避免外邪再往里钻。”
“可惜路上药材有限,只能做些应急处理,没法彻底调理,孩子还是一天发作十几次。”
方言听完,点了点头,接着伸手轻轻触碰了一下孩子脖子上的咬痕,麻麻赖赖的,看样子咬的还真是不少,那孩子只是瑟缩了一下,没有哭闹。
他转而问孩子父母:“孩子被打头之后,有没有出现呕吐、嗜睡的情况?咬了之后多久开始发作癫痫的?”
孩子母亲连忙接话:“打头之后当天没吐,就是比平时蔫了点,我们以为是吓着了。被虫咬了大概两天,孩子就开始突然发愣,叫他也不应,过一会儿又好了,刚开始一天两三次,后来越来越多,到今天就变成十几次了!”
方言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开始给孩子诊脉。
一旁的韦国豪看方言用食指单指横按在孩子手腕的桡动脉处,通过指腹的不同部位分别对应“寸、关、尺”三部,同时轻按、中按、重按。
他有些惊讶的说道:
“一指定三关?”
这个中医儿科医生练就的一手诊脉手段,就像是方言这样。
一般来说没有练过的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方言对着他点了点头,这韦国豪知道一指定三关,应该也是接触过这块儿的,应该还是有点东西。
接着方言目光落在孩子脸上,开始望诊,这**诊脉可作为辨证的核心依据之一,但儿童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快,单独诊脉难以全面判断,因此中医强调“小儿四诊合参,尤重望诊”。
他先是观察孩子的神色,只见孩子眼神虽有些呆滞,但偶尔转动时仍有光泽,并非失神涣散之象,便轻轻点头:
“孩子精神尚可,元神虽受扰但未伤及根本,还有调理的余地。”
接着他示意孩子母亲轻轻拨开孩子的眼睑,查看巩膜:
“眼睑内侧淡红,没有明显瘀青,说明头部外伤暂时没有造成严重的颅内瘀阻,这是好现象。”
随后他又注意到孩子鼻翼两侧有些发青,补充道:“不过鼻翼发青提示有风邪内伏,这和癫痫发作的‘风痰内动’病机是相符的。”
望形态时,方言仔细检查了孩子的头部,用指腹轻轻按压头颅各处,尤其是之前被打的部位,询问孩子母亲:“这里按压时孩子有没有哭闹?”孩子母亲摇了摇头:“不闹,就是有时候会用手抓耳朵后面。”方言顺着孩子的动作查看耳后,发现有一处轻微的皮下硬结,便说:“这里有轻微的瘀滞,虽然不严重,但也是诱发风痰的因素之一。”
最关键的望指纹环节,方言让孩子母亲将孩子的食指轻轻伸直,用拇指轻轻推挤孩子食指桡侧的皮肤,使指纹清晰显现。
他俯身观察片刻,说道:“指纹紫滞,直达气关,这是典型的邪入气分、痰热内蕴之象,和虫咬带来的秽浊热毒以及体内伏痰相合,才导致痫病频繁发作。”
接着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张开嘴,叔叔看看你舌头。”
孩子有些害怕的看着方言,并没有多余的动作。
这时候孩子的妈妈对着孩子哄着说道:
“吐舌头出来,叔叔是医生,帮你看病的。”
这时候孩子还是没反应,有些发愣。
这下孩子父母有些尴尬的说道:
“得病过后他就是这样。”
方言摆摆手,示意没关系。
“不看也没事,其他地方也能判断。”
听到方言的话,孩子父母有些恍然的点了点头。
结果就在这时候,孩子突然“哇”一声的哭了出来。
一时间给现场的人都搞懵了。
“应该是身体上不舒服。”方言看到张大嘴哭的孩子舌苔白腻中带着一丝微黄,舌边有些发红。
这下算是把孩子的舌苔和声音都听到了。
舌苔白腻是痰浊内蕴的明证,微黄则提示有轻微化热之象,舌边发红是心肝火动的表现,和癫痫发作时神志蒙蔽、心神不宁的症状完全对应。
声音虽不洪亮但还算有力。
哭声有力,说明孩子正气未虚,这对后续调理很重要。
接着方言凑到孩子嘴边闻了闻,发现没有明显的酸腐味或腥臭味,说明脾胃运化功能虽受影响,但尚未出现严重的积滞。
孩子突然爆发出的哭声打破了诊室的平静,父母慌忙抱着哄劝,却没注意到方言正凝神观察着孩子哭闹时的细微变化。
他没有急于安抚,反而示意夫妇俩稍安勿躁:“你们先别急着哄,让我看看。”
夫妻闻言,让开位置让方言过来看。
方言微微皱眉,只见孩子哭闹时并非单纯的撒泼耍赖,而是眉头拧在一起,哭声一阵紧一阵松,哭到急处会下意识用手抓挠自己的脖子和耳后。
方言发现这正是之前有虫咬痕迹和皮下硬结的部位。
更关键的是,孩子哭的时候头会微微偏向一侧,眼睛偶尔会出现短暂的失神。
就像癫痫发作前的预兆,只是持续时间比典型发作更短,被哭声掩盖了过去。
方言目光一凝,伸手轻轻按住孩子抓挠脖子的小手,指尖触碰时能感觉到孩子颈部皮肤下有轻微的灼热感。
为了确认,他还换了一只手试探。
试探完毕后,他转头对孩子父母说:“你们摸摸孩子的脖子这里,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一些?”
孩子母亲伸手一摸,立刻点头:“诶?对!是有点热,刚才只顾着哄他,没注意到,这是怎么了?”
“这应该就是他哭闹的原因。”方言说道。
一旁的韦国豪这会儿也好奇的问道:
“怎么说?”
方言看了他一眼,说道:
“小孩子皮肤娇嫩,虫咬后残留的秽浊热毒没清干净,郁结在皮下,受热或触碰时就会发痒发痛。”
“他不会说话,只能用哭闹来表达不适。”
说完他指了指孩子:
“而且你们看,他哭的时候眼神偶尔发直,其实是热毒和痰邪相互扰动,诱发了短暂的神思不宁,虽然没达到典型的癫痫发作程度,但也是病情的一种表现。”
韦国豪凑近观察,果然发现孩子哭闹间隙有瞬间的眼神呆滞,恍然大悟道:
“原来是这样!我之前只盯着癫痫发作,没注意到虫咬部位的余热邪在作祟,难怪应急处理后孩子还是烦躁不安。”
方言继续补充:
“还有一点,孩子哭的时候舌苔白腻带黄的样子更明显了,说明哭闹时气机不畅,加重了痰热内蕴的情况。不过好在他哭声有力,没有气弱声嘶,证明正气还能抗衡邪气,这是病情虽急,但根基未垮,治疗起来会好很多。”
他伸手轻轻**孩子的后背,顺着脊柱两侧的穴位轻轻按揉了几下,一边按一边对孩子柔声说:“不怕不怕,叔叔帮你揉揉就不难受了。”
韦国豪是看到过方言用推拿术救人的,现在方言施展的又是另外一种推拿手段,他立马认真的看起来,虽然说他认为方言对南方的病症了解不多,但是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只见到随着方言的推拿,孩子的哭声竟然渐渐小了下来,虽然还在抽噎,但不再拼命抓挠脖子了。
孩子父母又惊又喜:“方医生,您这一揉他就不哭了,太神了!”
方言解释道:
“这是按揉了风门、肺俞两个穴位,能稍微疏散一**表的风邪热毒,缓解瘙痒疼痛。不过这只是临时缓解,关键还是要靠药方清除体内的痰热和秽浊。”
韦国豪由衷赞叹:“方主任真是心细如发啊!”
方言摆摆手说道:
“您就甭夸我了。”
“孩子的核心问题是‘痰热内蕴、风邪扰动、秽浊未清’,之前你用安神丸和青黛散应急,思路很对,但要彻底调理,还得兼顾祛邪与扶正,不能偏废。”
韦国豪问道:
“这么说你已经有治疗的想法了?”
方言刚才看病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说了出来的,他的思路也在跟着方言走,到现在的他脑子里都还没捋清楚呢。
他话音刚落方言就说到:
“其实很简单,用天麻、钩藤平肝息风,针对癫痫发作的‘风’;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解决‘痰浊内蕴’的根本;再加入石菖蒲开窍醒神,改善孩子的失神症状。考虑到虫咬残留的秽浊热毒,加了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比韦大夫说的鸡骨草更温和,适合孩子娇嫩的脾胃。”
顿了顿,他又补充:“孩子耳后有轻微瘀滞,加少量红花活血通络;舌苔微黄提示有化热之象,配一点点栀子清泻心肝火;最后用炒麦芽、鸡内金健脾和胃,避免药性寒凉伤了孩子的脾胃功能……毕竟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药效才能更好吸收,也能减少痰浊再生。”
说话间方言已经把处方开出来了。
韦国豪看了过后,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是治疗过类似的病症?”
方言说道:
“有过研究,不知道韦大夫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韦国豪有些尴尬的挠挠头,他还补充个屁啊,之前说方言不懂南方的病症,结果人家展示出来的手段,明显是超过他预料的,儿科方面还有思路方面都比他要强。
如果让他来,这会儿都还没考虑清楚了。
应该还在想着怎么让孩子不哭。
之前的先入为主早已烟消云散,只剩对同行的认可。
“您这个思路我认为没问题,之前我说你不知道南方的病症,是我嘴快说错了。”他忙着给自己找补回来。
方言笑了笑,孩子父母看着两人交流,虽然听不懂专业术语,但见韦国豪都对药方赞不绝口,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孩子父亲忍不住问:“方医生,这药要吃多久才能见效啊?孩子一天发作十几次,我们实在担心。”
方言放下笔,认真回应:
“中药调理需要时间,一般服用三到五天,发作频率应该会有所减少;坚持服用两周左右,多数孩子的发作能控制在一天一两次甚至更少。我给你们开七天的药,七天后再来复诊,到时候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药方。”
他把药方递给孩子母亲,又仔细叮嘱煎服方法:
“这药一天一剂,煎两次,早晚分服,饭后半小时喂给孩子,每次喂小半碗就行。煎药要用砂锅,先泡药半小时,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二十分钟,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分服。”
“还有,孩子发作时,一定要让他侧卧,别强行按压,也别往他嘴里塞东西,轻轻擦去口水就行,避免呛咳或窒息。平时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别让孩子受惊吓,饮食上多喂点小米粥、山药泥,别吃生冷、甜腻的食物,以免助湿生痰。”
孩子母亲认真记下,反复确认:“煎药要砂锅,饭后喂,忌生冷甜腻,对吗?”得到方言肯定的答复后,她小心翼翼地把药方折好放进兜里,拉着孩子父亲连连道谢:“真是太谢谢方医生了,还有韦大夫!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别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方言起身送他们到诊室门口,又补充道,“药房就在一楼大厅东侧,凭药方就能取药,都是免费的。要是服药期间孩子有呕吐、腹泻或者其他不舒服,随时来诊室找我。”
韦国豪见证了方言治病的整个过程。
方言各方面的展现出来的水准都在他之上,但是他就纳闷了,这才二十出头的岁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的认知里,这个年龄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水准。
夫妇俩抱着孩子再次道谢后离开,诊室里暂时安静下来。
方言这会儿正在写着医案。
韦国豪看着方言,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方主任,今天真是受教了。我之前不该凭‘北方人’的印象就妄下判断,你的辨证和用药,比我这个在南方行医多年的人还要细致。”
方言摆摆手:“都是同行,互相学习而已。你在南方应对虫咬、湿热病症的经验,也值得我借鉴。对了,你抽完血了吧?要是没事,不如在诊室里坐会儿,后面说不定还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
“越南那边我也没去过,很多病症还需要您指点指点。”
韦国豪听到后欣然答应下来。
这时候他注意到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孩子。
赵正义小朋友今天过来见习,一直保持着多看少说话的习惯,到现在都还没讲过一句呢。
韦国豪好奇的对方言问道:
“这里怎么还有个孩子?”
方言看了一眼一旁的正义,说道:
“哦,这个是我的外甥,也是我徒弟。”
“徒弟?中医徒弟?”韦国豪一脸震惊。
方言点头:
“没错!”
韦国豪他惊讶的说道:
“这么小年龄怕是连字都不认识吧?”
“你可别小瞧他……”方言笑着说道。
他对着小徒弟正义说道:
“虽然不认识字,但是现在已经跟我学了快一年的时间了,进步还是相当大的。”
“我每天都下午都会给他们上课,并且他师兄还会给他讲解我留下的医案,一般的病症在他面前,应该已经不是问题了。”
对于赵正义小朋友,方言这点还是能确信的。
听到师父的夸奖,赵正义小朋友笑了笑。
表现的相当低调。
韦国豪试探着对着孩子问道:
“小朋友,能听得懂刚才你师父说的话吗?”
“刚才那个小弟弟的病,师父说‘痰热内蕴、风邪扰动、秽浊未清’,他鼻翼发青是有风,指纹紫滞到气关是有热有痰,脖子摸起来热是虫咬的毒没散,对吗?”
韦国豪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孩子能准确复述病机,记忆力和逻辑能力很清晰啊,这年龄能有这个本事?还能对应上望诊的细节?
他想了想,故意追问:“那你说,为什么师父不用我提的鸡骨草,反而用金银花和连翘呢?”
赵正义低头想了想,小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回忆方言讲过的知识,然后说道:
“师父说过,小孩子‘脾常不足’,鸡骨草太凉了,吃多了会拉肚子、不想吃饭。金银花和连翘也能清热,但没那么寒,还能散毒,不会伤着小弟弟的脾胃。而且师父加了炒麦芽和鸡内金,就是为了补脾胃,让药能被身体接住,对不对?”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