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于谦听到这话,深感叹息,面露异样的复杂情绪。

  “就这样吧。”

  他又说。

  “你们两不用再说什么规劝的话。”

  审视二人表情后,朱祁镰微笑起身,轻轻用手指向脚下。

  “大明的江山便是如此血泪筑成。”

  无论开国洪武,亦或是永乐时期,何曾让敌人有机可趁,收复失土?

  他神情从容,笑容自在,而一句平常之语,却足以震彻两人心田。

  于谦和陈循一时之间愣在当场。

  清风拂过紫荆城,他们的目光依然凝视朱祁镰。

  登基以来的日子里,他曾多次提及洪武、永乐两位祖先,他们虽未察觉有何不对,此时却是明白了这并非空话。

  这与他的慵懒模样相差何其巨大?

  这位皇帝到底掩藏了多少实力呢?

  思绪至此,更让他们震撼的是,从朱祁镰继位开始,他似乎滴酒不沾!

  这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他们深知朱祁镰曾经的嗜酒习惯。

  一时,二人都愕然无语。

  望着朱祁镰,二人心头涌出异样的感受,眼眶也泛起红光。

  “奴才有数了!”

  于谦神色肃穆,对着朱祁镰深深躬身致敬。

  陈循紧随其后。

  看见二人神色大变,朱祁镰微笑点头,转身径直向大庙前行:“你们传旨下去。”

  ……

  在太庙中,朱祁镰驻足石阶之上,一只大手直接握住插在一旁的国之镇剑。

  劲风将他的散发轻轻翻飞。

  手握国宝,他大步走进庙堂,一旁孙若薇立刻回首,看到他手中的剑,她的表情瞬时起了波澜。

  “皇后。”

  朱祁镰并未多言,仅仅简单问候之后便来到她的身边,拾起祭品,火焰立时点燃。

  “皇上要去做什么?”

  孙若薇一脸愕然,双眸紧盯着那柄镇国剑,满目戒备。

  之前朱祁钰的确在此与先人密谈时流露出对于某方面的怨怼,孙若薇虽然未曾承诺,但眼前景象令她隐约感到潜在的危机。

  朱祁镰目光投向历任皇帝的画像,沉声道:“朕要御驾亲征。”

  仿佛与她谈话,却又似乎对历代先皇诉说。

  “什么?”

  听到这话,孙若薇面色骤然一沉,心中暗潮汹涌。

  孙若薇顿时露出惊讶的表情,难以置信朱祁镰的话。

  亲率大军?

  宫廷刚恢复平稳,他这位皇帝就要亲自上阵,不怕发生意外吗?

  “这一战,朕必须要亲自参加!”

  朱祁镰没有理会孙若薇,为几位朱家前代祖先上了香烛后,径直向旁边跪拜下去。

  整过程无比自然流畅。

  看着眼前的朱祁镰,尽管内心满是疑惑,孙若薇竟然一时说不出话来。

  最后只脱口问了声:“你打算如何对待先皇?”

  这个问题她始终耿耿于怀。

  虽废黜朱祁镇为民,但皇家毫无私情可言,怎容她不担忧?

  “太后的想法是什么?”

  朱祁镰视线未离开画像,对孙若薇的提问视而不见。

  “……”

  对朱祁镰这位昔日无所事事的王爷,孙若薇越来越感到看不透,但她怎能回避这个答案?

  迟疑了一下,

  孙若薇最终坚定地说:“本宫希望你饶恕他的性命!”

  朱祁镰带给她的压力实在过大,如果不是这份沉重感,也许她会为朱祁镇争取封王的机会。

  此刻,她却不敢。

  只因朱祁镰握着定国之剑在手!

  那是天命神授,守护国家的定国剑!

  “哼~”

  听到此话,朱祁镰轻笑一声,转而平视孙若薇,直击其双眼问道:“留他一条活路?”

  “太后希望让本家颜面无存吗?”

  对于大哥朱祁镇,朱祁镰并无特别的感情,起初他并未伤害朱祁镇的念头。

  然而现在的局势不同,如今他的考虑需远远超出过去。

  听着这话,看到朱祁镰平静无波的表情,孙若薇顿时愣住。

  她明白朱祁镰的意图。

  纵然朱祁镇未死,归来又有何作为?

  只能成为众人耻笑的对象吗?

  或许别人都能,可他姓朱,朱家的脸不能丢!

  “他……毕竟曾经是你兄长!”

  长久沉默之后,就算孙若薇明白朱祁镰的想法,仍无法放任不管朱祁镇。

  “哼!”

  见状,朱祁镰冷笑一声,随即起身离去,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假使他还活着。”

  “朕会给他个抉择。”

  “具体如何处理,全看他自己。”

  “朕只愿他不丢尽朱家颜面!”

  此刻,易州城内战况依旧。

  不,不能说是仍在激战,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疯狂投入战场!

  石亨不知何时醒来,如今双目血红,倚靠在别人的扶持下站城墙上,竭力支撑自己无法站起来的身体。

  身为此城将军,这一刻他是不能缺席的,哪怕是在最下方的战场上。

  王顺带领着一支队伍奋力抵抗瓦剌铁骑的冲击。

  他们现在都披挂着战甲,但队伍里包含儒生、强壮的男子、老年人和士兵等多种身份。

  这支队伍多元且特殊。

  即便如此,他们坚韧无比地固守易洲城门,毫不让对方靠近。

  眼前景象,双方阵亡者和伤痕累累的人体交织堆叠,但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退缩,双颊血红,有些人还在颤抖。

  无人了解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艰难,面对倒下的战友,他们选择坚守下去。

  “各位兄弟,我们绝不让这群野蛮子踏进中原,若被他们攻入,大家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一位战士叫嚣道。

  “不错,死了最多二十载,我还是好汉一条!”

  又有人回应,带着一股悲愤与坚定。

  有人感叹:“希望转世不再做个书生,拿着剑都不稳,实在有辱列祖列宗!”

  在这振奋人心的呼喊中,或许是在自我鼓舞,也在告知伙伴,他们并非孤军奋战。

  而在远处,也先神色阴沉凝视着眼前的激战场面,内心震动而难以理解。

  他们明明占据了大量兵力的优势,为何大明朝军队能如此不顾生死疯狂抗争?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平民百姓?

  在他们的攻击下,这些百姓本该早撤离才是啊。

  这些人竟然敢站出来对抗,这是怎样的精神纽带!

  也先急于了解,驱动这些明朝士兵拼命到底的动力何在?

  经过一上午的多次冲击,虽然数次打破防线,但他们依然被打回来,双方都有巨大的牺牲。

  这些损失全都是瓦剌精锐,也先每多失去一名骑兵便感到揪心。

  这样无休止地硬拼,绝非长远之计。

  看着铁骑再次退败,他的脸色益加深沉。

  终于下定了决心:“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