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别担心,鲜儿这是怀上了!”朱传文把了把脉,转头对着一脸担忧的母亲报喜。

  “啥?”

  “怀上了!”

  传文娘被这意外的惊喜有点砸懵了。“那咋还晕倒了呢?”

  “文儿啊,你到底行不行啊,这啥时候学的医术,要不咱们还是晚两天再走,找个郎中给鲜儿看一看吧,现在可不是省钱的时候!”

  “放心吧,一路在海上舟车劳顿,安定下来好好养一养就好了!”朱传文握住妻子手的同时,还不忘瞪一眼朱传杰这个败家玩意。

  都怪这小瘪犊子!

  因为这小兔崽子也是**圣母~

  竟然偷偷的把粮食给其他人,你说这不纯纯大傻瓜吗?

  那陌生人是你爹?

  刚开始朱传文都不知道,毕竟也不可能把他栓裤腰带,在船上一个月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的,他自己把口粮做圣母发善心,结果善良的鲜儿总是偷偷把口粮给他,要不然现在也不会营养不良晕倒。

  “大哥,你…你看俺干嘛?”朱传杰挤出一丝丝笑容,尽量眨着眼好像在卖萌。

  一看到这小子就烦!

  “传武,你给我揍他一顿!”

  “好嘞~”朱传武摩拳擦掌,家家都有一个坏老三,这小兔崽子可没少告状。

  “二哥!”

  “过来吧你~”

  兄弟俩打闹在一起,很快就想起朱传杰的哀嚎声。

  对此传文娘连看都不带看的。

  “娘~”鲜儿也很快就醒了,结果在车站环顾一圈没看到丈夫。“传文哥呢?”

  “他…”

  “鸡汤来喽~”朱传文手里捧着一个瓦罐,瓦罐里还散发着热气。

  “大哥,你在哪弄的鸡汤…吸溜~”朱传武擦了擦口水。

  那边鼻青脸肿的朱传杰也是望眼欲穿。

  这一个多月在船上,虽然朱家人算是不愁吃喝,但那也就是啃干粮肚子里面有水,突然闻见这鸡汤那口水都流了一地。

  “干什么?”传文娘一瞪眼。“这是你大哥弄来给你嫂子补身子的,知不知道你大嫂现在身子重?”

  “一个一个都多大了,怎么还不懂事呢!”

  “哦~”兄弟俩低头耷拉眼。

  “行了娘,俺买了两只鸡呢咱一家人也都够吃!”打归打揍归揍,朱传文也不至于苛待了这兄弟俩。

  一家人吃完鸡喝完汤之后,正好火车也就开过来了。

  这年头压根就没有直达,要先到奉天转车去齐齐哈尔,再从齐齐哈尔去三江口,你别说现在东北铁路普及在全国范围内的都属于是顶尖。

  折腾了大半个月,这个时候眼看着都已经要过元旦了,一家人总算是到了三江口元宝镇。

  得益于路上有人“馈赠”,如今全家人也是鸟枪换炮,个个穿着大皮袄脚下毛毡靴子,脑袋上也戴着狗皮帽子。

  虽然看起来不太合身,但保暖程度却是一顶一的。

  传文娘看了一眼晌午的太阳。

  “传文啊,你赶紧去雇个爬犁,咱们争取天黑之前就到家,听说这东北黑的早啊,可别赶夜路不安全!”

  “不用了,娘!”朱传文往车站左侧瞧了瞧。

  那边有个大汉,脸上围着头巾帽子厚重看不见长什么样子,穿的也跟个黑熊成精一样,里三层外三层好像是在揽客。

  朱传武和朱传杰兄弟,还有鲜儿没认出来。

  但作为日思夜想的传文娘,就这个身影只需要一眼,那当时整个人眼眶都红了。

  喃喃自语:“是啊,确实不用了!”

  “大嫂,去哪啊?”朱开山夹着嗓子走过来。

  一个被窝睡不出来两种人,见丈夫在这装模作样,传文娘直勾勾盯着的同时也配合着。“俺去放牛沟!”

  “多少银钱啊?”

  “5…”

  “行了爹,别5了,你们再磨叽一会儿天都黑,赶紧的回家吧你儿媳妇怀着孕呢,这要是冻坏了大孙子俺娘不得跟你拼命!”

  牵着自家媳妇儿小手的朱传文可不想继续挨冻,这东北的天气可不是后世气候变暖能比的,零下三四十度站一会浑身都僵硬。

  “呃…”这边朱开山也装不下去了。“啥?”

  “你个老东西!”传文娘扑上去就打。“鲜儿怀孕了呗,过了年你就要当爷爷了,还这么没溜!”

  “赶紧的回家~”

  “哎呀丫头,好啊,好啊,走,走走,回家!”朱开山也是乐的够呛,赶紧把头上的围巾解下来。

  这个时候朱传武和朱传杰兄弟俩才认出爹。

  爹爹的叫个不停。

  “走走走,先回家再说!”

  一家人上了爬犁,这个时候鲜儿那都是重点保护动物,被围在中间身上货真价实的皮草,就这一件放在100年后全家都得进去啃窝窝头。

  但现在东北却稀松平常,地广人稀四处全是深山老林,这个玩意那都快泛滥成灾。

  “驾!”

  “驾~”

  对于朱开山来说,今天这简直是双喜临门啊,首先是一家人团聚了,其次竟然身份升级当了爷爷,拿皮鞭挥起来叫一个有劲儿。

  从三江口到放牛沟,赶马爬犁也得个几个小时,闲着没什么事朱开山就开始说话。

  “文他娘,你们路上挺好的?”

  “挺好挺好,有传文照应着俺都吃胖了,这一路上可省了不少心~”

  说着,传文娘就将最近发生的事,全都跟丈夫叙述了一遍,满脸笑容那是一点儿都不嫌烦!

  听到这一路上大儿子成顶梁柱,赶爬犁的朱开山都忍不住侧目,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了眼朱传文。

  4年未见,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长相没什么变化,而陌生则是气质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脸上少了怯懦倒是多了几分干练。

  欣慰的点了点头:“好啊,长大了!”

  “驾~”

  人逢喜是精神爽,朱开山的马也能感受到主人的喜悦,而且估计着急回家吃粮,4个马蹄子在雪地上可谓是健步如飞。

  黄昏就已经到了放牛沟。

  东北村庄的名儿很有意思,什么“淹死狼沟”,“萝卜英屯”,“张家洼子”,“涝桥屯”等等。

  朱家小院面积很大,正房、东西厢房、牲口圈、仓房等等一应俱全,但估计因为没没有女主人的缘故,多多少少写了一些杂乱。

  但恰恰因为这个,传文娘脸上露出笑容,这也侧面证明了自家这个老东西没胡整。

  高兴就不知道疲惫,一进屋撸起袖子就开始收拾这个收拾那个,淘米做饭家里面热热闹闹有了烟火气。

  未完待续……