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请个假 明天更新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更新时间:2025-10-09 02:40:09 源网站:2k小说网
  丁石孙新生典礼上推荐《小王子》的事儿很快被报道出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王子》又很快在新闻界得到极大关注。

  而在北大校园之内。

  《小王子》的影响力一时间也达到顶峰。

  图书馆的这册三联书店版《小王子》被借的供不应求,每天都有大量的学生来问。

  领导赶紧把这事儿反映给学校,要求再购入几十册《小王子》,满足广大学生们的阅读需求。

  这个提议当即就被同意。

  如今在校领导的眼中,《小王子》不仅仅是一部江弦的小说,更是一部北大的小说!

  中文系的几位领导还商量着,准备请江弦过来,专门开一个讲座,好好讲讲小王子。

  作家来北大开讲座,这事儿很多,就比如说前几年马原还来过。

  当时马原刚因为《冈底斯的诱惑》为人所熟知,这厮穿靴子、留长发,浑身混不吝的那种范儿,往讲台上一站,顷刻间迷倒一大片女学生。

  不过要说这部《小王子》的单行本,最精彩的地方不只是小说本身的内容,还有小说的几篇序,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叶圣陶和冰心了。

  这两位放眼文学界,那也是文学璀璨星空中的一颗,将来都是代代为人所传颂的级别。

  这两人愿意为同一篇小说作序,那当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外界要去关注的焦点。

  另外呢,江弦本人所作的自序也很令人瞩目。

  他说,按以往出版的习惯,他应该在小说的开头讲讲自己创作《小王子》的心路历程、创作的动机,以及故事的诞生背景。

  这段时间,他也看到了很多人对于《小王子》的解读,说小王子的故事就是江弦自己的生活本身。

  但对于江弦来说,小王子的故事就是小王子的故事。

  他说,“所有的故事都是用‘很久以前.’来开头,《小王子》也是,区别在于《小王子》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段往事。”

  他说,“我以前从来没有讲过这个故事,我的悲伤到现在都还没有停息。”

  他说,“这真是个伟大的谜题,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只我们从来没遇到过的绵羊,它有没有把一朵玫瑰花吃掉,会影响到同样热爱小王子的你和我对整个宇宙的看法”

  他说,“望望夜空吧,然后问问你自己,绵羊是否已经把那朵花吃掉?你会发现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他说,“没有大人会明白这是多么的重要!”

  “.”

  三联书店的范用第一次拿到这篇自序的时候,他是吃了一惊的。

  因为他希望江弦写的自序,是讲讲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以此来去辩驳《知音》上那篇文章里对他复杂爱情的揣度。

  但是江弦写的这篇自序

  完全没有对《知音》上那篇文章产生任何理会。

  他一再强调的是小王子不是一个故事。

  他甚至会央求读者,如果去那片沙漠当中小王子消失的地方去旅行,那么请别走的太快,请留意一下是否有一个金发小孩儿回到了地球,请帮帮忙,写信给他。

  任谁都知道,小王子是一个虚构的角色。

  可在谁的内心深处,看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不会幻想着麻痹自己,觉得小王子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一段经历。

  这就比如后世有一本非常流行的小说叫《盗X笔X》。

  小说里有一个非常出圈儿的角色叫张起灵。

  还有个非常为人所熟知的事情叫“十年之约”。

  书里面,老九门共同约定守护青铜门后的秘密,每十年轮换一次,但是,除了张起灵所在的张家,其他家族都未能信守承诺。

  到了05年轮到吴邪守护秘密时,张起灵出于对吴邪的深厚情谊,毅然决定代替他进入青铜门,与吴邪约定,十年后吴邪来长白山的青铜门接替他的守护之责。

  小说里面,张起灵在05年的8月17日进入了青铜古门,说自己十年之后会出来,完事儿很多《盗X笔X》的粉丝就会真的去奔赴这场和张起灵的约定,在十年以后的15年8月17日,在这个“张起灵回归的日子”,前往长白山,赴这场“长白山十年之约”,等小哥从青铜古门里出来。

  任谁都知道,张起灵是虚构的角色、是假的故事。

  但就是被张起灵打动了。

  “十年之约”这是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情节,但也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也因此,读者们对张起灵在青铜门后的命运充满了无尽的牵挂与期待。

  每到8月17日,尤其是15年和25年这两个十年,都有无数读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共同赴约长白山。

  读者们感情如此深厚,这个时候作者再跳出来说一句,你们别闹了,张起灵这是我自己编出来的,我是怎么编的呢,我给你们讲讲

  **不**呐?

  这才是对这个角色最大的破坏!

  因此,江弦的自序里,完全强调了小王子的真实存在,这些言论甚至看起来有些“疯疯癫癫”的,像是入戏太深。

  但请注意了,他说的是“没有大人会明白这是多么的重要!”

  他说“大人”,所以他自己也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说这些话。

  简而言之,《小王子》根本不是给那些看似“正常”的“大人”阅读的。

  如果你喜欢《小王子》,那就应该相信,在宇宙当中,有一颗还没一个房间大的星球,上面有个金色头发的小男孩,悲伤的时候会去独自看会儿日落

  总之,范用看完以后,心中的情绪是很复杂的。

  虽然这篇自序,完全背离了范用对这篇自序的构想,但也完全超出了范用对这篇自序的期待。

  也是。

  难不成要因为一部破杂志,亲手戳破一个用心编织给读者的梦?

  范用这样想着,可是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顾虑。

  《知音》那边儿怎么处理?

  难道就放任事情这么发展下去?

  武汉,火车站。

  国庆刚刚过去,火车站里挂的小红旗和横幅都还没摘下来。

  今年也是挺隆重的,**广场上摆了10万盆鲜花庆贺,大小花坛38个,寓意是38周年。

  另外呢,中间还设置了四个造型花坛,分别是:

  “南湖灯光”、“延安宝塔”、“万里长城”、“姐妹情思”。

  前三个都好解释。

  最后一个“姐妹情思”是啥呢?

  这其实是个我们国家的民间故事。

  说有座山的山谷里住着一对姐妹,两姐妹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感情深厚。

  有一天,一个年轻英俊的猎人在山中迷路,被姐姐的美貌所吸引,猎人开始接近姐妹俩,逐渐融入了她们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猎人的介入导致姐妹间的感情开始变质。

  为了保护姐妹之间的深厚感情,山神在一天雷雨交加的日子里,将两姐妹变成了山里两个相连的湖泊——姐潭和妹潭。

  虽然姐妹俩不能再见面,但她们的灵魂永远相随。

  嗯,这山叫阿里山。

  也因此呢,这座花坛造型周围多用南方产的植物陪衬,其中还有原产台省的金苞花、彩叶草。

  “买本杂志。”一个男人穿着灰色的短袖衬衫,皮肤黝黑,身材奖状,头发编成麻花儿,胳膊肘下面夹着皮包,嘴巴里则操着一口浓郁的特殊口音。

  “要什么?”

  “嗯”

  男人看了一圈儿,“我记得有本《知音》不错,我爱看我老婆也爱看。”

  “《知音》是吧,有!有最新期的!”

  “那我要一本,多少钱?”

  “三毛五。”

  中南民族大学。

  这是坐落在武汉洪山这块儿的一所大学,前身是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老人家还为学校亲笔题写了“团结”两个字。

  学校五年前刚刚正式恢复招生,去年又开始招收起了研究生。

  扎西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大二学生。

  此扎西非刚才那个扎西。

  这是另一个。

  扎西是个高频男名,意思是“吉祥如意”。

  这位扎西同学,这天上课的时候,也从课桌里掏出一本《知音》瞧了起来。

  这一看,顿时怒从心中起。

  “啪!”

  扎西一拍大腿,“这在胡写什么!”

  “这位同学?怎么了?”老师一脸莫名其妙的看向拍案而起的扎西同学。

  “没、没什么。”

  扎西收敛了的下情绪,坐回位置上,但他的动作已经吸引了同班很多人的注意。

  “怎么了?”

  “发生甚么事了?”

  同学们交头接耳的打听。

  “你们看这篇文章!”

  扎西把手上的《知音》递过去。

  没多久。

  正在上课的老师听到此起彼伏的“啪啪”声,连绵不绝,顿时忍无可忍。

  “你们怎么回事?”

  “有蚊子啊?”

  “这课还上不上了?”

  “.”

  “不能上课了!”

  就在老师批评之际,一名黝黑的学生站了起来,朝身旁的同学们招呼一声。

  “我们去找学校,去反馈这件事,要这部杂志,要这个《知音》给我们一个交代!”

  “对!必须要个交代!”

  “这小说写的是什么意思!太侮辱人了!”

  “.”

  老师在台上愣愣的看着,他赶紧抓住一个跟着其他学生往教室外走去的女学生。

  “怎么了?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老师,你看这个.”

  女学生赶紧把那部《知音》拿给老师。

  老师花几分钟快速浏览一遍,随后怒不可遏,啪啪摔打着这册杂志。

  “歧视!完全就是歧视!”

  “这是污蔑!”

  “这是抹黑!”

  “我们那么多优美高雅高贵的人和事,他不写,他写的啥?”

  “完全就不是事实!”

  嗯,老师这么生气是有理由的。

  她也叫扎西。

  这个名字虽然男人比较多,但是并不完全局限于男性,也能拿给女生用。

  京城。

  燕京饭店。

  “我来介绍一下吧,这位是香港银都影业的导演,牟敦芾。”

  “这位是江弦同志。”

  五十多岁的夏梦身穿一条黑色包裹裙,上身搭配白色的针织开衫,端庄优雅,气质迷人。

  在她的介绍下,江弦和牟敦芾握上了手。

  “久仰久仰。”

  牟敦芾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台省腔很重,“我在香港看过很多您的作品,一直想拜见拜见您。”

  “呵呵,客气客气。”

  俩人之所以见面,也是因为夏梦,前段时间国庆嘛,江弦和夏梦都是文艺界有身份的人,在一次会议上见面以后,江弦就说了牟敦芾的事情。

  牟敦芾一开始是给邵氏干活的。

  干了五年,这就离开邵氏,说是自己独立发展,其实一直在给银都、给夏梦拍片子,来内地合拍了好几部电影,这里面就有很经典的那一部《自古英雄出少年》。

  就是主角儿叫大丈夫,年仅十岁就患上了“妻管严”,因为家里给他娶了个二十多岁武艺高强的媳妇儿,应该都看过,感觉没看过那多半是不记得。

  这次来国内拍摄的这部《黑太阳》,也是夏梦的银都筹划拍摄的一部影片。

  江弦和夏梦说,自己从爱人那儿听说了这部电影的事情,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想和电影的导演见见面、聊一聊。

  而夏梦这些年在内地各处辗转拍摄影片,对江弦这个名字自然并不陌生。

  当年徐小明拍摄《霍元甲》,还是因为她在《故事会》上看到了这部江弦撰写的通俗小说,而后大为震撼,这才给徐小明推荐过去。

  她也没想到,这部《霍元甲》会在香港一炮而红。

  她更没想到,不久之后江弦就又写了《少林寺》这么一部爆款。

  加上这个作家这些年在内地的文学作品大受欢迎。

  无论是才气还是人气,夏梦都对如今的江弦很感兴趣。

  因此,一听说他想和牟敦芾聊聊,便立刻答应下来,想看看他能否给银都的这部电影带来一些启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