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第3695章

小说: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5 21:29:33 源网站:2k小说网
  杜乔抬头,含糊地回答:“吃了,又饿了。”

  他的饭量本就不如白湛这些人,可见他们吃得香,自己也不由得多吃了两碗。

  再者,他从前一心扑到公务上,才糊弄着过日子。

  现在张法音来了,回了衙门就有热菜热饭,他又不傻,自然要好好享受。

  用过饭菜,一群人径直去了杜乔的书房,继续商议事务。

  他们今日并非真的去打猎,而是特意去乡下探查了红薯的种植和收获情况。

  太平县的红薯长势喜人,想来并州的情况会更“热闹”些。

  毕竟白隽和白家在并州周边的影响力更大,而且杜乔最初只有祝明月带来的几车红薯藤,白家在山西各地都有田庄,且提前培育了数年,头一年能提供的种苗更多,能影响的范围也更广。

  虽然最关键的那段时间里,白湛去了长安,但无论是白隽的书信,还是他留在并州的人手,都事无巨细地将红薯种植的相关情况告知了他。

  可书信说得再详细,也比不上亲眼所见来得实在。

  书房里,孙无咎浅抿一口茶,率先开口,他的想法激进些,提议道:“依我看,不如让山西和三州的百姓,尽数改种红薯!”

  无论是山西还是三州,都因为这几年的兵事影响,民间缺粮,百姓常常吃不饱饭。

  红薯产量极高,如果能将所有田地都种上红薯,哪怕只种一年,也能积累出大量口粮,极大缓解缺粮的困境。

  书房内只有三人,且都知晓红薯的底细。

  杜乔沉声道:“晓棠和祝娘子当初特意提醒过我,绝不能放弃其他粮食的种植。

  红薯产量虽高,可一旦遭了病殃,轻则减产,重则绝产,到时候该当如何?”

  百姓靠什么活命?

  不能把所有的宝,都压在红薯身上。

  三人都是聪明人,哪能不明白这话背后的未尽之意。

  段晓棠和祝明月的农业技能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菜但爱种。

  说白了,就是个九成八的门外汉。

  她们反复提醒,可见红薯可能大面积生病的风险,绝非危言耸听。

  若是真照孙无咎之前全部种红薯的想法来,一旦出事,等待百姓的只有饥荒一条路。

  所以无论祝明月还是段晓棠,都会慎之又慎地提醒,先在边边角角的贫瘠土地上试种。

  一来,贫瘠地种其他粮食产量本就低,种红薯好歹能有收成。

  二来,也是为了保证粮食结构的多样性,哪怕真遇到极端情况,也不至于被“一锅端”,还有其他口粮能撑着。

  杜乔地方官当久了,更加务实,“何况,还要考虑朝廷的赋税。”

  大吴的赋税,要么收布,要么收粮,太平县周边历来是缴粟米的。

  红薯不在朝廷的赋税行列里,总不能让百姓用红薯去抵税吧!

  粟米保存得当,能放好几年不变质。

  红薯哪怕精心存入地窖,最多也就能存半年。

  这半年一过,没了红薯,百姓还得靠粟米、高粱这些口粮过活。

  当然,对肉食者来说,偶尔吃几顿红薯饭、烤红薯,甜蜜的口味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可对天天靠红薯填肚子的普通百姓而言,连续吃几个月,绝对是一种折磨。

  相比起来,其他口粮,就没有类似的“后患”。

  但这一切,在生存面前,不值一提。

  不能只让百姓“活着’,还得让他们能“好好活”,其他口粮的种植,就不能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