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为了天道 第二十六章早朝求鲜花

小说:一不小心成为了天道 作者:15236856696 更新时间:2024-08-31 20:19:48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次日黎明,朱由检顶着一副黑眼圈走到了太和殿前,开始今日的早朝。

  只是往日里的百官如今已经不见了许多。

  空旷的大殿上,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十几人还站在原来的位置上,微低着头,等待皇上的发话。

  朱由检昨日一晚难眠,一直在等待着系统商城的刷新。

  江城的策略便是异界的人拥有商城,而地球的玩家拥有任务系统,可以抽奖等奖励方式,比如许愿之类的。奖励的一部分将由他们自己创造,再加上江城的创造等等。

  至于朱由检的商城更是每天只刷新三样东西,而且完全随机的,朱由检昨天运气不佳,没有刷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此等了一夜,终于等到零点才刷新了商城,而这日的商城内有他能够买得起并且需要的商品。

  他紧了紧皇袍,朝大殿内的众大臣看去。

  看着那稀稀拉拉的十几个人,站的东倒西歪,还一个个低着头不敢抬头看的模样,崇祯皇帝脸有点不太好看。

  至于其它大臣是因为兵祸死了,还是逃命去了,亦或者根本就是藏了起来不敢现身。

  崇祯皇帝不得而知。

  他的目光渐渐迷离,曾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出。

  遥想曾经的自己对待那些大臣的态度,如今大臣对待自己的态度,让他的心渐渐冰凉了起来。

  记得自己初登大宝,在那些大臣的鼓动下灭了魏忠贤,又下令撤消东厂,责令太监不得干政,更是对锦衣卫大加整改。

  太监是皇帝的手脚的延伸,除掉太监的权利,就是断掉手脚,禁止锦衣卫以昭狱拿人,更是自折利剑,到最后,断了手脚,折了兵器,大臣一家独大无人制衡,天下事更是全凭大臣一言而定。

  大臣表面上对自己的各种决策大加阻拦,实际上却是在耍自己啊。

  叛军兵临城下时,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京城的士兵发放军饷。

  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皇帝劝捐,权贵哭穷。

  他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

  当时的他得知后,马上赏了老人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但是其他身居要职,世代富贵的达官贵人们呢?简直令人心寒到悲哀的地步。

  内阁首辅魏藻德,只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却捐了1万两……

  他当时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捐款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两万两,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

  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新鲜”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这一切都是在告诉他:咱真的没钱捐,看你能怎么着。

  他着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

  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周奎身为国丈,与大明皇室休戚与共,怎么也该有些担当吧。

  于是他派出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

  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说:“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

  最后他给自己这个女婿打了个1折,只肯捐1万两。跟一个太监王之心捐的一样多。

  而此时,距离京城陷落、自己遇到系统命悬一线只有八天的时间。

  自己一番哭求,最终只得到了总计20万两的募捐。

  他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谕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出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他心仁慈有些优柔寡断,更受不得气,当时甚至想要重启东厂和锦衣卫来个人赃并获,但是他终究没有这么做,打小的教育一直在束缚着他。

  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

  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

  但是这些大臣却只当做没有看见,睁眼睛瞎,实在令人心寒啊。

  …

  崇祯皇帝扶摸着皇椅把柄,心中有了决定。

  他看向下方的十几个大臣。

  轻声道:“上朝吧!”

  王承恩扯着细嗓子喊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却见一人越众而出。

  此人须发皆白,身着绯红官服,气势凌然,直视崇祯皇帝。

  他大声道:“臣有事要奏,臣听闻昨日有叛军进城,攻破内城,长驱直入,威胁到吾皇性命,如今见吾皇面色若常,定是谣言不可。”

  朱由检听到这话不由得心中愤怒,这老臣是礼部尚书,身居要职,地位奇高,如何能不知道昨天有叛军进城的消息,但现在却在此睁眼说瞎话。

  “爱卿当真不知昨日的事?”朱由检语气沉重道。

  “陛下,臣若知道此事,定骑马扬鞭,驰骋疆场,护卫陛下左右,如何会发出疑问来?臣确实不知。”

  “臣,今日启奏陛下,兵祸临城是为大灾,当发罪己诏,以安抚民心,以告慰天灵,以祈求上苍保佑,陛下,此乃天大之事,更不该小瞧,应立即去往天坛,请得道高僧,做法保国运长隆。”

  那老臣说道此处,更是激动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大有一种如果不按照他说的做就会大难临头的架势。

  朱由检一忍再忍,终于爆发了。

  “够了,尔等卖国之贼,还有脸在这里说三道四,说朕之错才有的兵祸,才有的天灾?尔等就没有错?只有朕是错的?”

  “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没有一日敢懈怠过,但是尔等大臣却没有一日不在责怪朕的,朕想要开海多收商税,减轻民赋,尔等说朕在与民争利。”

  “呵呵,朕与民争利?那么朕当真要问了,尔等口中之民是乡绅?还是官宦?尔等何时注意过最低等的小民?他们每日食不果腹,面黄肌瘦,甚至饿死冻死,尔等何时可怜过他们?”

  “朕为了给戍守京城的士兵发放粮饷,放下了朕的脸面,哀求尔等捐赠金银,但是尔等呢?哭穷装疯卖傻,甚至搞出宅邸挂牌出售的把戏,你们就是一群蛀虫,一群拿着朕给的权柄去祸害百姓,最后把他们一个个逼反,甚至差点要了朕的性命的人。”

  “所以,害朕的人哪里是叛军啊,分明是尔等衣冠禽兽呀。”

  崇祯皇帝声嘶力竭的大骂,指着那老者控诉。

  老者何时见到这副景象,以往的崇祯都是耳根子特别软的人,只要有人提出什么建议,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采纳,试一试吧。

  然而今天的朱由检简直像是换了个人。

  这使得他不敢置信。

  难道叛军攻破内城的事真的使皇帝性情大变?

  他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一个自诩忠臣的人,岂能因为皇帝的大骂而无动于衷,这时候的自己最应该的就是跟皇帝杠下去,只有杠下去,最终把皇帝打败,他才能成为士林的榜样,魏征一样的忠臣,名传千古。

  所以,他反而气势更胜了,扬了扬头,对着皇帝说道:“臣听闻宫中有奸邪,善蛊惑人心,陛下当小心,老臣历经三朝,对皇上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皇上怎么能说出如此诛心之语。”

  崇祯以前觉得这样不畏强权的臣子一定是好臣子,但现在的他只觉得对方啰哩啰嗦,满嘴仁义道德,不切实际,不干好事,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他恨不得叫来卫兵直接把此人杀了了事。

  他沉默了一会,道:“爱卿可知朕也杀过人,爱卿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你吗?”

  老者突然下跪,大哭道:“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要臣的性命尽管拿去便是,臣绝不皱一下眉头。”

  崇祯看着跪下的大臣,突然觉得特别熟悉,这不就是当初他们一起劝谏自己不可与民争利的把戏吗?

  何其相似啊。

  这些大臣已经腐烂到了骨子里,全然没有了国家,只有自己的私利了。

  他悲哀的想到如果没有系统,也许自己已经死去了吧,而他们却投降了叛军,依然身居高位,吃着民脂民膏,满嘴仁义道德。

  “哈哈哈,你是忠臣?”

  “等会看你如何说?”

  崇祯皇帝心中愤怒不一,心中不由暗骂。

  正在此时,远方午门一个禁卫飞速跑来。

  跑的途中还出示着一张令牌,这才一路畅通无阻直达大殿外,大殿外早有小太监等候接了信封便小跑着递进来。

  王承恩接了信封,呈给朱由检。

  “陛下,关于王直王尚书的事,已经被调查清楚了,这是清单您请查看。”王承恩平静道。

  皇位距离自己的位置也并不是很远,王直此时听得清清楚楚。

  满脑子的疑惑?

  但他深知皇帝的性子是那种优柔寡断的,只要自己继续晓之以情,说之以理定能改变他的想法。

  于是他整了整衣冠,默默酝酿着接下来的演讲。

  他却不知道自己将要大祸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